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第1页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第2页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第3页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六)

    1.(2023春·福建漳州·高三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校考期中)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a






    b

    c

    d

    e


    f
    g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f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
    (2)a与元素c和g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强的是______。(写化学式)
    (3)由上述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
    (4)hc2的电子式为______。
    (5)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bg3与水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其中一种使pH试纸先变红又褪色,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
    (7)c、d、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8)c与d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
    (9)下列事实能说明d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比e强的是______(填标号)。
    A.单质的熔点:d<c
    B.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e>d
    C.常温下,d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而e不能
    D.相同物质的量的d、e单质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的H2的量:d<c
    2.(2023春·浙江杭州·高三校联考期中)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
    (1)X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固体完全溶解,得到绿色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绿色溶液加水稀释变蓝色,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____。(填离子的化学式)。
    3.(2023·浙江·统考模拟预测)难溶化合物X由3种分属不同周期的元素组成,按如图流程进行相关实验:
      
    流程中溶液均为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含正盐,溶液G、H中均含有配离子,气体A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酸性氧化物,反应均充分进行,请回答:
    (1)组成固体X的3种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溶液E中多核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
    (2)写出溶液G生成白色固体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3)写出溶液B生成白色固体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设计实验证明溶液G、H中含有的配离子种类不同______。
    4.(2023春·福建三明·高三三明一中校考期中)短周期元素X、Y、Z、D与第Ⅷ族元素E的信息如表:
    元素
    有关信息
    X
    元素主要化合价为-2,原子半径为0.074nm
    Y
    所在主族序数与所在周期序数之差为4
    Z
    原子半径为0.102nm,其单质在X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
    最高价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E
    单质是生活中常见金属,其中一种氧化物具有磁性
    回答下列问题:
    (1)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Z的氢化物电子式为_____。
    (2)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较强的是______(填化学式)。X、Y、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3)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E元素与Y元素可形成EY2和EY3两种化合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保存EY2溶液时,需向溶液中加入少量E单质
    ②EY2、EY3均只能通过化合反应生成
    ③铁片、碳棒和EY3溶液可组成原电池,电子由铁片沿导线流向碳棒
    5.(2023春·云南曲靖·高三宣威市第三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示中,A为一种金属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B为淡黄色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写出基本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____,反应②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向D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小苏打是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小苏打做发酵粉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
    6.(2023春·四川乐山·高三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单一盐R仅由Fe、N、O三种元素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4.84 g盐R进行相关实验,数据和现象如下:

    已知:①红棕色固体a为纯净物;
    ②混合气体b通入足量的水中,完全反应后,仅得到一种生成物;
    ③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④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红棕色固体a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盐R中Fe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3)写出盐R在上述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4)写出上述混合气体b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5)研究发现,硝酸越稀,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越低。某同学取适量的铜加入上述所得的稀释后的溶液d中(假设溶液d很稀),恰好完全反应,无气体放出,则消耗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7.(2023·全国·高三假期作业)A、B、D、E、X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是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A、B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和,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的周期序数和族序数相等,D、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
    (1)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D、E、X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D、E、X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相互反应的高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镓()与E为同主族元素,氮化镓(GaN)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具有耐高温、耐高电压等特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GaN商用进入快车道。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B.GaN中Ga的化合价为+3
    C.的离子半径小于的离子半径
    (5)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工业上用其处理偏中性废救中的锰,使转化为沉淀除去,X被还原至最低价,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8.(2023春·山东青岛·高三青岛二中校考期中)已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A与C同主族,B与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是B的2倍,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A、B、E三种元素形成的三核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2)D、E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3)已知C-D新型一次高能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已知气态单质A与气态单质E完全反应生成1mol气态AE放出91.5kJ的热量,单质A中共价键的键能为436kJ/mol,单质E中共价键的键能为243kJ/mol,则化合物AE中共价键的键能为___________kJ/mol。
    (5)在某一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单质D和0.2mol的,加热至发生反应;反应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中数据,用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反应速率=___________,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
    a.向体系中加入更多单质D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b.向该体系中通入更多Ar,可以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c.保持足够长的反应时间,该体系可以生成0.2mol
    d.10min到20min之间,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停止了
    e.体积和温度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f.体积和温度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9.(2023春·湖北·高三校联考期中)含有同一种元素的物质A、B、C、D、E存在如图转化关系(某些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Ⅰ.若A在常温下呈固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E均能使溴水褪色请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写出E与溴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的颜色是_______;上述转化⑤⑥中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填序号)。
    Ⅱ.若A在常温是气态
    (3)请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
    (4)反应④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红棕色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气体B溶于水,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6)D溶液能与金属单质反应,该反应体现了物质D的_____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10.(2023春·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中)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d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a和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3)d和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夹持装置略)

