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4新人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24
(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高三大联考)罗布泊地区(39°N~41°30'N,88°30'E~92°E)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区内由水平黏土层构成的雅丹地貌分布广泛。下图示意罗布泊某区域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地雅丹体最高点位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层岩性
B.盛行风向
C.昼夜温差
D.植被状况
2.有利于该地雅丹体发育的气候条件是( )
①风力强劲 ②风向多变 ③气候干燥 ④空气稀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由于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挟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使岩石下部呈凹槽化,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因此雅丹体最高点靠近迎风坡处,故影响雅丹体最高点位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向。地层岩性、昼夜温差、植被状况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第2题,有利于雅丹地貌发育的气候条件是气候干燥、风力强劲、风向稳定,①③正确。风向多变不利于雅丹地貌形态的稳定,空气稀薄对雅丹地貌影响较小,②④错误。
(2022四川雅安三模)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舌状或叶状体,多是高山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地貌,由于内部所含冰的变形、滑动,或内部砾石冻融作用,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下图为石冰川在各大洲的分布面积图,读图,完成3~5题。
3.南美洲石冰川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南美洲高纬度区域面积大
B.南美洲面积更大
C.南美洲平均海拔更高
D.南美洲高山冰川广布且退化显著
4.石冰川上的岩石碎块( )
A.分选性好
B.磨圆度高
C.多分布于冰川末端
D.植物生长条件好
5.下列关于石冰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布高度与纬度呈正相关
B.移动速度与含冰量呈正相关
C.可能在内部所含冰完全融化之后停止移动
D.近年来同地区石冰川分布海拔有升高的趋势
答案3.D 4.C 5.A
解析第3题,亚洲高纬度区域面积最大,A错误;亚洲的面积最大,B错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C错误;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的,多是高山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地貌,南美洲西部多高大山脉,冰川广布,退化显著,多石冰川,D正确。第4题,石冰川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其形成的岩石碎块分选性差,A错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山下移动,移动速度慢,侵蚀作用弱,磨圆度低,B错误;石冰川多是高山冰川退缩的遗迹和衍生地貌,由岩石碎块和冰组成,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应在冰川的末端积累,C正确;石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气温低,植物生长条件差,D错误。第5题,南极洲纬度最高,但石冰川分布不多,二者并不是正相关关系,A符合题意;含冰越多,越容易下滑,移动速度与含冰量呈正相关,B不符合题意;内部所含冰完全融化之后,下滑能力减弱,可能使其停止移动,C不符合题意;近年来气温升高,冰川后退,所以石冰川分布的海拔有升高的趋势,D不符合题意。
(2022山东烟台三模)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例如洞壁)进行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的石埂边坝,边石坝的生长发育程度可反映洞内古环境水文迁移状况。下图为贵州丹寨金瓜洞某一边石坝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 )
A.残丘 B.石林
C.石钟乳 D.角峰
7.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
A.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
B.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
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答案6.C 7.D
解析第6题,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进行碳酸钙沉积而形成的小型梯田状地貌的石埂边坝,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随着二氧化碳的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石钟乳。所以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石钟乳。第7题,图中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滴在下滴过程中砸向洞壁,沿洞壁向池中流动补给池水,水在沿洞壁流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析出,促使碳酸钙沉积,形成边石坝,所以空气中高二氧化碳含量能促进其形成。而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避免水位变化大对洞壁边石坝沉积处的侵蚀,促进了边石坝的形成。边石坝的形成与池水排泄方式关系不大。
