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A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章末测评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A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2章神经调节章末测评卷含答案,共14页。
第2章章末测评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南通高二期末]在世界杯赛场上,守门员看到足球飞向球门会做出扑救动作。下列对此过程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
B.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参与此过程的调节
C.守门员能看到足球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
D.球员身体的协调平衡调节主要靠小脑完成
2.[2023德阳模拟]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能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引起不同类型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一般不同
D.持续刺激下,感受器可能产生适应现象
3.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min,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min,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min。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心率
C.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意识支配
4.[2023钦州高二期末]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
B.刺激b处,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
D.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
5.图A中甲、乙表示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的两个电流表,图B表示该段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若要测量静息电位,可以选择电流表甲
B.刺激图A的①处,电流表乙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B中BC段表示Na+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
D.若提高膜外K+浓度,可使图中A点下移
6.图甲表示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电表N的两个电极接在细胞膜两侧,其中某个电表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刺激发生时,电表M测得的电位为-70 mV
B.刺激P点后,电表M和N的指针都将偏转1次
C.图乙AC阶段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在减小
D.将图甲细胞放在低Na+溶液中,图乙中C点将上移
7.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表示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表示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A.一个神经元可同时接受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
B.机体内,闰绍细胞的存在可防止肌肉过度兴奋
C.给予d处适宜刺激,兴奋可通过c处传至b处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表现为肌肉痉挛
8.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竞争受体而起作用。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蛋白质混合物,同时逐滴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和不同类型的试剂,如下表。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剂种类
试剂类型
无法再检测出放射性时的试剂浓度
吗啡
麻醉剂
8×10-9 mol/L
美沙酮
麻醉剂
3×10-8 mol/L
左啡诺
麻醉剂
3×10-9 mol/L
苯巴比妥
非麻醉剂
10-4 mol/L,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A.由表可知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美沙酮
B.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低
C.蛋白质混合物中存在着吗啡类物质的受体
D.本实验中对照组为加入苯巴比妥的组
9.长时程增强作用是指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刺激两个神经元,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受刺激后,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至突触间隙
B.A受体既是识别谷氨酸的受体,也是运输Na+的通道
C.Ca2+进入细胞会改变膜内外电位差,并促进NO生成
D.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10.科学家用微电极记录运动神经元—肌肉间突触后膜膜电位。若直接在突触间隙人为施加乙酰胆碱,随着乙酰胆碱施加量的连续增加,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连续增大。若直接电刺激突触前膜,随着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如图)。对图中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突触后膜上有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B.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
C.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灭活
D.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由前膜向后膜单向传递
11.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觉醒向睡眠转化
C.老年人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K+外流减少有关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12.某一中枢的神经元甲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去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乙,从而抑制甲和丙的活动,称为回返性抑制(如右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后,K+通道打开,K+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B.兴奋传至b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甲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乙神经元兴奋
D.该调节机制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且促使多个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
13.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
14.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神经递质传递的是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可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降解,否则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会以胞吞的方式回收到突触小体
15.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毒品可卡因也是一种兴奋剂。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兴奋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由图1可知,神经递质不可以通过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B.由图2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
C.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
D.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
16.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Na+通道和K+通道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的①⑥。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过程③Na+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B.图2中的乙和丙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
C.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7.(12分)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在细菌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如下图)。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血液后,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注:“”表示抑制。
(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引起相应反射活动,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
(2)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 ,原因是 。
(3)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
。
(4)研究发现,Pro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证明这一结论,请利用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18.(12分)[2023重庆高二期末]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 ,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 。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 的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当 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肠蠕动。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 (填图中序号)之间。突触的结构包含 三部分。
