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新教材高中地理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课后限时训练(20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随堂练习题,共7页。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A基础培优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知识点1: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知识点2: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2022年吉林白山期末)距今300万年左右,在山西大同与河北阳原县泥河湾之间形成了近万平方千米、由多条断裂带控制的断陷盆地,地学界称其为大同—泥河湾盆地。该盆地曾长期积水,被称为大同—泥河湾古湖。如今,古湖周围形成了独特的土林地貌,因其比较罕见,吸引了大量游客。下图示意大同土林景观。据此完成第1~2题。1.形成土林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2.与石林相比,土林( )A.地表抗蚀力较弱 B.形态更稳定C.存留时间更长 D.分布更广泛【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分析,距今300万年左右,该区域为古湖,古湖周围的山体遭受风化剥蚀,泥沙、砾石被地表水带到湖里不断沉积;受地壳运动和地表气候环境的影响,古湖干涸后,湖底沉积的地层迅速暴露地表,在地表水流的侵蚀和风化作用下,尚未固结的古湖沉积物,形成了独特的土林地貌,C项正确;距今300万年左右,大同—泥河湾古湖的形成,说明当时气候较为湿润,该地土林景观的形成和风力沉积、冰川侵蚀作用关系不大。第2题,石林是流水溶蚀了岩石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由上题可知,土林是流水侵蚀尚未固结的古湖沉积物形成的,由于松散的沉积物彼此之间黏结性极差,极易被流水的侵蚀作用破坏或改造。所以与石林相比,土林地表抗蚀力较弱,更容易被流水作用进一步侵蚀,形态稳定性差;土林地貌因为其特殊的成分和形成环境,难以像石林一样地久天长,在地表存留时间短,因此在地表分布范围有限。[知识点1]读某地理事物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4.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4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2]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第5~6题。5.维持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6.哈尼族人的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建在该区域(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西南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的关键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第6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知识点2](2022年广东湛江期末)太原天龙山公路全长30千米,为太原西山旅游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宛若惊龙,腾飞在山脊之上。从起点到终点有四座高架桥和一处隧道。下图示意天龙山公路其中一座高架桥。据此完成第7~8题。7.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布线的原因是( )A.投资少 B.地形起伏大C.易施工 D.线路短8.图示高架桥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A.增加景点 B.连接景区C.方便观景 D.降低坡度【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沿山脊布线,道路只能随地形起伏,故起伏大,B项正确;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投资多、技术难度大;不一定比沿谷地布线线路短。第8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天龙山公路沿山脊分布,无法盘山展线,只能建设多层高架桥或隧道降低道路坡度,高架桥盘旋上升,使道路坡度减小,有利于车辆通行,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1、2]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A、B两处河谷特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4分)(2)说出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分析其成因。(4分)(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窄而深,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浅而宽,横剖面呈“U”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6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B拓展提升练】时间:20分钟 总分:41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第1~2题。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作用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修建水库前河流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平原,据此判断山前平原主要由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构造运动会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难以形成平原;冰川作用主要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平原(呈波状)等,与山前平原形态不符;风力的作用一般会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沙丘。第2题,从材料可知,出现断流是由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所致,且出现了多年断流。该区域为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断流后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平原沙滩裸露,易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洼地。[综合思维](2022年江苏南通期末)嘉陵江的某支流位于我国川东丘陵,自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瀑布地貌,该河段河床形成“砂岩(岩性较硬)在上,泥岩(岩性较软)在下”的岩层分布。