2020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农谚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7月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 )
A. 沃森和克里克 B. 罗伯特·虎克 C. 施莱登和施旺 D. 孟德尔
【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意义:证明了动植物界具有统一性。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的,C正确。
故选C。
【点睛】
2.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了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构成这些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
A. C B. H C. O D. N
【2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碳元素具有4个共价键,易形成碳链,是构成细胞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的基本骨架;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构成这些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C,A正确。
故选A。
【点睛】
3. 在人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氨基酸种类不同是因为( )
A. 碳原子数量不同 B. 羧基不同 C. R基不同 D. 氨基不同
【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根据R基不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为21种。
【详解】由分析可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不同是因为R基不同,R基是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C正确。
故选C。
【点睛】
4. 水华是淡水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其中的蓝细菌、绿藻等微生物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与蓝细菌属于同一类生物的是( )
A. 金针菇 B. 洋葱 C. 松鼠 D. 大肠杆菌
【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绿藻等疯长,引起水华或赤潮。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金针菇、洋葱、松鼠都属于真核生物,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大肠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故与蓝细菌属于同一类生物的是大肠杆菌,D正确。
故选D。
【点睛】
5. 下列化合物中,人体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是( )
A. 水 B. 脂质 C. 糖类 D. 核酸
【5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详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也是水。A正确。
故选A。
【点睛】
6. 某种贫血症与人体内血红素含量降低有关,下列元素中合成血红素分子必需的是( )
A. Mg B. Na C. Ca D. Fe
【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部分无机盐离子具体功能分析:
无机盐
功能
含量异常
I-
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Fe2+
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乏时患贫血
Ca2+
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血钙过低时,会出现抽搐现象;血钙过高时,会患肌无力
Mg2+
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
缺乏时叶片变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B
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
油菜缺硼时,会出现“花而不实”
K+
促进植物体内淀粉的运输;动物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
缺乏时植物抗逆能力减弱,易受病害侵袭
Na+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膜内外具有钠离子浓度差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基础
缺乏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详解】A、Mg是合成叶绿素必需的元素,A错误;
B、Na+含量低会引起肌肉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
C、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C错误;
D、Fe是合成血红素分子的必需元素,D正确。
故选D。
7. 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A. 核苷酸 B. 氨基酸 C. 葡萄糖 D. 脂肪酸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详解】A正确,核酸是生物大分子,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这个单体就是核苷酸。
故选A。
8. 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
A. 淀粉和糖原 B. 糖原和纤维素 C. 淀粉和纤维素 D. 蔗糖和麦芽糖
【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详解】水稻和小麦的细胞为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睛】
9.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 )
A. 脂质 B. 水 C. 蛋白质 D. 无机盐
【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性状,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蛋白质,很多性状的体现也离不开蛋白质。
【详解】C正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故选C。
10.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下列关于细胞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含水量始终不变
B. 在正常情况下,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干旱等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
C. 在正常情况下,自由水占的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
D.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0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反应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自由水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自由水的自由流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细胞新陈代谢越旺盛。
【详解】A、细胞内的含水量不是始终不变的,随环境及代谢程度的改变而改变,A错误;
BD、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内结合水越多,细胞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越强,即抗逆性越强,BD正确;
C、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自由水含量与细胞代谢有关,在正常情况下,自由水占的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C正确。
故选A。
【点睛】
11. 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需要服用少量的鱼肝油。鱼肝油中能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的维生素是( )
A. 维生素B B. 维生素C C. 维生素D D. 维生素E
【11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肝油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维生素D,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故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鱼肝油,有助于肠道对钙的吸收。
【详解】由分析可知,鱼肝油中的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C正确。
故选C。
点睛】
12. 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 对细胞起支持与保护的作用
