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初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间:50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是
A. 道尔顿 B. 阿伏加德罗 C. 门捷列夫 D. 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不符合题意;
B、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不符合题意;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符合题意;
D、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雕琢玉石 B. 丝线织锦
C. 葡萄制酒 D. 瓷盘破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雕琢玉石,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丝线织锦,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有酒精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瓷盘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 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的是
A. 易燃易爆药品直接放在火源旁边 B. 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 加热时试管口朝向自己 D.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易燃易爆药品直接放在火源旁边易导致药品燃烧,甚至爆炸发生事故,选项错误;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导致药品浪费,还会造成污染,选项错误;
C、加热时试管口朝向自己易造成液体沸腾喷出烫伤自己,选项错误;
D、洒出酒精在桌面燃烧,可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湿抹布扑灭,选项正确,故选D。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读出液体的体积 D. 液体的取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见仪器的使用进行分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另一只酒精灯引燃,以免引起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液体药品取用时,瓶塞倒放,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相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对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进行了考查,题目较易,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5. 将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较,含量明显降低的是( )
A. 稀有气体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氮气、稀有气体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稀有气体。故选B。
【点睛】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6.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错误;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也能减慢反应速度,错误;D、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如酸和碱的反应,不需要使用催化剂,错误。故选A。
点睛: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7.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装入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用于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
C.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刚好产生气泡就收集
D. 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制取气体时,为避免浪费药品,装入药品前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正确;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用于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选项正确;
C、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刚产生的气泡中主要是装置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当导管口处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气体,选项错误;
D、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避免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选项正确,故选C。
8.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反应,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特征是“多变一”。
【详解】A、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发生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一氧化硫 B. 冰水混合物
C. 高锰酸钾 D. 新鲜的空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硫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1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深入人心,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 )
A. 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
B. 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
D. 废旧电池集中回收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汉江会造成水体污染,A选项错误;
B、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保护环境,B选项正确;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保卫蓝天能保护环境,C选项正确;
D、废旧电池集中回收能保护环境,D选项正确;
故选A。
12. 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入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红光,它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氖气 D. 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不同用途的电光源,氖气属于稀有气体,氧气、 氮气、空气为属于稀有气体。
故选C。
13.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质量很小
D. 分子体积很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于构成毒品的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所以缉毒犬通过嗅觉能闻到毒品的闻到从而寻找毒品。
故选A。
14.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 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
D. 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相互结合成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A正确;分子、原子都是不停地运动,B错误;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保持不变,C错误;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形成化合物。D错误。
考点:原子、分子。
15.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B. 原子不可再分
C.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D.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考虑;B、根据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考虑;C、根据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考虑;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解:A、由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A说法正确;
B、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可以再分,故B说法错误;
C、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所以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质子数不同,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再分,离子化合物是由阴阳离子构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反应条件写错或不写扣0.5分。)
16. 写出下列反应对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_______。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17. 空气质量意味着生活质量。
(1)下表为某同学测量的呼吸前后气体组成的实验数据(通常状况)
物质
吸入空气(体积分数%)
呼出气体(体积分数%)
氮气()
78
75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水蒸气()
a
b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______(填“稳定”或“活泼”);二氧化碳气体因能引起“温室效应”而被计入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②呼吸前后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较大,实验中其体积分数b______a(填“>”“=”或“a。故填:>;
【小问2详解】
①Cl加快了上述转化过程总反应的速率,但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总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符合催化剂的定义,因此此处是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作用;
②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填:纯净物。
18.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_,细口瓶的瓶塞要______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序号)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______的后果。
【答案】(1) ①. 朝向手心 ②. 倒放 (2)C
(3) ①. ②. 试管炸裂
【解析】
【小问1详解】
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细口瓶的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药液污染、腐蚀桌面,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小问2详解】
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的原因有两个,一:酒精燃烧后,产物中有水,可使产物水挥发,避免水蒸气留在灯帽中,冷凝后聚集在灯芯上,不利于下次的点燃;二:平衡气压,避免下次使用无法打开。不存在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的原因。
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若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会导致试管受热不均,试管炸裂的后果。
19.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
(1)图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
气体
方法(或原理)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方法1:加热氯酸钾
均可选择A装置
(可根据需要添加棉花)
为了制取干燥的氧气,
可选择______装
置(填标号)
方法2:加热高锰酸钾
方法3: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可选择______
装置(填标号)
(3)选用A装置加热固体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______。
(4)选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5)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原因可能是______。
(6)把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7)若用下图装置收集氧气(瓶内装水),则氧气应该从______端进。
【答案】(1)锥形瓶 (2) ①. D ②. B
(3)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4)③②①
(5)氧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7)c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B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不选择C装置,是因为二氧化锰是粉末状,不能放在多孔隔板上;
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收集装置可选D;
【小问3详解】
选用A装置加热固体时,试管应略向下倾斜,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4详解】
选用E装置,即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将集气瓶注满水(将集气瓶内空气排尽),用玻璃片盖着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收集气体,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待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故顺序为:③②①
【小问5详解】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原因可能是:氧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
【小问6详解】
把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小问7详解】
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则氧气从c端通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无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风吹灭蜡烛,主要灭火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20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及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96g,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