下图为该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及瀑布纵剖面图。据此完成第3~5题。3.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4.在现有变化趋势下,推测未来瀑布的位置和落差变化可能是( )A.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小 B.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小C.位置往上游移动,落差变大 D.位置往下游移动,落差变大5.图中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其影响因素是( )A.地形、植被 B.地形、岩性C.流量、地形 D.流量、岩性【答案】3.B 4.C 5.B 【解析】第3题,瀑布下切作用最强的季节应该是水量最大的季节。根据材料可知,嘉陵江的某支流位于我国川东地区,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下切作用强。第4题,由材料可知,瀑布落差大,下方形成巨大的岩腔与较深的水潭,说明该地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该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瀑布产生溯源侵蚀,位置向上移动,使得瀑布高差增大;瀑布高差增大,河流下泄速度加快,下蚀作用增强,落差进一步增大,故选C项。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河段河床上层覆盖岩性较硬的砂岩,抗侵蚀能力强,下蚀较弱,以侧蚀为主形成“U”形谷;“V”形谷泥岩岩性较软,抗侵蚀能力差,由左图可以看出,河流较上游变窄,流速加快,下蚀强,形成“V”形谷。因此是由于岩性不同导致侵蚀效果不同,从而影响了河床宽窄,进一步影响地形,从而汇水口向上依次出现“V”形谷、“U”形谷,故选B项。该地区植被均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植被不是影响因素,排除A项。该河段属于支流,且该区域范围不大,流量的上、下游差别不大,因此流量不是影响因素,排除C、D项。[区域认知](2022年湖南长沙期末)在诺邓河和澜沧江支流沘江交汇处,沘江绕了一个“S”形的大弯。在这个大弯中,北部有庄坪坝子,南部有连井坪坝子,两个坝子组成了似太极中阴、阳两仪的两个鱼形图案,形成了天然太极图的奇妙景观,古人称之为“太极锁水”。下图示意“太极锁水”奇妙景观图。据此完成第6~7题。6.图中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是为了( )A.地处阳坡,获取光照 B.位居高处,凉爽通风C.防御洪涝,少占耕地 D.节省土地,就地取材7.图中的大片耕地位于( )A.河流侵蚀岸 B.河流堆积岸C.河流的凹岸 D.地势较高地带【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聚落分布于坝子地势较高之处,高于多年平均洪水位,可防御洪涝。同时,可以少占耕地,节约耕地资源,C项正确。第7题,结合图中河流形态信息可知,图中大片耕地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凸岸流速慢,泥沙堆积明显,为河流的堆积岸,B项正确。耕地分布区紧靠河流,地势较低。[区域认知](2022年江西六校联考)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三面临水,四面环山,“龙”(北侧的山脉)、“砂”(四周的山)、“水”(河流)、“穴”(基址)自然天成,体现了中国传统城市布局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下图为阆中城址变迁及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第8~9题。8.“水”对于阆中古城空间结构有重要影响,图中甲区域现在最可能为( )A.住宅区 B.行政区C.旅游区 D.商业区9.历史上阆中古城城址不断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老城址泥沙淤积作用较强 B.新城址流水侵蚀作用较弱C.新城址航运条件更加便利 D.老城址河流防御功能较弱【答案】8.C 9.B 【解析】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阆中古城均位于河流沿岸的凸岸地区,阆中古城城址由秦城逐渐变迁至汉城,到目前面积最大的唐宋明清城区,甲区域紧邻唐宋明清城东南部边缘地区。古城的住宅区占地面积一般较大,不可能只分布在城区边缘,A项错误;在古城,行政区一般位于古城市中心,B项错误;旅游区应该是新建的,布局在老城的外部边缘,符合图示的分布情况,C项正确;商业区一般位于交通要道,人流量大的地区,D项错误。第9题,由图示可知,阆中古城在不断的变迁,从秦城变迁到汉城,到目前的唐宋明清城。古城面积逐渐增大,逐渐从靠近河流凹岸移动到河流凸岸处,也就是从河流侵蚀较强地区移动到泥沙淤积较强地区,A项错误;新城位于河流凸岸,流水侵蚀作用较弱,B项正确;新城位于河流凸岸,河流淤积较强,航运条件没有河流凹岸处便利,C项错误;老城位于河流凹岸,岸陡水深,河流防御功能不比凸岸处弱,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区域认知]10.(2022年河南中原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材料 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东部某盆地地貌分布。该盆地的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一般而言,冲积平原更有利于古聚落的形成,但该地古聚落遗址并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而是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1)描述该盆地内部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4分)(2)分析黄土台地内侧边缘分布着多个冲(洪)积扇的原因。(6分)(3)推测该地古聚落遗址未分布于冲积平原上,却集中分布于丘陵台地的原因。(4分)【答案】(1)地壳断裂下沉,形成洼地;河流流经此处后流速减慢,挟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冲积平原。(2)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洪水期坡面径流发育;黄土层深厚,坡面径流泥沙含量大;黄土台地被流水切割,坡面径流流出谷口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冲(洪)积扇。(3)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丘陵台地黄土深厚,适宜居住;该地多暴雨,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洪水期容易被淹没,不宜定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同步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3课时课后作业题,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第2课时课后作业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