    实验过程:
    I.打开、,打开活塞1,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关闭。
    II.继续通气体,当B中溶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1。
    III. ……
    ①装置a的名称为_______。
    ②过程I,B、C中的溶液都变黄色的原因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过程II的目的是_______。
    ④过程III的目的是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简述操作过程_______。
    11.(2023春·天津红桥·高三天津三中校考期中)A-H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G是地壳中含量第5的元素,在地壳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其化合物的焰色试验为砖红色,这与G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___________ (填“吸收”或“释放”)能量有关。
    (2)第一电离能介于C、D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___________种。
    (3)H被称为“人类的第三金属”,与H同周期且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H原子相同的元素另有___________种。
    (4)D的某种氢化物(D2H4)可用作火箭燃料,燃烧时发生的反应是:2D2H4+D2O4=3D2+4H2O,D2H4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D2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若该反应中有4 mol电子转移,则形成的键有___________mol。
    (5)F元素能形成多种含氧酸及盐,其中NaFO2是常用的消毒剂,其酸根离子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___________,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6)Ni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
    ①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距离最近的两个Ni2+间距为a pm,NiO的摩尔质量为M g/mol,则NiO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g·cm-3(列出计算式)。
    ②晶体普遍存在各种缺陷。某种NiO晶体中存在如图所示的缺陷:当一个Ni2+空缺,会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但晶体仍呈电中性。经测定某氧化镍样品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为6:91。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则x=___________。

    12.(2023春·吉林长春·高三长春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X、Y、Z、W、R、Q为元素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六种元素。
    X
    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
    Y
    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的电子数相等
    Z
    原子2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
    W
    第二周期中单电子数最多
    R
    核外电子占据9个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
    Q
    原子序数等于Z与R两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
    回答下列问题:
    (1)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基态Q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2)的电子式为_______,其中W的轨道杂化式为_______,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
    (3)X、Y、Z、W的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用元素符表示)。
    (4)Y、Z、W三者简单氢化物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5)W的简单氢化物极易溶于水,原因是_______。
    (6)X的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等物质的量的烧碱完全反应,生成钠盐、和一种气体。该气体的分子式为_______,其空间结构为_______。
    13.(2023春·云南玉溪·高三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
    Ⅰ.A、B、C、D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B、C、D均为化合物,且C为一种红棕色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________。
    (2)在D→C的过程中,D表现出强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汽车尾气中含有NO,在汽车尾气排放管中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可将尾气中另一种有害气体CO跟NO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4)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Ⅲ.燃煤的烟气中含有,为了治理雾霾,工厂采用如图所示多种方法实现烟气脱硫。

    (5)写出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含的烟气处理含的酸性废水时,所发生的离子反应为,请配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可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的烟气,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可以用磨口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4.(2023春·黑龙江大庆·高三大庆中学校考期中)已知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已知:①X、Y、Z、W均为氧化物,M为单质。常温下,X是红棕色气体;Y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②相对分子质量:甲Al>Na
    (3)
    (4)AB
    (5)

    【分析】A是周期表中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则A为H元素;A、B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2B和A2B2,则B为O元素;D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则D为Na元素;E的周期序数和族序数相等,且E原子序数大于D,则E为Al元素;D、X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D最外层电子数为1则X最外层电子数为7,且X原子序数大于D,则X为Cl元素,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H元素;B为O元素;D为Na元素;E为Al元素;X为Cl元素。
    【详解】(1)E为Al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为第三周期第ⅢA族,A2B2化学式为H2O2其电子式为,故第三周期第ⅢA族,;
    (2)D、E、X分别是钠、铝、氯三种元素,同周期非金属自左向右依次增强,所以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Al>Na,D、E、X形成的最简单离子分别是钠离子、铝离子、氯离子,氯离子电子层数较多半径最大,钠离子和铝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l>Al>Na,;
    (3)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是高氯酸,碱性最强的物质是氢氧化钠,相互反应的实质是酸碱中和,所以离子方程式为,;
    (4)A.G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ⅢA族,第4周期,A正确;
    B.GaN中N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Ga的化合价为+3价,B正确;
    C.Ga3+的电子层数大于Al3+的电子层数,则Ga3+的离子半径大于E3+的离子半径,C错误;
    故选AB;
    (5)XB2为ClO2与Mn2+反应生成MnO2沉淀和Cl-,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故。
    8.(1)H-O-Cl
    (2) Cl (或)
    (3) (或)
    (4)431
    (5) f

