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路程、时间与速度_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路程、时间与速度_北师大版,共2页。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反思 反思:
现代教育注重“以人为本”,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师生交流可以促进和谐课堂的生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所以,在本课研究中确立了“有效教学——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达到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开始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本课的始终。在导入新课这一部分,教师结合学生都参加过运动会的经历,并以评选“田径之星”为契机巧妙设疑: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同学才能当选“田径之星”呢?如果学校只能选一名“田径之星”那么谁应该当选呢?通过这一处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面对两次评选出来的人,必须有一个“二选一”时,产生了“到底以什么样的标准去选”的疑问。学生带着疑问自然地进入新深,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伏笔,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我们要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必须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情境。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获得知识过程中的那种愉快。
教师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创设了情境,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利用了这一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教师对学生说:“刚才我们已 经评选出小宁同学成为‘田径之星’,下面小宁同学想让同学们帮他解决两个问题,你们愿帮助他吗?”这样的提问,不仅保证了整个情境的完整性,同时又一次激发出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教师在最后有关“亚洲飞人”刘翔的练习中,也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结合这一情境来完成本课的练习,无论是预测刘翔以“8:53米/秒”这个最好速度跑完全,程所需时间,还是让学生结合自己速度计算自己跑完110米栏需要的时间,都体现了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理念,同时还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本节课,教师没有把学生头脑当成装满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课堂成了真正主人。
2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和谐。
在这节课上,体现师生和谐关系还有在“速度=路程÷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的教学中,尤其是能够利用线段图这一手段对学生已掌握的数量关系进行夯实。在初次备课时对在此处是否教学线段图产生过不同意见。通过研究认为,在此处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刚刚推导出的数量关系再次加以巩固,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以后解决问题时应用线段图找数量关系奠定基础。
在第一次试讲时,教师在学生得出小鹏和小宁两个人的速度的算式后,引导他们在线段图上体现“路程、速度与时间”这三个量,从中推导出第一个数量关系式,即“速度=路程÷时间”。在第一次课后反思时,认为如果先让学生根据算式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再利用线段图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效果会更好一些。
在第二次试讲时,教师做了上述变动,也就是最后呈现的教学环节。教师先指着黑板上的两个算式中的结果问学生:“这里的200米/分”和“240米/分”分别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刚才的计算很快感受到“速度”这个量,指的就是在单位时间所行进的路程。接下来教师又指着“800米”和“720米”问学生,800米和720米就是小鹏和小宁两个人的什么?学生回答说是“路程”。那么3分钟和4分钟又是什么呢?学生说是“时间”。这时学生看着算式很容易就能得出“速度=路程÷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然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结合线段图对已经掌握的数量关系加以巩固,这样的处理不仅对刚刚掌握的数量关系进行一次加深与巩固,同时也为他们后面结合题卡得出后两个数量关系式奠定了基础。
为了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没有照搬教材,而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这样的教学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说明了在备课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这一点也是生成有效教学——促进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最好体现。
评新:
当代教育生态学研究表明,只有当整个教学生态系统处于动态、和谐、平衡时,教学才能高效、优质地实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发展的目标。为此,确立的主题是“在有效教学中,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1 有效的教材重组——师与生的和谐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教材中给出两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比较哪辆车行驶的速度快。从而引出路程、时间与速度,并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经过教师研讨,认为学生对此情境缺少一些实际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设计了本课的情境,真正地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了对“速度”这一概念的理解。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他们学得主动、扎实、富有成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有效的教学情境——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一个好的情境引入,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他们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唤起学习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引起数学思考。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整节课以此情境为主线贯穿于整堂课。教师又引入刘翔世锦赛夺冠这一场景,让学生计算刘翔跑步的速度,再计算自己跑步的路程,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概念理解,并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
3 有效练习——生与生的和谐发展。
教育家颜元曾提出“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可见,练习设计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起着监控、巩固、反馈的作用,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练习也是一个重要切入口。本节课所呈现的练习题就非常的巧妙,而且行之有效。把顺向练习与逆向练习,求同练习与求异练习,常规练习与操作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
(1)刘翔在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95夺冠,求他每秒跑的速度。
(2)根据他最好成绩的速度8,53米/秒,计算他所用时间。
(3)利用自己的速度和刘翔的时间,计算自己所跑的路程。
这3道习题的设计,使学生趣味盎然,成了他们愉快的精神享受,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性。练习巩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和谐,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案路程、时间与速度_人教新课标,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生活情境,由形象到抽象,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已有感知,提供思维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趣味情境练习,思维引向纵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引入,感知速度,路程,总结归纳,课后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5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