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四)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四)含解析,共30页。
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四)
1.(2023春·陕西西安·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有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结构、性质等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
结构、性质等信息
A
是短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含该元素的某种合金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与A同周期,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呈两性
C
其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水,液态时常用作制冷剂
D
是海水中除氢、氧元素外含量最多的元素,其单质或化合物也是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杀菌消毒剂
E
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C元素原子核外有___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排布在___________轨道上,该轨道呈___________形。
(3)已知CD3分子中D元素显+1价,则该情况下,C、D元素的电负性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CD3与水反应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分子中的大π键可以用符号Π表示,其中m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原子数,n代表参与形成大π键的电子数,CE的大Π键为___________。
2.(2022秋·江西宜春·高三上高三中校考阶段练习)现有无色透明溶液,只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每种离子的数量都相等:、、、、、、。现取三份各100mL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1: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实验2:第二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
实验3:第三份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盐酸后沉淀全部溶解。
(1)由实验1能否确定存在?__________(填“能”或“否”)。
(2)由实验2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该沉淀溶于盐酸的离子方式为__________。
(4)综合上述实验,能否确定有Na+存在?__________(填能”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
3.(2023春·上海静安·高三统考学业考试)元素周期表(律)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联合国大会将2019年定为“化学元素周期表国际年”。下表是局部的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用字母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e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上表所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写化学式),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有______(写元素符号)。
(3)f、g、h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氢化物是______(写化学式),写出该氢化物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元素的2种核素的结构如图所示,该元素为上表中的元素(填写上表中“”字母);图示的2种核素属于______(单选)。
A.同分异构体 B.同素异形体 C.同系物 D.同位素
(5)元素g的一种氧化物常用于漂白纸浆、草帽辫等.该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常见氧化剂发生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元素的电负性(x)是表示元素原子在分子内吸收电子能力的大小,也是元素的重要性质之一。下表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电负性
1.50
2.04
1.57
2.55
3.16
3.98
0.98
元素
Mg
N
Na
O
P
S
K
电负性
1.21
3.04
0.94
3.44
2.19
2.58
0.8
(6)分析上表中元素原子的原子序数与元素电负性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规律______(双选)。
A.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B.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C.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
D.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
(7)根据你所归纳的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预测钙元素的电负性可能为______(单选)。
A.0.60 B.1.0 C.1.3 D.1.5
(8)经验规律告诉我们:当成键的两原子相应元素的电负性差值时,一般形成离子键;当时,一般形成共价键。请判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写出的电子式______。
4.(2022秋·江苏扬州·高三校考阶段练习)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③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2)可利用一个化学反应比较⑥⑦非金属性的强弱,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②和④可形成一种化合物,能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的。写出该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
(4)元素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
(5)比较元素⑤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6)比较元素③和④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7)锗为第四周期与硅同主族,根据元素周期率推测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锗的金属性比⑧强 B.锗的原子半径比①大
C.锗的单质可用于制半导体 D.锗的最高正价为+3
5.(2023春·宁夏吴忠·高三青铜峡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硫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硫单质俗称硫黄,通常状况下硫单质的颜色为___________;
(2)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填“漂白性”或“氧化性”;
