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重庆市巴南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K12重庆市2022—2023学年下期第一学月定时作业
九年级化学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
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 Zn:6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 重庆市民的活动丰富多彩。下列活动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春赏李花 B. 夏酿果酒 C. 秋摘橘子 D. 冬堆雪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A、赏花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物理变化;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则发生化学变化;
C、采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物理变化;
D、堆雪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发生物理变化。
故选B。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医用生理盐水 B. 瓶装矿泉水
C. 冰水混合物 D. 未经污染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矿泉水是混合物,因为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为混合物,未经污染的空气也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C。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中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因为其化学性质稳定
B. 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其在空气中的质量分数约为78%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利用这一性质,可以用来大量生产霓虹灯。A不正确;
B、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21%。B不正确;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其他物质反应,C不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即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之一。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4. 如下图所示,下列药品的组合中,不能使气球变大的
A. 大理石与稀盐酸 B. 硝酸铵与水 C. 铁粉与稀硫酸 D. 氧化钙与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装置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使气球变大,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装置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气球会变瘪,即不能使气球变大,符合题意;
C、铁粉与稀硫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装置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使气球变大,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气压变大,使气球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了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变化中的颜色变化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会变红
B. 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变为黄色
C.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
D. 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和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会变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亚铁离子在溶液中为绿色,故溶液由蓝色变为绿色,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为黑色固体,铜为红色固体,故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常用来测胃中的幽门螺杆菌。该原子含6个质子和7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为
A. 1 B. 6 C. 7 D. 13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原子含6个质子,即核内质子数=6,则该原子的电子数为6。
综上所述:选择B
7. 数字和符号是化学重要表征,下列化学符号中的“3”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表示3个氧原子 B. 3H:表示3种氢元素
C. :表示铝离子失去3个电子 D. :表示3个钙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表示一个臭氧分子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3H表示3个氢原子,错误;
C、表示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
D、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表示3个钙离子,正确。
故选D。
8. 2022年8月20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一、二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进剂,两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X↑,则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CO
【答案】C
【解析】
【详解】反应前有2C、8H、6N、8O,反应后(X除外)有2C、6N、4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则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C。
9. 下列有关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都不改变
B. 能量观:氢氧化钠固体投入水中,液体温度明显升高
C. 守恒观:12g硫和1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4g二氧化硫
D. 微粒观:金刚石、石墨和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钠固体投入水中液体温度明显升高,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32份质量的硫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所以12g硫和1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4g二氧化硫,故C选项说法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而是由分子构成的碳单质,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对成语中包含的燃烧和灭火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杯水车薪:用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从而灭火
B. 煽风点火:加快空气流动,氧气充足而燃烧更旺
C. 釜底抽薪:撤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使燃烧更剧烈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灭火的原理为:水蒸发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效果,不能改变物质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增加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从而使燃烧更加的旺盛,故选项说法正确;
C、燃烧的三要素为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则撤走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效果,故选项说法正确;
D、油为易燃物,则在燃烧物中加入油,燃烧会更加的剧烈,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1. 芬太奴是一种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芬太奴中含有47个原子
B. 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 芬太奴中氢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芬太奴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0:24:28:16
【答案】B
【解析】
【详解】A、1个芬太奴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1个一个芬太奴分子中含有20+24+2+1=47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芬太奴的化学式可知,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24):16:(14×2)=60:6:4:7,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芬太奴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芬太奴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20:24: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铷是一种金属元素 B. m为37,n为1