    【分析】由题干信息B与D同主族,且D的原子序数是B的2倍,可推知:B为O,D为S,又知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故E为Cl,又知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故推知A为H,C为Na,故A是H,B是O,C是Na,D是S,E是Cl,据此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A是H,B是O,E是Cl,则A、B、E三种元素形成的三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
    (2)由分析可知,D是S,E是Cl,同周期越靠右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更强的是Cl;可以通过置换反应来证明,故判断依据是:(或);
    (3)已知C-D新型一次高能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2C+xD=C2Dx即2Na+xS=Na2Sx,则该电池工作时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Na-e-=Na+,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xS+2e-=,故Na-e-=Na+;(或);
    (4)已知气态单质A与气态单质E完全反应生成1mol气态AE放出91.5kJ的热量,单质A中共价键的键能为436kJ/mol,单质E中共价键的键能为243kJ/mol,设单质A与单质E形成的化合物中共价键的键能为xkJ/mol,根据反应热为:E(H-H)+E(Cl-Cl)-2E(H-Cl)=-183kJ/mol,即436kJ/mol+243kJ/mol-2x=-183kJ/mol,解得:x=431kJ/mol,故431;
    (5)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结合上图中数据,用A2表示该反应在0~10min内的反应速率:;
    a.由于D是固体,故往该体系中加入更多单质D,D的浓度不变,故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
    b.由于往该体系中通入更多Ar,反应物的浓度不变,故反应速率不变,b错误;
    c.由于体系加入0.2mol单质D和0.2mol的A2,若保持足够长的反应时间,该体系能够生成0.2molA2D,即D和A2均完全反应,但题干告知是个可逆反应,故不可能完全转化,c错误;
    d.10min至20min时间段,A2D浓度保持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反应并未停止,d错误;
    e.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保持不变,故体积和温度一定时,容器内的压强一直保持不变,故容器内的压强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错误;
    f.由于反应物中D是固体,故体积和温度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再改变,现在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正确;
    故;f。
    9.(1) H2S
    (2) 黄色 ⑥
    (3)
    (4)
    (5)
    (6)ac