C.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D.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1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膜有三大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详解】ACD、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CD正确;
B、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细胞壁,B错误。
故选B。
【点睛】
13. 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控制中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细胞核功能的是( )
A. 遗传信息库 B. 控制细胞的代谢
C. 控制细胞的遗传 D. 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1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详解】ABC、细胞核由于含有遗传物质DNA,DNA是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DNA控制生物的性状,故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BC正确;
D、“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是核糖体,D错误。
故选D。
【点睛】
14.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其组成物质主要是( )
A. DNA和蛋白质 B. RNA和蛋白质
C. RNA和脂质 D. DNA和脂质
【1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染色质是伸展的状态,染色体是高度螺旋的状态。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
【详解】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A正确。
故选A。
15.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发生的变化是( )
A. 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浅 B. 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C. 细胞体积明显变大 D. 原生质层逐渐变薄
【1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生质层指的是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介于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质壁分离是植物细胞所具有的一种特性(细胞体积大,成熟的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的浓度比细胞液的浓度高时,细胞液的水分就会穿过原生质层向细胞外渗出,液泡的体积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而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在细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体继续收缩,这样细胞膜与细胞壁就会逐渐分开。
【详解】A、0.3g/mL的蔗糖浓度时高于细胞液浓度的,因此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液泡体积会缩小,液泡的颜色将逐渐变深,A错误;
B、在高于细胞液浓度的0.3g/mL的蔗糖中,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由于细胞失水,细胞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但细胞壁伸缩性有限,因此细胞不会明显变小,C错误;
D、发生质壁分离失水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细胞质,细胞液中的水会先流到细胞质中,经过细胞质流到外液,因此原生质层可能会变厚,D错误。
故选B。
16. 下图是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该物质可能是( )
A. Na+ B. Cl- C. Fe2+ D. O2
【1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物质进出细胞有三种形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详解】图中物质运输不需要载体协助,顺浓度梯度进行,其方式是自由扩散,能通过自由扩散进行的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等,D正确。
故选D。
【点睛】
17.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分解,却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这说明了酶具有( )
A. 高效性 B. 专一性 C. 多样性 D. 稳定性
【17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分解,却不能催化蔗糖分解,说明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这说明了酶具有专一性,B正确。
故选B。
【点睛】
18. 下列有关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二者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B. 二者都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
C. 二者分解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 二者的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参与
【1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或乳酸
可利用能
1161KJ
61.08KJ
联系
将C6H12O6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
B、有氧呼吸的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无氧呼吸不能将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B错误;
C、二者分解等量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C正确;
D、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反应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B。
19.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发光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A. 脂肪酸 B. 氨基酸 C. 腺苷三磷酸 D. 腺苷二磷酸
【1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大能源:①主要储能物质:脂肪;②主要能源物质:糖类;③直接能源物质:ATP;④根本能源物质:阳光。
【详解】ATP(腺苷三磷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
故选C。
20. 苹果在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储藏,会产生酒味。这是因为果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最终产生了( )
A. 乳酸 B. 酒精 C. 水 D. 丙酮酸
【2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或乳酸,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3、细胞呼吸原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粮食和蔬菜的贮藏:(1)粮食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干燥;(2)水果贮藏的适宜条件是:低温、低氧(CO2浓度较高)和一定湿度。
【详解】苹果在缺少氧气的条件下储藏,苹果果肉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最终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会使苹果会产生酒味。B正确。
故选B。
【点睛】
2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要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
B. 包扎伤口时应选用不透气的材料
C.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以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D. 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透气
【2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详解】A、果蔬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A正确;
B、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因此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B错误;
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C正确;
