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不同的声音_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不同的声音_苏教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频导入,音量的强弱,音调的高低,总结,拓展延伸,结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不同的声音苏教版课前谈话 师:从今天早上起床到上学的路上再到现在坐在这里上课,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略) 师:你们的听觉都很敏锐,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各种声音。 同学们,让我们趴在桌上休息片刻,静静地等待上课铃声! 一、音频导入 师:下面请大家来听一段声音。 师:你都听到了什么? 生1:轰隆的雷声 生2:哗哗的雨声 生3:唧唧的虫鸣 师:雷声、雨声、虫鸣声,都有各自的特点。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构成了生趣盎然的世界。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来研究不同的声音。(板书:不同的声音) 二、音量的强弱 1、引入概念 师:这是一面鼓,我们听一听(咚咚),声音相同吗? 生1:大、小;响、不响 师:(板书)声音大,就是声音“强”,板书“强”字;声音小,就是声音“弱”,板书“弱”字。声音的“强弱”我们称它“音量”。(板书“音量”) 师:音量有强有弱。刚才的鼓声,哪一次音量强,哪一次音量弱呢?生:第一次音量强 第二次音量弱。 2、动手感受 师:我们来做一个拍手游戏感受一下音量的强弱。老师拍,你们注意听。(1强1弱) 师:两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生:第1次音量较强,第2次音量较弱。 师:伸出手来体验一下。 师:下面我说,你们来做!(一弱一强 一强两弱) 师:大家通过拍手体验了音量的强弱。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你想试试吗?试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思考:音量的强弱与什么有关?谁来演示? 生:演示。 师:你是如何制造出较强的声音的?(追问生1) 你又是如何制造较弱的声音的?(追问生2) 你觉得音量的强弱与什么有关呢?(追问生3) 小结:通过实践,我们发现音量的强弱与用力的大小有关。 用力越大,音量就强;用力小,音量就弱。这是为什么呢?(屏幕出示)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3、探究原因 师:继续看这面小鼓,在上面放一些黄豆,老师将用不同的力去敲击鼓面。请大家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 师:(先用力敲,再轻轻敲)你发现了什么? 生:用力大时,黄豆跳得高;用力小时,黄豆跳得不高。 师:我只是敲击了鼓面,并没有碰到黄豆,黄豆为什么会跳动呢? 生:鼓面振动引起了黄豆跳动。 师:黄豆跳得高,说明鼓面的振动幅度 ,发出的音量就 。 师:反过来,用力小时,鼓面振动幅度就 ,音量就 。 小结:原来,用力的大小影响了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振动幅度的大小又决定了音量的强弱。 这个问号能去除了吗? 4、联系生活 师:想想看,生活中,什么场合需要较强的音量,什么场合需要较弱的音量? 生1:去医院看病需要较弱的音量,以防影响病人休息。 生2:歌舞厅里的音量太强,影响他人。 师:生活中需要合适的音量。不同的场合对音量的强弱有不同的要求。 三、音调的高低 1、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声音除了有强弱不同之外,还有什么不同呢?听听电子琴的声音。 师:谁也想来弹一弹?(我想把这个机会留给从没弹过钢琴的同学) (用力大些,音量强一些) 师:来,我们俩再合作一次! 师:这两个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生1:叮—— 咚—— 生2:尖细 低沉 生3:高 低 师:这两个音,一个高一个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板书:音调) 2、琴声感受 师:老师再来弹两个音,请你说一说哪个音调高,哪个音调低,好吗? 师:再弹。(一低一高) 生:第一个音音调较高,第二个音音调较低。 师:再听一听,音调是怎样变化的?(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123 3、辨音 师:刚才我们感受了琴声音调的高低。生活中有哪些高音和低音呢?让我们听一听,辨一辨。 师:猜一猜,小汽车和轮船,它们哪个的鸣笛声音调较高一些?听一听。 师:这是一组乐器。 师:男歌唱家、女歌唱家哪一个音调更高呢?师:你看,每个人的嗓音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声音是完全相同的。 4、初步感知 (1)大小不同的碗 师:我们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师:听!哪个音调高,哪个音调低?(敲碗侧。) 师:再听。音调有什么变化? 师:这一回呢 ? 师:猜一猜刚才老师是敲击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生1、2。 师:揭晓谜底。你发出了一声惊叹,想说什么? 师:原来,碗也可以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 师:观察一下,这三只碗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生:材质相同,大小不同。 师:那你认为,音调的高低与 有关。 (2)粗细不同的钢管 师:不止是碗,我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物体制造出音调不同的音。 师:这是三根材质相同的钢管。比一比,它们的长短?粗细呢? 生:长短一样,粗细不同。 师:你猜,我用同样的力去敲击它们,发出的音调相同吗? 生:不同。 师:真的? 听一听!师:怎么样?看来,音调的高低还与 有关。 (3)长短不同的钢管 师:刚才的三根钢管粗细不同,奏出的音调不同。现在,老师换成这一组钢管。 师:这三根钢管粗细 ?长短 ?你认为用同样的力去敲击,发出的音调会相同吗?