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第1页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第2页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中括号_北师大版,共8页。
    苏格拉底方法的现代演绎
       ——“中括号”教学实录及评析
        著名的苏格拉底方法为很多教师所熟悉。下面的对话是苏格拉底方法的一个经典范例。
      苏格拉底(对奴隶):请告诉我这是否是正方形?你能否理解?
      奴隶:是。
      苏格拉底:我们是否可以在这里加上一个相等的正方形?
      奴隶:是。
      苏格拉底:有了两个是否还可以加上第三个?
      奴隶:是。
      苏格拉底:最后在这个角上是否还可以再添上一个?
      奴隶:是。
      苏格拉底:这里是否共有四个正方形?
      奴隶:是。
      苏格拉底:现在整个图形是原来图形的多少倍?
      奴隶:4倍。
      苏格拉底:但你是否记得,它应该是某个图形的2倍?
      奴隶:当然记得。
      苏格拉底:从顶点到顶点连接这样一条直线,是否就将正方形分成两个相等部分?
          ……
      苏格拉底(问奴隶的主人门诺):亲爱的门诺,你是怎样想的,他是否表达了任何不是他自己的意见?
      门诺:没有,全部都是他自己的想法。
      这正是苏格拉底所自称的,讲师只是“助产士”,他把我们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而不是表达他自己的思想。非常兴奋的是,在我校“课堂上,我们的退与进”专题研究月汇报课上,施银燕老师的“中括号”一课完全是苏格拉底方法的现代演绎。一句话就可以解决问题的“中括号”,有什么好讲的呢?正因其平常才更显神奇!
      实录与点评
      一、课前参与交流
      师:首先,有请今天的精彩两分钟!
      生:大家好,我们都知道,平时我们用的数字叫“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二百多个,小学课本里就有十来个。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今天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几个运算符号的来历……我就简要介绍到这儿,谢谢大家!
      师:感谢这位同学的精彩介绍!没想到,简单的数学符号还都有一段不简单的身世!
      【点评】很显然,课前的“精彩两分钟”是教者精心策划的。题材的选择和加工彰显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没想到,简单的数学符号还都有一段不简单的身世!”学生画龙老师点睛,师生合作其乐融融。既是精彩两分钟的总结,又为其后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二、活动探究
      1.游戏互动,感受中括号产生的必要。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数学符号,来做一个小游戏。
      (师出示问题: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18 2?摇 3  6 =18)
      生:18除以2,再除以3,然后乘6。
      生:18乘以2,再除以3,然后再加上6等于18。
      (生展示算式:18×2-3×6)
      师:(故意地)咦,我怎么算不到18呢?18乘2等于36,36减3得33,33乘6不等于
      18呀!
      生:不对,应该先算18乘2和3乘6, 18乘2得36,3乘6得18,36减18就是18。
      生:加减乘除在一起,应该是先乘除,后加减。
      师:原来如此!先乘除后加减是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个法则。既然是法则,人人都要遵守,也包括施老师。
      【点评】苏格拉底就这样以自己的“无知”唤醒学生的“已知”。
      师:还是这四个数,18,2,3,6,你们能让得数等于33吗?
      生:18除以2等于9,9乘3等于27,27加6等于33。
      生:我可以把刚才的式子变一变:在“18×2-3”的外面加上个括号,然后再……(很不好意思地)我看错了。
      生:18乘以2,加上3,再减去6。
      师:(出示:18÷2×3+6=33)如果我把得数变成81,这个等式肯定是错误的,你有什么办法让这个等式成立。(片刻之后)
      生:在“3+6”的外面加上括号,就行了。
      师:添上括号,怎么算到81的?
      生:18除以2得9,3加6得9,九九八十一。
      师:是的,“(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里的必须先算。
      【点评】“添上括号,怎么算到81的?”自然而然的苏格拉底式的发问,是复习,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策略的引领:“是的,‘( )’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学符号,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里的必须先算。”我尝试过,如果没有这样一问,当有学生创造出“中括号”一类的符号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明就里,明白的学生,表述得也磕磕绊绊。
      (屏幕上的算式变为:18÷2×(3+6)=1)
         师:你能再添上一个数学符号,使这个算式的得数等于1吗?
      生1:18除以2,再减去3加6的和。
      生2:你这么说是不对的,如果是减的话,那就等于0了,应该是18除以2,再除以3与6的和。
      师:这么变,倒是等于1了。但是,我们再看看要求。
      (生轻声地读要求:添上适当的数学符号,使等式成立)
      师:是啊,不许修改运算符号,只许添加。
      【点评】学生回答中的问题,老师指出得多么艺术!不是某个人的意志,而是题目的要求。规则意识就该这样一点点构建。这么一“逼”,好多学生一筹莫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括号”已经呼之欲出了。
      生1:18除以2乘3加6的积,后面再加一个括号。
      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好吗?