    【分析】若A在常温下为固态,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为S,A与O2反应生成E为SO2,SO2与O2反应生成B为SO3,SO3与H2O反应生成D为H2SO4,C与O2反应能生成S或SO2,C为H2S。
    若A常温下为气态,根据转化关系可知,A为N2,N2与O2反应生成E为NO,NO与O2反应生成B为NO2,NO2与H2O反应生成D为HNO3,C可与氧气反应生成N2或NO,则C为NH3。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C为H2S、E为SO2,两者都能与Br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C的化学式为H2S。SO2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和溴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2)通常状况下S单质为黄色,上述转化⑤可为浓硫酸和Cu反应生成SO2,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⑥为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该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根据分析可知,A为N2,电子式为。
    (4)反应④为NO和O2反应生成NO2,化学方程式为。
    (5)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3个NO2中2个NO2为还原剂,1个NO2为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
    (6)D为HNO3,HNO3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NO和相应的硝酸盐,表现了HNO3的酸性和氧化性,故答案选ac。
    10.(1)
    (2)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3)
    (4) 恒压滴液漏斗 确认C中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打开活塞2,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2,取下D振荡、静置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为Na,b为Mg,c为O,d为S,e为Cl,以此解题;在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由装置A制备氯气,随后通过置换反应来证明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以此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d为S,则d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由分析可知,a为Na,c为O,则a和c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为Na2O2,其中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过氧根当中两个氧之间是(非极性)共价键;
    (3)由分析可知,d为S,e为Cl,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4)①由图可知,装置a的名称为恒压滴液漏斗;
    ②氯气可以和溴化钠反应生成单质溴,溴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溴水为黄色,故;
    ③装置B和C中溴化钠的量是一样的,该实验中要保证进入的装置D的溶液中不含有氯气分子,继续通气体,当B中溶液变为棕红色说明装置C中溴化钠没有反应完,即其中不存在氯气分子,故确认C中黄色溶液中无,排除对溴置换碘实验的干扰;
    ④将装置C中的溶液滴入装置D中观察装置D溶液颜色变化即可,故打开活塞2,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D中,关闭活塞2,取下D振荡、静置。
    11.(1)释放
    (2)3
    (3)3
    (4) N≡N 3
    (5) 4 V形
    (6) 0.97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A为H元素、B为Li元素、C为B元素、D为N元素、E为Al元素、F为Cl元素、G为Ca元素、H为Ti元素;
    【详解】(1)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这与G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故答案为:释放;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原子的2p电子半满为较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则第一电离能介于C、D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铍、碳、氧元素,共3种,故答案为:3;
    (3)Ti的价电子排布为3d2 4s2,未成对电子数为2,与H同周期且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H原子相同的元素另有Ni、Ge、Se,共3种,故答案为:3;
    (4)D2H4为N2H4,其电子式是 ;氮气的结构式为N≡N;氮气含2个π键,由2N2H4+H2O4=3N2+4H2O可知,转移8mol电子时,生成6mol键,则该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则形成的键有3mol,故答案为: ;N≡N;3;
    (5)的中心原子的价电子对数为2+=4,含2对孤对电子,空间结构为V形,答案为4;V形;
    (6)①NiO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1个晶胞中含有4个Ni2+,4个O2-,距离最近的两个Ni2+间距为apm,因为距离最近的两个Ni2+位于顶点和面心,为面对角线的一半,则晶胞边长为apm,为a 10-10cm,则1个晶胞体积为(a 10-10cm)3,1个晶胞质量为g,密度==g/cm3,故答案为:;
    ②样品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为6 : 91,则含Ni3+为,含Ni2+为:,根据晶体呈电中性,,解得x=0.97,故答案为: 0.97。
    12.(1) 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三角锥形
    (3)F>O>N>C
    (4)
    (5)氨气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且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氨气与水发生反应
    (6) V形

    【分析】由X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可知,X为F元素;由Y原子核外有三个能级,每个能级的电子数相等可知,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为C元素;Z原子2p轨道上成对电子数等于未成对电子数可知,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为O元素;由W原子是第二周期中单电子数最多的原子可知,W为N元素;由R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9个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可知,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由Q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Z与R二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可知,Q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为Cr元素。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R为S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ⅥA族;Q为Cr元素,基态为Cr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则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故第3周期ⅥA族; ;
    (2)NF3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三氟化氮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1,则N原子的杂化轨道为sp3杂化,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故 ;sp3;三角锥形;
    (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F、O、N、C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为,则电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故 ;
    (4)甲烷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氨气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水的空间构型为V字形,键角依次减小,则三种分子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故;
    (5)氨气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且氨气分子中N原子非金属性强、原子半径小,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氨气分子极易溶于水,故氨气分子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且氨气和水都是极性分子,因此氨气极易溶于水。
    (6)X为F元素,其单质在加热条件下与等物质的量的烧碱完全反应,生成钠盐、和一种气体,反应中F元素化合价降低,则氧元素化合价一定升高,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气体是OF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2+2NaOH=2NaF+H2O+OF2;在OF2中的中心O原子杂化轨道数目是2+=4,O原子上有2对孤电子对和2对成键电子对,因此其空间构型是V形。
    13.(1)NO
    (2)氧化性
    (3)3NO2+H2O=2HNO3+NO
    (4)2CO+2NO 2CO2+N2
    (5)
    (6)
    (7)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

