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教学课件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对遗传因子,遗传因子,随机结合,YYRR,YyRr,Y-R-,Y-rr,非等位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过程[自主学习]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F1(基因型为YyRr)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2)基因型为YyRr的植株自交,得到的后代中表型与亲本不相同的概率为9/16。( )(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4)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基因型不同的生物,表型也不会相同。( )
2.深挖教材(1)利用现有绿色圆粒豌豆(yyRr),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让绿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淘汰绿色皱粒豌豆,再连续自交并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2)利用①aaBBCC、②AAbbCC和③AABBcc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F1并自交得到F2,若各杂交组合的F2中均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知识点二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自主学习]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1)指导___________,把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____________提供理论依据。
3.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
4.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自由组合定律的两个易错点
(1)发生时期:自由组合发生于配子形成(减数分裂Ⅰ后期)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过程中。(2)组合基因:能发生自由组合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而不仅指“非等位基因”,因为同源染色体上也有非等位基因。
[自主检测]1.思考判断(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2)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普遍适用于乳酸菌、酵母菌、蓝细菌等各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3)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或1∶2∶1,则该遗传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2.热图导析据图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其中哪些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A、a与D、d和B、B与C、c分别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不遵循该定律。只有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其遗传时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深度讲解]1.实验分析
“棋盘法”推断F2基因型
F2由16种配子组合方式形成;共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2.9∶3∶3∶1的变式(总和等于16)
3.致死遗传现象(总和小于16)
4.基因遗传的累加效应(总和等于16)(1)表型:
(2)原因: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效果越强。注:该比例是以2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为例进行分析的,解答时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考向预测](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分析及应用(素养目标:科学探究)1.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实验过程中需要将亲本和子一代豌豆的母本在开花前进行人工去雄和套袋处理B.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假说内容之一C.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的表型及比例约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D.孟德尔仅依据种子形状和子叶颜色这两种性状的杂交实验就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答案】C
【解析】子一代豌豆的母本不需要进行去雄处理,A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不属于假说内容,B错误;子一代植株所结种子属于子二代,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约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9∶3∶3∶1,C正确;孟德尔对豌豆的多对相对性状进行了研究,最终发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二)9∶3∶3∶1的变式(素养目标:科学思维)2.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其籽粒颜色受A、a和B、b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B同时存在时籽粒颜色为紫色,其他情况为白色(不考虑突变)。研究人员进行以下两组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亲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B.实验一F1中白色个体随机传粉,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8∶41C.实验二亲代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2种,子代紫色个体中没有纯合子D.实验二的F1中紫色个体自交,其后代籽粒为紫色个体的比例为9/16【答案】D
【解析】籽粒的紫色和白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析题表可知,亲代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Bb,A正确;实验一F1中白色个体基因型和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aabb=1∶2∶1∶2∶1,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为Ab∶aB∶ab=2∶2∶3,F1白色个体随机传粉,子代表现为紫色的概率为2/7×2/7×2=8/49,所以白色个体的概率为1-8/49=41/49,故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白色=8∶41,B正确;分析可知,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aaBb,即亲本中的白色个体基因型可能为2种,子代中紫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_Bb(或AaB_),均为杂合子,C正确;实验二的F1中紫色个体的基因型及概率可能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自交后代籽粒为紫色的概率为1/3×1×3/4+2/3×3/4×3/4=5/8,D错误。
(三)致死遗传现象(素养目标:科学思维)3.(2022年河北邢台质检)蝴蝶的翅形(正常翅对残缺翅为显性)和翅长(长翅对短翅为显性)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决定。基因A纯合时雄蝶致死,基因b纯合时雌蝶致死。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交配得到F1,F1随机交配得到F2。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为( ) A.6∶2∶3∶1 B.15∶5∶6∶2C.9∶3∶3∶1 D.15∶2∶6∶1【答案】D
【解析】基因型为aabb的雄蝶和基因型为AABB的雌蝶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F1随机交配所得F2蝴蝶中,雌雄个体的比例为1∶1,基因A纯合时雄蝶致死,雄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6∶2∶3∶1,基因b纯合时雌蝶致死,雌蝶中正常长翅∶残缺长翅=9∶3,则F2蝴蝶中正常长翅∶正常短翅∶残缺长翅∶残缺短翅比例为15∶2∶6∶1,D正确。