(3)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写出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6.(2023春·辽宁朝阳·高三校联考期中)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a、c可以形成两种在常温下均为液体的化合物,b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d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e与f处于相邻主族,且e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g的最内层电子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g为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a、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非金属性:b___________(填“>”或“”或“C>H,原子半径:Al>C>H;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表中元素中非金属最强的为F,但F不存在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其次是Cl,则最高价氧化水化物酸性最强的为HClO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则金属性最强的为Na;
(3)f、g、h分别为P、S、Cl,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则氢化物最稳定的为HCl;HCl为强酸,其电离方程式为:;
(4)同种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D正确;
(5)元素S的一种氧化物常用于漂白纸浆、草帽辫等.该氧化物具有还原性,可知为SO2,SO2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为:;
(6)A.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A错误;
B. 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B正确;
C.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减弱,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故C正确;
D.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BC;
(7)根据电负性递变规律可知K的电负性介于K和Mg之间,则B正确;
(8)根据电负性递变规律可知,Br的电负性小于Cl,则其电负性小于3.15,Al的电负性为1.50,两者,则含共价键;Mg和F的电负性差=3.98-1.21=2.77,则为存在离子键,其电子式为: 。
4.(1)第二周期第ⅦA族
(2)Cl2+H2S=2HCl+S↓
(3)
(4)离子键,共价键
(5)H2SO4> H3PO4
(6)F- >Na+
(7)BC
【分析】由图可知,①-⑧分别为碳、氧、氟、钠、磷、硫、氯、钾元素;
【详解】(1)根据题目中的表格可知,元素③是氟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ⅦA族;
(2)⑥号是硫元素,可以利用置换反应比较二者的氧化性,进而比较非金属性,Cl2+H2S=2HCl+S↓,则氧化性:Cl2>S,非金属性:Cl2>S;
(3)②号元素是氧元素,④是钠元素,能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的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均会生成氧气,过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4)钠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氢氧根中含有氢氧共价键,故含有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5)二者同周期,硫元素的非金属性更强,则硫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更强,酸性关系为:H2SO4> H3PO4;
(6)③号是氟元素,④号是钠元素,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离子半径比较可以看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故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 F- >Na+;
(7)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锗的金属性比⑧弱,A错误;
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故锗的原子半径比①大,B正确;
C.锗与硅同主族,根据元素周期律,故锗与硅由相似的性质,硅可用于制半导体,可以推知,锗的单质也可用于制半导体,C正确;
D.锗最外层有4个电子,故锗的最高正价为+4,D错误;
故选BC。
5.(1)淡黄色
(2)漂白性
(3)SO3
(4)
【详解】(1)硫单质是淡黄色固体,淡黄色;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漂白性;
(3)反应②中二氧化硫被氧化为三氧化硫,所以化合物A的化学式为SO3,SO3;
(4)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
6.(1) K 第四周期第ⅠA族
(2)
(3) < 将稀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的
(4) 潜水艇的供氧剂
(5) < 3:2或2:3
【分析】a、b、c、d、e、f、g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主族元素,a、c可以形成两种在常温下均为液体的化合物,a是H,c是O。b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是C;d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半径最大,d是Na。e与f处于相邻主族,且e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则e是S,所以f是Cl。g的最内层电子数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原子序数大于氯元素,则g是K,据此解答。
【详解】(1)元素g为K,原子序数是19,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ⅠA族。
(2)a、c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双氧水,电子式为。
(3)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因此将稀硫酸加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硫酸酸性强于碳酸,由此可以证明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碳的。
(4)CO2与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因此过氧化钠可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
(5)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所以硫化氢的稳定性弱于氯化氢的。根据化学式H2S、HCl可知H2S、HCl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2。
7.(1) N 第二周期第VA族
(2)水分子间能存在氢键,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H2O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中最高的
(3)三角锥形
(4) Cu2++2NH3•H2O=Cu(OH)2↓+2 [Cu(NH3)4]2+ 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5) CaF2 8
【分析】A、B、C、D、E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30),A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3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3,则A是N元素;C的基态原子2p能级有1个未成对电子,且C的原子序数大于A,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5,所以C是F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推知B是O元素;E原子最外层有1个单电子,其次外层有3个能级且均排满电子,且原子序数小于30,则E处于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d104s1,则E是Cu元素;基态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D是Ca元素;
