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限时训练(17份)
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练习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章综合检测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2021年广东惠州调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的水沙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河道不断萎缩,发育畸形河湾,其平面形态状如Ω形、W形等。河湾发育到一定阶段,常自然截弯取直。图1示意黄河下游水利工程以下河段1970—2016年的年均水沙变化情况。据此完成第1~3题。
图1
1.该时段内,该河段水沙条件变化趋势为( )
A.水减沙增 B.水沙倶减
C.水增沙减 D.水沙俱增
2.该水利工程竣工年份最接近( )
A.1980年 B.1990年
C.2000年 D.2010年
3.该河段畸形河湾的自然裁弯取直,最可能发生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1.B 2.C 3.B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大约1999年前该河段的水量和沙量年际起伏大,说明变化大,通过数据估算平均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平均沙量约10~15亿吨,但1999年左右水量和沙量下降,后期水量有所回升,但年均水量约300亿立方米,年均沙量保持低值,在2.5亿吨处上下浮动,所以得出水沙俱减的结论,B项正确。第2题,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上游高水位的蓄水,减缓了水流的速度,使得大量泥沙沉积在水利工程下方,进而使得下游泥沙含量减少,通过读图可知,在2000年左右,泥沙量急剧下降到0,之后便稳定在0附近,故选C项。第3题,河流的自然裁弯取直往往在Ω形、W形河道的最窄处,当水量增大时,流速快,河水的侵蚀作用增加,河流就有能力自然裁弯取直。夏季是我国的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黄河进入汛期,水量大,流速快,故选B项。
(2021年四川南充期末)丰满水电站大坝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松花江上,建成后为亚洲第一高坝,是目前中国运行时间最长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在1995年开始的首轮水电站大坝定检中该大坝发现有渗漏和开裂问题,后被定为病坝。2014年开始在老坝下游120米处修建新坝,2019年老坝部分拆除形成一个豁口,新坝开始挡水运行,从此老坝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图2为丰满水电站大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4~6题。
图2
4.丰满水电站大坝能使下游松花江( )
A.水量增加 B.水质变好
C.含沙量增大 D.洪灾威胁减轻
5.新坝开始挡水运行前,对老坝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外力因素是( )
A.地震损伤 B.风浪拍打
C.冻融作用 D.流水侵蚀
6.部分拆除后留下的老坝体和新坝共存,形成“一湖双坝”的景观,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增加发电量 B.减轻坝体的水体压力
C.增加蓄水量 D.保护历史遗迹
【答案】4.D 5.C 6.D 【解析】第4题,丰满水电站大坝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松花江上,建成后为亚洲第一高坝,丰满水电站大坝拦水后,水库水位上升,到达水库下游松花江的水量减少,松花江水质变差,水流减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减小,但下游松花江洪灾威胁减轻,D项正确。第5题,在1995年开始的首轮水电站大坝定检中发现有渗漏和开裂问题,后被定为病坝。2014年开始在老坝下游120米处修建新坝,新坝开始挡水运行前,老坝有渗漏和开裂问题,该地区冬季气温低,冻融作用可能会进一步破坏老坝,因此对老坝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外力因素是冻融作用,C项正确。该地区地震很少发生,地震影响不大,A项错误;周边山地环绕,风力较小,风浪小,B项错误;老坝拦水、蓄水,流水变慢,流水侵蚀作用弱,D项错误。第6题,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可知,老坝已经不再使用,故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加发电量和增加蓄水量,A、C项错误;“一湖双坝”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减轻坝体的水体压力,老坝已坏,部分坝体的存在并不能增加挡水量,B项错误;老坝是“中国水电之母”,对后世水利设施建设有重大参考意义,因此保留部分坝体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历史遗迹,D项正确。
(2021年贵州铜仁期末)“红旗河”是我国宏大的调水工程构想,它计划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采取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河道之间用水库等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初步估算“红旗河”主体工程投资约4万亿元,建设周期约为10年。图3为“红旗河”重要节点海拔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9题。
图3
7.下列关于“红旗河”规划线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取水点多 B.调水量充足
C.可全程自流 D.全线路需高寒施工
8.与坎儿井相比,“红旗河”河西走廊段拟采取长距离开挖明渠的形式,其主要目的可能是( )
A.增加水量 B.减轻污染
C.增加湿地 D.降低成本
9.工程建成后对西北地区经济建设的意义是( )
A.改善环境质量 B.提高水质
C.促进工农业的发展 D.缓解荒漠化进程
【答案】7.D 8.D 9.C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信息,“红旗河”从雅鲁藏布江中游、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取水,说明取水点多,从大江、大河调水,调水量充足,A、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红旗河”重要节点海拔示意图可看出,红旗河从起点到终点海拔不断下降,由2 558米降到1 300米,可全程自流,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图示信息,取水点海拔为2 558米,全线地区的海拔都低于2 600米,海拔较低,不需要全线路高寒施工,D项错误,符合题意。第8题,平原地区采用明渠的方式,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D项正确;河西走廊地区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明渠取水会增加沿途地区的蒸发量,水量会减少,A项错误;明渠取水沿途地区污染物容易进入河道,会加剧污染,B项错误;增加湿地面积不是开凿明渠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第9题,改善环境质量及缓解荒漠化进程属于生态意义,A、D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采取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河道之间用水库等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缺水地区,输水线路中有明渠,水质不一定会提高,B项错误;工程建成后可缓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能够促进工农产业的发展,C项正确。
