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第1页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第2页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_教科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次后,回声就微弱到听不出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从容说课本章的章首图是大象,并给这幅图配了文字.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虽然大象的图片不像其他一些(如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但是由于立意比较新颖、奇特,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可能会有较好的作用.    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通过四幅图,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意在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使学生可以就这几幅图或图以外其他物体发声的情况,谈谈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活动中应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想出做什么样的活动,并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   想想议议这个栏目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互相交流.如果学生能够说一些新奇的关于发声的现象,不仅可以调动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是锻炼学生交流能力的机会.    声音的传播,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教师演示气体传声,学生设计液体传声.    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可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有所不同.想想做做中,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是一个开放型问题,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设计的方法应给予鼓励.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1.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2.声音的传播要靠介质.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份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 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生 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师 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同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推进新课()声的产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 请每组选一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生 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生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生 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生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生 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l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师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生 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 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振动生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师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想想议议]师 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生 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生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生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生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生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爆裂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生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生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师 同学们刚才列举了生活与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而且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很好.关于声音的发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生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师 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生 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生 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师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生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孥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师 刚才这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生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师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问题.[演示] 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减少,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生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师 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生 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 真空不能传声.师 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生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师 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枝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想想议议]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生 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生 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生 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人渔网.生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师 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作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表:一些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课件展示:    问题1:声音在15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    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    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想想做做]师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有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第一组:百米赛跑时,测出计时员与发令枪的发令地点之间的距离s,再测出计时员从看到发令枪发令时的烟雾到听到枪声的时间t,利用 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二组:测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没在海面下的钟敲响,测出钟声传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时间t,利用 就可以算出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第三组:对着山崖喊话,测出从喊声发出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t,再测出喊话者距山崖的距离s,利用 等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四组:利用声呐对着墙壁发出超声波,它会自动记录从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被墙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共用的时间t,再测出声呐与墙壁之间的距离s,利用 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第五组:两个同学相距较远的距离s,让其中的一位同学喊话,并记下开始喊话的时刻t1 ;当另一位同学听到喊声时,也记下听到喊声的时刻t2,则利用计 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师 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同学们若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l2345写在作业本上.2.