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56778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真题挖空训练 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高考全国Ⅰ卷,原文挖空训练,真题小练,参考答案,新高考Ⅱ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材料一:襄子围( )于晋阳中( ),出围( ),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 )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 )国家危,社稷( )殆( )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 )之意者,唯( )赫子不失君臣之礼( ),是以( )先( ) 之。”仲尼闻之,曰:“善( )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 )曰:仲尼不知( )善赏矣。夫( )善赏者,百官不敢侵职( ),群臣不敢失礼。上( )设( )其法,而下( )无奸诈之心。如此( ),则( )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 )之泽( ) , 操( )令行禁止( )之法,而犹( )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 )也( )。为人臣者,乘( )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 )不骄侮,而( )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一:襄子围(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都表被动)于晋阳中(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于,在),出围(解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赵襄子的家臣)为赏首(受赏者中功推第一的人)。张孟谈(人名,赵襄子的家臣)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为什么)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 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国家危,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殆(殆,危险。可以用对称法判断,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高傲轻慢,侮慢)之意者,唯(只有)赫子不失君臣之礼(礼节),是以(因此)先(意动用法,以之为先) 之。”
仲尼闻之,曰:“善(善于;擅长)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有人)曰:仲尼不知(懂得)善赏矣。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善赏者,百官不敢侵职(超越自己的职责侵犯他人职守),群臣不敢失礼。上(君主在上)设(设置)其法,而下(臣子在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像这样),则(那么)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亲近密切)之泽(恩泽) , 操(掌握;控制)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之法,而犹(还)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失去惩罚原则)也(是…也…,判断句)。为人臣者,乘(计量;计算,此指谋事)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仅仅)不骄侮,而(表转折,却)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鲥(即孔鲋,孔子八世孙)曰:“韩子立法,其所以( )异夫子( )之论者纷如( )也。予( )每( )探( )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 ),遏( )奸劝( )善,韩氏未必非( ),孔氏未必得( )也。若( )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鲥曰:“今世人有言高者( )必以极天( )为称( ),言下者( )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 )而穿凿( )者,必言经以自辅( ),援( )圣以自贤( ),欲以取信( )于群愚( )而度( )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 )皆然( )。请( )略说一隅( ),而君子审( )其信( )否焉。”武臣曰:“诺( )。”
陈人有武臣,谓子鲥(即孔鲋,孔子八世孙)曰:“韩子立法,其所以(…的原因)异夫子(特指孔子)之论者纷如(众多,纷繁复杂)也。予(我)每(常常)探(探究)其意而校(查对;核计)其事,持久历远(经历久长),遏(阻止)奸劝(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相同)善,韩氏未必非(错误),孔氏未必得(合适,治当)也。若(像)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也,表判断)。”子鲥曰:“今世人有言高者(谈到最高的事物)必以极天(极,极至,极天;达于天)为称(称述,称说),言下者(谈到最低的事物)必以深渊为名(名义),好事(爱兴事端;喜欢多事)而穿凿(牵强地解释,硬说成具有某 种意思)者,必言经以自辅(佐证),援(援,援引,引用)圣以自贤(把自己当作贤人肯定自我),欲以取信(赢得信任)于群愚(愚昧的民众)而度(使…有所依)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道理)皆然(对的)。请(请允许我)略(略)说一隅(指一个狭小的地区。也可以指事物的一个方面或片面),而君子审(仔细观察、考察,弄清楚)其信(真实准确)否焉。”武臣曰:“诺(好的)。”
子鲋曰:“乃者( )赵、韩共并( )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 )具臣( )而后有功。韩非书( )云( )夫子善( )之引( )以张本( )然后( )难( )之岂有不似( )哉?然实( )诈( )也。何以( )明( )其然( )?昔我先君( )以( )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至二十七年苟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 ),是( )时夫子卒( )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 )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 )无怍 ( )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 ),皆非( )之罪( );故吾以是( )默口( )于( )小道( ),塞耳( )于( )诸子( )久矣,而子立尺表以( )度( )天,植( )寸指以测渊,矇( )大道( )而不悟( ),信诬说( )以疑( )圣,殆( )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 [注]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
子鲋曰:“乃者(从前,往日)赵、韩共并(吞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通“嘉”,嘉赏)具臣(1.备位充数之臣。2.泛称为人臣者。文中与“有 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而后有功。韩非书(著作,书本)云(说)夫子善(表示赞许)之\引(引用)以张本(原由;依据)\然后(这样以后)难(质问;驳斥)之\岂有不似(不如;比不上)哉?然实(实际上)诈(欺诈)也。何以(以何,凭什么,为什么)明(说明)其然(这样)?昔我先君(称自己的祖先,这里指孔子)以(在的时候)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去世),至二十七年苟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返回),是(这)时夫子卒(死,去世)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才)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竟然)无怍 (zuò, 惭愧)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一类人),皆非(韩非)之罪(罪过);故吾以是(因此)默口(缄口不言)于(对于)小道(礼乐政教以外的学说),塞耳(堵住耳朵,谓有意不听)于(对于)诸子(诸子的学说)久矣,而子立尺表以(来)度(量(长短))天,植(坚立;树立)寸指以测渊,矇(蒙昧)大道(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而不悟(明白;领悟),信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捏造事实毁坏他人名番)之辞”并不一样)以疑(怀疑)圣,殆(大概)非所望也。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3分)