【详解】(1)由分析可知,A元素是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VA族。
(2)B是O元素,H2O在同主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原因是:水分子间能存在氢键,氢键比范德华力更强,H2O的沸点是同主族元素中最高的。
(3)NH3分子中氮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5-3×1)=4,NH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4)①向CuSO4的水溶液中通入氨气,产生蓝色Cu(OH)2沉淀,离子方程式为:Cu2++2NH3•H2O=Cu(OH)2↓+2;
②向CuSO4的水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最终得到深蓝色溶液,深蓝色溶液中的深蓝色是由于存在[Cu(NH3)4]2+,由于[Cu(NH3)4]SO4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所以会析出深蓝色的晶体,则加入乙醇的作用是降低[Cu(NH3)4]SO4•H2O的溶解度。
(5)F和Ca形成的化合物甲的晶胞结构如图,F-的个数为8,Ca2+的个数为8=4,甲的化学式是CaF2;晶体中距离Ca2+最近的F-有8个,已知晶体的密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则晶胞质量=4×g,晶胞的体积=,晶胞边长a=。
8.(1)SO2+2OH-=+H2O
(2)2SO2+O22SO3、SO3+H2O=H2SO4或者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3) ⑤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还原
(4)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将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
【分析】由题干价类二维图图示信息可知,A为H2S,B为S,C为SO2,D为SO3,E为H2SO4,F为H2SO3,G为亚硫酸盐,H为硫酸盐,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C为二氧化硫,S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2OH-=+H2O,故SO2+2OH-=+H2O;
(2)由分析可知,即SO2→SO3→H2SO4以及即SO2→H2SO3→H2SO4,SO2→SO3→H2SO4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SO3+H2O=H2SO4,SO2→H2SO3→H2SO4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故2SO2+O22SO3、SO3+H2O=H2SO4或者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3)实验ⅰ是+4价硫变化为+6价硫,选择的试剂是①Na2SO3溶液和氧化剂⑤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亚硫酸钠具有还原性,故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原;
(4)实验ⅲ中②浓硫酸⑦铜片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能使⑥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将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故Cu+2H2SO4(浓)CuSO4+SO2↑+2H2O;将产生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褪色。
9.(1)ACD
(2) ①③ A B C 0.75
(3) Cu-2e- = Cu2+ 2NO+2e-+4H+ = 2NO2↑+2H2O
(4)NCl3 + 3H2O = 3HClO + NH3↑
【分析】部分含N及Cl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图可得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或硝酸盐,a'为HCl,b'为Cl2,c'为HClO或次氯酸盐,d'为HClO3或氯酸盐,e'为HClO4或高氯酸盐。
【详解】(1)A.氨气和NO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归中反应生成氮气,故A正确;
B.工业上通过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生成硝酸,由于b为氮气,则不能由a→b→d→e来制备HNO3,故B错误;
C.由于浓盐酸与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氯气和水,则浓盐酸和浓的次氯酸钠反应得到氯气,故C正确;
D.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产生白烟,故D正确;
故选ACD。
(2)a.反应①为N2+6Li=2Li3N,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Li3N+3H2O=NH3↑+3LiOH,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为4LiOH4Li+O2+2H2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参与该人工固氮转化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Li3N)、极性键(H2O)、非极性键(N2),氢键不是化学键,故选ABC。
c.1molNH3转移3mol电子,生成1molO2转移4mol电子,故每生成1 mol NH3,同时生成0.75molO2。
(3)在常温下铁、铜与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常温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等于是惰性电极,等于是铜与浓硝酸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Cu失去电子为负极,Cu-2e-=Cu2+,正极:2NO+2e-+4H+ = 2NO2↑+2H2O。
(4)由氮和氯组成的一种二元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该液态化合物为NCl3,NCl3和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HClO和NH3,方程式为:NCl3 + 3H2O = 3HClO + NH3↑。
10.(1) 、、 ;
(2)、
(3)
(4)取适量E溶液,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或取适量E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分析】根据题意,为可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态化合物,则为二氧化硫。结合操作流程,化合物在氧气中焙烧生成、、,加过量的盐酸生成气体和浅绿色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则为亚铁盐,、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且常温下为气态化合物,为,为;中加入氢氧化钠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灼烧生成红棕色固体,为氧化铁,其质量为,则化合物中;与反应生成砖红色固体和,为,为,中加入得紫红色固体,紫红色固体为铜,其质量为,则;和发生反应:,则原物质中;由此可知化合物中含有、、,其中,,且该化合物,则化合物的化学式为,据此分析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组成的元素有:、、,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2)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
(3)为,为,两者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E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为亚铁离子,检验E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具体操作为取适量E溶液,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或取适量E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取适量E溶液,加入硫氰化钾溶液,不变红,加入新制氯水,溶液变红,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或取适量E溶液,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
