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宿州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e,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阶段监测
    化学(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35.5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下列图示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黄铜片刻画纯铜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热水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冷凝成小水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胆矾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D.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炭黑。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 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
    B. 秸秆就地焚烧,增加土壤肥力
    C. 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D. 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代替传统的化石燃料 ,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环境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
    B、秸秆就地焚烧,会释放大量空气污染物,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故B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乘坐公共交通,少开私家车,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uBr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溴(Br)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X=7 B. 溴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5
    C. 溴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 D. 化学反应中溴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X=35-2-8-18=7,故A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用于计算时取整数,质子数=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左上方数字为原子序数,最下方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则中子数=80-35=45,故B错误;
    C、根据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r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则Br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故C正确;
    D、根据上述计算可知X=7,则化学反应中Br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Br-,故D正确。
    故选B。
    4. 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C14H14O4)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H2O和CO2
    C. 由14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紫花前胡醇的化学式为C14H14O4,由三种元素组成。故对。
    B、紫花前胡醇的化学式为C14H14O4,含有碳、氢、氧三种元,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其在空气中燃烧可能生成H2O和CO2。故对。
    C、紫花前胡醇的化学式为C14H14O4,每个分子由14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故错。
    D、紫花前胡醇的化学式为C14H14O4,含有碳、氢、氧三种元,质量比为:,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对。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式分析。从化学式微观和宏观含义入手分析解题。本题难点为计算辨识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5.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
    B. 发生火灾时,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
    C.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有利于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可节约用水,故说法正确;
    B. 物质燃烧产生的烟气因温度较高而密度较小,因此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烟气造成人窒息,人要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着火区域,故说法正确;
    C. 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说法不正确;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可以节约资源,充分利用资源,故说法正确。
    故选:C。
    6.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错误的是
    A. 取用大理石 B. 倾倒稀盐酸
    C. 验证是否集满 D. 检验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块状药品用镊子夹取,操作要领:“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中,然后缓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地滑道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倾倒法要求瓶塞倒放在桌上,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试管倾斜,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不可以伸入集气瓶内,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检验是否是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载人航天器中处理的一种方法是将与氢气反应,下图是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 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
    C. 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D.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乙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丙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C、该反应为化学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相等,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丙为水,其相对分子质量=1×2+16=18,选项正确,故选D。
    8. 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电器起火——关闭电源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打开门窗 D. 图书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电器起火先关闭电源,再采取灭火措施,此选项正确;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使燃烧物与可燃物隔绝,此选项正确;
    C.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原理,此选项错误;
    D. 图书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对图书无损坏,此选项正确。
    故选C。
    9. 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气体比固体易压缩
    微粒大小不同
    B
    和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金属钠和金属铝金属活动性有差异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气体比固体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微粒之间的间隔比固体微粒之间的间隔大,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D、金属钠和金属铝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金属活动性有差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工业炼铁的模拟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时,先点燃酒精喷灯,再通入一氧化碳
    B. 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红色粉末逐渐变黑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
    D. 该实验体现了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开始时,应该先通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高温发生爆炸,故A错误;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氧化铁的颜色为红色,铁粉是黑色,因此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红色粉末逐渐变黑,故B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实验中还可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
    D、硬质玻璃管内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生成二氧化碳,发生的是氧化反应,体现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又由于一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所以需要尾气处理,在导管末端放置燃着的酒精灯,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故D正确;
    故选:A。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参加实验创新大赛时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验证分子在不断运动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
    D.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溶于酚酞试液中的水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够使酚酞变红,实验中观察到白纸条上的滴有酚酞试液的点由右向左依次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选项正确;
    B、硫粉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较小或无变化,则该实验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左侧试管中的铁丝能够接触水分,不能接触氧气,右侧试管中的铁丝既能够接触水分,还能够接触氧气,一段时间后,左侧试管中的铁丝不生锈,右侧试管中的铁丝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参与,选项正确;
    D、在平衡杠杆的两端分别挂容积和质量相同的纸盒,向右侧纸盒中慢慢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右侧纸盒下降,左侧纸盒上升,说明等体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等体积的空气的质量大,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选项正确;
    故选B。
    12. 硝酸钾和熟石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格。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30
    50
    60
    80
    90
    溶解度/g