19.(12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在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测得的。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元更 (填“容易”或“不易”)产生兴奋。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判断依据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处合成。转移到无氧培养液后的一段时间内,细胞内ATP合成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改变的机制之一。
第2章章末测评卷
1.C 守门员看到足球飞向球门会做出扑救动作,这是个反射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A项正确;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参与此过程的调节,B项正确;守门员能看到足球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小脑有调节平衡的作用,球员身体的协调平衡调节主要靠小脑完成,D项正确。
2.B 感受器一般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它能接受外界或内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项正确;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必须经过传入神经才能传导给大脑皮层,B项错误;不同的感受器均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并且有一定的阈值,即引起不同类型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一般不同,C项正确;如果连续刺激感受器,由于人体自我适应性调节,感受器会产生适应现象,D项正确。
3.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项正确;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B项错误;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其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C项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传出神经,其功能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D项错误。
4.D 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细胞E属于效应器,A项错误;刺激b处,b处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处未兴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表的指针偏转一次,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C项错误;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D项正确。
5.B 无刺激时,电流表甲测量的是0电位,不是静息电位,A项错误;刺激图A中的①处,兴奋先到达电流表乙的左端,指针发生一次向左的偏转,兴奋继续向右传导,到达电流表乙的右端,发生一次向右的偏转,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项正确;图B中BC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K+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C项错误;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若膜外K+浓度升高,会导致K+在单位时间内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可使图中A点上移,D项错误。
6.B 无刺激时,由于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没有电位差,故测得数值为0,A项错误;刺激P点,由于兴奋不能从左侧神经元传到右侧神经元,电表M和N的指针都只偏转1次,B项正确;图乙AC阶段,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Na+内流,与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无关,C项错误;将图甲细胞放在低Na+溶液中,细胞内外Na+浓度差减小,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过少,图乙中C点将下移,D项错误。
7.C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既可接受a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又可接受闰绍细胞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A项正确;机体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闰绍细胞接受c处传来的兴奋,产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防止肌肉过度兴奋,B项正确;给予d 处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通过c处传至b处,C项错误;破伤风杆菌释放的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肌肉痉挛)现象,D项正确。
8.A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通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加入左啡诺的一组与对照组的试剂浓度相比最低,说明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左啡诺,A项错误;由于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导致纳洛酮与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减少,故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低,B项正确;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由于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故蛋白质混合物中存在着吗啡类物质的受体,C项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麻醉剂对纳洛酮作用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麻醉剂的种类和有无,故实验中加入苯巴比妥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D项正确。
9.D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谷氨酸是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前膜受刺激后,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至突触间隙,A项正确;A受体既是识别谷氨酸的受体,也是Na+运输的通道,B项正确;Ca2+进入细胞内,细胞内聚集大量正电荷,改变膜内外电位差,同时促进NO生成,C项正确;谷氨酸可促进NO生成,NO会促进包裹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促进谷氨酸的释放,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
10.B 根据题意,乙酰胆碱越多,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越大。图中显示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说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是梯级增加,乙酰胆碱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故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使得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呈梯级增大。
11.D 细胞体突起可形成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树突能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相接触,神经元的树突可接受上一个神经元的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项正确;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神经兴奋,不利于觉醒向睡眠转化,B项正确;老年人Hcrt神经元之所以兴奋性增高,原因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K+通道KCNQ2/3的数量变少,K+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容易从静息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只需要低强度的刺激,就能使神经元兴奋,C项正确;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使K+外流更少,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治疗睡眠障碍,D项错误。
12.D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A项错误;兴奋传至b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甲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乙神经元兴奋,乙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甲和丙的活动,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回返性抑制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并促使多个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D项正确。
13.A 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而突触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A项错误;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影响TrpA1合成,导致高温时阳离子内流受阻,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项正确;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减少CNMa与CNMa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项正确;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项正确。
14.B 神经递质传递的是化学信号,A项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属于胞吐,消耗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B项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由图2可知,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但不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D项错误。
