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蝉》教案(集体备课)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721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蝉》教案(集体备课)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721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蝉》教案(集体备课)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721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阅读《蝉》教案(集体备课)
展开
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给文章配插图,了解蝉的地穴特点和蝉卵的特征,把握蝉的习性和成长规律。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关注作者的写作基础,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1) “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
——部分版本《昆虫记)译者王光
教师:法布尔的美术造诣极高,百度百科上说法布尔“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但是,很可惜,我在百度上却没有搜到一幅法布尔留传下来的画作。假如法布尔把自己研究的《蝉》画出来,他的画作应该是什么样呢?上周,我们班的同学们也做了一回美术家,将法布尔笔下的《蝉》还原为一幅幅动人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图,知蝉之特点、习性
1.(PPT)(1)我来采访一下我们的美术家们,你读了课文后,觉得想帮助法布尔画一个什么样的蝉?
请用:“法布尔觉得这是一个( )的蝉,因为它_____________”来说说对蝉的印象。
明确:可爱、宽容、勤奋、愚笨、美丽、有爱
预设:
蝉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晒太阳。
蝉很聒噪,很吵,因为它“一到七月初,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很聪明,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它会用身体里藏着的一种极黏的液体来做灰泥,使隧道更坚固。
蝉很勤劳,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
(2)(PPT)结合学生的画:作者对蝉的地穴的观察和研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写蝉的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蝉的地穴》地表、洞穴、地上
《蝉的卵》事件发生的顺序
设计意图:了解说明顺序。
2. (PPT)参考生物课本与《伴你学》,帮助法布尔设计生物活动任务单。
提示:任务单的主题可以是“探究蝉地穴的特点”、“探究蝉蜕壳的过程”、“探究蝉产卵的数量”、“探究蝉卵的孵化”等。
活动一:探究蝉地穴的特点
目的
探究蝉地穴的特点
器材
放大镜、刀
步骤
提出问题: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作出假设:蝉挖地穴的方式与金蜣挖穴不一样,可能是与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一样吧
设计实验:
结果:蝉身体里藏有极黏的液体,可以做灰泥,在所挖隧道的墙上做灰泥。
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蝉地穴的特点:
洞口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平行,周围一点土也没有;隧道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里面是涂墁得很坚固的地穴墙壁。
活动二:蝉的生活习性
目的
描述蝉的主要特征与习性。
器材
放大镜、枝剪
步骤
提出问题:1.在门前的树周围观察,蝉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2.观察干细枝和粗树枝,蝉更喜欢在哪种树枝上产卵?
3.观察蝉的幼虫和成虫,它们分别喜欢吃什么?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结果:
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
蝉的生活习性:喜欢干燥、阳光多的地方;普通蝉喜欢在干细枝上产卵;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活动三:探究蝉的卵
目的
探究蝉的卵
器材
放大镜、枝剪
指导
数一数,蝉在一根枯枝上尝尝刺出多少个孔?一个孔内约生多少卵?
讨论
蝉为什么要产这么多的卵?
结论
蝉许多的卵是为了防御蚋等的破坏。
设计意图:明确蝉的地穴的特点与蝉的生活习性。
三、掌握说明方法,感受科学精神与理趣
(PPT)通过生物活动任务单中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你感受到法布尔具有什么科学精神?
例如:从“洞口约一英寸口径的小圆孔,孔口与地面平行,周围一点土也没有;隧道大都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里面是涂墁得很坚固的地穴墙壁。”感受法布尔的精神:“约一英寸口径”认真严谨
“要写这短短几行文字,可能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这就是科学工作,艰辛却不乏乐趣。”
写蝉的地穴,把蝉和金羌作比较,写出了蝉的窠与其他掘地昆虫的窠的不同,突出蝉的窠洞口无土的特点。
写蝉很聪明,用了打比方,把蝉比作矿工或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聪明能干。
描写,也是摹状貌,用特写的方式,具体、准确地写出了蝉从壳中脱出的过程。把人们不熟悉的科学现象具体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列数字,“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蝉产卵的数量。
三、了解文艺性与科学性兼具的特点
1. 比读文字
我们先一起来试着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一下。同样写蝉的幼虫羽化蜕壳,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的介绍。
PPT出示:
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头先出来,紧接着露出绿色的身体和褶皱的翅膀,停留片刻,使翅膀变硬,颜色变深,便开始起飞。
——摘自百度百科
觅读思考:课文中的描写是怎样的?
对应课文第8~11自然段。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找到就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
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
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在它的柔弱的身体还没有精力和漂亮的颜色以前,必须好好地沐浴阳光和空气。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绿色的。直到变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蝉一样强壮了。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
3.讨论:通过比读,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预设:
法布尔。法布尔的介绍比较丰富,语言既准确、平实,又生动活泼、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平实、准确体现在:“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
生动活泼体现在:“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蝉的怜悯和赞美之情。
4.思考探究:作者为什么能把蝉的故事写得很有趣?
明确:
(1)因为他善于观察,细致入微。法布尔尊重昆虫的个体生命。
法布尔研究昆虫的方式和同时代的昆虫学家大不一样,我们来听听他怎么说。
资料链接: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是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的是死,而我却是探究的是生!”
“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法布尔
(2)他非常喜欢昆虫。
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活泼灵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蝉的喜爱之情。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表达了对蝉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小结:可见要做好一件事我们必须打心眼里热爱它。就像《后浪》里的那句话说的“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说明事物的独特方法,并学习他孜孜不倦,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百度百科和法布尔对蝉的不同的介绍,引导学生采取小组合作,自主进行探究,探讨法布尔将昆虫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的原因,感受法布尔对科学的热爱和执着的精神。
......读《昆虫记》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法布尔精神可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这位饱经沧桑、追求不上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部分版本《昆虫记)译者王光
罗丹赞美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思,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像文学家一般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