    【分析】A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A和B在放电条件下反应,说明A为氮气,B为一氧化氮,C为一种红棕色气体,则C为二氧化氮,D为硝酸,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
    【详解】(1)根据前面分析得到B的化学式:NO;故NO。
    (2)在D→C的过程中,氮化合价降低,因此D表现出强氧化性;故氧化性。
    (3)C→D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NO2+H2O=2HNO3+NO;故3NO2+H2O=2HNO3+NO。
    (4)有害气体CO跟NO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则CO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NO 2CO2+N2;故2CO+2NO 2CO2+N2。
    (5)与归中反应生成硫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
    (6)二氧化硫被酸性重铬酸根氧化,中+4价硫化合价升高到+6价的硫酸根,1个升高2个价态,重铬酸根中+6价铬降低到,1个降低6个价态,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得到配系数为3,配系数为1,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得到配平方程式为;故。
    (7)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可以用磨口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的原因是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故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会反应,生成有粘性的硅酸钠。
    14.(1)H2O
    (2) 挥发 4HNO3(浓) 4NO2↑+O2↑+2H2O
    (3)2∶1
    (4)BD
    (5) 铁(或铝) 常温下Fe(Al) 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6)C+2H2SO4(浓)CO2↑+ 2SO2↑+2H2O

    【分析】X为氧化物且为红棕色气体,X为NO2,Y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品红褪色,Y为CO2,甲的浓溶液露置空气中一段时间,其质量减小浓度降低,且甲溶液能与单质M反应生成NO2、CO2,则甲为硝酸,M为碳,乙的浓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增加浓度降低,则乙为硫酸,则Z为水,W为SO2。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Z为H2O。
    (2)甲为硝酸,浓硝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质量减小浓度降低。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故浓硝酸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化学方程式为4HNO3(浓) 4NO2↑+O2↑+2H2O。
    (3)N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该反应中2个NO2失电子被氧化转化为HNO3,1个NO2得电子被还原转化为NO,则被氧化的NO2与被还原的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4)欲除去CO2中混有的SO2。
    A.品红只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硫,不能吸收二氧化硫,A错误;
    B.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且不产生杂质气体,二氧化碳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且不溶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酸性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B正确;
    C.氢氧化钠与CO2、SO2都能反应,不能用NaOH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C错误;
    D.SO2能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且不产生杂质气体,二氧化碳不与饱和碳酸氢钠反应且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可用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二氧化硫,D正确;
    故答案选BD。
    (5)常温下铁或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发生钝化,因此用铁或铝运输浓硫酸、浓硝酸。
    (6)C和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 2SO2↑+2H2O。
    15.(1) 哑铃形 3 2
    (2) 洪特规则
    (3)正八面体
    (4)
    (5)CoCl5NH3
    (6) 109。28′ 3∶1

    【分析】X、Y、Q、Z、W、M、N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电子层数相同,则X为氢元素。基态N原子d轨道中成对电子与单电子的数目比为4:3,则N是价电子为3d74s2的Co元素。Z和M同主族,结合阻燃材料结构简式,Z和M最外层电子数是7,Z是F,M是Cl;再结合阻燃材料结构简式,Y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是3或5,W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W的原子序数为Y原子价电子数的3倍,那么Y的最外层电子数只能是5,Y是N,W是P。
    【详解】(1)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其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为p能级,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基态P原子中自旋方向相反的两类电子数目相差数即为未成对电子数是3;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第一电离能整体呈增大趋势,但镁是第二主族元素,s能级全充满,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的铝元素,P是半满,第一电离能大于S,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镁与磷元素之间的元素是Si和S,故种类为2;
    (2)O原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排布图,进行重排以便提供一个空轨道与Y原子形成配位键,该原子重排后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洪特规则是指当电子排布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时,电子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样整个原子能量最低;
    (3)[WM6]-是[PCl6]-,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空间结构为正八面体;
    (4)YX3为NH3,一水合物为NH3∙H2O,结构式为;
    (5)N2+为Co2+,能形成配离子为八面体的配合物CoClmnNH3,在该配合物中,Co2+位于八面体的中心。沉淀是AgCl,n(AgCl)=,则一个该配离子中Cl-为1个,则该配离子的化学式为CoCl5NH3;
    (6)类似甲烷的空间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B最外层3个电子,P最外层5个电子,B与P的4个共价键中一个是配位键,磷化硼(BP)晶体中“一般共价键”与配位键的数目之比为3∶1。
    16.(1) N、H、O、Cl O=C=O
    (2)2NH+BaCO3=Ba2++2NH3↑+CO2↑+H2O
    (3)Ba(ClO3)2BaCl2+ 3O2↑
    (4)分别取少量样品,加入浓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CaCO3,加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的是AgCl固体,余下的为BaSO4固体