15.C 由图1可知,神经递质不可以通过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正确;图2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而可卡因会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回收,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项正确,C项错误;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D项正确。
16.C 图1中的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不消耗能量,A项正确;图2中的乙和丙分别表示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B项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项错误;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则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量减少,则动作电位减小,即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D项正确。
17.答案 (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2)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okr2感觉神经元
(4)给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或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解析 (1)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okr2感觉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4)本实验验证Prokr2感觉神经元在题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具有Prokr2神经元(可以一组破坏Prokr2神经元,一组不破坏),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抗炎症反应,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给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
18.答案 (1)神经递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内脏、血管和腺体 副交感
(2)⑥和②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解析 (1)当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因此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如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说明脑干对腺体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是正常的,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突触的结构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
19.答案 (1)(神经元的)缺氧时间
(2)外 不易
(3)不能 该刺激强度低于该条件下的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1)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元的)缺氧时间。(2)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 mV,则膜内静息电位为负值。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神经元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因为此时的阈强度为30 pA以上,25 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会对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造成影响,引起神经元兴奋性改变。
第2章章末测评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南通高二期末]在世界杯赛场上,守门员看到足球飞向球门会做出扑救动作。下列对此过程生命活动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以神经调节为主
B.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参与此过程的调节
C.守门员能看到足球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
D.球员身体的协调平衡调节主要靠小脑完成
2.[2023德阳模拟]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
B.感受器能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引起不同类型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一般不同
D.持续刺激下,感受器可能产生适应现象
3.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实验测定狗的正常心率为90次/min,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为180次/min,阻断交感神经心率为70次/min。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降低心率
C.副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加快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受意识支配
4.[2023钦州高二期末]如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处连接一个电表的两个微电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作为效应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
B.刺激b处,电表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在B、C、D之间双向传递
D.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
5.图A中甲、乙表示放置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的两个电流表,图B表示该段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A 图B
A.若要测量静息电位,可以选择电流表甲
B.刺激图A的①处,电流表乙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B中BC段表示Na+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
D.若提高膜外K+浓度,可使图中A点下移
6.图甲表示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电表N的两个电极接在细胞膜两侧,其中某个电表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刺激发生时,电表M测得的电位为-70 mV
B.刺激P点后,电表M和N的指针都将偏转1次
C.图乙AC阶段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在减小
D.将图甲细胞放在低Na+溶液中,图乙中C点将上移
7.闰绍细胞是脊髓前角内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已知破伤风毒素是破伤风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蛋白毒素,可以抑制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注:“+”表示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
“-”表示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
A.一个神经元可同时接受不同类型的神经递质
B.机体内,闰绍细胞的存在可防止肌肉过度兴奋
C.给予d处适宜刺激,兴奋可通过c处传至b处
D.机体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可表现为肌肉痉挛
8.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竞争受体而起作用。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蛋白质混合物,同时逐滴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和不同类型的试剂,如下表。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试剂种类
试剂类型
无法再检测出放射性时的试剂浓度
吗啡
麻醉剂
8×10-9 mol/L
美沙酮
麻醉剂
3×10-8 mol/L
左啡诺
麻醉剂
3×10-9 mol/L
苯巴比妥
非麻醉剂
10-4 mol/L,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A.由表可知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美沙酮
B.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低
C.蛋白质混合物中存在着吗啡类物质的受体
D.本实验中对照组为加入苯巴比妥的组
9.长时程增强作用是指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的增强现象,能够同步刺激两个神经元,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受刺激后,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至突触间隙
B.A受体既是识别谷氨酸的受体,也是运输Na+的通道
C.Ca2+进入细胞会改变膜内外电位差,并促进NO生成
D.长时程增强作用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10.科学家用微电极记录运动神经元—肌肉间突触后膜膜电位。若直接在突触间隙人为施加乙酰胆碱,随着乙酰胆碱施加量的连续增加,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连续增大。若直接电刺激突触前膜,随着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如图)。对图中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A.突触后膜上有与乙酰胆碱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B.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
C.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的酶灭活
D.兴奋在突触部位只能由前膜向后膜单向传递
11.睡眠质量不佳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睡眠碎片化”。研究表明,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与年轻小鼠相比,年老小鼠Hcrt神经元的KCNQ2/3(钾离子通道)的表达量下降,导致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crt神经元的树突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
B.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时不利于觉醒向睡眠转化