C. 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D. 铷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铷元素名称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铷的原子序数为37,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则铷原子的质子数为37,即m=37;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n,得n=1,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B分析可知,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在化合物中,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 RbCl,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铷和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所以铷和钠的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3.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一周后发现铁钉锈蚀最严重的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三处同样严重
【答案】B
【解析】
【分析】金属生锈条件:需要水和氧气。
【详解】A、a处有空气,没有水,则不易生锈,故A不正确;
B、b处有空气,有水,则易生锈,故B正确;
C、c处蒸馏水中几乎不含的氧气,则不易生锈,故C不正确;
D、b处铁生锈最严重,故D不正确。故选B。
14. 工业上利用钛白粉(主要成分是)制备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Ⅰ中焦炭体现出还原性 B. 该工艺流程中,能循环使用
C. 反应Ⅳ属于分解反应 D. 反应Ⅲ中加入的物质X是Mg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Ⅰ中,焦炭将TiO2还原呈钛单质,体现出还原性,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在该工艺流程中氯气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可以循环利用,故B正确;
C、反应Ⅳ为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镁和氯气,具有“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Ⅲ中,生成物含Ti、Mg、Cl,反应物中含Ti、Cl,故反应物中还应含Mg,故X是Mg,故D错误。
故选D。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KCl
MnO2
溶解、过滤、蒸发
C
Cu粉
Zn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D
生石灰
碳酸钙
高温煅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氧气与一氧化碳点燃可生成二氧化碳,但很难控制通入一氧化碳的量且燃烧需要一定的氧气浓度,所以该方法容易引入氧气杂质,不可行。
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通过溶解、过滤可分离出二氧化锰得到氯化钾溶液,氯化钾溶液蒸发可得到氯化钾,正确。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过滤后得到铜,经过洗涤烘干除去铜表面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铜,正确。
D、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以得到纯净的生石灰,正确。
故选A。
【点睛】
16.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一:将一定量的红磷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使其充分反应
B. 图二:在20℃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C. 图三:向等质量且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过量的Mg和Zn
D. 图四: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定量的红磷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并充分反应,磷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最终磷的质量为0,故选项图像错误;
B、20℃时,把少量生石灰放入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部分溶剂水,并放出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溶剂减少,部分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减少,待反应结束后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析出的氢氧化钙又部分溶解,溶质质量又逐渐增大,但由于水的消耗,溶质的质量最终小于初始质量,故选项图像错误;
C、向等质量且浓度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量且过量的Mg和Zn,金属过量,充分反应,产生的氢气完全来自于酸中的氢元素,酸的质量相等,则最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镁反应的速率大于铁,反应完全所需的时间短,故选项图像正确;
D、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用两份溶液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相等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且有无催化剂最后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7.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
(3)标出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画出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
【答案】(1)H2 (2)Al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氢分子表示为:H2;
【小问2详解】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为Al;
【小问3详解】
双氧水(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小问4详解】
磷原子中有15个质子,核外有15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第1层排有2个电子,第2层排有8个电子,第3层排有5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为: 。
18.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科学家设计了可燃冰的使用理论图。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我国学者开发了促进反应③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2。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氧和氢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和水。
(4)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和生成的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答案】(1)CH4 (2)
(3)CO
(4)11:4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
【小问2详解】
反应②为碳酸氢钾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该过程的中间产物是CO、氧和氢进一步作用生成甲醇和水;
【小问4详解】
反应④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甲烷的质量比为:44:16=11:4。
19. 水是生命之源,水不仅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在实验室也有较多的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的危害较大,因此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电解水的实验中,其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______。
(3)下列溶液中的溶剂是水的有______(填字母)
A. 稀硫酸 B. 碘酒 C. 硫酸铜溶液
(4)如上图,在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时,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有______(填字母)。
A. 作反应物 B. 隔绝空气 C. 提高温度
【答案】(1)煮沸 (2)1:8 (3)AC (4)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煮沸可以使得水中的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受热分解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沉淀,进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小问2详解】
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且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质量关系,其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比为(4g):(32g)=1:8;
【小问3详解】
A、稀硫酸是硫酸的水溶液,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B、碘酒是碘和碘化钾的乙醇溶液,溶剂是乙醇,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溶液是硫酸铜的水溶液,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4详解】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铜片上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其不参与反应、不是反应物,故选BC。
20. 取甲、乙固体各10g,在不同温度下使其恰好溶解,所需水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1)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g。
(2)温度越高,甲的溶解度越______(填“大”或“小”)。
(3)将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4)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 二者仍为饱和溶液
B. 溶剂质量:甲=乙
C. 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答案】(1)20