      (生1在黑板上写下了:18÷(2×(3+6))
      【点评】多好的创造!学生“再创造”出来了。如果老师不“退”出来呢?如果知道“中括号”通常写法的学生抢了这个先呢?真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生2:我觉得你写得不对!
         (边说边来到黑板前修改:18÷[2×(3+6)])
      师:(指着中括号问)这是什么符号?你为什么不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继续用小括号,非要用这么一个新的符号?
      生2:这是中括号,因为小括号外面还要加一个括号,就要用中括号了。
      生3:我认为不可以用小括号。那样就重复了。
      生4:小括号外面就得用中括号,中括号外面就要用大括号了。
      师:同学们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一开始,第一个同学在“2×(3+6)”的外面又添加了一个小括号,他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好多同学都给他提意见了。大家认为,小括号外面如果还要加一个括号的话,得换一种形式了。这样就产生了中括号,就像衬衣外面就不再穿衬衣了,得穿外套。这样表示更有层次,更清楚。中括号是代数的创始人之一——数学家魏治德首先发明并使用的。
      【点评】咀嚼回味:“(指着中括号问)这是什么符号?你为什么不像刚才那位同学那样,继续用小括号,非要用这么一个新的符号?”活脱脱的苏格拉底的形象浮现眼前。 生1二合一的右括号,正好说明了小括号外加小括号有道理,但读、写时却容易出错。老师肯定他完全正确!之后又运用“衬衣”和“外套”的比方,新颖、有趣、贴切!老师“进”得好,好在时机;“进”得妙,妙在艺术。
      2.讨论比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师:这个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小括号里的要先算,中括号里的也要先算,到底按照什么顺序计算呢?
      生: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师:是的,别看小括号“小”,但因为它在里边,就数它最厉害了,最先算的还是小括号里的,然后才是中括号里的。说说,怎么算到1的?
      生:先算小括号里的3加6得9,再算中括号里的2乘9得18,最后18除18就等于1。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中括号,知道了含有中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说说下面三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算出得数。
      1. 90÷10+5×2。
      2. 90÷(10+5)×2。
      3. 90÷[(10+5)×2]。
      (算第3题的时候,有几个反应快的学生举起了手,一生第三次站起来抢着发言,师示意其坐下)
      师:稍等一下,可以把机会让一让吗?你看,同学们都在举手呢!你也不是小括号,对吧?
      【点评】“你看,同学们都在举手呢!你也不是小括号,对吧?”真是神来之笔!在当下的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少数“资优生”尽显风流。怎么办?不“进”,不该;“进”得不好,必定打击“资优生”的积极性,并且如果课上有学生与老师对着干,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你也不是小括号,对吧?”智慧的话语,醍醐灌顶!
      师:比较一下,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
      生:相同的地方,就是三道算式的数都一样。不同的地方是第一个算式没有括号,第二个算式有小括号,第三个算式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生:相同的地方还有,都是除加乘。
      生:三道题的得数也不一样。我还发现,括号越多,得数越小。
      师:数都一样,运算符号也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括号的不同。括号不同,实质就是什么不同?
      生:(齐)运算顺序不同。
      师:运算顺序不同,得数也完全不一样。看来运算顺序非常重要。刚才那位同学发现括号越多,得数就越小,挺有意思的一个想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去研究。
      【点评】“千金难买回头看。”“比较一下,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老师引导学生做“聪明的解题者”。对于学生的发现,老师“进”了又“退”,“刚才那位同学发现括号越多,得数就越小,挺有意思的一个想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去研究。”老师尊重了学生的创见,留有研究的空间。
      3.动笔计算,学会有理有据的表达。
      师:刚才的几道题尽管步骤不少,但数据很简单,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算出得数。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可没那么幸运,如果数据比较复杂,要有条理、有根据地把计算的过程表达出来,我们通常用什么形式?
      生:脱式计算。
          (师出示:360÷[(12+6)×5])
      师:好的,脱式计算,在课堂本上试着完成。
      (师巡视,两分钟后,指名展示)
      (生1展示计算过程:360÷[(12+6)×5]=12+6=18×5=360÷90=4)
      生2:(小声地)错了!怎么这样啊!第一步360到哪儿去了?
      师:我觉得你的想法好像没错,我能明白你每一步要做什么,同学们明白吗?
      生3:我知道,他是想先算小括号里的12加6等于18,再算中括号里的18乘5得90,最后用360除90就得4了。
      师:是呀,顺序没错,计算也很细心,只是表达起来有点小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4:脱式计算应该是这么做的:没有计算的都要抄下来,先算的不要抄,把得数写下来就行了。
      生5:我想问问你:“=”是什么符号?
      生1:(疑惑不解地)等号!