C.老年人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与K+外流减少有关
D.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可治疗睡眠障碍
12.某一中枢的神经元甲兴奋时,其传出冲动沿轴突外传,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支去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乙,从而抑制甲和丙的活动,称为回返性抑制(如右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a点后,K+通道打开,K+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B.兴奋传至b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甲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乙神经元兴奋
D.该调节机制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且促使多个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
13.某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使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被激活,阳离子内流导致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
C.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D.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
14.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其含量会迅速降低,以保证突触传递的灵敏性。神经递质含量降低方式主要有两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神经递质传递的是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B.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可由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提供
C.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迅速降解,否则会引起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D.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会以胞吞的方式回收到突触小体
15.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毒品可卡因也是一种兴奋剂。图1表示突触结构,图2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兴奋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表示物质运输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由图1可知,神经递质不可以通过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下一个神经元
B.由图2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
C.由图2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导致多巴胺受体减少
D.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
16.图1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图,图2表示Na+通道和K+通道的生理变化。其中图2中的甲可以对应图1中的①⑥。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图1过程③Na+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
B.图2中的乙和丙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
C.由图可知,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D.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17.(12分)针灸治疗疾病的机理之一是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远程调节机体功能。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激活一组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进而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轴,使肾上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物质,在细菌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如下图)。LPS是一种细菌毒素,当其进入血液后,会刺激巨噬细胞释放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引起炎症反应。
注:“”表示抑制。
(1)低强度电针刺激小鼠后肢的“足三里”穴位会引起相应反射活动,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
(2)兴奋在迷走神经与肾上腺连接形成的突触结构处的传递的特点是 ,原因是 。
(3)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
。
(4)研究发现,Prokr2感觉神经元在上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证明这一结论,请利用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加以验证(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18.(12分)[2023重庆高二期末]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反射活动,如图所示。
(1)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 ,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 。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 的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当 神经兴奋时,促进胃肠蠕动。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 (填图中序号)之间。突触的结构包含 三部分。
19.(12分)兴奋性是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为探究不同缺氧时间对中枢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先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置于含氧培养液中,测定单细胞的静息电位和阈强度(引发神经冲动的最小电刺激强度),之后再将其置于无氧培养液中,在不同时间点重复上述测定,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对照”的数值是在含氧培养液中测得的。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2)静息电位水平是影响细胞兴奋性水平的因素之一,图中静息电位数值是以细胞膜的 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水平定义为0 mV测得的。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神经元更 (填“容易”或“不易”)产生兴奋。
(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神经冲动,判断依据是 。
(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 处合成。转移到无氧培养液后的一段时间内,细胞内ATP合成逐渐减少,对细胞通过 方式跨膜转运离子产生影响,这可能是缺氧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改变的机制之一。
第2章章末测评卷
1.C 守门员看到足球飞向球门会做出扑救动作,这是个反射活动,以神经调节为主,A项正确;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所以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参与此过程的调节,B项正确;守门员能看到足球不是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C项错误;小脑有调节平衡的作用,球员身体的协调平衡调节主要靠小脑完成,D项正确。
2.B 感受器一般是指感觉神经末梢,它能接受外界或内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A项正确;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必须经过传入神经才能传导给大脑皮层,B项错误;不同的感受器均有各自的适宜刺激,并且有一定的阈值,即引起不同类型感受器兴奋的适宜刺激一般不同,C项正确;如果连续刺激感受器,由于人体自我适应性调节,感受器会产生适应现象,D项正确。
3.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A项正确;阻断交感神经心率降低,说明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心率,B项错误;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对心脏搏动有抑制作用,其兴奋导致心脏搏动减慢,C项错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传出神经,其功能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D项错误。
4.D 皮肤细胞A是感受器,细胞E属于效应器,A项错误;刺激b处,b处兴奋,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a处未兴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电表的指针偏转一次,B项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神经递质进行单向传递,C项错误;E是被传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细胞,D项正确。
5.B 无刺激时,电流表甲测量的是0电位,不是静息电位,A项错误;刺激图A中的①处,兴奋先到达电流表乙的左端,指针发生一次向左的偏转,兴奋继续向右传导,到达电流表乙的右端,发生一次向右的偏转,共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项正确;图B中BC段表示静息电位的恢复,K+通过协助扩散从膜内外流,C项错误;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若膜外K+浓度升高,会导致K+在单位时间内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可使图中A点上移,D项错误。
6.B 无刺激时,由于电表M的两个电极均接在细胞膜外侧,没有电位差,故测得数值为0,A项错误;刺激P点,由于兴奋不能从左侧神经元传到右侧神经元,电表M和N的指针都只偏转1次,B项正确;图乙AC阶段,动作电位形成,主要是Na+内流,与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差无关,C项错误;将图甲细胞放在低Na+溶液中,细胞内外Na+浓度差减小,产生动作电位时Na+内流过少,图乙中C点将下移,D项错误。
