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创设情境, 检查预习,重点研读,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作者行踪,了解壶口瀑布特点;2.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深刻体会作者在观赏雨季和枯水时期的壶口瀑布时不同的感受。3.领会文中所写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学习重点:品味关键词句,深刻体会作者在观赏雨季和枯水时期的壶口瀑布时不同的感受。学习难点: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朗读法;2.情境教学法;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梁衡先生,来一场壶口之旅。(出示图片)2.出示课题:《壶口瀑布》,并板示。二、 检查预习:落实字词1.检查预习中对音形义的掌握。2.课堂交流补充,当堂巩固。3.大声朗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三、重点研读:进入文本(一)初读感知,寻美结合课前预习,掌握学生阅读情况后,选择课上泛读或是直接进入问题。(1)提问:作者几次前往壶口?各自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明确:两次,雨季 在河滩枯水季 在河心雨季:气势磅礴、惊心动魄、令人心悸……意思接近即可。 枯水季:姿态万千、形态多样、多姿多彩……意思接近即可。师:同学们,雨季和枯水季的壶口瀑布各有特点,各有美处,我们看看文章中是如何具体描绘的。(二)精读品析,赏美(1)学生齐读第2段,找出雨季壶口瀑布的具体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2)小组合作探究,指名学生品析鉴赏,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答案,借助文本中的词语或句子。明确:雨季的壶口瀑布只可远观,令人害怕,给作者的感受是“一锅沸水”。示例: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②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跌”字准确形象地描绘出河水自高处陡然落下的动态,突出崖高壁陡的特点;“吸”字准确形象地表现出壶口之水不可抗拒的气势与能量。③那沟已被灌的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灌”字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雨季水量之大;“冲进去,冲进去”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瀑布的水流之急。(3)师:作者在枯水季看到了怎样的壶口瀑布?又有怎样的感受?①学生自由读3--5段,感受枯水季壶口之美。②小组合作,指名学生回答,品析枯水季壶口瀑布之美。明确:作者在枯水季游览壶口瀑布,得以走到河心,从独特的角度欣赏户口的水与石,河与沟。作者找到了壶口瀑布的来源与成因,欣赏到了它的多姿多彩。示例:①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运用得十分贴切,表现了水流的灵动多姿,使人如临其境。②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顺壁挂下的水比作“丝缕”,隐在水雾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生动写出了挂瀑水的姿态柔美,声音动听。③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多种修辞手法和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的特点,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④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三)感悟哲理,论美(1)师:面对如此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作者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什么?小小的壶口兼容了人的各种感情,喜、怒、哀、怨、愁,浓缩了一个世界。让学生分别朗读文章的第5段和第6段,指名学生回答。明确:渗入作者文章的理趣之美,联系《黄河颂》,让学生领悟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品质。示例:①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黄河水人的品性,表现了黄河水外柔内刚的品性,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②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和借物喻人、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现了黄河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也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2)从壶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对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启迪呢?壶口瀑布那雄壮、浑厚、博大的气势,给人一种鼓舞,一种力量,是中华族无坚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体现。让我们永远保持和发扬这种民族精神。(四)延伸漫谈,说美问题设置: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万众一心,抗击疫情 。三、课堂小结:把握内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读了梁衡的《壶口瀑布》,我们不由得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为美景感叹时,也深深被梁衡的语言文字所折服。四、布置作业:巩固内容课堂时间有限,请同学们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找出来并进行品析,做3句以上鉴赏。板书设计: 雨季 气势磅礴、令人心悸 壶口瀑布 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枯季 姿态万千、柔中有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预习交流,指导朗读,课文初感知,学生再读,初步感受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创造宣言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