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单元,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九年级综合素养评估(一)
化学
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研制高温超导材料 B. 测定病毒基因序列
C. 设定神舟十四号飞船飞行轨道 D. 开发手机操作系统
【答案】A
【解析】
【详解】A、研制高温超导材料,新材料的开发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符合题意;
B、测定病毒基因序列,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C、设定神舟十四号飞船飞行轨道,属于物理学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D、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属于计算机研究范畴,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裁剪熔喷布制作口罩 B. 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C. 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D. 喷洒医用酒精杀菌
【答案】D
【解析】
【详解】A、裁剪熔喷布制作口罩只是裁剪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体温计汞柱测体温时上升,是由于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间隔变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喷洒酒精消毒,是利用酒精与病毒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故选D。
3. 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阿伏伽德罗
【答案】B
【解析】
【详解】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拉瓦锡。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故选B。
4.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B. 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C. 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
D. 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目前不能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不符合题意;
B、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会产生有害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不符合题意;
C、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回收再利用,防止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D、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少量药品进行实验,防止浪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氧 B. 海水 C. 牛奶 D. 空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B、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牛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A。
6. 夏飞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用碘酒来检验大米粥中是否含有淀粉这种物质,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进行实验 D. 做出结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根据题意,夏飞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用碘酒来检验大米粥中是否含有淀粉这种物质,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详解】A、根据化合反应定义,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气不属于化合反应;
B、根据化合反应定义,铁+硫酸→硫酸亚铁+氢气不属于化合反应;
C、根据化合反应定义,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
D、根据化合反应定义,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综上所述:选择D。
8. 在化学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要遵循实验室规则以保障实验顺利进行和人身安全。下列操作要求是从安全角度考虑是
A 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B. 不要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C. 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
D. 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
【答案】B
【解析】
【详解】A、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防止试剂挥发或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变质,不符合题意;
B、不要把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防止发生中毒,符合题意;
C、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防止污染试剂,不符合题意;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防止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连接导管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连接仪器,应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应与桌面呈45°角,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瓶塞未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生活中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呼吸 B. 酒和醋的酿造 C. 农家肥的腐熟 D. 纸张的燃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缓慢氧化是物质和氧发生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氧化反应。
【详解】A、动植物的呼吸属于有氧气参加的不易被察觉缓慢氧化,不符合题意;
B、酒和醋的酿造是物质和氧发生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C、农家肥的腐熟是物质和氧发生的不易被人察觉的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D、燃烧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不属于缓慢氧化,符合题意;
故选:D。
11.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氮气是制造氮肥的主要原料
B. 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含氮元素是制造氮肥的主要原料,选项正确;
B、大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是空气的污染物,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的原子处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选项正确;
D、工业上利用液态空气中液态的气体沸点不同,故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选项正确;
故选:B。
12.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不能发生
B. 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 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D.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如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不加入二氧化锰,该反应也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也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也是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反应中的生成物,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物质的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鉴别空气和氮气一分别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B. 鉴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蔗糖一品尝味道
C. 鉴别铜片和铁片一观察颜色
D. 除去氯酸钾中的氯化钾一给固体加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空气和氮气均不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错误;
B、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味道,错误;
C、铜片为紫红色,铁片为银白色,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铜片和铁片,正确;
D、加热时,氯酸钾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错误。
故选C。
14.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2g高锰酸钾(1g以下用游码),称量后发现食盐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该同学所称高锰酸钾的实际质量为
A. 4.8g B. 5.0g C. 5.2g D. 5.4g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0g-0.2g=4.8g。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 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的气体是_______。
【答案】 ①. H2O##水蒸气 ②. N2##氮气
【解析】
【详解】酥脆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6. 二氧化碳的相关信息如下:①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变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⑤常用作灭火剂;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⑦它还是制汽水的原料。其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_______。
【答案】 ①. ①②##②① ②. ⑤⑦##⑦⑤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详解】①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颜色、状态、气味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属于物理性质;
②密度比空气大,不需要化学变化就变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③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变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⑤常用作灭火剂,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它还是制汽水的原料,属于二氧化碳的用途;
故其中属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①②,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⑤⑦。
17. 请根据实验要求填空: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_______;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______。
【答案】 ①. 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②. 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解析】
【详解】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留下。
18.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选填“a”、“b”或“c”)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生成。
【答案】 ①. a 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合理即可) ③. 水和二氧化碳
【解析】
【详解】因为蜡烛火焰中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在外焰处即a处最先炭化变黑;再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故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19.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和_______;实验室有10mL、20mL、50ml的量筒,现要量取15mL的水,应选用_______mL的量筒:某同学量取液体时,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_______(选填“>”、“=”或“
【解析】
【详解】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和滴取少量液体的胶头滴管;
选用量筒的原则是量筒容积大于且接近被量取的液体体积,故要量取15mL的水,应选用20mL的量筒:故填:20;
仰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5mL,读数偏小实际偏大,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0mL,读数偏大实际偏小,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故填:>。
20.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是暗紫色固体,C和E是黑色固体。
(1)C的名称为_______。
(2)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3)反应②的现象是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答案】(1)二氧化锰
(2)
(3) ①. 发出红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②.
【解析】
【分析】A是暗紫色固体说明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C和E是黑色固体,说明C是二氧化锰,则B是氧气,E是碳,带入原题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C是二氧化锰;
【小问2详解】
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②是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现象是:发出红光、放出热量,产生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为:;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
21. 氧气性质比较活泼,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若小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到导管。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氧气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所以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若小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到导管。
22. 为了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1)该实验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什么相同?____。
(2)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____。
【答案】(1)加入的同种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2)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则实验除了要控制两种气体样品的体积相同外,还要控制加入的同种澄清石灰水的体积;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吸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实验中观察到现象为呼出气体瓶中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23. 某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通过对比两瓶中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什么?____。
(2)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
【答案】(1)氧气浓度
(2)
【解析】
【小问1详解】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空气和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氧气浓度;
【小问2详解】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4. 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什么?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收集满的标志是什么?____。
【答案】(1) ①.
②. 未预热(合理即可)
(2)
(3)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
【解析】
【小问1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没有棉花,适用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结束后,试管破裂,可能是未预热,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或是用排水法收集,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2详解】
B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3详解】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
25. 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检验”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①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
②若经改进,实验成功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的操作图如图所示。D图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
(2)下图所示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b.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c.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d.检查装置气密性;
e.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①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每种操作只选一次)。
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
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
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3)同学们对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该实验中红磷足量,量筒中水的起始液面为50mL。理论上最终量筒中液面约下降至哪一刻度线处?____。
【答案】(1) ①. 氧气不纯净、铁丝表面有铁锈或油漆 ②.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③. 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2) ①. bdeac ②.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③. 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 ④. 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1等份
(3)14mL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因是:氧气不纯净、铁丝表面有铁锈或油漆。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③铁丝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集气瓶中而炸裂集气瓶底部,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
【小问2详解】
①因为该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必须保证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上述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按图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份,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故填:bdeac。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④因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该实验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实验结束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就会进入多少体积的水,所以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1等份。
【小问3详解】
18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180mL×=36mL,该实验中红磷足量,量筒中水的起始液面为50mL,则理论上最终量筒中液面约下降至50mL-36mL=14mL刻度线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九上化学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生产生活中要合理应用燃烧与灭火, “海天酱油”瓶上配料表,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实验操作是实践探究的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