    13.3
    31.6
    45.8
    85.5
    110
    169
    200

    0.185
    0.165
    0.153
    0.138
    0.116
    0.094
    0.085

    A. 0℃时,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含硝酸钾13.3克
    B. 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C. 90℃时将硝酸钾加到水中,充分搅拌后降温至30℃,析出固体
    D. 室温时,饱和石灰水蒸发少量水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3g,故在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13.3g硝酸钾,因此0℃时,100克饱和硝酸钾溶液含有硝酸钾的质量小于13.3克,故该说法错误;
    B.根据饱和溶液中,故2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该说法错误;
    C.9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0g,90℃时将15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全部溶解;降温至30℃,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则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50g-45.8g =104.2g,故该说法错误;
    D.室温时,饱和石灰水蒸发少量水,溶液中溶剂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恢复到原温度后,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 铝()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其主要存在于硅铝酸盐中。铝也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在空气中铝的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腐蚀。因此,铝粉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而且美观.铝的密度很小,仅为,质地较软,可制成硬铝、超硬铝、防锈铝等各种铝合金.汽车、火车、船舶、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等,也是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制造而成的。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制成。
    铝热法是以铝粉为还原剂的一种金属热还原法,当铝粉与金属氧化物起反应时,产生足够的热量,使生成的金属(或合金)和其他成分熔融分离而获得金属(或合金),广泛应用于生产纯金属、低碳铁合金,以及焊接金属(如铁轨)等。焊接铁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该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温度可达2000℃以上。
    (1)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________。
    (3)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________的性质。
    (4)铝热法焊接铁轨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
    (2)氧气和水 (3)密度小、强度大
    (4)置换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隔绝铝与氧气的接触,对内层的铝起保护作用,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4Al+3O2=2Al2O3。
    【小问2详解】
    “银粉”、“银漆”保护铁制品不被锈蚀的原因是隔绝了铁与氧气和水的接触,能够减缓铁的锈蚀,故填氧气和水。
    【小问3详解】
    铝合金制造超音速飞机是利用了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大的性质,故填密度小、强度大。
    【小问4详解】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14.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可以常温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C装置收集,是由于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如用图中的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进行操作时,集气瓶内未装满水是否会影响实验结果________(填“是”或“否”);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仰视读数,则最终测定氢气体积会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1) ①. B ②.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
    (3) ①. 否 ②. 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与水,反应条件为常温,药品为固体与液体的组合,则适合用B为反应的发生装置;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适合用装置C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2详解】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及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氢气不易溶于水,通入F装置后集气瓶中的水被压入量筒中,进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即为氢气的体积,与集气瓶中的水是否装满无关,则集气瓶内未装满水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读取量筒中液体读数时若仰视读数,则视线会高于液面的最低处,液体的体积偏小,故最终测定氢气体积会偏小。
    15. 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现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和有关金属,实验流程如下:请回答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进行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
    (2)金属B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上述流程中除了加入硫酸铜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漏斗
    (2)Cu (3)
    (4)稀硫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操作a将金属固体与液体进行了分离,则该操作为过滤,故填过滤;
    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烧杯、漏斗,故填漏斗。
    【小问2详解】
    铁能够被磁铁吸引,金属A为铁,另外两种金属为镁和铜,两种金属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镁能够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经过操作a(过滤),则金属B为铜,故填Cu。
    【小问3详解】
    由图和上述分析可知,步骤②中发生反应是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CuSO4=MgSO4+Cu。
    【小问4详解】
    流程中加入硫酸铜的目的是将煤转化为硫酸镁,镁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所以述流程中除了加入硫酸铜溶液外,还可选用的试剂是稀硫酸,故填稀硫酸。
    16. 某实验课上,同学们对认识“酸与碱”课题进行项目式。
    探究学习:
    【任务一】与指示剂反应,如图一:

    (1)滴入稀盐酸后,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_______。
    【任务二】认识酸的性质,如图二:

    (2)A中的现象是_______。
    (3)C中滴入稀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C中溶质可能是_______(填化学式)。
    【任务三】认识碱的性质,如图三: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三个软质塑料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石灰水、水,立即拧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
    (4)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
    (5)小明观察到A瓶比C瓶变瘪的更明显原因是_______。
    小云同学在进行图三B实验时:向盛满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拧紧瓶盖振荡。让她吃惊的是瓶子虽然变瘪了,但是并没有看到白色沉淀。
    【发现问题】沉淀哪去了?
    【查阅资料】适量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如果二氧化碳过量,则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代表反应的方向)
    【提出猜想】
    (6)实验中可能_______,所以没有看到沉淀。
    步骤
    操作
    实验现象
    1
    取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持续通入气体
    开始产生白色沉淀过一会儿,白色沉淀消失
    2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此时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
    瓶子变瘪
    溶液变浑浊
    3
    (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
    (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结论】猜想成立
    (7)实验步骤2中“改变瓶子的温度”目的是_______。
    (8)实验步骤3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答案】(1)试纸变为红色
    (2)锌粒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合理均可)
    (3)(或)
    (4)
    (5)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6)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合理均可)
    (7)证明有碳酸氢钙生成
    (8)一开始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后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解析】
    【小问1详解】
    滴入稀盐酸,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石蕊试纸处的现象是试纸变为红色;
    【小问2详解】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是:锌粒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小问3详解】
    C中滴入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也可能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HCl;
    【小问4详解】
    振荡B瓶的过程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钠溶液中本身含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软塑料瓶变瘪,A瓶比C瓶变瘪的更明显,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小问6详解】
    由资料可知,碳酸钙会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故实验中可能二氧化碳过量,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没有看到沉淀;
    【小问7详解】
    碳酸氢钙受热会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将软塑料瓶放在热水浴中加热,溶液变浑浊;说明步骤(1)没有看到沉淀,是因为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故“改变瓶子的温度”的目的是证明有碳酸氢钙生成;
    【小问8详解】
    实验步骤3中,(1)取一个软塑料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注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拧紧瓶盖,振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又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故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2)向实验后的软塑料瓶中继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会和剩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现象是: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故现象是:一开始软塑料瓶变瘪,溶液不变浑浊;后瓶子变得更瘪,溶液变浑浊。
    17. 金属材料一般是指工业应用中的纯金属或合金,而合金是在各行业中使用最多的材料之一。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某炼铁厂炼出铁合金的品质,取钱合金样品,加入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请计算该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2)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金属资源保护知识,现在世界上每年因腐蚀而报废的金属材料相当于当年产量的20%-40%,请提出一条防止铁生锈的措施:___________。
    【答案】(1)解:设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的质量为:



    则铁合金样品中铁质量分数
    答:该铁合金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为56%。
    (2)给铁制品刷油漆、涂油、制成合金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见答案;
    【小问2详解】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发生锈蚀,所以可以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锈的目的,例如给铁制品刷油漆、涂油、制成合金等(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片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6页。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北初级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城北初级中学等2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