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测评含答案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七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一、选择题
(2022年广东茂名期末)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甲为天津沿海地区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图乙为天津港附近海岸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
甲
乙
1.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影响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及其产生的后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破坏调节服务,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维护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海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过度开发海岸带,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能够调节海陆水分交换和减少海洋对陆地的不利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过度开发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②④正确;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环境有关,与海岸带无关,③错误。第2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等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海造陆,所以应停止围海造陆,B项正确。
(2022年广东江门期中)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地区有众多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所以最适宜( )
A.利用调节服务发展生态旅游
B.利用支撑服务维持环境稳定
C.利用文化服务调节生存环境
D.利用供给服务获取生物资源
4.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
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有众多有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因此需要设立自然保护区,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来维持环境稳定,B项正确。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目前龙感湖地区湿地最主要的作用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环境稳定,属于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
(2023年青海西宁月考)下图为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5~6题。
5.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的枯竭 B.需求量减少
C.科技的发展 D.代替品出现
6.低品位铜矿的开采利用带来的主要影响可能是( )
A.铜产品的品质不断下降
B.铜生产的生态成本更高
C.铜产品循环利用量降低
D.铜代替品的生产率提高
【答案】5.C 6.B 解析:第5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深,因此经济上有开采价值的铜矿品位不断下降,C项正确。第6题,开采难度越大,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低品位铜矿生产的生态成本会更高,B项正确。
(2022年皖江名校联考)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柳村曾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第7~8题。
7.柳村一度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局面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不合理放牧
8.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环境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
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
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
C.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D.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土地压力过大,森林资源被破坏,形成“柳村无柳”的局面;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加之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形成“河比田高”的局面,A项正确。第8题,当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遏制水土流失,C项正确。
(2022年河南洛阳联考)水质污染指数主要用来衡量水污染的程度,数值越大说明水污染越严重。珠江口水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其水质与生态环境质量近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图甲、图乙分别示意珠江口丰水期与枯水期水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据此完成第9~10题。
甲
乙
9.珠江入海口处( )
A.图甲时间为枯水期,图乙时间为丰水期
B.图甲外侧比中部污染严重是受海浪影响大
C.图乙内侧污染严重是受地形影响明显
D.枯水期外侧沿岸污染程度较内侧严重
10.影响珠江口不同时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状况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降水变化
C.植被覆盖率 D.经济活动
【答案】9.C 10.B 解析:第9题,珠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是珠江口的丰水期,冬季是珠江口的枯水期,与图乙相比,图甲中水质污染指数在河口北部较小,水质污染指数等值线稀疏,且污染指数南北差异较小。这表明图甲为夏季,丰水期河流水量大,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因此河口北部污染指数较小。图乙为冬季枯水期,在海水顶托作用下,来自河流的水流受地形影响,被推回沿海岸线分布,受此影响内侧污染更为严重,C项正确。第10题,根据上题分析,影响珠江口不同时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状况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变化,夏季降水量大,冬季降水量小,从而影响了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平面分布,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罗河全长6 600多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几千年来,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了肥沃的淤泥,使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三角洲变成了沙漠中一条生机勃勃的“绿色走廊”,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正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材料二 阿斯旺大坝位于开罗以南约700千米处,水库总库容为1 689亿立方米,枢纽建筑物包括大坝、引水工程和电站,电站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一方面,纳赛尔水库具有灌溉、水力发电和防洪等作用。另一方面,阿斯旺大坝的修建也给埃及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材料三 下图示意尼罗河和阿斯旺大坝地理位置。
(1)尼罗河为沿岸地区农业发展提供了哪些供给服务?
(2)水能是清洁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可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3)对于下游地区而言,阿斯旺大坝的建设损害了河流的部分服务功能,请解释说明。
【答案】(1)尼罗河下游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尼罗河为沿岸地区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地区带来了肥沃的土壤,促进了沿岸地区农业的发展。
(2)用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三废”的排放;减少废渣,可以少占用土地;减少废水,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减少废气,可减少温室气体和酸雨危害。
(3)对于调节服务而言,大坝拦截水和泥沙,使得下游土壤肥力下降,加重土壤盐碱化;加剧三角洲地区海岸侵蚀,使海岸倒退。对于支撑服务而言,下游水循环强度受到削弱,入海泥沙减少,使地中海渔业资源受损。
12.(2022年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居民老何从小在洱海边长大,他的就业与生活经历见证了洱海环境的变化。起初,他以打鱼为生。1996年,洱海出现蓝藻现象,当地渔政部门取缔了机动渔船,老何改行从事水产养殖。2003年,洱海再次出现蓝藻现象,按照退田、退塘等问题,老何再次改行,开起了客栈。近几年,他响应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号召,拆掉了被划入“红线”范围内的客房。
2018年,在洱海湖滨地带实施生态修复与湿地工程,建设“洱海生态廊道”,其中12千米供游客参观体验,当地村民受聘负责生态廊道的管理和维护。
材料二 下图为洱海流域示意图。
(1)说明洱海流域特征对水体污染的影响。
(2)概述老何经历的三次改变所对应的洱海污染治理成效。
(3)阐述洱海生态廊道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答案】(1)流域较封闭,河流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居民点多,生产部门多,生产和生活污水汇入河湖,易造成污染。
(2)第一次:减少了汽油、柴油污染。第二次:减少了鱼塘养殖等农业生产污染。第三次:减少了旅游活动污染。
(3)生态效益: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观光业,带动相关产业。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环保意识,增加休闲空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小题狂练第18讲: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四川省发展森林康养的优势有,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主要功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七章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考点规范练48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新人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表示草原的最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66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