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乡一中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在预防新冠肺炎中,化学消毒剂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不是利用氧化性来消毒的是
    A. 84消毒液 B. 75%酒精 C. 臭氧 D. H2O2
    【答案】B
    【解析】
    【详解】A. 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杀菌消毒,A项不符合题意;
    B. 75%酒精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B项符合题意;
    C.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杀菌消毒;C项不符合题意;
    D. H2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杀菌消毒;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 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ClO应属于
    ①稳定性强的物质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弱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②④⑤⑨ C. ④⑤⑥⑦⑧ D. ②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HClO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故不选①;②HClO由3种元素组成,HClO不是氢化物,故不选②;③HClO由3种元素组成,HClO不是氧化物,故不选③;④HClO含有氧元素,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HClO是含氧酸,故选④;⑤HClO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HClO是弱酸,故选⑤;⑥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HClO是强氧化性酸,故选⑥;⑦1个HClO分子最多电离出1个氢离子,HClO是一元酸,故选⑦;⑧HClO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HClO是化合物,故选⑧;⑨HClO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不选⑨;
    答案选C。
    3.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 氯气与水反应:Cl2+H2O=2H++Cl-+ClO-
    B. 钠与盐酸反应:2Na+2H+=2Na++H2↑
    C 碳酸钙溶于稀醋酸:CaCO3 + 2H+ =Ca2+ + H2O +CO2↑
    D.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气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A错误;
    B.钠与盐酸反应生成钠离子和氢气,离子方程式正确,B正确;
    C.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H2O+CO2↑+2CH3COO-,C错误;
    D.铜片与硝酸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u+2Ag+=Cu2++2Ag,D错误;
    故答案选B。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属于碱性氧化物,、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
    ②碳酸钠、硫酸钡、氯化铵都属于电解质;
    ③氯水、胶体、冰水混合物都属于混合物;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⑤焰色试验属于物理性质;
    ⑥盐酸、氯化钠固体、石墨均可以导电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 氧化钠、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都能和碱溶液发生反应,属于酸性氧化物,错误;
    ②碳酸钠、硫酸钡、氯化铵都属于电解质,正确;
    ③氯水、 氢氧化铁胶体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错误;
    ④醋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正确;
    ⑤焰色试验是元素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正确;
    ⑥盐酸中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氯化钠固体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石墨可以导电,错误;
    故选B。
    5. 下列几种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漂白粉可以在敞口容器中长期存放 B. 氯水保存在棕色瓶里并放在冷暗处
    C. 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D. 过氧化钠要密封保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漂白粉与空气中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因此漂白粉应该密封保存,故A错误;
    B.氯水中次氯酸见光要分解,因此氯水保存在棕色瓶里并放在冷暗处,故B正确;
    C.金属钠与氧气和水都要反应,因此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要反应,因此过氧环要密封保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 一种名为“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恢复磁性后,其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及植物内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菁”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 “钴酞菁”分子不能透过滤纸,能透过半透膜
    C. “钴酞菁”分子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 在分散系中,“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即1.3nm,“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A正确;
    B.“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10-9 m,即1.3nm,小于滤纸的缝隙,大于半透膜的缝隙,所以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
    C.“钴酞菁”的分子直径为1.3×10-9 m,即1.3n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如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
    D.“钴酞菁”分子直径为1.3 nm,Na+在水溶形成溶液,半径小于1 nm,所以“钴酞菁”分子直径比Na+的直径大,D正确;
    答案选B。
    7.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溶液:Na+、Fe3+、Cl-、 B. Ag+、、S2-、
    C. 遇酚酞变红的溶液:、K+、、 D. K+、Al3+、、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含有Fe3+的溶液呈黄色,无色溶液中不存在铁离子,A错误;
