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敬业与乐业》教案(定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7225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敬业与乐业》教案(定稿)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57225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敬业与乐业》教案(定稿)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敬业与乐业》教案(定稿),共4页。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和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理清文章结构。 2、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教会学生判别“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判别“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基于事业才有价值,事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人们对于事业的态度。“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唐代文学家韩愈如是说。近代学者梁启超关于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见解。听听他的宏论,可以激发我们深入地思考。二、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师生互动教学:(一)作者简介 哪位同学能帮大家回顾一下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二)回顾议论文知识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 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提出问题) 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分析问题) 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解决问题) a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b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譬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d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采证明论点。 四、检查预习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骈进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五、整体感知 《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请同学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 多媒体出示问题组: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这两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此后进一步理解文章做铺垫。)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然后讨论,全班交流,学生互相评论补充, 明确: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我确信‘敬业乐群’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它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先后谈了“有业之必要”、“要敬业”“要乐业”三个问题。 六、讨论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明确:课文共9段,总体结构是总──分──总的形式: 开头总起全篇; 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观点平行并列; 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2~8):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七、研读揣摩 1、自读2~5自然段,并结合课文渗透议论文相关知识。 思考:敬业与乐业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有业(论点) 人为什么应该有业?作者是如何证明这个问题的?(论证)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道理论据)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百丈禅师的故事。(事实论据) 2、自读6~7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敬业? ⑴ 一点也不旁骛就是敬。 ⑵ 为什么要敬业? ① 人生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②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就是功德,不劳作就是罪恶。 ⑶ 怎样做才算敬业? ──唯一的就是忠实,忠实从心里上发出来就是敬。 凡作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是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视做生命的事和他交换。 2、自读第8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凡职业都是有趣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是有的。” ⑴ 变化进展千姿百态; 奋斗中快乐的分量加增; 因为竞争而得快乐; 省得无限闲烦恼。3、小结文章的思想内容: 作者在文中先后谈论了几个问题?为什么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如此?” 点拨:作者先后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三个问题。文章的最后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要对所做的事情生出敬意,从而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要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要皱着眉头,满腹牢骚的叫苦,而是达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八、重点研读 学生自读课文1-7段,思考下列问题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后思考,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研讨。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相互补充,最后统一答案要点。 明确:1.一是举例论证。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例子,说明有业的必要性。一是道理论证。引用儒门和佛门的话,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 2.先解释什么是敬。引用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解释“敬业”的含义就是专心至志、心无旁骛;接着,用设问句提出“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要敬业”;最后用设问句“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过渡并引导,再次回到“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是敬”。 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方法。引用朱子的话解释什么是敬,是道理论证;举拉黄包车和当大总统的例子;举佝偻丈人承蜩的例子,论证忠实才能做到敬业:引用曾文正的话,孔子的话和庄子的话,都是为了强调一个道理:“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九、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梁启超先生对敬业和乐业的观点,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此外,我们还重点学习了议论文中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希望大家在感悟敬业与乐业的深刻道理的同时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学以致用。 十、作业布置 1、复习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在文章中找出举例论证与道理论证的部分。 2、摘录本课中名言警句并深刻感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