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水调歌头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随堂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2.这首词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3.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句中的“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C.“无眠”,表现离别之人在月圆之夜因不能团员而难以入眠,暗示了作者的忧伤。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5.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大家______(人名),其文汪洋恣肆,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请再列举他的一首代表作____________6.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古流传,其中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8.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B.词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对人间生活的厌弃。C.“转朱阁,低绮户”间接写出了作者赏月时间之长。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天,萌生“乘风归去”的奇想,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B.上阕中作者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转化中,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失望。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月圆而亲人分离,作者由感伤离别转为对天下离人的祝福。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怀。12.结合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分析该句是如何塑造词人形象的? 13.古人多咏月,月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请从下面写月的句子中任选两个,简要分析词作中词人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①明月几时有 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③月有阴晴圆缺 ④千里共婵娟
参考答案:1.B 2.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意同即可)【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 “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有误,应该是“人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是一种自然常理”;故选B。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3.B 4.示例: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B.“写作者想象自己在月宫起舞的美好情景,胜似人间”错误,“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故选B。5. 苏轼 示例:《江城子•密州出猎》(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题西林壁》等,诗、词、散文均可) 6.D 7.人生的悲欢离合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自然而然,古往今来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生活中的遗憾和失意我们要乐观豁达以对。(意思相近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苏轼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记承天寺夜游》《题西林壁》等。6.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分析。D.本词中所用表达方式有描写和抒情,描写了月景,抒发了自己的怀人之情和美好祝愿。但词中并无说明的表达方式,本项中“说明”的表述是错误的;故选D。7.本题考查诗句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人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难以两全的事。月亮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可以说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这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苏轼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这里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是:人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幸福美满,正如同这月亮的盈亏一般,人生也必然是有欢聚也有别离的,这都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8.D 9.(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但愿人们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2)体现了作者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表明情意相通不受时空阻隔,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3)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任意答出2点满分)【解析】8.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A.词前小序中并没有交代地点;B.“含蓄地表现对人间生活的厌弃”理解有误,此处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C.“间接写出了作者赏月时间之长”理解有误。“转朱阁,低绮户”是直接描写月亮的诗句,运用了拟人手法,暗示时间推移,同时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在遭贬之后难以入睡的思亲之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故选D。10.B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现了作者推己及人,由对兄弟的思念转为对天下离人的祝福,很好地化解了人们分别时的苦闷与惆怅;这两句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使得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蕴含的情怀乐观而旷达。【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上阕中作者用“我欲”“又恐”“何似”来体现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情感的起伏,从对月宫的向往,到犹豫不决,再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选项中“表现了对人间生活的失望”错误。故选B。12.这句词写出词人欲去却又迟疑,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塑造出一个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迟疑的词人形象。 13.①“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写月光移照楼阁,表达词人的离愁别绪。③“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词人洒脱、旷达和无奈的复杂情感。④“千里共婵娟”抒发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解析】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值得玩味。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个“恐”字使语意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塑造出一个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迟疑的词人形象。13.本题考查词人情感。这首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回答时结合背景与词人情感作答。示例一:“明月几时有”,苏轼把青天当作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示例二:“月有阴晴圆缺”,结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知,这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习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