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十一章微专题62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试卷第1页
    第十一章微专题62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试卷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十一章微专题62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第十一章微专题62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 试卷,共5页。
    第十章 电路及应用微专题62 部分电路及其规律1.电流的两个公式:定义式为I=eq \f(q,t),微观表达式为I=neSv.2.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用欧姆定律分析计算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压、电流.3.注意电阻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理解电阻率的概念.4.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热功率)的计算,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1.(2023·江苏镇江市模拟)每分钟有1.5×1015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导线的横截面积为5×10-5 m2,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则该导线中的电流大小是(  )A.0.4 μA B.4 μAC.8 mA D.80 mA答案 B解析 每分钟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ne=1.5×1015×1.6×10-19 C=2.4×10-4 C根据电流的定义,可得该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I=eq \f(q,t)=eq \f(2.4×10-4,60) A=4×10-6 A=4 μA,故B正确,A、C、D错误.2.如图所示,两段长度和材料相同、各自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a、b,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相等,横截面积之比为Sa∶Sb=1∶2.已知5 s内有5×1018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a的横截面,已知电子电荷量为1.6×10-19 C,则(  )A.流经导线a的电流为0.32 AB.流经导线b的电流为0.16 AC.5 s内有1×1019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b的横截面D.自由电子在导线a和b中移动的速率之比va∶vb=1∶2答案 B解析 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 C,流过a的电流为:I=eq \f(q,t)=eq \f(5×1018×1.6×10-19,5) A=0.16 A,故A错误;因金属导线a、b串联,所以流过导线b的电流也是0.16 A,故B正确;因金属导线a、b串联,所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相等,即5 s内有5×1018个自由电子通过导线b的横截面,故C错误;根据电流微观表达式I=neSv可得v=eq \f(I,neS),自由电子在导线a和b中移动的速率之比为eq \f(va,vb)=eq \f(Sb,Sa)=eq \f(2,1),故D错误.3.(2023·浙江省北仑区检测)在5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 200 C,若导体的电阻为10 Ω,那么导体两端加的电压为(  )A.240 V B.120 VC.50 V D.40 V答案 D解析 由I=eq \f(q,t)可知,I=eq \f(1 200,5×60) A=4 A,则由欧姆定律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U=IR=4×10 V=40 V,故选D.4.如图甲,一长方体导电材料的长、宽、高分别为a、b、c,且a>b>c,通入沿PQ方向的电流时,导电材料两端的电压U与其通过的电流I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电材料两端所加电压为10 V时,其电阻为20 ΩB.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电阻逐渐增大C.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变差D.