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编填空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5752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知识点精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编填空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单元 机械运动+知识点精编填空,共2页。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0
10
10
1000
1000
1000
常考的物理估测:课桌的高度约0.75m;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cm;物理课本的长度约20~30cm;一支铅笔的长度约20cm;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m;教室每层楼高约3m;一页纸的厚度约0.1mm……
2、长度的测量——刻度尺、三角尺、卷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选】使用前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会看】使用前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刻度尺测量的精确程度)
(3)【会放】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平行,不得歪斜;
(4)【会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被测长度另一端正对刻度线读数时估读为0。
(5)【会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测细铜丝的直径、一页纸的厚度;
② 用尺规配合测硬币直径、乒乓球直径、圆锥的高度;
③ 用化曲为直法(细棉线)测量地图上铁路长度、圆的周长;
④ 用滚轮法测操场的周长、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4、时间的测量
[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1h=3600s
测量工具:钟、表(停表的正确使用和读数)
常考时间估测: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s;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s;普通中学生跑完100m用时约15s;脉搏1min内跳动的次数约75次……
【例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柱体的直径,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从图中知圆柱体的直径是 1.85 cm。
5、误差
测量时,受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错误可以消除。
【例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 dm、14.50 dm、14.53 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14.51__dm。
[注意](1)测量数据中的错误数据应先去除;(2)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应与测量值保持一致,最后一位数字采取“四舍五入”法处理。
二、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例3】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 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 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点拨】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关键是判断所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是静止的。
三、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它们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运动的快。
(2)物理学中,把路程和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 变形公式:
(4)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
(5)国际单位制: m/s 常用:km/h 1m/s = 3.6 km/h
常考运动物体速度的估测: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1m/s;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自卸车的行驶速度约5 m/s……
2、匀速直线运动
(1)如图甲,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例4】由s-t图可知甲的速度 大于 乙的速度,由v-t图可知甲的速度 大于 乙的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方法归纳】右图图象题应先看清横、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在s-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静止;在v-t图象中,倾斜直线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图乙,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例5】某同学在百米赛跑时,在前8 s内加速跑完了36 m,接着保持8 m/s的速度跑完全程,则他百米赛跑的成绩是_16__s,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_6.25__m/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使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和停表;
(2)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增长 (选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3)分析可以发现: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
(4)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变速直线运动,测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能(填“能”或“不能”)让小车从斜面中点静止释放,原因是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