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23.1 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
目标
通过具体事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能力
目标
理解旋转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情感
目标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学到活生生的数学
教学
重点
类比平移与旋转的异同,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学
难点
探索旋转的性质,特别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二、【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
景
创
设
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转动,从3时到5时,时针转动了多少度?
2.如图,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以上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引出课题:“图形的旋转”
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
自
主
探
究
【探究1】
结合上图阅读课本59页,了解
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
等概念
像这样,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探究2】
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
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
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
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
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
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
移开硬纸板.
连结OA﹑OB﹑OC﹑OA′﹑OB′﹑OC′,
讨论:⑴线段OA与线段OA′间有什么关系?
⑵∠ AOA′与∠BOB′有什么关系?
⑶ △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 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探究1
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展示讨论结果,相互补充
尝
试
应
用
【尝试1】
如图,△ABO绕点O旋转得到△CDO,则:
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线段O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
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A的对应角是______;
C
A
B
O
D
∠B的对应角是______;旋转中心是点______;旋转的角是 ______.
【尝试2】
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AB.
(1)在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移到△ADF的位置?
(2) 指出如图4所示中的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针对探究1的练习
巩固理解认识
补
偿
提
高
已知,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EFOG绕与之边长相等的正方形ABCD的中心O旋转任意角度,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连接AO,BO.
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出阴影部分面积等于正方形ABCD面积的四分之一.
小
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独立思考,师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及方法
1. 图形旋转的概念.
2.图形旋转的性质.
作
业
必做:
1.教科书61页 第1、 2题.
2.预习第二课时,做《自主学习》51页
选作:
如图7,P是等边△ABC内一点,△BMC是由△BPA旋转所得,则∠PBM=______°
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
三、【板书设计】
23.1 图形的旋转
一.旋转概念 二. 旋转的性质
学生板演
四、 【教后反思】
“只要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学生就会有惊人的想法涌现出来!”这是我这节课最深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创造图案,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图案的设计与欣赏,提高审美情趣,逐步发现数学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获奖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获奖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23.1 图形的旋转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