(四)基因遗传的累加效应(素养目标:科学思维)4.(2022年广东惠州一模)某二倍体植物的籽粒颜色(红/白)由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C/c、…)控制,显性基因(A、B、C、…)决定红色,每个显性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隐性基因(a、b、c、…)决定白色。现有若干个红色籽粒(均为纯合子)与白色籽粒的杂交组合(先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中出现了如下三种情况,根据以下数据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B.三组杂交组合中的F2的中等红粒的基因型相同C.三组杂交组合中的红色亲本的红色颜色深浅不一样D.杂交组合2的F2的中等红粒中,能够稳定遗传的占1/3【答案】B
【解析】根据杂交组合3中F2的表型及比例和为64可知,该植物籽粒颜色至少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A正确;杂交组合3中F1的基因型是AaBbCc,则后代的中等红粒含有两个显性基因,基因型可能有6种,B错误;根据三种杂交组合F2中的表型比例和可知,杂交组合1中的亲本红色只含有2个显性基因,杂交组合2中的亲本红色含有4个显性基因,杂交组合3中的亲本红色含有6个显性基因,C正确;杂交组合2的F1的基因型是AaBb,则中等红粒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4∶1∶1,则能够稳定遗传的占2/6=1/3,D正确。
1.性状分离比9∶3∶3∶1的变式题解题步骤
2.解答致死类问题的方法技巧(1)从每对相对性状分离比角度分析,如:6∶3∶2∶1⇒(2∶1)(3∶1)⇒一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4∶2∶2∶1⇒(2∶1)(2∶1)⇒两对显性基因纯合致死。(2)从F2每种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分析,如BB致死:
(五)遗传定律的验证(素养目标:科学探究)5.(2021年广东汕尾模拟)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答案】D
【解析】验证自由组合定律时所选择的两个类型应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必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据此判断应为②和④。
验证遗传的两大定律常用的四种方法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题型
[深度讲解]常规题型1 已知亲代求子代的“正推型”题目常用方法:分解组合法1.适用范围: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基因独立遗传,并且不存在相互作用(如导致配子致死)2.解题思路
3.常见题型分析(1)基因型(表型)种类、概率及比例。
注:在计算不同于双亲的表型的概率时,可以先算与双亲一样的表型的概率,然后用1减去相同的表型的概率即可。
(2)配子种类及概率的计算。
常规题型2 已知子代求亲代的“逆推型”题目(1)解题思路: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定理进行逆向组合。(2)常见几种分离比为:
常规题型3 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n对等位基因(完全显性)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遗传规律
常规题型4 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纯合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纯合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后得F1,F1再自交得F2,若F2中绿色圆粒豌豆个体和黄色圆粒豌豆个体分别进行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所得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分别如下表所示:
[考向预测](一)根据亲代推断子代基因型(正推)(素养目标:科学思维)1.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是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是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A.Ddrr或ddRr D.DdRr【答案】A
【解析】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型的比例是3∶3∶1∶1,3∶3∶1∶1可以分解成(3∶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中,有一对均为杂合子,另一对属于测交类型,所以乙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
(二)根据子代表型及比例推测亲本基因型(逆推)(素养目标:科学思维)2.(2020年全国Ⅱ卷)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花叶绿叶感病、 花叶紫叶感病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型与甲相同,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
(三)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分析(素养目标:科学思维)3.(高考经典)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如A、a;B、b;C、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根据杂交结果回答问题。(1)这种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哪些遗传定律?(2)本实验中,植物的花色受几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为什么?
(四)自由组合中的自交、测交和自由交配问题(素养目标:科学探究)4.某植物雌雄同株,开单性花。将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按照1∶1的比例混合种植,自由交配产生F1,F1分别测交。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F1共有9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7/16B.F1共有4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C.F1中两种性状均为显性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05/256D.测交后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的个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是9/64【答案】A
【解析】亲代有1/2AaBb和1/2aaBB, 自由交配,亲代可以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1/8AB、1/8Ab、1/8ab、5/8aB,画棋盘格,可以求出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64AABB、2/64AABb、12/64AaBb、10/64AaBB、1/64AAbb、2/64Aabb、25/64aaBB、10/64aaBb、1/64aabb,F1共有9种基因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7/16,A正确、B错误;F1中两种性状均为显性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_B_,所占的比例为25/64,C错误;测交后代的表型之比为1∶1∶1∶1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3/16,D错误。
1.(2022年全国甲卷)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答案】B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所以Bb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故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2∶2∶1∶1,所以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1/6=1/24,B错误;由于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可育,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是A+1/2a,不育雄配子为1/2a,由于Aa个体产生的A∶a=1∶1,故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的三倍,C正确;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所以Bb自交,亲本产生的含B的雄配子数和含b的雄配子数相等,D正确。
2.(2021年全国乙卷)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现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答案】B