    B.银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硫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银和硫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遇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中铵根离子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选项中的四种离子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答案选D。
    8. 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C. Na2O2粉末(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
    D. Na2CO3溶液(NaHCO3),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加入适量硝酸钡,硫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引入了硝酸钠杂质,A错误;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适量氢氧化钙,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再过滤得到NaOH溶液,B正确;
    C.除去Na2O2粉末中的Na2O,将混合物在氧气中加热,氧化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C正确;
    D.除去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氢钠,加入适量的NaOH,碳酸氢钠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D正确;
    故答案选A。
    9. 已知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KIO3、Na2SO3、H2SO4、I2、K2SO4、H2O和未知物X。Na2SO3是其中的反应物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未知物X为Na2SO4 B. 该反应的氧化剂是KIO3
    C. 由反应可知还原性强弱顺序为:Na2SO3>I2 D. 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是KIO3→I2
    【答案】D
    【解析】
    【分析】Na2SO3是反应物之一,则Na2SO3是还原剂,S元素化合价升高;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KIO3是氧化剂,I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是I2。
    【详解】A.由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 5Na2SO3 +H2SO4= K2SO4+ 5Na2SO4+ I2+ H2O,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未知物X为Na2SO4,故A正确;
    B.该反应中反应物KIO3中的I(+5),生成物I2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0,I元素化合价降低,KIO3做氧化剂,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 5Na2SO3 +H2SO4= K2SO4+ 5Na2SO4+ I2+ H2O,Na2SO3是还原剂、I2是还原产物,还原性强弱顺序为:Na2SO3>I2,故C正确;
    D.KIO3氧化剂,I元素化合价降低,KIO3→I2是还原反应,故D错误;
    选D。
    10. 在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aR2++4H++O2=mR3++2H2O中,a的值为
    A 1 B. 4 C. 2 D. 任意值
    【答案】B
    【解析】
    【详解】该反应中R2+被氧化成R3+,化合价升高1价,O2被还原成H2O,一个氧气整体化合价降低4价,所以根据电子守恒有a´1=4,解得a=4;
    故答案为B。
    11. 某实验小组通过下图所示实验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中的大量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
    B. ③中溶液变红,说明有碱性物质生成
    C. ④中现象可能是由于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物质造成的
    D. ⑤中MnO2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了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A正确;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强碱,遇到酚酞,溶液变成红色,故B正确;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溶液褪色,故C正确;D. 生成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发生了分解,因此放出大量气泡,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和理解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本题的易错点为C,过氧化钠与水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
    12. 某溶液可能含有SO、SO、CO、Cl-中的一种或几种阴离子。为确定该溶液的阴离子组成,现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②然后继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硝酸钡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 一定只有CO
    B. 此溶液中还大量存在的阳离子可能为Ba2+
    C. 可能存在有Cl-
    D. 不能确定SO、SO是否存在
    【答案】C
    【解析】
    【分析】实验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产生无色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硝酸根和氢离子相当于有硝酸,能将BaSO3氧化为BaSO4,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③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为实验②中加入了稀盐酸。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还含有SO、SO中的一种或两种,可能含有Cl-,A错误;
    B.Ba2+与SO、SO、CO不能共存,则此溶液中还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不可能为Ba2+,B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可能存在有Cl-,C正确;
    D.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中的一种或两种,D错误;
    答案选C。
    13. 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碳酸钠溶液可用于治疗胃病
    Na2CO3可与盐酸反应
    Ⅰ对,Ⅱ对,有
    B
    向Na2O2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
    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对,Ⅱ错,无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能力强的
    黄光
    Ⅰ对,Ⅱ对,有
    D
    过氧化钠可为航天员供氧
    Na2O2能与CO2和H2O反应生
    成O2
    Ⅰ对,Ⅱ对,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不能用于治疗胃病,一般用碳酸氢钠,A错误;
    B、向过氧化钠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还具有强氧化性,因此溶液先变红,后褪色,B错误;
    C、金属钠的强还原性与高压钠灯透雾能力强没有关系,C错误;
    D、过氧化钠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因此可作供氧剂,D正确;
