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2023学年(上)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年9月1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陈冬、刘洋两名航天员成功出舱,并在舱内航天员蔡旭哲的配合支持下,成功完成安装脚限位器和舱外工作台等工作,后续还在小机械臂的支持下,进行了问天实验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实验舱全景相机抬升等各项既定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下列天体系统中,不能找到问天实验舱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此次出舱活动中( )
A. 出舱的航天员属于天体 B. 未出舱的航天员属于天体
C. 问天实验舱属于天体 D. 小机械臂属于天体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问天实验舱位于地月系中,地月系位于太阳系中,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河外星系在银河系以外,不包括地月系,D正确、排除ABC,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问天实验舱位于外太空,属于天体,C正确;出舱与未出舱的航天员、小机械臂都与问天实验舱相连接,属于舱体的一部分,都不属于天体,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022年6月27日中午,日本樱岛火山大规模喷发,硝烟弥漫,熔岩流淌,火山灰浓烟柱高达1500米,浓烟物质对大气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下图为此次日本樱岛火山喷发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火山喷发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上地幔 ③下地幔 ④地核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4. 此次火山喷发及其影响说明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
A. 独立发展变化,互不干扰 B.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C. 不存在物质和能量转换 D. 圈层边界清晰,厚度均匀
【答案】3. A 4. B
【解析】
3题详解】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火山灰浓烟在大气圈中弥漫,涉及大气圈。综上所述,火山喷发涉及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上地幔,①②正确,A对,没有涉及下地幔和地核,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软流层中的岩浆通过火山喷发到地球表层,改变了岩石圈的地貌景观,也对大气圈的成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B对,C错;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并不是独立发展变化、互不干扰的,A错;圈层边界不清晰,厚度不均匀,D错。故选B。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洪积扇是暂时性河流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在我国干旱的西北地区发育比较典型(见左图)。我国降水相对较多的太行山东部山区河流基本上是常年性的,河流搬运能力稳定长久,常形成冲积扇(见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洪积扇堆积物特点是( )
A. 由扇顶至扇缘堆积物厚度变大 B. 由扇顶至扇缘堆积物颗粒变小
C. 由东向西堆积物厚度持续变大 D. 由西向东堆积物颗粒持续变小
6. 与西北地区的洪积扇相比,太行山东部山区的冲积扇( )
A. 堆积物分选性更好 B. 扇形堆积体发育更典型
C. 堆积物厚度更大 D. 堆积体长度更长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洪积扇堆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大颗粒先沉积,小颗粒后沉积,因此洪积扇由扇顶至扇缘堆积物厚度变小,堆积物的颗粒也逐渐变小,B正确,A错误;图中河流由北向南流出,中间堆积物厚度要大于两侧,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太行山东部山区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流水的搬运作用较强,因此河流出山口位置堆积作用不明显,堆积物的分选性较差,扇形堆积体发育不明显,堆积体更细长,堆积物厚度较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除了直接为人类提供光和热之外,还会影响一个区域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形式、民居形式、饮食习惯、家用电器功能的设计等。左图为我国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图,右图示意便携式烘鞋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从区域太阳辐射强弱的角度考虑,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是( )
A. 新疆 B. 河北 C. 四川 D. 西藏
8. 甲地区分布有许多晾晒干果的棚房,主要原因是( )
A. 深居内陆,距海远,太阳辐射强 B. 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蒸发强烈 D. 沙漠广布,河流少,夏季气温高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四川盆地光照少,太阳辐射弱,自然晾晒效果差,因此四川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最高,C正确;新疆、河北、西藏的光照都大于四川,便携式烘鞋器使用频率较四川低,排除ABD;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较强,便于晾晒干果,A正确;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排除A;西北地区纬度高,排除C;甲地为阿尔泰山和准葛尔盆地,沙漠广布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A。
【点睛】全球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a.空间分布纬度差异: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地区差异: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b.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
新疆某中学的学生热娜古缇利用假期游行新疆,她在旅行中多次见到左图和右图所示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热娜古缇在左图中的沙脊上拍照时,红头巾最可能飘向( )
A. 东方 B. 南方 C. 西方 D. 北方
10. 形成右图地貌景观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 风蚀作用 B. 风力堆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作用 D. 流水堆积作用
11. 右图地貌景观所在地盛行西北风,则陡坡坡向为( )
A. 东北坡 B. 东南坡 C. 西北坡 D. 西南坡
