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测评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八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练习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人口迁移
一、选择题
(2022年江苏南京模拟)我国人口集聚或流失的区域性差异明显,呈现人口增长多极化的空间格局。下图为我国2000—2020年省际人口总量变动及增幅对比图(数据未包括港澳台)。据此完成第1~2题。
1.与上一个十年相比,2010—2020年人口增长表明( )
A.东北地区人口流失态势好转
B.西部地区人口都是净增加
C.中部地区人口变动幅度最大
D.东部地区仍是人口增长中心
2.下列省区人口变动的原因,正确的是( )
A.辽—东北振兴
B.苏—长三角城市群建设
C.鄂—西部大开发
D.渝—中部开放崛起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如图所示,与上一个十年相比,2010—202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人口净变动数为负值,且数值较大,说明人口流出更严重,A项错误;甘肃人口呈净减少趋势,B项错误;黑龙江、福建、上海等省区人口变动幅度大,但都不属于中部地区,C项错误;东部省区人口增长幅度大,而且为正值,是人口增长中心,D项正确。第2题,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特点是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到东部地区。辽宁人口以迁出为主,东北振兴应该是以人口迁入为主,A项错误;江苏经济发展水平高,外来人口多,B项正确;西部大开发应以人口迁入为主,但湖北迁出人口很多,且湖北属于中部,C项错误;中部崛起应以人口迁入为主,但重庆迁出人口很多,且重庆属于西部,D项错误。
(2022年河南开封模拟)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如图示意2000—2020年我国城镇与乡村间人口流动的四种常见类型(乡→乡流动、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据此完成第3~5题。
3.21世纪以来,影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政策
C.气候 D.资源
4.推测图中P1、P2、P3、P4代表的人口流动类型分别是( )
A.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C.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5.未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趋于稳定时,我国人口流动类型最主要的为( )
A.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
C.乡→乡流动 D.乡→城流动
【答案】3.A 4.A 5.B 解析:第3题,21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收入较低,所以影响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即经济因素,A项正确。第4题,结合起点折线数据,图中P1形式的流动人口占流动人口的比例最高,应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流动类型,即乡→城人口流动;受大城市辐射作用,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占比较多且呈增长趋势,因此P2应为城→城流动;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城→乡流动较少,因此P4应为城→乡流动;P3则为乡→乡流动,A项正确。第5题,未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加,不同等级间城市差异较大,所以城→城流动人口增加,对应P2,B项正确。
(2022年山东济宁模拟)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详细披露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项数据。从数据来看,我国流动人口为37 582万人,与2010年相比,流动人口增长69.73%。如图为我国近10年来净迁入人口前10位省区统计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近10年来,位居净迁入人口前10位的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江淮地区 B.东部沿海
C.北方地区 D.中部地区
7.广东省净迁入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可能是( )
A.粤东地区 B.粤西地区
C.珠三角地区 D.粤北地区
【答案】6.B 7.C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除北京位于北方地区,新疆位于西北地区以外,其余省区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故B项正确。第7题,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珠三角地区快速实现产业调整优化升级,由此释放出更为强大的经济活力,为外地人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引来大量的人口迁入,C项正确。
(2022年山东济南调研)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第8~10题。
8.“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9.“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10.“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8.B 9.A 10.C 解析:第8题,由材料可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给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B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城归”人员的资金、“专长”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A项正确。第10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23年江苏南通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后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以2008年为时间节点,2008年前从东部发达地区返回户籍地的人口,习惯上被称为第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大都回归农村,重操农业;2008年后的回流人口被称为新一代回流人口,这部分人口回乡后在东部产业转移中西部的影响下多选择在当地县城就业、购房定居,推动了当地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示意江西省吉安市(地级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回乡前后的职业类型。
注:创业包括开设加工作坊、工厂、公司、网店等。
(1)推测第一代回流人口返乡后多重操农业的主要原因。
(2)说出与第一代回流人口相比,新一代回流人口从事职业的特点。
(3)分析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多选择定居当地县城的主要原因。
(4)简述吉安市新一代回流人口定居县城所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掌握技能较少;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当地企业数量较少等。
(2)从事的职业类型多种多样;多从事非农产业;从业类型呈现高端化趋势。
(3)吉安市下辖县承接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业机会较多;县城公共服务、教育资源、居住环境等条件较农村好;县城距离农村户籍地较近;新一代回流人口收入水平较高,有能力在县城购房等。
(4)扩大城镇人口和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等。
12.(2022年重庆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实践表明,人口迁移不是一蹴而就的,迁移者通常要经历多次地点的变更之后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在经历第一次迁移之后,迁移者要么继续居留在迁入地,要么继续迁移(主要包括返乡和再迁移)。某研究机构统计了2016年全国多个省区的劳动力人口迁移状况。如图表示迁移者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居留比例和居留意愿。
(1)与大城市相比,指出超大城市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和居留比例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2)某超大城市拟提高迁移者的居留比例,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答案】(1)超大城市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大,居留比例低。原因:超大城市平均收入水平普遍较高,城市就业吸引力大,发展前景占优势,公共服务水平高,生活质量更高;但是超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如房租高),就业学历要求高,落户名额限制大。
(2)赞同。理由:有利于提高城市住房中政府公租房、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增加流动人口获得保障性住房的机会;有利于对流动人口进行技能培训、继续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改善工作环境;促进家庭式迁移。
或不赞同。理由:城市公共服务能力有限,难以实现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对就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要求较高;外来人口无法完全融入迁入地,归属感不足;流动人口从事的工作报酬相对较低且稳定性较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试题:18 人口迁移与人口容量,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八章人口课时跟踪练23人口迁移,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跨市辖区人户分离的特点是,市辖区人户分离可能导致区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人口迁移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