(2021年河南驻马店期末)图4为“外电入鲁”通道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0~11题。
图4
10.“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 )
①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距离输电地近,送电方便
④酸雨危害日益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外电入鲁”给山东省带来的影响有( )
①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②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③硫氧化合物排放增多 ④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0.A 11.D 【解析】第10题,山东省能源以煤炭为主,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①正确;“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②正确。A项正确。第11题,“外电入鲁”优化了山东省的能源结构,缓解了山东的能源短缺问题,减少了二氧化碳、硫氧化合物等物质的排放,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①④正确,故D项正确。
(2021年河南联考)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持续上升体现出工业的集中转移,持续下降体现出工业的分散转移。2004年以来,我国工业总体处于两个阶段的转移中,第一阶段转移地为中西部地区,第二阶段为东部地区。图5为1992—2018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第12~14题。
图5
12.我国工业空间布局变迁的特征是( )
A.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态势
B.2004年后分散转移趋势改变
C.目前总体趋势处在分散转移中
D.2004年前呈现持续集中转移
13.第一阶段,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接的工业为( )
①技术密集型 ②劳动密集型 ③资金密集型 ④资源密集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第二阶段东部地区应( )
A.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B.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提高农牧林业产值比重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12.C 13.B 14.D 【解析】第12题,注意材料“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持续上升体现出工业的集中转移,持续下降体现出工业的分散转移”。目前,工业空间基尼系数下降,总体趋势处在分散转移中,C项正确。整体而言,2004年前,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工业集中转移趋势明显,2004年后,工业空间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工业分散转移趋势明显,大致呈现“先集中,后分散”的态势,2004年后分散转移趋势更加明显,并未改变,A、B项错误。2004年前呈现集中转移趋势,但这种现象并不持续(注意中途工业空间基尼系数有下降的阶段),D项错误。第13题,第一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资源丰富,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②④正确。第一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薄弱,资金不足,难以承接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①③错误。第14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第二阶段东部地区应结合当地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的竞争力,D项正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建设和完善不应等到第二阶段才成为发展重点,A项错误;东部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有限,不是第二阶段的发展重点,B项错误;应提高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重,而不是农林牧业产值比重,C项错误。
(2022年河北保定期中)跨国公司通过渐进的方式进入东道主国家,采用渐进式的投资策略,逐渐对东道主国家进行连续跟进投资。例如早期跨国公司以代表处的形式进入东道主国家,随后将制造销售研发和总部功能陆续迁入,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多次连续跟进投资,其功能布局和演化与城市等级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图6为1979—2011年五百强外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图。据此完成第15~16题。
图6
15.跨国公司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进入东道主国家的原因是( )
A.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 B.东道主国家科学技术落后
C.东道主国家市场不确定性 D.东道主国家劳动力素质低
16.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和办事处机构占全部功能比重,从1979—1991年超过80%到2008—2011年仅占30%,这说明( )
A.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职能由生产转为研发
B.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功能升级趋势
C.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转移衰落
D.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政策限制
【答案】15.C 16.B 【解析】第15题,根据图示可知,跨国公司早期进入东道主国家的是生产环节,渐进地增加了销售和商服,说明早期东道主国家市场不确定,随着该公司在东道主国家占有相应的市场后,逐渐迁入了销售研发和总部功能,完善了产业链,C项正确;东道主国家吸引跨国公司进入的条件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劳动力,A项错误;跨国公司的移入,不需要东道主国家的技术,核心技术还是在本公司的掌握中,对东道主国家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是太高,B、D项错误。第16题,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和办事处机构占全部功能比重,从1979—1991年超过80%到2008—2011年仅占30%,这说明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功能升级趋势,B项正确;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比重仍很小,A项错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商服和销售占比增大,说明在中国的产品市场渠道广,制造业产业链完善升级,没有转向衰落,C项错误;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总体升级,不可能是受到了中国政策的限制,D项错误。