D、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透气性差,需要及时松土透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D正确。
故选B。
【点睛】
22. 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模式图。该时期是( )
A. 前期 B. 中期
C. 后期 D. 末期
【2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的主要变化: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该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
故选C。
【点睛】
23.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 )
A. 细胞分裂 B.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基因突变 D. 基因重组
【2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体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都具有该个体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都具有全能性。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分化的本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故选B。
【点睛】
24.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水分增加 B. 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 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 D. 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4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度减慢。(2)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色素逐步积累,影响了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进行。(4)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详解】A、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A错误;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出现白头发,B正确;
C、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出现老年斑,C正确;
D、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代谢减弱,D正确。
故选A。
25. 下列生命现象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B. 蝌蚪尾巴的消失
C. 断尾的壁虎长出新尾巴 D. 手指受到挤压导致部分细胞坏死
【25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细胞凋亡又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如蝌蚪尾巴的自动消失、胎儿手指的形成都涉及到细胞凋亡。
【详解】A、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是运用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而非细胞凋亡,A错误;
B、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由基因调控的,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断尾的壁虎长出新尾巴涉及到细胞分裂与分化,C错误;
D、手指受到挤压导致部分细胞坏死不受基因调控,不属于细胞凋亡,属于细胞坏死,D错误。
故选B。
26.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红花与高茎 B. 兔的长毛与细毛
C. 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D. 猫的白毛与短毛
【2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豌豆的红花与高茎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兔的长毛与细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
D、猫的白毛与短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C。
【点睛】
27. 已知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栗色对白色为显性。育种工作者想通过测交实验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应选择的交配对象是( )
A. 多匹白色母马 B. 一匹白色母马
C. 一匹栗色母马 D. 多匹栗色母马
【2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详解】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马的毛色栗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要判断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即让该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与之杂交,再根据子代情况作出判断,若子代均为栗色,则为纯合子;若子代出现白色,则为杂合子。A正确。
故选A。
【点睛】
28. 假如果蝇的10个卵原细胞和10个精原细胞都能正常分裂,并在最大限度内受精,则最多能形成的受精卵数目是( )
A. 40个 B. 30个 C. 20个 D. 10个
【28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卵原细胞与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基本相似,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点,其中一个重要的不同点是:每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只能形成1个成熟的卵细胞,而每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完成后理论上能产生四个精细胞,最终形成4个成熟的精子。
【详解】D正确,10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能形成10个卵细胞,10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能形成40个精细胞,即40个精子。卵细胞与精子受精只能一对一,因此最多形成10个受精卵。
故选D。
29. 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 D.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29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正确;
C、大多数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故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
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正确。
故选A。
30. 下列有关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限增殖 B. 糖蛋白减少
C. 形态结构改变 D. 代谢减慢
【3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1、能够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容易分散和转移。
【详解】A、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
B、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B正确。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C正确;
D、癌细胞由于无限增殖而新陈代谢增强,D错误;
故选D。
【点睛】
31.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 )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数目变异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3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中分子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
【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A正确;
B、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B错误;
C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或染色体数目的增减等属于染色体变异,CD错误。
故选A。
32. 2020年新冠病毒全球流行,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抗疫,成功遏制了病毒的蔓延。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多糖
【32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故选B。
【点睛】
33. 在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建构模型 B. 层析法