    答案选D。
    14.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①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②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
    ③观察K2CO3的焰色试验
    ④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钠与水反应放热,使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图中可验证为放热反应,故①能达到实验目的;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且放热,则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验证有氧气生成,故②能达到实验目的;
    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的钴玻璃,不能直接观察检验,故③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则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④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15. 如图所示A处通入潮湿的Cl2,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则C中的试剂(足量)可能是

    ①饱和氯化钠溶液 ②Fe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浓硫酸
    A. ①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A处通入潮湿的氯气,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打开活塞B时D处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C中溶液能够干燥氯气或吸收氯气。
    【详解】①氯气不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则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褪色,故不符合题意;
    ②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故符合题意;
    ③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则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故符合题意;
    ④浓硫酸为干燥剂,能够吸收水蒸气,则关闭活塞B时D中干燥的红色布条颜色无变化,故符合题意;
    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16. 实验室利用下列反应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备NaHCO3,反应原理为:NH3+CO2+H2O+NaCl=NaHCO3↓+NH4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活塞K可控制CO2的流速
    B. 装置b、d依次盛装饱和Na2CO3溶液、稀硫酸
    C. 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提高了CO2吸收效率
    D. 反应后将装置c中的锥形瓶浸入冷水充分冷却,过滤得到NaHCO3晶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关闭活塞K时,气体可将球形容器内的液体压入漏斗内,从而使碳酸钙脱离液面,反应停止,所以通过调节活塞K可控制CO2的流速,A正确;
    B.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故装置b内应盛装饱和NaHCO3溶液,B错误;
    C.装置c中含氨的饱和食盐水呈碱性,CO2的溶解度增大,C正确;
    D.反应后将装置c中的锥形瓶浸入冷水,NaHCO3降温结晶,过滤得NaHCO3晶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 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
    序号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用洁净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淀粉-KI试纸上
    淀粉-KI试纸变蓝色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2CO3溶液中



    (1)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
    a.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结论b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氯水中含有Cl-
    (2) ①. 溶液褪色 ②. 有无色气泡冒出
    (3)Cl2 + 2I- = 2Cl- + I2
    (4) ①. 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 ②.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
    【解析】
    【分析】氯水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氯水中的氢离子与NaOH反应从而使溶液褪色,也可能是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说明氯水中的Cl2将碘离子氧化成了碘单质。足量的氯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有气泡生成,说明氯水中存在氢离子。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实验①得出的结论为氯水中存在氯离子。
    【小问2详解】
    实验②的实验现象为溶液褪色,实验④的实验现象为有无色气泡冒出。
    【小问3详解】
    实验③中氯气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Cl2 + 2I- = 2Cl- + I2。
    【小问4详解】
    实验②中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为a.氯气中含有氢离子,中和了氢氧根离子使溶液褪色,b为氯气中存在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使溶液褪色。若是次氯酸氧化了酚酞使溶液褪色,那褪色后的溶液即使再加入NaOH呈碱性,也不会变红,因此要证明结论b的正确,具体的实验方案为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
    18. 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反应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 
    a.蜡炬成灰 b.水滴石穿 c.食物腐败
    (2)已知实验室制取NO的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硝酸在反应中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 
    a.还原性 b.还原性和酸性 c.氧化性 d.氧化性和酸性
    (3)某同学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未配平):①NH3+NO→HNO2+H2O,②NO+HNO3→N2O3+H2O,③N2O4+H2O→HNO3+HNO2,在3个反应中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___________。
    (4)ClO2可用于污水的杀菌和饮用水的净化。KClO3与SO2在强酸性溶液中反应可制得ClO2,SO2被氧化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 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该过程中NaNO2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
    A.
    B.
    C.
    D.