      生5:对了,等号表示的是相等!你这么做,一会儿等于18,一会儿等于90,一会儿又等于4,就不相等了。
      师:就是这个道理!为了保证每一步都相等,先算的我们就写出得数,没算的就要原封不动地抄下来。
      (生1在黑板上写出了正确的过程。师注意到生1写得特别工整,等号都用直尺画)
      师:生1真会学习!另外,我特别喜欢他画的等号!一位数学家认为,用两条平行且完全相等的线段来表示相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他写的完全是数学家心目中的等号!
      (全班学生给予生1热烈的掌声)
      【点评】对于生1显然的错误,老师竟然“我觉得你的想法好像没错”,看到了学生思维的合情成分、正确成分,难能可贵!当然,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学生只知道“=”是为了得出结果,而忽视了“=”最根本的含义:表示相等。“我觉得你的想法好像没错”,不是老师“进”来简单地告诉,而是给学生们一个思考和表达的时空。正因为老师的尊重,所以生1修改得特别工整,等号都用直尺画。又因为生1用直尺画等号,才给我们带来了老师充满智慧的评语:“他写的完全是数学家心目中的等号!” 听课中的我仿佛进入了著名诗人卞之琳描述的境界: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听课中的老师也都是那么的惬意!
      “他写的完全是数学家心目中的等号!”这样的话语,不说不是错,说了更精彩!当然这样的话语,只有具备相当数学教学功底的人才能看到和说出。这是不可能事先预设的,只能是在事到临头的生成状态下考量老师的专业功底。游刃有余解牛的庖丁,依附的是对牛的透析、精准的把握。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模仿苏格拉底的方法只能“形似”而不能“神似”的原因。
      (实物投影展示,计算过程是:360÷[(12+6)×5]=360÷(18×5)=360÷90=4)
           师:我第一步把小括号里的算完之后,就把中括号改写成小括号了。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这里“18×5”的外面到底应该是保留中括号还是改成小括号?
      生:我认为中括号里已经没有小括号了,就应该把中括号改成小括号。
      生:我认为应该保留中括号,因为小括号里已经算完了,你刚才不还说,没算的要照抄嘛! 中括号也应该抄下来。
      生:我不同意!小括号外面才加中括号呢。我认为小括号里的算完以后,小括号都没了,中括号当然得改成小括号。
      师:多少个同学同意改成小括号?
      (绝大多数学生举起了手)
      师:你们的意见是小括号都没了,单独的中括号看上去很不舒服,就像没穿衬衣就穿外套一样。(大部分学生点头认可)还有同学坚持保留中括号吗?(三四个学生举手)大家的意见不一致,这样,我们一起请教身边的“老师”!打开数学书,翻到74页。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生:(或兴奋或沮丧地)保留中括号!
      师:其实,两种做法都完全正确!不过,我个人更喜欢保留中括号的那种。理由恰恰是因为这个看上去不太舒服的中括号,能够表达更多的信息,看到这个中括号,我就知道,它的上一步刚刚完成了小括号的运算,我还知道,下一步就要算中括号里的了。而且,这么写,不需要作任何的改变,所以也就不容易出错。我这么说,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意,我们就这么做!现在,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点评】老师的“退”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脱式的书写,老师不讲,放手让学生尝试,“进”来之后,也是充分尊重,没有生硬地“强加于人”,而是言之有理。记得在音乐里,“4”和“7”两个音因为不够稳定与和谐,所以往往不会作为结束音。但是在乐曲中,由于“4”和“7”两个音的加入,反而能带来旋律的变化,使乐曲更丰富多样。从“不够舒服”走向“舒服”的脱式过程是否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
      4.去掉多余括号,进一步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师:淘气特别喜欢刚刚学习的中括号,他在自己列的所有的算式里都加上了小括号、中括号。请你好好观察,看看哪些括号是可以去掉的。
      [(36+24)÷15]-18     
          24×[19-(2×6)]
      320÷[5×(26-18)] 
          15×[4×(12+22)]
      (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师:该出手时才出手,简洁是数学永远追求的目标。
      【点评】课首,添加括号;课尾,去掉不必要的括号。中括号的作用在一加一减的对比练习中得到了很好的突出,给我的体验是:数学从某个角度说就是符号的乐园。
      三、总结延伸
      师: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有中括号?
      生:因为小括号外面还有要先算的部分,就要加中括号。
      师:那么,有了中括号以后,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生:还要有大括号!
      师:那么大括号之后呢?无休止的括号没有意义,生活中一般用到大括号就够了。计算机要做的运算常常非常复杂,而用计算机编写程序计算的时候,只用一种——小括号,一层一层地往上套,是不是很有意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点评】由中括号自然地拓展到大括号,再意外地恢复到小括号,真是课已终,而意无穷。我想有兴趣的同学一定不会少!
      
      

    相关教案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平行_苏教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认识平行_苏教版,共6页。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确定位置 _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确定位置 _北师大版,共4页。

    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确定位置_北师大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数学教学实录确定位置_北师大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新知,掌握方法,结合实际,运用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