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物态变化(含解析)
展开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物态变化
1.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熔化现象
2.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3.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
A. 熔化和凝固 B. 汽化和液化 C. 升华和凝华 D. 吸热和放热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 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吸热
6.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
8.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9.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10.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11.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B.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形成是熔化现象
C.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12.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C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 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C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13.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14.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______,可选用______(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15.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___________。
1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是____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7.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18.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罐。
答案
1.在清晨,人们经常看到湖面上大雾逐渐散去,这是( )
A. 升华现象 B. 凝华现象 C. 汽化现象 D. 熔化现象
【正确答案】C
大雾逐渐散去,是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2.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 )
A. 熔化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华现象 D. 汽化现象
【正确答案】B
竹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的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的碘。在上述实验中,碘经历的过程是(已知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114℃,沸点约184℃。)( )
A. 熔化和凝固 B. 汽化和液化 C. 升华和凝华 D. 吸热和放热
【正确答案】C
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试管中放少量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热水中,固态的碘吸热升华为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因标准大气压下碘的熔点约为114℃,大于水的沸点100℃,故碘不会熔化;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气放热凝华成固态的碘,碘经历的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 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 D.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正确答案】D
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5.今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炎热的夏天可以吃上远方的新鲜食品,人们为了防止食品在长时间运输中腐烂变质,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给食品降温,这是因为(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吸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吸热
【正确答案】C
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铸造青铜器时,工匠将铜料加热化为铜液注入模具,铜液冷却成形,青铜器铸造初步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铜料化为铜液需要放热 B. 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
C. 铜液冷却成形需要吸热 D. 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华
【正确答案】B
AB.熔化是固态变成液态,铜料化为铜液是熔化现象,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错误,B正确;
CD.凝固是液态变成固态,铜液冷却成形是凝固现象,凝固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 )
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
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
【正确答案】D
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露珠形成
C. 滴水成冰 D. 雾凇结成
【正确答案】B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滴水成冰是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大量中华诗词蕴含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C.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雪”是水凝华形成的
D.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是雪熔化形成的
【正确答案】A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固体,故D错误。
10.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矿泉水结冰是凝华现象
B. 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 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 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正确答案】C
A.矿泉水结冰,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A错误;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降低温度,故B错误;
C.食物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水珠吸热汽化成水蒸气,故D错误。
故选C。
11.很多诗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B.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句中“冰”形成是熔化现象
C.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人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句中“汤沸”是指水加热后发生汽化现象
【正确答案】D
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造成的,故A错误;
B.冰是水放热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浓荫”是树叶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错误;
D.“汤沸”是指水沸腾时的情景,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2.近年来许多家庭使用电热液体蚊香器(如图),瓶中的炭纤维棒将瓶内的杀虫剂吸到棒的顶端,而发热电阻传递的热会使棒的上端温度达到50°C左右,此时杀虫剂蒸发得更快从而提高了驱蚊效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是液化的一种方式
B. 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不会运动
C. 杀虫剂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高低有关,50°C时杀虫剂分子运动得最慢
D.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
【正确答案】D
A.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故A错误;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在常温下,炭纤维棒里的杀虫剂分子在做运动,故B错误;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低,热运动越慢,50摄氏度时,分子的运动不是最慢的,故C错误;
D.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有: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所以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汽化的速度会加快,故D正确。
故选D。
13.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正确答案】 ①. 吸收 ②. 凝固
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14.图甲是探究晶体海波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且温度______(选填“升高”或“保持不变”或“降低”)。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海波的熔点是______,可选用______(选填“实验室温度计”或“体温计”)进行测量。
【正确答案】 ①. 吸热 ②. 保持不变 ③. 48
④. 实验室温度计
由乙图可知海波熔化时一直在加热,需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BC段对应温度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上大下小,为零上温度,则海波的熔点是48℃。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为35~42℃,低于海波的熔点,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可选用实验室温度计进行测量。
15.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 -5 ②. 低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16.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______(选填“A”、“B”或“C”);
(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是______;
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
(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______℃;
(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正确答案】 ①. C ②. C ③. 38 ④. 晶体 ⑤. 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1)实验中为了让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从下到上组装,则应先固定C。
(2)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可以使被加热液体受热均匀,故A不符合题意;
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采用水浴加热,可以使试管受热均匀,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使得测量的温度准确,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温度为38℃。
(4)由图丙可知,BC段物质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即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该物质由固定的熔点,故该物质是晶体。
(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实验时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物质受热不均匀,导致温度测量不准确。
17.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___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正确答案】 ①. 36℃ ②. 吸热 ③. 不变 ④. B
(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18.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___________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_,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罐。
【正确答案】 ①. 有水出现 ②. ③. 见解析 ④. 乙
(1)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当两罐内有水出现,成为冰水混合物,由图2中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6℃;对比甲乙两图,冰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所以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
(2)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0℃,水蒸气遇到甲罐壁会液化成小水珠;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温度比较低,低于冰的凝固点,水蒸气遇到乙罐壁会凝华成白霜。
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运动和力(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运动和力(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电动车正在匀速直线行驶,下列有关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生活用电(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生活用电(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原则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力学作图(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中考物理第一轮专项复习——力学作图(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投掷实心球是体育项目之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