    (6)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答案】(1)b (2) ①. 3Cu+8H++2=3Cu2++2NO↑+4H2O ②. d
    (3)① (4)2+SO2=2ClO2+ (5)B
    (6)
    【解析】
    【小问1详解】
    a.蜡炬成灰,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氧气参与,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水滴石穿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氧气参与,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故答案选b。
    【小问2详解】
    实验室通过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3Cu2++2NO+4H2O,8个硝酸中,2个HNO3得电子转化为NO体现氧化性,6个HNO3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体现酸性,故答案选d。
    【小问3详解】
    ①中NH3中N为-3价,NO中N为+2价,HNO2中N为+3价,NH3和NO均失电子不满足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①不能实现。
    ②NO中N为+2价,HNO3中N为+5价,N2O3中N为+3价,NO失电子,HNO3得电子,②可能实现。
    ③N2O4中N为+4价,HNO3中N为+5价,HNO2中N为+3价,部分N2O4失电子,部分N2O4得电子,③可能实现。
    故答案选①。
    【小问4详解】
    KClO3和SO2在强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ClO2和,Cl得到1个电子,S失去2个电子,则KClO3和SO2的系数比为2:1,再结合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SO2=2ClO2+。
    【小问5详解】
    亚硝酸钠将Fe2+氧化为Fe3+,体现出了氧化性。
    A.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H2O2同时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A错误;
    B.H2O2酸性条件下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体现出氧化性,B正确;
    C.过氧化氢被氯气氧化生成氧气,体现出还原性,C错误;
    D.过氧化氢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氧气,体现出还原性,D错误;
    故答案选B。
    【小问6详解】
    NaNO2与NH4Cl反应生成N2和NaCl,NaNO3得到3个电子转化为氮气,NH4Cl失去3个电子转化为氮气,两者的系数比为1:1,则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9. 现有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CO2和H2O的质量,来确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夹持仪器未画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②称取样品,并将其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称量装浓硫酸的洗气瓶C的质量和装碱石灰的U形管D的质量。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其目的是___________。 
    ④关闭活塞K1、K2,打开K3,点燃酒精灯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装置B中NaH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⑤打开活塞K1,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拆下装置,再次称量洗气瓶C和U形管D的质量。
    (2)关于该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如果实验中没有该装置,则会导致测得的NaHCO3的质量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1)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③. 2NaHCO3 Na2CO3+H2O+CO2↑
    (2) ①. Na2CO3·10H2O和NaHCO3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小,NaCl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大 ②. 碱石灰 ③.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 ④. 偏大
    【解析】
    【分析】实验开始前装置左侧通入空气,A中碱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通过C中浓硫酸、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中原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其干扰实验,然后加热样品,通过C中浓硫酸质量的增加量和D中碱石灰的增加量来确定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E中碱石灰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小问1详解】
    ①组装好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打开活塞K1、K2,关闭K3,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目的是除去装置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防止其干扰实验。
    ④装置B中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小问2详解】
    ①加热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则部分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残留在装置内无法被吸收,导致Na2CO3·10H2O和NaHCO3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小,NaCl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偏大。
    ②E处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碱石灰,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中影响测定结果。若没有该装置,则D中碱石灰会吸收部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导致D增加的质量偏大,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偏大。
    20. 氯元素可形成多种含氧酸盐,广泛应用于杀菌、消毒及化工领域。实验室中利用图装置(部分装置省略)制备KClO3和NaClO,探究其氧化还原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MnO2粉末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a中的试剂为________。
    (2)图中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d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试剂________(填标号)。
    A.Na2S B.NaCl C.KOH D.Na2CO3
    【答案】 ①. 圆底烧瓶 ②. 饱和食盐水 ③. ④. ⑤. 避免生成NaClO3 ⑥. AC
    【解析】
    【分析】由装置可知可知,圆底烧瓶中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l2,生成的Cl2中混有HCl,氯气经过a装置中饱和食盐水除去HCl,然后Cl2通入b装置的试管中,KOH溶液与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KCl、KClO3,b装置内未反应的Cl2通入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最后利用d装置吸收未反应的Cl2,以此解答。
    【详解】(1)根据题目所给仪器图可知,盛放二氧化锰的仪器为圆底烧瓶;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氯气中含有的HCl应除去,则a中的试剂为饱和食盐水,故答案为:圆底烧瓶;饱和食盐水;
    (2)图中用共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方法制备氯气,产物为氯化锰、水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为,故答案为:;
    (3)结合题意可知b装置用来制备KClO3,氯气和KOH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ClO3、KCl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Cl2通入b装置的试管中,KOH溶液与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KCl、KClO3,b装置内未反应的Cl2通入c中,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对比b和c可知,氯气与碱反应温度较高时生成氯酸盐,温度较低时生成次氯酸盐,因此c采用冰水浴冷却的目的是避免生成NaClO3,故答案为:避免生成NaClO3;
    (4)因为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所以装置d作用是吸收尾气:
    A.氯气能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硫单质、氯化钠,可用硫化钠溶液吸收氯气,A符合题意;
    B.氯气不能与氯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B不符题意;
    C.氯气能与KOH反应,能用KOH溶液吸收氯气,C符合题意;
    D.碳酸钠碱性较弱,吸收氯气效果不好,不能用碳酸钠溶液吸收氯气,D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AC。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陕西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陕西延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

    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乡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