C. 荧光标记法 D. 同位素标记法
【3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
【详解】由分析可知,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中,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或32P标记噬菌体,故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D。
【点睛】
34. 已知某DNA分子片段含有胞嘧啶(C)600个,则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鸟嘌呤(G)的数目是( )
A. 300个 B. 400个 C. 500个 D. 600个
【3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为双链结构,双链之间靠碱基配对形成氢键而连接,碱基配对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在双链DNA中碱基的数目之间有最基本的关系A=T,G=C。
【详解】D正确,在双链DNA中胞嘧啶(C)与鸟嘌呤(G)数目永远相等,因此G也是600个。
故选D。
35.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那么表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YyRr和yyRr B. YYrr和YyRr
C. YyRr和YYRR D. YYrr和YYRr
【35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有显性基因即表现显性性状,只有隐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隐性性状,据此答题。
【详解】A、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表现为绿色皱粒,两者表现型不同,A错误;
B、YYrr表现为黄色皱粒,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B错误;
C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YYRR也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相同,C正确;
D、YYrr表现为黄色皱粒,YYRr表现为黄色圆粒,两者表现型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
36. DNA通过复制,保持了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与DNA复制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
B. DNA复制需要能量
C. DNA复制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DNA复制需要以解开的每条母链为模板
【36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2)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3)模板:DNA的双链;(4)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ATP;(5)方式:半保留复制;(6)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7)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8)产物:DNA分子。
【详解】A、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A正确;
B、DNA复制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
C、DNA复制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C错误;
D、DNA复制是以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D正确。
故选C。
【点睛】
37. 基因通常是指( )
A.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一条单链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一条单链的核糖核苷酸序列
D. 一条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
【3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含有许多脱氧核苷酸。
【详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A正确。
故选A。
38. 基因的表达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其中转录阶段的产物是( )
A. DNA B. 蛋白质 C. RNA D. 多糖
【38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由分析可知,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故转录的产物为RNA,C正确。
故选C。
【点睛】
39. 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位于( )
A. rRNA上 B. mRNA上 C. tRNA上 D. DNA上
【39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最多有64种,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其中2种不编码氨基酸,因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最多有62种,B正确。
故选B。
【点睛】
40. 生命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科学家克里克预见并提出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中心法则。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后来的科学家补充并使之完善。图3是中心法则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是DNA的复制过程
B. ⑤是转录过程
C. ④是翻译过程
D. ③是RNA的复制过程
【40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分析:①DNA复制,②转录,③RNA复制,④翻译,⑤逆转录。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①是DNA的复制过程,A正确;
B、通过分析可知,⑤是逆转录过程,B错误;
C、通过分析可知,④是翻译过程,C正确;
D、通过分析可知,③是RNA的复制过程,D正确。
故选B。
【点睛】
41. 表观遗传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有关表观遗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
C. DNA甲基化修饰是导致表观遗传的原因之一
D. 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
【41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生物体中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详解】A、表观遗传现象是指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但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A错误;
B、可遗传性是表观遗传的特点之一,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B正确;
C、表观遗传的调控机制包括DNA甲基化修饰,还有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修饰等,C正确;
D、同卵双胞胎(遗传物质相同)之间的微小差异(性状有差异)是表观遗传修饰调控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42.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B. 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
C. 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
D.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42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A、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组,A正确;
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交叉互换等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B正确;
C、基因重组只是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不可产生新基因,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43. 下列选项中属于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疾病是( )
A. 青少年型糖尿病 B. 镰状细胞贫血 C. 猫叫综合征 D. 白化病
【43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A错误;
B、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B错误;
C、猫叫综合征形成的原因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白化病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C。