(2)大 (3)乙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 时,50g水恰好溶解10g甲固体,则100g水最多可以溶解20g甲固体,所以甲的溶解度为20g。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10g甲固体需要的水越来越少,由此可知,温度越高,甲的溶解度越大。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t1℃ 时,取甲、乙固体各10g,在不同温度下使其恰好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由此可知,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所以将 t1℃ 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t2℃ 时,取甲、乙固体各10g,在不同温度下使其恰好溶解,所需水的质量甲=乙,由此可知,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两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两者需要的水越来越少,由此可知,温度越高,甲和乙的溶解度增大。所以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减小,两者仍为饱和溶液,该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依然相等,由(3)的分析可知,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乙的溶解度,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
故选AB。
21. 我国在商朝已制造出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炼铁,而铝的利用始于100多年前。
(1)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青铜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上常以赤铁矿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发生还原反应的是______。
(3)为了证明验证铜、铁、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张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①在硫酸铝溶液中插入铁丝。
实验②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铝,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混合物 (2) ①. 3CO+ Fe2O32Fe +3CO2 ②. 氧化铁##Fe2O3
(3)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4)铁、铜##Fe、Cu
【解析】
【小问1详解】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则青铜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小问2详解】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 Fe2O32Fe +3CO2,该反应中氧化铁失去氧元素变成铁,具有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故填:3CO+ Fe2O32Fe +3CO2;氧化铁或Fe2O3;
小问3详解】
实验①在硫酸铝溶液中插入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可得出铝、铁的活动性:铝>铁,要证明验证铜、铁、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还需证明铁>铜,可选用铁和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故填:Fe+CuSO4=FeSO4+Cu(合理即可);
【小问4详解】
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铝>铁>铜,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铝,铝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若铝有剩余,再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由于铜和稀盐酸不能反应产生氢气,铁、铝能与稀盐酸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铝,故填:铁、铜或Fe、Cu。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22. 制取气体是重要学生实验。
(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收集通常不用装置E的原因是______。
(3)请写出用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实验室通常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填字母),若用F收集,则气体的进口方向应为______(填“c”或“d”)。
【答案】(1)锥形瓶 (2) ① D
②. CO2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
(3)
(4) ①. A ②. 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b的名称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装置D中固体放在多孔隔板上,当液体从长颈漏斗中流下和固体接触产生气体,关闭弹簧夹,试管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液体挤回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当打开弹簧夹气体跑出,压强减小,长颈漏斗中液体下流,液体和固体接触,继续反应产生气体,故装置D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装置E为排水法收集气体,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小问3详解】
装置A有酒精灯加热,为加热固体制氧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故为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在加热和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固体加热制取氨气,则发生装置需有酒精灯加热,故发生装置应选择A;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7,比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要小,故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从d端进气,这样才能将集气瓶中空气排出,收集到纯净氨气。
23. 现需配制20℃时100g 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2)上图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需要量取______mL水。
(3)③中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若所得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0%,则可能的原因有______(填序号)。
A. 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 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C. 固体未充分溶解即装瓶(只转移了液体)
D. 图①中使用的试剂瓶不干燥
【答案】(1)⑤②④③①
(2) ①. ② ②. 80
(3)加速溶解 (4)CD
【解析】
【小问1详解】
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故答案为:⑤②④③①。
【小问2详解】
称量固体时,物体需要放在托盘天平的左边,砝码放在右边,因此操作错误的是②;配制100g 20%的氯化钠溶液,先进行计算:需要氯化钠:100g×20%=20g,需要水:100g-20g=80g,即需要量取80mL水。
【小问3详解】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小问4详解】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偏大,但实际量取水的体积偏小,使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往烧杯中倾倒量取好的蒸馏水时,少量水溅出,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少,使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20%,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 固体未充分溶解即装瓶(只转移了液体),会使溶质质量偏少,使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故C选项符合题意;
D. 图①中使用的试剂瓶不干燥,会使溶剂的质量偏多,使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D
四。计算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6分)
24. 氯化铁常用于蚀刻铜电路板,其主要反应原理为:。经检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蚀刻效果最佳,当其浓度降至28%以下时蚀刻效果不达标。现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5%的氯化铁300g溶液进行蚀刻铜电路板,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为306.4g,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铁中铁、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经过上述反应后溶液所增加的质量为______g。
(3)试通过计算判断经过上述蚀刻后剩余溶液的蚀刻效果是否达标。(精确至0.1%)
【答案】(1)112:213
(2)6.4 (3)设:6.4g的铜能消耗氯化铁的质量为x。
x=32.5g。
溶液中剩余的氯化铁质量=32.5%×300g-32.5g=65g。
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铁的质量分数=。
∵21.2%<28%
∴上述蚀刻后剩余溶液蚀刻效果不达标。
【解析】
【小问1详解】
氯化铁中铁、氯元素的质量比=56:(35.5×3)=112:213;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后溶液所增加的质量306.4g-300g =6.4g。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所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详见答案。
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南苑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水”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72g, 生产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