该导电材料沿PQ方向通电时比沿MN方向通电时电阻小答案 A解析 由题图乙,当导电材料两端所加电压为10 V时,流过导电材料的电流大小为0.5 A,其电阻为R=eq \f(U,I)=eq \f(10,0.5) Ω=20 Ω,故A正确;U-I图线上的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k=eq \f(ΔU,ΔI)可以表示图线对应的电阻的大小,由题图乙可知,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电阻逐渐减小,故B错误;由R=eq \f(ρL,S),结合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电阻逐渐减小可知,随着所加电压的逐渐增大,该导电材料的电阻率减小,则导电性能变好,故C错误;由于a>b>c,导电材料沿PQ方向通电时比沿MN方向通电时导体的长度长而横截面积小,由公式R=eq \f(ρL,S)可知,导电材料沿PQ方向通电时比沿MN方向通电时电阻大,故D错误.5.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为ab=30 cm,bc=10 cm,当将C与D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时,电流为I,若将A与B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仍为I,则接入的电压为(  )A.U B.1.5U C.3U D.9U答案 D解析 设矩形金属薄片的厚度为x,当将C与D接入电压恒为U的电路时,电流为I,由欧姆定律得U=IR,根据R=ρeq \f(L,S),可得R=ρeq \f(bc,ab·x),若将A与B接入电路中时电流仍为I,由欧姆定律得U′=IR′,根据R=ρeq \f(L,S),可得R′=ρeq \f(ab,bc·x),代入数据联立解得U′=9U,故D正确,A、B、C错误.6.(2023·湖北襄阳市质检)甲、乙为不同材料制成的两个长方体金属导电板,长、宽、高分别为a、b、c,其中a>b>c,如图(a)、(b),它们的外形完全相同.现将甲、乙两金属导电板按图中两种方式接入同一电源时,若回路中的电流相同,那么甲、乙两金属导电板的电阻率之比为(  )(a)(b)A.eq \f(c2,a2) B.eq \f(a2,b2)C.eq \f(ac,b2) D.eq \f(a2,bc)答案 A解析 甲、乙两金属导电板按题图两种方式接入同一电源时,若回路中的电流相同,则由欧姆定律可知甲、乙两金属导电板的电阻相等,根据电阻决定式有R=ρeq \f(L,S),则可得电阻率为ρ=eq \f(RS,L),甲、乙两金属导电板的电阻率之比为eq \f(ρ甲,ρ乙)=eq \f(\f(Rbc,a),\f(Rab,c))=eq \f(c2,a2),故A正确,B、C、D错误.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5 V(内阻不计),电阻R1、R2、R3的阻值均为10 Ω,S为单刀双掷开关,则开关S接A和开关S接B时,理想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A.7.5 V 10 V B.10 V 7.5 VC.0 10 V D.10 V 0答案 C解析 开关S接A,电压表被短路,电压表测量的是导线上的电压U1=0;开关S接B,R2与R3并联再与R1串联,电压表测量的是R1两端的电压,得U2=eq \f(U,R1+\f(R2R3,R2+R3))R1=10 V,故选C.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6 Ω,若在a、c两点之间加上U=18 V的电压,则理想电流表的读数为(  )A.0 B.0.4 A C.1 A D.1.5 A答案 C解析 当电压加在a、c两点时,R2与R3并联后再与R1串联,电流表测量流过R3的电流;电路中总电阻R总=R1+eq \f(R2R3,R2+R3)=6 Ω+eq \f(6×6,6+6) Ω=9 Ω,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I=eq \f(U,R总)=eq \f(18,9) A=2 A,根据并联电路分流原理可知,流过电流表的电流I3=eq \f(1,2)I=eq \f(1,2)×2 A=1 A,故C正确,A、B、D错误.9.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Ω,R2=4 Ω,R3=6 Ω,R4=3 Ω,U=42 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1、R2、R3、R4的电压之比等于4∶2∶1∶1B.R1、R2、R3、R4的电流之比等于4∶2∶1∶2C.R1、R2、R3、R4的功率之比等于12∶6∶2∶1D.电路的总电阻等于21 Ω,总功率等于126 W答案 A解析 R3与R4并联后的总电阻为R′=eq \f(R3R4,R3+R4)=eq \f(6×3,6+3) Ω=2 Ω,由于R1、R2及R′串联,电流相等,则电压之比等于电阻之比,故R1、R2、R3、R4的电压之比等于4∶2∶1∶1,故A正确;流过R3与R4的电流之比与电阻成反比,故电流之比为1∶2,而流过R1与R2的电流之比为1∶1,流过R3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为I3=eq \f(1,3)I,故R1、R2、R3、R4的电流之比等于3∶3∶1∶2,故B错误;R1、R2串联,根据公式P=I2R,可知功率之比为P1∶P2=2∶1,R3与R4并联,由公式P=eq \f(U2,R)可知,功率之比为P3∶P4=1∶2,流过R3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为I3=eq \f(1,3)I,则P2∶P3=6∶1,故R1、R2、R3、R4的功率之比等于12∶6∶1∶2,故C错误;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R1+R2+R′=8 Ω+4 Ω+2 Ω=14 Ω,根据据欧姆定律得I=eq \f(U,R)=eq \f(42,14) A=3 A,则总功率为P=I2R=32×14 W=126 W,故D错误.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