7.C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既可接受a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又可接受闰绍细胞释放的抑制性神经递质,A项正确;机体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时,闰绍细胞接受c处传来的兴奋,产生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兴奋,防止肌肉过度兴奋,B项正确;给予d 处适宜刺激,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不能通过c处传至b处,C项错误;破伤风杆菌释放的破伤风毒素可以抑制感染者的闰绍细胞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出现肌肉持续性收缩(肌肉痉挛)现象,D项正确。
8.A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通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加入左啡诺的一组与对照组的试剂浓度相比最低,说明与纳洛酮竞争作用最明显的试剂是左啡诺,A项错误;由于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导致纳洛酮与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减少,故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低,B项正确;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由于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故蛋白质混合物中存在着吗啡类物质的受体,C项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麻醉剂对纳洛酮作用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麻醉剂的种类和有无,故实验中加入苯巴比妥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D项正确。
9.D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谷氨酸是神经递质,因此突触前膜受刺激后,通过胞吐释放谷氨酸至突触间隙,A项正确;A受体既是识别谷氨酸的受体,也是Na+运输的通道,B项正确;Ca2+进入细胞内,细胞内聚集大量正电荷,改变膜内外电位差,同时促进NO生成,C项正确;谷氨酸可促进NO生成,NO会促进包裹谷氨酸的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促进谷氨酸的释放,属于正反馈调节,D项错误。
10.B 根据题意,乙酰胆碱越多,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越大。图中显示刺激强度增大,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则梯级增大,说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是梯级增加,乙酰胆碱存在于突触小泡中,故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以小泡为单位释放,使得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值呈梯级增大。
11.D 细胞体突起可形成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树突能与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小体相接触,神经元的树突可接受上一个神经元的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A项正确;老年期Hcrt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是导致“睡眠碎片化”的关键,Hcrt神经元发生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神经兴奋,不利于觉醒向睡眠转化,B项正确;老年人Hcrt神经元之所以兴奋性增高,原因在于神经细胞膜上的K+通道KCNQ2/3的数量变少,K+外流减少,使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容易从静息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只需要低强度的刺激,就能使神经元兴奋,C项正确;阻断Hcrt神经元的KCNQ2/3的基因表达,使K+外流更少,觉醒持续时间延长,不利于治疗睡眠障碍,D项错误。
12.D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A项错误;兴奋传至b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甲神经元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使乙神经元兴奋,乙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甲和丙的活动,C项错误;据图分析可知,回返性抑制可使神经元活动及时终止,并促使多个神经元活动步调一致,D项正确。
13.A 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1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而突触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A项错误;抑制AC神经元中TrpA1的表达,会影响TrpA1合成,导致高温时阳离子内流受阻,进而使高温促进夜晚觉醒的作用减弱,B项正确;某药物可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减少CNMa与CNMa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C项正确;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会抑制PI神经元兴奋,D项正确。
14.B 神经递质传递的是化学信号,A项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属于胞吐,消耗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B项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若其含量不能降低,则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C项错误;由图2可知,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但不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行回收,D项错误。
15.C 由图1可知,神经递质不可以通过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入下一个神经元,A项正确;图2中,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而可卡因会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多巴胺回收,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B项正确,C项错误;当可卡因药效失去后,由于多巴胺受体已减少,机体正常的神经活动受到影响,服药者就必须服用可卡因来维持神经元的活动,D项正确。
16.C 图1中的③膜电位上升,原因是Na+大量内流,其转运方式是通过通道蛋白进行,不消耗能量,A项正确;图2中的乙和丙分别表示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可分别对应图1中的③和⑤,B项正确;神经元细胞膜内K+的外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项错误;适当降低细胞外液的Na+浓度,则神经元兴奋时,Na+内流量减少,则动作电位减小,即图1中④峰值会有所降低,D项正确。
17.答案 (1)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
(2)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okr2感觉神经元
(4)给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或观察两组小鼠的抗炎症反应)
解析 (1)图中所示反射弧的效应器是迷走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肾上腺。(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3)Prokr2感觉神经元主要存在于四肢节段,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轴抗炎通路的Prokr2感觉神经元,因此没有引起相同的全身抗炎反应。(4)本实验验证Prokr2感觉神经元在题述“针灸抗炎”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变量为是否具有Prokr2神经元(可以一组破坏Prokr2神经元,一组不破坏),因变量为是否出现抗炎症反应,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思路为:给正常小鼠和Prokr2缺失小鼠注射LPS后,再分别用低强度电针刺激两组小鼠的“足三里”穴位,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
18.答案 (1)神经递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内脏、血管和腺体 副交感
(2)⑥和②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解析 (1)当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由于Na+内流,膜外变为负电位、膜内变为正电位,因此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神经元③兴奋不能引起神经元④出现电位变化。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其功能不受人类的意识支配;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如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2)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反射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做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说明脑干对腺体的分泌过程的调节是正常的,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突触的结构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
19.答案 (1)(神经元的)缺氧时间
(2)外 不易
(3)不能 该刺激强度低于该条件下的阈强度
(4)线粒体(或线粒体内膜) 主动运输
解析 (1)根据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神经元的)缺氧时间。(2)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内负外正,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定义为0 mV,则膜内静息电位为负值。据图分析,当静息电位由-60 mV变为-65 mV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神经元的兴奋性水平降低,需要更强的刺激才能使细胞达到同等兴奋程度。(3)在缺氧处理20 min时,给予细胞25 pA强度的单个电刺激不能记录到神经冲动,因为此时的阈强度为30 pA以上,25 pA强度的刺激低于阈强度。(4)在含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主要在线粒体中合成。在无氧培养液中,细胞内ATP含量逐渐减少,会对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造成影响,引起神经元兴奋性改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