【点睛】
44. 遗传病不但给患者个人带来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负担。检测和预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下列有关遗传病检测和预防的手段不合理的是( )
A. 遗传咨询 B. 羊水检查 C. B超检查 D. 指纹鉴定
【44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最典型的特征是可以通过生殖传给后代。为此做好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很好地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产前诊断主要的手段主要有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
【详解】遗传咨询、羊水检查、B超检查均可以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而指纹鉴定是指运用专门技术对指纹的异同进行鉴别和评定,其根据是人的指纹各不相同和终生基本不变的特性,该技术主要用于刑事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抓获,而不能用于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D正确。
故选D。
45. 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了一倍。下列选项不属于多倍体植株特点的是( )
A. 茎秆粗壮 B. 果实较大 C. 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D. 植株弱小
【4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但多倍体植株由于营养生长比较旺盛,生殖生长比较缓慢,成熟期迟且结实率低。
【详解】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多倍体通常茎秆粗壮,叶片、种子和果实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ABC不符合题意,植株弱小属于单倍体植株的特点,D符合题意。
故选D。
46.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遗传方式是(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染色体隐性遗传
D. X染色体显性遗传
【46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分析系谱图:亲代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故选A。
【点睛】
47. 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 )
A. 分子生物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胚胎学证据 D. 化石证据
【47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但是低等生物至今仍然存在,因此在新近形成的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详解】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D正确。
故选D。
【点睛】
48.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 生物遗传 B. 协同进化 C. 基因重组 D. 基因突变
【4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由分析可知,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协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
故选B。
【点睛】
4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9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生物的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导致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D、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C。
50. 19世纪70年代,10对原产于美国的灰松鼠被引入英国,结果在英国大量繁殖、泛滥成灾。对生活在两国的灰松鼠种群,可以作出的判断是( )
A. 二者已经出现生殖隔离 B. 二者尚未形成两个物种
C. 二者的外部形态有明显的差异 D. 二者存在地理隔离
【50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详解】AB、两者具有地理隔离,如果两者具有生殖隔离,就是两个物种,根据题干信息,能判断两者具有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已经出现生殖隔离,A错误;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判断两者的外部形态是否有明显差别,C错误;
D、地理隔离阻断了两个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两地种群的基因库向不同方向改变,二者存在地理隔离,D正确。
故选D。
【点睛】
第Ⅱ卷(综合单项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细胞在生命活动中时刻发生着物质和能量的复杂变化。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在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部门”,这些“部门”有一定的结构,这就是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细胞器。图5是部分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1. 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的重要途径,图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A. a B. b C. c D. d
52. 图中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是( )
A. 核糖体 B. 线粒体 C. 高尔基体 D. 叶绿体
53. 使细胞内的膜面积大为增加,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面积结合位点的细胞器是( )
A. a B. b C. d D. e
54. 图中a、d、e的名称分别是( )
A. 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B. 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
C. 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 D. 叶绿体、核糖体、液泡
55. 细胞器c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 )
A. 外膜 B. 内膜 C. 嵴 D. 基质
56.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图中不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 a B. b C. d D. e
57.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如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统一性体现之一是它们有同一种细胞器,该细胞器是( )
A. a B. b C. c D. e
【51~57题答案】
【答案】51. B 52. C 53. A 54. C 55. D 56. D 57. D
【解析】
【分析】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3、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4、分析题图可知,a是内质网,b是叶绿体,c是线粒体,d是高尔基体,e是核糖体。
【51题详解】
图中b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内含类囊体膜形成的基粒,其上由附着的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正确。
故选B。
【52题详解】
图中d为单层膜结构,具有囊泡,表示高尔基体,其能够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正确。
故选C。
【53题详解】
图中a内质网为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使细胞内的膜面积大为增加,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面积结合位点的细胞器,A正确。
故选A。
【54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内质网,d为高尔基体,e为颗粒状的核糖体,C正确。
故选C。
【55题详解】
细胞器c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线粒体基质,D正确。
故选D。
【56题详解】
图中e为颗粒状的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不具有膜结构,不构成生物膜系统,a内质网、b叶绿体、d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膜能构成生物膜系统,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7题详解】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e核糖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液的功能,识记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效率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下图是某农作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58. 图中数字①表示的物质是( )
