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7讲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758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7讲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5758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训练题(49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5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6讲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7讲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展开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7讲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37讲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时规范练
一、选择题
1.(2022辽宁丹东一模)下面是15—18世纪使用人数排名前10位的语言统计表。其中,英语、西班牙语排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语言发源区域人口出现增长
B.侵占邻近土地出现人口增长
C.海上入侵和殖民定居的推广
D.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推动
答案C
解析15—18世纪是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时期,两国都占有大量的殖民地,使英语和西班牙语的使用范围迅速扩大,C项正确。英国和西班牙本土人口并未出现快速增长,他们的殖民范围主要集中在海外,而不是邻近地区,A、B两项错误。从世界范围看,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英语和西班牙语的推广,D项错误。
2.(2023广东高三联考)18世纪中期,西班牙国王卡洛斯进行改革。政治上削减拉丁美洲本土白人在政府的任职人数、驱逐拉丁美洲本土教士;经济上规定拉丁美洲只能同西班牙进行商贸往来。这些措施的实施客观上( )
A.导致了拉丁美洲民族意识的觉醒
B.使拉丁美洲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C.强化了西班牙对整个美洲的控制
D.稳定了拉丁美洲地区的社会秩序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卡洛斯改革损害了土生白人的利益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客观上使拉丁美洲的民族意识增强,A项正确,B项错误;西班牙国王是想通过改革加强对其占有的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而非整个美洲,排除C项;这些措施激化了西班牙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矛盾,无法稳定拉丁美洲地区的社会秩序,排除D项。
3.(2022辽宁沈阳一模)英国殖民者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乱砍滥伐后,终于认识到直接掠夺原材料并非一直有利可图,于19世纪中后期在印度各地设置了以保护森林、获得税收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管理机构。这一转变( )
A.有利于印度收回部分经济主权
B.旨在尽可能地维护经济侵略成果
C.表明英国放松了对印度的侵略
D.预示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从工业革命前的直接掠夺转化为工业革命后通过税收间接掠夺,英国殖民政策变化的根本目的还是维护自己的经济侵略成果,并不是为了印度,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英国殖民政策的变化是侵略策略的变化,并未放松对印度的侵略,C项错误。材料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无关,D项错误。
4.(2023广东六校联考)20世纪初,比利时将刚果变为殖民地后,在当地开展有组织的可可种植,刚果成为欧洲重要的巧克力原料产地。同一时期,欧洲人掌握了生产固体巧克力的技术,巧克力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材料说明( )
A.比利时人垄断了欧洲巧克力产业
B.列强的殖民活动影响了国际分工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开启了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争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非洲成为制作巧克力的原料产地,欧洲掌握固体巧克力的生产技术,成为巧克力的生产地。因此,殖民活动重塑了国际分工,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比利时人打破了巧克力的生产垄断,排除A项;C项中“开始形成”表述错误,排除;20世纪初,非洲已经被瓜分完毕,故排除D项。
5.(2022山东日照一模)近代以来,亚非拉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各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存在差异
C.亚非拉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答案D
解析欧美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使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经济成为服务于殖民国家的附庸,生产单一经济作物,形成单一经济,D项正确。
6.为吸引更多人接受西方教育,1837年,英印当局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1844年,又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英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今印度金奈)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英国在印度采取的措施( )
A.以推动印度教育近代化为目的
B.源自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
C.体现了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
D.造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毁灭
答案C
解析英国殖民者在印度大力推进英语教育,而且规定以英语代替波斯语作为公务语言、采取了优先录用会英语者为公务员的政策,这些举措有助于加强英国对印度的文化殖民,是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主要是服务于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英国采取的举措和印度现代教育的缺失不存在因果关联,排除B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7.(2022山东青岛一模)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针对拉丁美洲的“大棒政策”;塔夫脱任总统时更是将“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并用。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的实质是( )
A.援助拉丁美洲的发展
B.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C.缓解拉丁美洲各国的政局动荡
D.支持拉丁美洲各国的军事独裁统治
答案B
解析“门罗主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都是美国加强对拉丁美洲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的重要策略与手段,故选B项。
8.(2022北京西城二模)1912年初,越南维新会改组为越南光复会,并确定其政治纲领为“驱逐法贼、恢复越南、建立越南共和民国”。由此可以看出( )
A.东亚和东南亚均已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B.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国关系维持到民国初年
C.辛亥革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直接影响
D.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借鉴了越南光复会的表述
答案C
解析1912年初,即辛亥革命后不久,越南借鉴了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反映出辛亥革命对越南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直接影响,故选C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越南与中国的藩属国关系在中法战争后就已经结束,排除B项;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建立,越南光复会于1912年建立,故中国同盟会无法借鉴越南光复会,排除D项。
9.(2022辽宁大连二模)20世纪初兴起的亚洲革命风暴,是继19世纪初拉丁美洲革命风暴之后的全世界历史新阶段的重大标志性事件,是第三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历史性开端。列宁把这次革命风暴称为“亚洲的觉醒”。之所以被称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 )
A.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领导阶级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不断扩大
D.革命后各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答案A
解析“亚洲的觉醒”的原始含义是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而民族独立、民主自由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是重要条件,A项正确。十月革命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才开始出现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现象,B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地理范围扩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项错误。“亚洲的觉醒”大都以失败告终,D项错误。
10.(2023广东六校联考)19世纪初,海地独立运动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说:“我们已经取得了自由,我们世代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法国人企图从我们手中夺去我们的自由,我们宁可战死也决不能答应他们……努力吧,自由属于我们!”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海地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殖民地民主意识的觉醒
C.启蒙运动影响范围广泛
D.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杜桑·卢维杜尔以“自由”为口号反抗法国对海地人民的奴役,说明其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强调海地独立运动的思想背景,与经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民主”意识表述错误,排除B项;“开始瓦解”说法错误,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1.(2022山东高三模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加深,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试举出其中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指出其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1)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
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2)历史事件: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主要特点: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
(3)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6讲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5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通史版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第34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