(2022贵州一模)1973—2017年黄河口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示意黄河口海岸线变化速率。黄河口海岸带分为三段:五号桩(位于③④之间)以北为北段、五号桩至张镇河(位于⑥⑦之间)为中段、张镇河以南为南段。据此完成8~10题。
8.黄河口海岸带南段属于( )
A.强淤进型海岸
B.淤进型海岸
C.平衡型海岸
D.蚀退型海岸
9.1973—2017年黄河口海岸线长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因主要有( )
①上游地区修建大量水库 ②中游地区泥沙在此淤积 ③下游地区大量引黄灌溉 ④沿海海水顶托与海浪侵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黄河口近年来增加的土地,主要类型为( )
A.阔叶林地
B.滩涂湿地
C.旱作耕地
D.港口用地
答案8.D 9.C 10.B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张镇河(位于⑥⑦之间)以南为南段,海岸线变化速率为负值,说明以海洋侵蚀作用为主,泥沙淤积很少,海岸被侵蚀,向陆地退缩。因此,黄河口海岸带南段属于蚀退型海岸。第9题,读图可知,1973—2017年黄河口海岸线变得曲折,可推知长度显著增加,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主要受黄河泥沙的淤积和海水侵蚀影响。黄河口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受上游修建水库影响小,同时也不受下游的引水灌溉影响,①③错。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河流挟带大量泥沙入海,因地势低平、海水顶托作用等影响,泥沙在黄河口堆积。随着黄河两岸堤防的日益完备,黄河尾闾段已经不再任意游荡摆动或改道,因而现在的大部分海岸处于蚀退状态,以海蚀作用为主, 淤积主要发生在黄河口海岸带中段,从而导致黄河口海岸线变得曲折,长度显著增加,②④对。第10题,黄河口受河流、海浪侵淤等动力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增加的土地,这里水源充足,芦苇等植被丰富,水文条件独特,海、淡水交汇,形成了宽阔的滩涂湿地,但由于土壤含水、含盐分过多,因而形成不了阔叶林地和旱作耕地;港口建设要求水深、面阔、避风,但黄河口泥沙淤积严重,水浅,建港条件不佳。
11.(2022辽宁大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的大鹏半岛(图1)海岸地貌类型齐全。2020年7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海岸地貌学专家的指导下,来到大鹏半岛南部的西冲湾开展了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海岸处不同区域的沙粒大小不一,于是分别在沙滩A、B和附近坡面C处取样,对沙粒进行观察,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尝试根据当地不同的外力形式解答差异产生的原因。图2为同学们根据取样位置绘制的剖面图。
图1
图2
(1)推测西冲湾沙滩沙粒的可能来源。
(2)退潮时,研学小组观察发现A处沙粒较B处细。结合退潮过程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研学小组观察坡地前C处沙粒较A处更细,且其外力与A、B处不同。说明沙粒在C处堆积的过程。
答案(1)河流入海搬运的泥沙;海水运动搬运海底的沉积物(碎屑物质);沿岸山体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碎屑。
(2)退潮时,海面下降,海水挟带的沙粒中颗粒较大的先沉积,而颗粒较小的沙粒在距退潮线较近的A处附近堆积。
(3)海滩裸露的泥沙,在干燥时起沙;海风搬运泥沙;遇到坡地阻挡,风速减弱,在坡地C处沉积。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沙滩的物质来源分析。分析图1可知,西冲湾沙滩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受河流和海浪的影响,故该地的沙滩沙粒可能来源于沿岸山体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碎屑,河流入海时挟带而来的泥沙,以及海水在运动过程中挟带的海底碎屑物质。第(2)题,结合流水的分选作用原理来分析。分析图1可知,A地较B地更靠近海洋。退潮时,海浪由陆地向海洋方向移动,海水挟带的沙粒颗粒较大的先沉积,即在B处堆积;颗粒较小的后沉积,即在A处堆积,使得A处沙粒较B处细。第(3)题,分析图1可知,C地为坡地,距海有一段距离,故可推测该处沙粒沉积不是海浪作用形成,而是风力作用形成。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该地常有海风出现,海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的过程中,经过沙源地(泥沙裸露的沙滩),在干燥情况下,海风搬运泥沙,后遇到坡地阻挡,海风风速减弱,所挟带的泥沙在坡地C处沉积。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2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32湘教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影响喀什乐器年产量的主要因素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7湘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90—2005年,我国,8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5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25湘教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堰塞湖的描述,正确的是,官坝河泥石流发生时,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该滑坡体的移动方向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