10.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11. B 12. D 13. (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2)古人在临阵之前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 14. ①苻坚不能认清形势,缺少智谋。②苻坚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具备分兵进攻的能力。
【材料一】凡战,若( )我众( )敌寡( ),不可战于险阻之间( ),须要平易( )宽广之地。闻鼓(鼓声)则进( ),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 )。”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 )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 )谓苻坚曰:“君远涉( )吾境,而临水为阵,是( )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坚众( )皆曰:“宜阻( )淝水,莫( )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 )却军( ),令( )得过( ),而我以( )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 )然( )。遂( )麾兵( )却( ),众因乱而不能止( )。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 )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 ),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一】凡战,若(如果)我众(兵力数量多)敌寡(兵力数量少),不可战于险阻之间(介词结构后置句,“不能与敌军在险狭之地交战”),须要平易(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宽广之地。闻鼓(鼓声)则进(前进),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进驻,进军驻扎,省略介词“于”)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对峙)。玄使(派人)谓苻坚曰:“君远涉(入,进入。助记成语“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辛。)吾境,而临水为阵,是(这。链接教材《烛之武退秦师》:是寡人之过也)不欲速战。
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请你带领军队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坚众(部众、部将)皆曰:“宜阻(阻截,省略介词“于”)淝水,莫(表否定,不要)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只、只管)却军(退兵),令(让,“令”后省略对象“他们”)得过(指渡河),而我以(凭借)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认为)然(对的)。遂(于是)麾兵(指挥、率领军队)却(后退),众因乱而不能止(控制)。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率领)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介词结构后置句,谢玄和谢琰挥军在淝水之南激战),坚众大溃(溃败、失败)。(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 )小术而胜无术,以( )片善( )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 )谢玄之破( )苻坚,非谢玄之善也( ),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 )《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 ),唯( )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 )千余骑赴( )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 )垂所陷明矣。夫为( )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 )焉,苻坚之类( )是也。”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 )。前代事迹,孰为善( )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 ),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吴汉讨( )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 ),相去( )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 )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 )。”太宗曰:“然( )。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各自重视适宜的方法)。前代事迹,孰为善(擅长)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介词结构后置句,苻坚指挥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判断句,这是他能将兵力聚合而不能分散所造成的)。吴汉讨(讨伐、攻打)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分开驻扎),相去(距离,链接教材《鸿门宴》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翻译为“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打败)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判断句,这是兵力分散而能合击的结果)。”太宗曰:“然(是这样、对的)。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借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为人A所B陷C而欲胜D敌E不亦难乎F臣故曰无术焉G苻坚之类H是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B. 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 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B. 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C. 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D. 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14. 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语文高考真题文言文讲解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善赏哉襄子,仲尼不知善赏矣,试题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翻译技法指导与高考真题演练 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掌握规则熟知技巧,贰错例剖析,明确错因规避错误,叁阶梯专练,定向训练学以致用,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之文言文真题解读(2023年高考文言文研究)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纵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