A. O2 B. C3 C. C5 D. ATP
59. 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分别是( )
A.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B. 叶绿体基质、类囊体薄膜
C. 叶绿体外膜、叶绿体内膜 D. 叶绿体内膜、叶绿体外膜
60. 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等用小球藻做了这样的实验:用含有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CO2→五碳化合物→糖类
B. CO2→类囊体→ATP
C. 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 CO2→NADPH→糖类
61.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有( )
A. NADP+ B. ADP
C. NADPH和ATP D. O2
62. 叶绿体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 )
A. 蓝紫光 B. 红光
C. 绿光 D. 红光和蓝紫光
63. 图中物质⑦的作用是( )
A. 固定CO2 B. 还原C3 C. 分解葡萄糖 D. 合成ATP
64. 在大棚栽种黄瓜的过程中,下列提高光合作用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 适时通风 B. 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C. 夜间升高温度 D. 适时、适量增施N、P、K等肥料
【58~64题答案】
【答案】58. A 59. A 60. C 61. C 62. A 63. A 64. C
【解析】
【分析】图中是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①是氧气,②是NADPH,③是ATP,④ADP和pi,⑤是NADP+;⑥是三碳化合物,⑦是五碳化合物,据此答题。
【58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中数字①是水在光下分解的产物,表示的物质是氧气,A正确。
故选A。
【59题详解】
光反应阶段需要色素吸收光能,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暗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A正确。
故选A。
【60题详解】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因此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14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CO2→C3→糖类。C正确。
故选C。
【61题详解】
光反应阶段为暗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有水光解产生的NADPH,还需要为其提供ATP,C正确。
故选C。
【62题详解】
叶绿体中色素有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两大类,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正确。
故选A。
【63题详解】
图中物质⑦为五碳化合物,其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固定为三碳化合物,进行二氧化碳的固定,A正确。
故选A。
【64题详解】
A、适时通风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A不符合题意;
B、白天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反应,进而促进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夜间升高温度,提高了植物细胞呼吸强度,使植物夜间消耗增多,不利于提高作物产量,C符合题意;
D、N、P等是光合作用过程的酶等组成成分,适时、适量增施N、P、K等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图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在番茄中,红果和黄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图是番茄果色的遗传图解。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65. F1红果番茄自交,F2中出现了红果番茄和黄果番茄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A. 性状分离 B. 基因突变 C. 自由组合 D. 交叉互换
66. F2代中X番茄的基因型为( )
A. RR B. Rr C. RR或Rr D. rr
67. 图中一定为纯合子的是( )
A. 亲代红果番茄 B. F1代的红果番茄
C. F2代中的红果番茄 D. 所有的黄果番茄
68. F1代红果番茄自交产生黄果番茄的概率是( )
A. B. C. D.
69. 能判断红果和黄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 F1黄果X B. F1红果F2
C. P→ F1 D. 不能确定
70. F2代的红果番茄中,与亲代红果番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A. B. C. D.
【65~70题答案】
【答案】65. A 66. D 67. D 68. D 69. B 70. B
【解析】
【分析】题图中,亲代红果与黄果交配后代仍是红果和黄果,由于该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因此只能通过亲代和子一代性状判断出亲代其中一个是杂合子,一个是隐性纯合子,但是无法判断哪个性状是显性或隐性。根据F1代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可判断红果为显性,则亲代红果和F1代红果均为杂合子,而图中黄果均为隐性。
【65题详解】
F1红果为杂合子,其自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结果,叫性状分离,故选A;
【66题详解】
黄果为隐性,因此F1黄果自交产生的F2仍是黄果,黄果为隐性纯合子rr,故选D
【67题详解】
这个图中P和F1的红果均为杂合子Rr,F2的红果基因型为RR或Rr,不全是纯合子。但黄果是隐性,只要出现,肯定是纯合子,故选D;
【68题详解】
F1代红果番茄Rr自交产生黄果rr的概率为1/4,故选D;
【69题详解】
根据F1代红果自交后代出现黄果,可判断红果为显性,故选B;
【70题详解】
F2代的红果番茄基因型只能是RR或Rr,这两个基因型中Rr的概率为2/3,因此与亲代红果番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故选B。
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71. 图中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
B. 有丝分裂中期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72. 图中染色体的条数为( )
A. 2条 B. 4条 C. 8条 D. 16条
73. 图中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分子数量的比值关系是( )
A. 等于1 B. 不确定 C. 大于 1 D. 小于1
74. 图中A与B,C与D称为( )
A. 姐妹染色单体
B. 非姐妹染色单体
C. 非同源染色体
D. 同源染色体
75. 图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
A. 1 B. 2 C. 3 D. 4
【71~75题答案】
【答案】71. C 72. B 73. A 74. D 75. 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且发生配对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D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71题详解】
由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且发生配对联会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正确。
故选C。
【72题详解】
图中A、B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D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条数为4条,B正确。
故选B。
【73题详解】
图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条DNA,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分子数量的比值关系等于1。A正确。
故选A。
【74题详解】
图中A与B,C与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能发生配对、联会,称为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75题详解】
图中的染色体条数为2n,能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染色体组数为2,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5月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为某类冠状病毒结构模式图, 下图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