【解析】植株A测交,每一对性状都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型,n对性状有2n种不同表型,A正确。植株A测交,子代性状的比例为(1∶1)×(1∶1)×…×(1∶1),即1∶1∶…∶1,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相等,B错误。植株A测交时,n对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1/2)n,纯合子的概率为(1/2)n,二者概率相等,C正确。植株A测交,纯合子的概率为(1/2)n,杂合子的概率为1-(1/2)n,当n≥2时,1-(1/2)n>(1/2)n,D正确。
名师点睛 明确测交的含义和目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参与测交的双方是一显性个体和一隐性个体,由于隐性个体一定是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所以通过测交可以检测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体。
3.(2021年湖北卷)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3红色∶1白色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答案】C
【解析】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AaBBCc),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F2玉米籽粒性状比为9红色∶7白色,A正确;分析可知,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B正确;分析可知,组1中的F1(AaBbCC)与甲(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C错误;组2中的F1(AABbCc)与丙(AABBcc)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性状比为1红色∶1白色,D正确。
4.(2022年全国甲卷)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bTT、bbTt
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解析】(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杂交,因为甲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在花粉未成熟时需对甲植株雌花花序套袋隔离,等丁的花粉成熟后再通过人工授粉把丁的花粉传到甲的雌蕊柱头后,再套袋隔离。(2)根据分析及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基因型为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F1基因型为BbTt,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1/4,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4。(3)假设糯和非糯这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因为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植物,间行种植时,既有自交又有杂交。若糯性为显性,基因型为AA,非糯基因型为aa,则糯性植株无论自交还是杂交,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杂交子代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为非糯籽粒,所以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同理,非糯为显性时,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
5.(2022年广东卷)《诗经》以“蚕月条桑”描绘了古人种桑养蚕的劳动画面,《天工开物》中“今寒家有将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种”,表明我国劳动人民早已拥有利用杂交手段培养蚕种的智慧,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蚕桑的遗传育种,更为这历史悠久的产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条件下蚕采食桑叶时,桑叶会合成蛋白醇抑制剂以抵御蚕的采食,蚕则分泌更多的蛋白酶以拮抗抑制剂的作用。桑与蚕相互作用并不断演化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2)家蚕的虎斑对非虎斑、黄茧对白茧、敏感对抗软化病为显性,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现有上述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理论上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只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用于留种。
(3)研究小组了解到:①雄蚕产丝量高于雌蚕;②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③卵壳的黑色(B)和白色(b)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④黑壳卵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可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为达到基于卵壳颜色实现持续分离雌雄,满足大规模生产对雄蚕需求的目的,该小组设计了一个诱变育种的方案。下图为方案实施流程及得到的部分结果。
统计多组实验结果后,发现大多数组别家蚕的性别比例与Ⅰ组相近,有两组(Ⅱ、Ⅲ)的性别比例非常特殊。综合以上信息进行分析:①Ⅰ组所得雌蚕的B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将Ⅱ组所得雌蚕与白壳卵雄蚕(bb)杂交,子代中雌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如存在基因缺失,亦用b表示)。这种杂交模式可持续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其优势是可在卵期通过卵壳颜色筛选即可达到分离雌雄的目的。 ③尽管Ⅲ组所得黑壳卵全部发育成雄蚕,但其后代仍无法实现持续分离雌雄,不能满足生产需求,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Ⅲ组所得黑壳卵雄蚕为杂合子,与白壳卵雌蚕杂交,后代的黑壳卵和白壳卵中均既有雌性又有雄性,无法通过卵壳颜色区分性别
【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2)由题意可知,三对性状均受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即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亲本杂交,可先将三对基因分别按照分离定律计算,再将结果相乘,即F1各对性状中,虎斑个体占3/4,白茧个体占1/4,抗软化病个体占1/4,相乘后F1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家蚕比例是3/4×1/4×1/4=3/64。若上述杂交亲本有8对,每只雌蚕平均产卵400枚,总产卵数为8×400=3 200枚,其中虎斑、白茧、抗软化病的纯合家蚕占1/4×1/4×1/4=1/64,即3 200×1/64=50只。
(3)分析题意和图示方案可知,黑卵壳经射线照射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且能正常表达,转移情况可分为三种,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未转移或转移到常染色体上、转移到Z染色体上或转移到W染色体上。将诱变孵化后挑选的雌蚕作为亲本与雄蚕(bb)杂交,统计子代的黑壳卵孵化后雌雄家蚕的数目,结合图中的三组结果分析,Ⅰ组黑壳卵家蚕中雌雄比例接近1∶1,说明该性状与性别无关,即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未转移或转移到了常染色体上;Ⅱ组黑壳卵家蚕全为雌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W染色体上;Ⅲ组黑壳卵家蚕全为雄性,说明携带B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Z染色体上。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杂交实验过程,∶3∶3∶1,2结果及结论,黄色和圆粒,自由组合,两对遗传因子,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2遗传图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4讲人类遗传病与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家族病史,传递方式,再发风险率,基因检测,遗传病,先天性疾病,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讲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分离定律,一对等位基因,雄果蝇,荧光标记法,携带的基因种类,性染色体,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