【答案】9. B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对比两处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地貌景观为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结合图示指向标可知,该地的盛行风为北风,则热娜古缇拍照时红头巾应飘向南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对比两处景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右图地貌景观为雅丹地貌,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右图地貌景观为雅丹地貌,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坡度较缓一侧为背风坡,风蚀作用较弱,陡坡一侧为迎风坡,风蚀作用较强,若该地盛行西北风,则陡坡指向西北方向,为西北坡,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力侵蚀地貌有雅丹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力堆积地貌有沙丘、沙垄等。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把地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北京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根据所学的月相知识制作了下图所示的教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演示的月相出现于农历( )
A. 初三、初四 B. 十二、十三 C. 十九、二十 D. 廿六、廿七
13. 符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相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依据图示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可知其演示的是上弦月之后满月之前的凸月,介于初七八与十五十六之间,故出现在农历十二、十三,故选B,
【13题详解】
诗句描述的是农历初三的月相,应是上半月的蛾眉月,位于新月之后,C项所示符合此时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A项所示为满月,B项示意新月,D项示意下半月蛾眉月。故选C。
【点睛】月相是天文学中看到的地球上被太阳照亮的月亮的名称。由于月亮每天在星空中从东向西移动很长的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月亮的相位变化,叫做月亮的相位。
2022年9月20日,研究人员在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中发现了动物新种化石,取名为帽天山开拓虾化石。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在全球分布广泛。下图为帽天山开拓虾三维艺术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帽天山开拓虾可能生活在( )
A. 石炭纪 B. 第四纪 C. 侏罗纪 D. 寒武纪
15. 在帽天山开拓虾生活的时代可以看到( )
A. 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 B. 被子植物繁盛于陆地
C. 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 D. 大量恐龙在陆地上漫步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帽天山开拓虾属于奇虾类,奇虾类生活在距今5.2亿年-4.0亿年的海洋中,结合所学知识,其生活时期为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属于古生代早期,D对,排除ABC。故选D。
【15题详解】
帽天山开拓虾生活在古生代早期,是三叶虫生活的时期,可以看到三叶虫游弋于浅海地区,A对;恐龙主要生活在中生代时期,D错;两栖类动物大量出现于古生代后期,C错;被子植物主要出现在新生代时期,B错。故选A。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20日,太阳大气层爆发了近五年最强的耀斑,我国许多在轨卫星调整了轨道参数。监控表明,2020年随着太阳表面黑子数量急剧增多,太阳正进入第25个周期活动之中。下图为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变化图。
(1)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_________层,耀斑数量增多时,位于_________层的太阳黑子数量_______(增多/减少),耀斑和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2)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太阳活动周期一般是指一个峰年到下一个_________(峰年/谷年),或者一个谷年到下一个_________(峰年/谷年),科学家预判2025年是太阳的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则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_________年左右。
(3)分析2022年4月我国调整在轨卫星轨道参数的原因。
【答案】(1) ①. 色球 ②. 光球 ③. 增多
(2) ①. 峰年 ②. 谷年 ③. 2036
(3)处于太阳活动的上升期,到达地球的强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增多;容易干扰卫星电子设备的运行,造成设备损坏;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地面与卫星通信不畅。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太阳活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太阳活动的类型和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活动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位于光球层、耀斑位于色球层,太阳风位于日冕层;耀斑和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耀斑数量增多时,太阳黑子的数量也增多。
【小问2详解】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一般是指一个峰年到下一个峰年,或者一个谷年到下一个谷年。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基本标志,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科学家预判2025年是太阳的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年,则第26个太阳活动高峰年是2036年左右。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2022年4月处于太阳活动的上升期,耀斑活动强烈,太阳发出大量的高能粒子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将会严重危及在轨卫星的正常运行;同时,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大气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导致在轨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通信不畅。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彗星多由冰物质组成,其中也有碳、氢、氧、磷等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据研究,地质史上有多次彗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物质会挥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会形成一条云雾状的尾巴。哈雷彗星是太阳系中一颗体积较大的彗星,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其回归周期约为76年。下图为哈雷彗星、木星绕太阳公转示意图。