    【分析】气体A的分子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说明气体A为氨气,固体A中含有氮元素;由题给流程可知,气体B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气体B为二氧化碳,白色沉淀A为碳酸钙,溶液A与碳酸钡固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氨气,说明固体A为强酸的铵盐,则固体A中含有氢元素;固体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白色沉淀C为氯化银,固体B为氯化钡,则固体A中含有氯元素;气体C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气体C为氧气,溶液B蒸干溶剂后250℃分解生成氯化钡和氧气说明溶液B为氯元素的含氧酸盐,酸根中氯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1:3,则溶液B为氯酸钡溶液,溶液A为氯酸铵溶液、固体A为氯酸铵。
    【详解】(1)由分析可知,固体A为N、H、O、Cl四种元素形成的氯酸铵,气体B为结构式为O=C=O的二氧化碳;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①为氯酸铵溶液与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氨气、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H+BaCO3=Ba2++2NH3↑+CO2↑+H2O;
    (3)由分析可知,反应②为氯酸钡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钡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O3)2BaCl2+ 3O2↑;
    (4)由分析可知,白色沉淀A为碳酸钙,白色沉淀B为硫酸钡,白色沉淀C为氯化银,这三种白色沉淀中,只有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银能与硫化钠溶液反应转化为黑色的硫化银,硫酸钡不能与硫化钠溶液反应,则检验三种沉淀的实验方案为分别取少量样品,加入浓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CaCO3,加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的是AgCl固体,余下的为BaSO4固体。
    17.(1)
    (2)AC
    (3)
    (4)Na和Al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r(Na)>r(Al),Al核电荷数大,对最外层电子的吸收大于Na,所以Na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Na大于Al
    (5)      410.5 产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O,③为F,④为Na,⑤为Al,⑥为S,⑦为Cl;
    【详解】(1)③、④、⑥分为 为F、Na、S,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从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②为O元素,⑥为S元素;
    A. O2与⑥的简单氢化物H2S溶液反应,产生S单质,溶液变浑浊,说明元素②的非金属性比元素⑥的非金属性强,选项A符合;
    B. 不能从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数目的多少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而应该看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来判断,选项B不符合;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②大于⑥,说明元素②的非金属性比元素⑥的非金属性强,选项C符合;
    D. 不能从单质的熔点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C;
    (3)⑦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4)Na和Al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半径r(Na)>r(Al),Al核电荷数大,对最外层电子的吸收大于Na,所以Na更易失去电子,金属性Na大于Al;
    (5)M是①、②两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即H2O2。足量H2O2与0.4mol液态肼()混合,产生大量的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258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    ;已知:②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4得反应    ,16g液态肼,即0.5mol,发生反应生成氮气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0.5mol821kJ/mol=410.5kJ;液态肼用作火箭推进剂,除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快速产生大量的气体外,还有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是产物是氮气和水,无污染。
    18.(1) 第2周期IVA族 Cl
    (2) 三角锥形 1∶2
    (3)

    【分析】A、B、C、D、E、F、G、H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A为C元素;E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则E为Al;D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大,且原子序数小于Al,大于碳,故处于第三周期ⅠA族,则D为Na;C基态原子中s电子总数与p电子总数相等,原子序数小于N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4,则C为O元素;B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B为N元素;G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能级且能量最高的能级上有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G为Fe;F基态原子的最外层p轨道有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与其它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5,结合原子序数可知,F为Cl;H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中的最主要元素,则H为Cu,即A为C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为Na,E为Al,F为Cl,G为Fe,H为Cu。
    【详解】(1)A为C元素,A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2周期IVA族;O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中O元素表现负价,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强,C元素和F元素的电负性比较,较小的是Cl。故第2周期IVA族;Cl;
    (2)N元素与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为NH3,分子构型为三角锥形,N元素所形成的单质分子结构式为N≡N,分子σ键与π键数目之比为1∶2。故三角锥形;1∶2;
    (3)F为Cl元素,F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的轨道表示式是 ;铁离子与Cu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与铜离子,G的高价阳离子的溶液与H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与E(Al)元素成对角关系的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该元素为Be,其最高价氧化物为Be(OH)2,与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 ;;。

    相关试卷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4(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4(含解析),共31页。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3(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3(含解析),共28页。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1(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