11.(1) 第三周期IIA族 Mg2Si >
(2)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铵根存在
(3)负极
【分析】氨气、氯化铵和A2B反应生成SiH4和MgCl2•6NH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知A2B应由Si和Mg组成,化学式应为Mg2Si;MgCl2•6NH3加碱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MgCl2•6NH3在300℃高温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镁和氨气;MgCl2•6NH3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铵;氯化镁熔融电解得到Mg,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Mg为1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IIA族;由元素守恒可知A2B应由Si和Mg组成,化学式应为Mg2Si;非金属性N>Si,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NH3>SiH4,故第三周期IIA族;Mg2Si;>;
(2)检验NH4Cl中的阳离子即检验铵根离子,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铵根存在,故取少量样品与试管中,加NaOH溶液,加热,若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证明有铵根存在;
(3)NH3-O2燃料电池反应原理是氨气与氧气反应,氨气失电子,做负极反应物,故负极。
12.(1)第三周期第ⅥA族
(2)
(3)NCl3+3H2O=NH3+3HClO
(4)H的最高化合价为+1,最低化合价为-1,二者的代数和为0
(5)BC
(6)CH3CH2CH2CH3、CH3CH(CH3)2
【分析】X、Y、Z、W、Q、R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氢元素;Y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即核外电子排布为2、4,其为碳元素;Z元素的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则其氢化物显碱性,Z为氮元素;W与X同主族,则W为钠元素;Q元素的单质是一种黄色晶体,则Q为硫元素,R为氯元素。从而得出X、Y、Z、W、Q、R分别为H、C、N、Na、S、Cl。
【详解】(1)由分析可知,Q为硫元素,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第三周期第ⅥA族;
(2)N2H4结构中含非极性共价键,则存在N-N键和N-H键,其结构式为: 。 ;
(3)由N与Cl组成的一种化合物M,摩尔质量不超过150g/mol,每个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e-稳定结构,则其化学式为NCl3,其水溶液可用于漂白和杀菌,则水溶液中含有HClO,从而得出NCl3与水初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Cl3+3H2O=NH3+3HClO。NCl3+3H2O=NH3+3HClO;
(4)第IVA族元素的特点是最高、最低化合价的数值相等,所以乙同学的理由是H的最高化合价为+1,最低化合价为-1,二者的代数和为0。H的最高化合价为+1,最低化合价为-1,二者的代数和为0;
(5)A.W、Q、R分别为Na、S、Cl元素,三者为同周期元素且从左到右排列,所以原子半径:Na>S>Cl,A正确;
B.Q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为H2SO3、H2SO4,前者为弱酸,后者为强酸,B不正确;
C.在2ml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HCl和HClO,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剂,溶液先变红后褪色,C不正确;
D.W与Q可形成Na2S2,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D正确;
故选BC。BC;
(6)2.9g由H与C组成的某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H2O的质量为4.5g,CO2的质量为8.8g,则该化合物含有H元素的质量为=0.5g,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C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0.2mol×12g/mol=2.4g,C、H元素的质量和为2.4g+0.5g=2.9g,则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含有O元素,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0.2mol:0.5mol=2:5,则其分子式为C4H10,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CH3CH(CH3)2。CH3CH2CH2CH3、CH3CH(CH3)2。
由Na2O2的化学式,利用类推法,可确定Na与S组成的含有非极性键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2。
13.(1)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铜离子
(2) 钠离子 碳酸根离子 0.3 硫酸根离子、铝离子、镁离子
(3)足量稀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分析】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铜离子;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碳酸根离子和铝离子、镁离子不共存,氢氧根离子和铝离子、镁离子不共存;
【详解】(1)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无色透明溶液中不存在铜离子;
(2)①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溶液进行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钠离子。
②沉淀滴加盐酸,全部溶解,产生气体,则生成沉淀为碳酸钡沉淀,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不含有硫酸根离子、铝离子、镁离子,碳酸钡沉淀为2.955 g,则为0.015mol,则碳酸根离子浓度为0.015mol÷0.05L=0.3mol/L;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溶液显碱性,说明存在氢氧根离子;
(3)由(2)分析可知,不缺氯离子是否存在,,检验该离子存在的方法是:取适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含有该离子。
14.(1)第三周期第IVA族
(2)
(3)Al3+
(4) Cl2+H2O⇌H+ + Cl-+HClO 极性
【分析】元素①显示-2价,且半径较小,故①为O,②显示+3价,且半径大于Be,故②为Al,③显示+1价,且半径比O大,则③为Li,④显示+4价和-4价,且半径比Be大,则④为Si,⑤显示+7价和-1价,且半径比Si小,则⑤为Cl,⑥显+1价,且半径比Li大,则⑥为Na,⑦显+5价和-3价,且半径比O大一点,则⑦为N,⑧只能显示-1价,则⑧为F,则①为O,②为Al,③为Li,④为Si,⑤为Cl,⑥为Na,⑦为N,⑧为F,以此解题。
【详解】(1)由分析可知,④为Si,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VA族;
(2)由分析可知,①为O,⑥为Na,则①与⑥可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则该化合物为过氧化钠,其电子式为:;
(3)同周期阳离子半径较小,且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大则该离子半径越小,故第三周期元素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l3+;
(4)由分析可知,①为O,⑤为Cl,则元素①的氢化物分别与⑤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 + Cl-+HClO,元素①的氢化物为H2O,该化合物由极性键形成。