(1)图中体积最大天体是_________;运行在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有_________;木星绕日公转方向是_________,其与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2)哈雷彗星的彗尾会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出现长短的变化,距离太阳越近,彗尾越__________(长/短),哈雷彗星的体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_________(大/小)。
(3)说出彗星撞击地球对地球生命诞生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1) ①. 太阳 ②.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③. 自西向东 ④. 不一致
(2) ①. 长 ②. 小
(3)提供生命存在所需的液态水;提供有机体组成所必需的元素。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彗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体类型及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图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图中体积最大的天体是太阳;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所以运行在木星和太阳之间的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木星绕日公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哈雷彗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所以木星绕日公转方向与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不一致。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彗星多由冰物质组成,随着距离太阳的远近使得彗尾会出现长短的变化,距离太阳越近,温度越高,彗尾越长,距离太阳越远,温度越低,彗尾越短。随着时间的推移,哈雷彗星的体积会逐渐变小。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彗星多由冰物质组成,彗星撞击地球可以给地球生命诞生提供所需的液态水;彗星的组成物质中有碳、氢、氧、磷等组成生命有机体的重要元素,可以给地球生命诞生提供有机体组成所必需的元素。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龙里县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南部,分为峡谷景区和台地草原景区。景区内部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表现为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气候、植被、景观等的有机组合。下图为龙里高山草原地貌景观图。
(1)图示溶洞A和溶洞B,发育更典型的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2)进入溶洞B的游客一般会携带氧气袋,试分析其原因。
(3)从外力作用角度简述猴子沟风景名胜区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1) ①. 溶洞B ②. 有地下暗河流经;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更强烈
(2)洞内闭塞,空气不流通;溶洞内含碳酸氢钙的水容易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容易在海拔较低的溶洞内集聚,产生缺氧环境。
(3)受流水的溶蚀作用,石灰岩山体裂隙节理发育;流水不断溶蚀,裂隙扩大,将石峰切割开,形成基座不相连的峰林。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龙里县猴子沟风景名胜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特点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溶洞B面积大,内部有地下暗河流经,流水的侵蚀和溶蚀作用更强烈,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
【小问2详解】
溶洞内相对闭塞,与外界连通通道少,空气不流通;溶洞内含碳酸氢钙的水容易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洞内二氧化碳多,氧气相对较少;二氧化碳密度大于氧气,更容易在海拔较低的溶洞内集聚,使得洞内产生缺氧环境,所以需要携带氧气袋。
【小问3详解】
峰林地貌主要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受流水的溶蚀作用,石灰岩山体裂隙节理发育;流水不断溶蚀,使得裂隙不断扩大,最终将石峰切割开,形成基座不相连的峰林地貌。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该地质地疏松的砂岩分布较广,盛行西北风,魔鬼城内怪石林立,怪石上多深浅不一的小孔,会发出长短不一的声音,声音随风的大小时常改变。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位置示意图。
(1)乌尔禾魔鬼城怪石上深浅不一的小孔是在风力的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
(2)推测乌尔禾魔鬼城怪石小孔发声的原因。
(3)乌尔禾的怪石、沟槽地貌较其他两个风区典型,分析其原因。
【答案】(1)吹蚀/磨蚀/侵蚀
(2)当地风力强劲,风横扫怪石,发出声响;地面上的沙砾被风吹起,与岩石进行摩擦,发出声响。
(3)地处风口,且风口走向与风向一致,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岩石疏松,较易侵蚀。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乌尔禾魔鬼城图为材料,涉及风成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怪石上深浅不一的小孔是由于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许多浅小凹坑,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凹坑不断加深扩大,逐渐发展成风蚀壁龛。
【小问2详解】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夜晚出现在“魔鬼城”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流动过程中,与物体摩擦振动发出的。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当地强劲风横扫怪石,发出的声响,另一方面地面上的沙砾被风吹起,与岩石进行摩擦,也可以发出声响。
【小问3详解】
有材料可知: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乌尔禾矿区,该地质地疏松的砂岩分布较广,盛行西北风,这说明当地岩石疏松,较易侵蚀,由图示可知乌尔禾地处风口,且风口走向与西北风向风一致,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增大,侵蚀破坏能力强。
精品解析: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洪积扇堆积物的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