泰中罗勇工业园是中国首批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位于东南亚区域制造业和贸易中心的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于2005年在泰国东部罗勇府建成。截至2020年10月,工业园区内已入驻150多家中国企业,该工业园已提升为“一带一路”海外园区的旗舰项目。图7为泰中罗勇工业园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7~18题。
图7
17.泰中罗勇工业园区选址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考虑的优势区位是( )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良好的产业基础
C.优惠的产业政策 D.便利的交通运输
18.泰中罗勇工业园成为“一带一路”海外园区旗舰项目主要得益于( )
A.中国企业先进的制造技术 B.泰国政府制定的优惠政策
C.东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 D.中泰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
【答案】17.B 18.D 【解析】第17题,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是制造业和贸易中心,有良好的产业基础,B项正确。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并不是主要的优势,A、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有优惠的产业政策,C项错误。第18题,由材料“工业园区内已入驻150多家中国企业”可知,泰中罗勇工业园成为“一带一路”海外园区旗舰项目主要得益于中泰紧密的政治、经济联系,D项正确。与中国企业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东南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关系不大,A、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优惠政策,B项错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以中欧班列为载体的陆上贸易蓬勃发展,有望打破之前几乎单一面向海洋的流通格局,并初步建立西向流通网络。西向流通网络格局表现出与三角洲水系分布相似的空间形态。图8、图9分别示意2013年和2020年国家西向流通网络结构的“三角洲模式”。据此完成第19~20题。
图8
图9
19.与沿海港口相比,图中内陆边境口岸的主要作用是( )
A.腹地货物的集结中枢 B.提供放行的出入门户
C.进口货物的分散节点 D.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
20.2013年、2020年位于三角洲顶点的城市分别是( )
A.武威、兰州 B.武威、哈密
C.西安、哈密 D.西安、武威
【答案】19.B 20.B 【解析】第19题,沿海港口是腹地所有货流的集结中枢,内陆边境口岸更多作为提供放行的出入门户存在,其在外向型物流网络中的功能远不能和港口相提并论;外向型陆路运输中,线路始发地往往具有较强的货源组织能力,如深圳、厦门、上海等地,进出口货物并不在内陆边境口岸集散;出口产品多以农产品、零配件、机电产品为主。第20题,据图分析可知,2013年位于三角洲顶点的城市是武威,2020年位于三角洲顶点的城市是哈密,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流,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科伦巴以上为中上游,以下到与巴拉那河交汇处为下游。巴拉圭河上游位于起伏的巴西高原,中下游均位于低洼的巴拉圭平原,流域内地表多为黏重的土壤。巴拉圭河除上游及部分支流仅拟建3个水电站外,中下游干流河段很少规划建设水电站。巴拉圭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大,科伦巴以上河段汛期一般为每年1—3月份,科伦巴以下河段汛期一般为每年6—8月份。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二长的可通航河流,除上游个别河段外,几乎全河段均可常年通航。图10为巴拉那—巴拉圭河流域图。
图10
(1)说明科伦巴以上河段与科伦巴以下河段汛期处于不同时期的主要原因。(4分)
(2)分析巴拉圭河中上游沿岸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巴拉圭河中下游干流河段很少规划建设水电站,请说明理由。(6分)
(4)简述巴拉圭河沿岸沼泽地对该河流航运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1)科伦巴以上河段主要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1—3月)降水量大,为雨季,河流流量大,汛期为每年1—3月份;沿岸沼泽面积大,对河流流量的调节作用明显,科伦巴以下河段汛期推后(滞后)时间较长,为每年6—8月份。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河水易泛滥;支流众多,河流流量大;流域内土壤黏重,地表水下渗量小。
(3)巴拉圭河中下游干流河段地处低洼的平原地带,河流落差小;多沼泽地,地质不稳,不适宜建坝;地势平坦开阔,修建大坝导致水位上升,淹没面积大,移民搬迁量大等。
(4)雨季时(或汛期时),沼泽可滞纳洪水,适当降低水位,减轻了洪水对航运的威胁;旱季时(或枯水期时),沼泽调蓄河流流量,适当抬高下游水位,延长了河道航行里程;沼泽地稳定了河流水位和流量,延长了通航时间。
22.(2021年江苏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20世纪后半期,美国基于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和保护环境的考虑,开始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向不发达国家转移,即“去工业化”。1970年,美国的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3%、38%、59%;而到了2000年,其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24.9%、73.5%,同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1%。
材料二 自2008年以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提倡再工业化战略。特朗普上台后更是秉持“美国优先”原则,主动设置贸易壁垒并实施贸易保护以增强本国制造业优势,促使跨国公司的产业回流本国,希望重振美国制造业。
(1)简述20世纪后半期美国的“去工业化”对其国内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2)指出美国制造业回迁本土的优势条件。(6分)
(3)面对发达国家制造业从中国回流本国的态势,分析中国制造业应采取的对策。(6分)
【答案】(1)导致工业失业人员增加,工人收入减少;贫困、治安等社会问题加剧;加剧城市空心化,影响城镇化发展。
(2)劳动力素质高;技术水平高;政府政策支持。
(3)完善产业链,建设高质量、现代的产业链;挖掘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激发国内消费活力;加大科技投入,促使制造业升级;给予政策扶持,减税降费,降低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成本。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单元检测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本章综合预测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