15.(1)
(2)
(3)
(4)
(5) 产生白色沉淀 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溶液,沉淀溶解
【分析】根据元素A~J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的信息,可以推出A为H元素,B为C元素,C为N元素,D为O元素,E为F元素,F为Mg元素,G为Al元素,H为P元素,I为S元素,J为Cl元素。
【详解】(1)A为H元素,C为N元素,A、C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分别为M和N,其中M含有18个电子,M为,N为;①的电子式为: ;②实验室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元素C为N元素,H为P元素,J为Cl元素,非金属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
(3)I为S元素,有很多种价态,反应前后存在4种价态的S元素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D为O元素,E为F元素,非金属性,可以用反应:证明;
(5)F为Mg元素,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发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不溶解;G为Al元素,向溶液中滴加,发生反应:,,所以现象为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溶液,沉淀溶解,显两性,所以碱性:,金属性:。
16.(1)②
(2)D
(3) 50% 1.25mol/L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随二氧化氮含量增大而增大,当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含量时,具有氧化性的存在,能氧化NO生成NO2,二氧化氮含量越大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
(4)B
(5)0.9
【分析】由价类二维图可知,P为NH3,Q为NO;
【详解】(1)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转化②中氮气转化为NO,则属于氮的固定的是②;
(2)A.转化过程中H元素化合价始终只有+1价,故A错误;
B.反应②中反应方程式为Li3N+3H2O=NH3↑+3LiOH,该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Li是催化剂,和LiOH均是中间产物,故C错误;
D.整个过程的反应物有N2和H2O,生成物有NH3和O2,总反应可表示为,故D正确;
故选:D;
(3)①由图可知,氮氧化物吸收率为96%时最高,则对应用NaOH溶液吸收氮氧化物的最佳条件为:50%,1.25mol/L;
②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氮氧化物的吸收率随二氧化氮含量增大而增大,当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含量时,加入能氧化NO生成NO2,二氧化氮含量越大使氮氧化物的吸收率增大;
(4)A.+HNO3=NH4NO3,只体现硝酸的酸性,故A不选;
B.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该反应生成NO中硝酸的N元素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生成硝酸铜中硝酸表现酸性,故B选;
C.碳和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CO2↑+4NO2↑+2H2O,硝酸中N元素化合价只降低,表现氧化性,没有体现酸性,故C不选;
故选:B;
(5)铜不与硫酸反应,但能提供氢离子,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硝酸根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硝酸可以继续与铜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c():c(H+)=1:4时,溶解的铜最多,设硫酸的物质的量为xmol,硝酸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x+y=1.5,,计算可得x=0.9,y=0.6,设参加反应的铜最大物质的量是z,由关系式可得,解得z=0.9,则理论上最多能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0.9mol。
17.(1) (或)
(2)
(3)
(4)
(5)溶液褪色
【分析】根据B是淡黄色固体,且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知,B为过氧化钠,A为金属钠,C为氢氧化钠;D是淡黄色固体,且可与氧气发生连续的氧化反应,则D为硫单质,E、F、G、H分别为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和硫酸钠(或硫酸氢钠):B与I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I为。
【详解】(1)各物质的化学式:A为,F为,H为(或);
(2)C为NaOH,电子式为:;的电子式为:;
(3)I为Na2S,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4)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为SO2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5)向溴水中通入SO2气体至过量,发生反应为Br2+SO2+2H2O=H2SO4+2HBr,可能的现象是溶液褪色。
18.(1)ABD
(2)B
(3) 3 哑铃形
(4) +7
(5) 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已形成稳定结构,很难再失去一个电子 ④
【分析】①②③④⑤⑥分别为H、C、Mg、Al、P、Mn。
【详解】(1)A.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激发时吸收的能量不同,发射时释放的能量也不同,所以不同元素呈现出不同原子光谱,A能证明核外电子处于不同的能层和能级。A项符合题意;
B.若处于相同的能层和能级那么电子的电离能相同,但原子的逐级电离能不同,所以电子处于不同的能层和能级,B项符合题意;
C.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的核素,与电子能量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若电子处于相同的能层和能级不存在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或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D项符合题意;
故选ABD。
(2)A.元素的周期与电子层之间关联,只有一种周期。而周期表根据自己的意图和设计原则有不同的方式,A项正确;
B.第二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为2的有C和O,B项错误;
C.H的电子排布为1s1,轮廓图为球形,电子云表示电子出现的概率密度,离核越近出现几率越大,C项正确;
D.电子气理论表示电子在整个金属中离域的,所以金属键不会因为金属的形状变化而被破坏,所以金属具有延展性和导电性,D项正确;
故选B;
(3)P核外电子排布为[Ne]3s23p3,能量最高的电子为3p电子,3p有3种伸展方向,哑铃形。答案为3;哑铃形;
(4)C的最高价氧化物为CO2,C最外层4个电子需要与两个O分别共用两队电子,电子式为。Mn的价电子排布为3d54s2,则其最高价为+7价。答案为;+7;
(5)Y失去第三个电子后电离能急剧增大,则Y其易失去3个电子为Al。Li电子排布为1s2s1,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1s2已形成稳定结构,很难再失去一个电子。答案为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已形成稳定结构,很难再失去一个电子;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4(含解析),共31页。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3(含解析),共28页。
这是一份2024届新高考化学第一轮专项训练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一)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表格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