请你来敲。 生: 师:音调相同吗?看来, 。 师:刚才通过动手实践,大家初步感受到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等因素有关。 5、实验探究 师: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大小、长短、粗细,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在接下来的橡皮筋实验中进一步深入探究。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师:今天做的是关于声音的实验,在实验前,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友情提醒。你来读一读。 (2)介绍实验和实验器材 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实验是(屏幕出示: 弹变短的橡皮筋 弹拉紧的橡皮筋 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师:实验器材只有这样几种:塑料方盒、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3)老师示范做“变短的橡皮筋” 师:让我们先来看“弹变短的橡皮筋”。(点击出示步骤)师:我请几个同学到台前来,看看我们怎么合作完成这个实验。(1个拿盒子,2个拉皮筋,1个拨) 师:读第一步“让橡皮筋保持自然状态„„”什么是自然状态?他们这样对吗? 师:读第二步“保持„„用左手捏住其中的一段”你弄懂一步该怎么做了吗?谁会? 师:知道怎样合作了吗?开始完成第一个实验。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实物投影展示) 生:我汇报实验一“弹变短的橡皮筋”。我们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橡皮筋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音较低;捏住一段变短后,音调高一些;再变短,音调更高。 师:也就是说,橡皮筋越短,音调 。 师:我要表扬这组同学,他们能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实验现象。你看,“较低、较高、更高”,非常好! (4)学生自己做其它两个实验 师:就按照刚才的方法继续完成其它两个实验。 (5)小组汇报 师:实验都完成了。哪个小组先来汇报?(请两个小组。) 生:我汇报实验二“弹拉紧的橡皮筋”。我们小组发现橡皮筋越紧,音调越高。因为橡皮筋在自然状态下,发出的音较低;拉长后音调高一些;再拉长音调更高。 生:我们小组汇报实验三“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弹粗的橡皮筋音调较低,细的橡皮筋音调较高。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橡皮筋越细,音量越高。 6、小结 师小结:通过这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短、紧、细的物体,振动较快,发出的音调就高;反之,松、粗、长的物体,振动较慢,发出的音调就低。(屏幕出示) 回到刚才的三只碗,你说哪只碗发出的音调最高呢?哪只最低?应该是这样吧? 四、总结 1、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声音,知道了声音有音量的强弱之分,有音调的高低之分,并通过实验了解了音量轻弱、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拓展延伸 1、编钟 师:人们利用声音的原理制造了各种乐器,让我们的生活有声有色。请看(屏幕展示各种乐器,最后定格在编钟图片) 师: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你的见识真广。)它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铸成的。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编钟。听一听! 师:你发现了编钟能奏出美妙乐曲的原因了吗? 生:钟有大有小。 师:大的音调 ,小的音调 。 2、自制乐器 师:我们自己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简单的“小乐器”。这儿是王老师班上学生的创意,请大家欣赏一下。 师:课后,请大家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小乐器,让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声音的奇妙。 师: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六、结尾 师:让我们跟客人老师说声“再见!”。想想: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音量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就是音量和音调。 音量就是声音的大小,它与用力的大小有关。这一点,我通过让学生听鼓声、玩拍手游戏,以及利用身边物体制造强弱不同的声音,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那么,为什么用力大,音量就强,用力小,音量就弱呢?通过鼓面上放粉笔头,敲击鼓面观察粉笔头跳动情况,来弄清音量强弱与振动幅度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个实验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已经做过,当时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这次做是比较用力不同,振动幅度大小就不一样,从而决定了音量强弱的不同。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我们吃什么_苏教版,共8页。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食物的消化_苏教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教学实录声音的传播_苏教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