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内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14 k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板书设计1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产生: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声(sound   传播:声传播需要介质(medium声速: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活动与探究[课题]谁先欣赏到音乐[内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电视台同时转播首都剧场的音乐会实况.首先欣赏到节目的究竟是剧场里离演奏者10 m以外的观众呢?还是远在1000 km以外的上海无线电听众或电视观众呢?[过程]问题提出后,许多同学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然后寻求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要解决此问题,同学们首先要通过查阅资料,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电波和光波都是电磁波,只是广播用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而已;第二,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即光速)3×l08ms第三,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15)同学们搞清以上的几个问题后,可以作这样的估算:无线电波传送1000 km所用的时间为 = 上式中c为光速,s,为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声波传送10 m所用的时间为 上式中v为声速,s2为演奏者与现场观众的距离.[结果]比较一下数字,很显然,无线电波从北京到上海所需时间只有声波传到现场观众所需时间的 .毫无疑问,是无线电听众和电视观众首先欣赏’’到音乐.不过,这指的是听觉;视觉却不同.因为电视传送图像,首先要把景物的影像按程序自左到右、自上而下一行一行地扫描变成电信号,然后,通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再用高频无线电波发送出去.当电视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先把电视信号取出,再送到显像管,并按原来的顺序还原成图像,这样组成一幅完整的影像需要40 ms,加上无线电波传播时间在内总共约需43 ms.如果考虑到北京到上海要用微波(一种超高频无线电波)接力传送,因电波走的是折线,时间还要更长些.但是剧场观众观看演奏者的表演,几乎是与演出同时的.所以电视观众比剧场观众看到"而听到"空气中的声速只有光速的百万分之一.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是很多的:雷雨时电闪雷鸣,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总是看着发令枪的烟雾按动秒表开始计时的,如果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这样必然会造成计时误差.习题详解1.解答: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比如在桌子上固定一个弹性较好的细棍,用当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细棍振动,可以说明桌子是振动的.还比如桌子上放几粒黄豆,当用手敲桌子时,可以看到黄豆跳起来.2.解答:此题是一个开放型问题.首先在实际生活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必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如果学生对火车和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直接查到或自己知道的,也是允许的.有关数据如下: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 km(实为1 463 km)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K14(北京一上海)快车平均每小时运行105 km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 km3.解答:会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一次是从铁管中传来的,一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4.解答:此题中声音在15 s内传播的距离是枯井深度的2倍,故枯井的深度是15 s×340 ms×O5=255 m5.解答: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小,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的速度大,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跟介质的种类及其温度有关.备课资料一、北京天坛三大声学奇迹    在首都北京市区的东南部,坐落着一个驰名中外的天坛公园.那里本来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和祈祷丰年的祭坛,最初建设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天坛是我国最壮观、最有特色的古建筑之一.不过,从声学上看,我们最感兴趣的是回音壁、三音石和圈丘.天坛第一声学奇迹是回音壁.回音壁是一个圆环形的围墙,高约372 m,直径61-5 m.在回音壁内的圆形场地上,偏北有一座圆形的建筑物口旷皇穹宇,它与回音壁内壁间的最短距离是2.5 m;同时东西对称地盖着两座房屋.人们一进回音壁,往往第一件事便是与同伴贴着围墙作远距离的耳语.人们讲悄悄话,一般在6 m以外就听不见.而在回音壁边上讲,传播却要远得多.即使你和同伴分别在直线距离为45 m的甲、乙两处轻声对话,彼此还听得清清楚楚,就像同伴在跟前与你说话一般.这个声学奇迹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语音的波长只有10300 cm,比回音壁半径要小得多,因此在这种场合下可以认为声波是直线前进的.语音在甲、乙两处之间传播,一部分以束状沿围墙连续反射前进,全程有129 m;一部分沿直线直接通过空气传播,全程才45 m.因为墙面相当坚硬光洁,对声音的吸收小,是声音的优良反射体;而且在回音壁的具体条件下,声波沿墙面连续反射都是全反射,没有穿人墙体内部发生折射的部分,所以声音在传播中衰减很小.两个人在甲、乙两处发出轻声细语,通过墙面传播的声波,尽管走了129 m,对方还能听清楚,就像打电话一样.而直接经过空气传播的声波却衰减很快,只走6 m就消失了,根本传不到45 m外的对方耳朵里.这就是神秘的回音壁的声学原理.天坛的第二声学奇迹是三音石.它在从皇穹字通往围墙门口的一条白石铺成的路上,从皇穹宇台阶沿这条路数到第三块石头便是.游人们一到这里就鼓掌.鼓掌一下,可以听到五六次回声.因为三音石正好在回音壁内圆心上.鼓掌声沿着四面八方的直径在墙间来回反射.因为围墙为圆形,每次声波从围墙反射回来在圆心会聚,便是一次回声.只是由于声波在来回反射的过程中逐渐衰减,因此回声一次比一次微弱.五、六次后,回声就微弱到听不出来.天坛的第三声学奇迹是圜丘.圜字是圆字的古体,丘字原意是小山、土堆子.不过,圜丘不是圆形土堆子,而是青石砌成的高台,这里是真正的祭天的祭坛.因为古人流行着天圆地方的不正确说法,所以圈丘砌成圆的,它外面的围墙筑成方的.圜丘是三层的石台,每层都有台阶可以拾级而登.每层台的周围都有石栏杆.最高层离地5 m多,半径15 m人们登上台顶,站在圜丘的圆心石上,往往又是喊话,又是拍手,这时听到的声音特别洪亮.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台顶不是真正水平的,而是从中央往四周坡下去.人们站在台中央喊话,声波从栏杆上反射到台面,再从台面反射回耳边来;或者反过来,声波从台面反射到栏杆上,再从栏杆反射回耳边来.又因为圜丘的半径较短,所以回声比原声延迟时间短,以致相混.据测验,从发音到声波再回到圆心的时间,只有零点零七秒.说话者无法分辨它的原音与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上听起来,声音格外响亮.但是站在圆心以外说话,或者站在圆心以外听起来,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天坛的声学奇迹是我国古代建筑匠师的卓越创造.二、不同物质中的声速  一个同学在自来水质中的声速管上敲一下,另一个同学靠在远处的自来水管上昕,如果两个位置相隔足够远,他会听到三响。一敲三响的道理很简单:第一个响声是自来水管子传送来的,声波在金属里传播得最快;第二个响声是自来水管里的水送来的,声波在水中传播得较快;第三个响声是空气送来的,它传播得最远.第一次测定声波在水中的速度,是1827年在瑞士的日内瓦湖进行的:用两只船,在甲船上,实验员先向水里放下一口钟,敲钟的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乙船停在14千米远处,实验员向水下放一个听音器,然后注意观察甲船,看见闪光后马上记时间,测出几秒钟后才能听到钟声.实验的结果是,声波在水中的速度大约是空气中声速的四倍多(1 450/秒)声速也受温度影响.海水里含有盐类等多种矿物质,含盐等矿物质的多少也对声速有影响.在各种因素中,温度对声速影响最大,温度每升高1,水中声速大约增大46/秒.一般认为海水中的声速是1 500/秒,约是大气中声速的45倍.科学家们还测出了各种液体里的声速.在20时,纯水中的声速是1 4829/秒;酒精中的声速是1 168/秒;水银中的声速是l 451/秒;甘油中的声速是1 923/秒.由此可见,声音在液体中传播大都比在大气中传播快许多,这和液体中的分子紧密程度有关.固体中的声速也各不相同,经过反复测定发现,声波在固体中用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传播,这两种波的波速也不相同.例如,在不锈钢中,纵波速度是5 790/秒,横波速度是3 100/秒.把不锈钢做成棒状,棒内的纵波速度是5 000/秒.在金属中,铍是传声的能手,在用铍做的棒内,声波的纵波速度达到12 890/秒,是大气声速的38倍.聚乙烯塑料传声本领较差,聚乙烯棒中的纵波速度只有920/秒,不及水中声速快.软橡胶富有弹性,声波传播极慢,只有3050米/秒.

    相关教案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_教科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_教科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资源分析, 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_教科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_教科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风向和风速_教科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科学专项说课稿系列风向和风速_教科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究内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