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规范练23新人教版
展开考点规范练23
(2023届天津河西高三期中)“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橘子洲是湘江的江心洲。下图为湘江橘子洲附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橘子洲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 )
A.海水顶托作用
B.泥沙沉积作用
C.侧向侵蚀作用
D.地壳抬升作用
2.推测未来橘子洲( )
A.洲头不断变大
B.洲尾逐渐变小
C.西岸增长较快
D.东岸增长较快
3.湘江阶地在形成过程中( )
A.由早到晚依次形成Ⅰ、Ⅱ、Ⅲ
B.地质作用过程一直比较稳定
C.河流搬运泥沙能力不断增强
D.经历了间歇性的地壳抬升过程
答案1.B 2.C 3.D
解析第1题,橘子洲位于湘江,湘江是长江的支流,不直接流入海洋,不受海水顶托作用,A错误;橘子洲是江心洲,是河流挟带泥沙经沉积作用形成的,B正确;侧向侵蚀会使河流展宽,但不是形成江心洲的原因,C错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会形成河流阶地,不是江心洲,D错误。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橘子洲是经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江心洲。洲头位于上游,受河水侵蚀作用强,不会变大,A错误;洲尾泥沙沉积作用强,会逐渐变大,B错误;湘江向北流动的过程中河流向东偏,橘子洲东侧主河道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西侧主河道河流流速慢,堆积作用强。橘子洲西岸泥沙堆积作用强,可能增长较快,东岸泥沙沉积少,增长较慢,C正确、D错误。第3题,河流阶地在形成过程中,离现代河床越近,形成越晚,图中湘江阶地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Ⅲ、Ⅱ、Ⅰ,A错误;多级阶地在形成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间歇性的抬升,B错误、D正确;河流阶地在形成过程中,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增强,C错误。
(2022广东二模)早期,随着大青山、蛮汉山的隆升,呼和浩特盆地广泛接受湖相淤泥质黏土沉积。当山脉隆升到一定高程后,湖水退出,淤泥质黏土层停止发育。下图示意现代呼和浩特盆地地形地貌及淤泥质黏土层厚度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根据淤泥质黏土层的分布特征,推测淤泥层区域地势特点是( )
A.南部高北部低 B.东部高西部低
C.东北高西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
5.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淤泥质黏土层( )
A.粒径增大 B.厚度减薄
C.底部海拔降低 D.沉积作用减弱
答案4.C 5.C
解析第4题,随着与山体距离的增大,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流水侵蚀作用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沉积作用增强,淤泥质黏土层的颗粒越来越细,厚度增加,故淤泥质黏土层越厚,地势越低。图中淤泥层厚度等值线数值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故可推测淤泥层区域地势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C正确。第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B、D错误。因为距离山体越远,地势越来越低,淤泥质黏土层的底部海拔会降低,C正确。
(2022云南二模)嘉陵江干流及其两条支流(渠江和涪江)古地理时期就在合川汇集,构成“三水汇流”格局(图1),对嘉陵江干流合川以上河段曲流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古地理环境变化使嘉陵江快速下切,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图2示意嘉陵江某曲流河段剖面图,据此完成6~7题。
图1
图2
6.导致古嘉陵江快速下切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多,流量增大
B.气温降低,冻融增强
C.地壳抬升,流速加快
D.植被减少,侵蚀增强
7.剖面图所示河段,甲、乙两侧相比( )
A.甲侧侵蚀作用弱
B.甲侧沉积物粒径较大
C.乙侧河水流速快
D.乙侧河岸会不断后退
答案6.C 7.B
解析第6题,根据题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嘉陵江流经地区地势起伏较大,而古嘉陵江快速下切是由于板块的运动,导致地壳抬升,地势落差增大,水流速度变快,下切作用不断增强,C正确;河流下切作用主要是由地势落差导致的,而降水增多和流量增大,下切作用不一定强烈,A错误;嘉陵江源头在秦岭,流经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冻融可能不存在或能力较弱,B错误;植被的减少,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淤积,河流下切作用减弱,D错误。第7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甲侧坡度更大,说明侵蚀作用较强,水流速度较快,沉积物粒径较大,A错误,B正确;乙侧坡度较缓,说明水流速度较慢,属于堆积岸,河岸可能向河道逐渐延伸,C、D错误。
(2022河北秦皇岛模拟)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北倚千里岗山脉余脉,南接金衢盆地,三面环山,山涧小溪穿村而过。三门源先祖为躲避战乱,迁居于此,村内现存明清古建筑约60幢,保存较为完整。2008年10月,三门源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前,三门源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下图示意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分布。据此完成8~9题。
8.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的主要特点是( )
A.沿道路布局,自东向西扩展
B.沿河布局,自南向北扩展
C.沿道路布局,自西向东扩展
D.沿河布局,自北向南扩展
9.三门源传统古村落建筑分布密集,其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取水 B.利于田间管理
C.少占耕地 D.便于抵御盗匪
答案8.D 9.C
解析第8题,在聚落发展初期,三门源民居建筑空间扩展受到地形及河流的共同影响,沿河布局,可充分利用河运,同时便于生产、生活用水,故聚落民居多沿河布局,A、C错误;三门源先祖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故早期聚落位于北侧靠近山脚的地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聚落向地势相对较平坦、耕地资源丰富的南部扩展,B错误,D正确。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三门源传统古村落三面环山,可利用的耕地资源不足。村落建筑分布密集,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资源,故其主要目的是少占耕地,C正确;建筑沿河分布的好处主要是取水方便,且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当地村落并非都沿河分布,A错误;建筑分布密集不能体现利于田间管理和便于抵御盗匪,B、D错误。
10.(2022河南郑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通过研究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米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层厚度约1米,形成于距今1万—0.9万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 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
答案(1)(物质来源)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动力条件)季节性山洪频发,洪水挟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
(2)(气候)地势低,气候较温暖;(水源)地下水埋藏浅(或有泉水出露),水源相对充足;(地形、土壤)地形平坦,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植被)草木茂盛。
(3)(湖沼形成)地势低洼,雨季降水和地下水在此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环境演变为陆地环境)位于洪积扇扇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挟带的沉积物颗粒小,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湖沼物质形成与变化)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并形成黑色腐殖质;气候变干,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
解析第(1)题,从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条件两方面分析。该地位于西北某山地南坡,山区地表多砾石、泥沙,为沉积物提供了物质来源;整体而言,西北地区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出现季节性山洪,山洪发生时,洪水挟带大量砾石、泥沙在山麓地带堆积。第(2)题,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从示意图上看,遗址所在区域地形相对平坦;从材料“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层厚度约1米”可知,遗址所在区域沉积物颗粒较细,土壤肥力高;位于南坡(阳坡)且地势低,气候较温暖;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在水源附近,植被生长茂盛。第(3)题,该处位于山区地势低洼处,雨季时,降水和地下水易在此处汇集,形成湖泊沼泽;湖沼沉积处位于洪积扇扇缘,地势趋于平坦,水流速度变缓,水流挟带的沉积物沉积,且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在洪积扇扇缘处沉积物颗粒小,大量细小颗粒物在湖泊沼泽中沉积;当时由于该地地势低,再加上地下水埋藏浅,水源相对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使得当地植被繁茂,大量枯枝落叶在湖沼沉积,最后形成黑色腐殖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变干,蒸发旺盛,湖沼逐渐干涸,盐分结晶,形成夹杂盐碱的黑褐色湖沼沉积层。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7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7湘教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高此次徒步旅行的时节是,此次徒步旅行中,小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6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是,甲地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白天,磷虾在海水深层活动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55湘教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五里坡,首批国家公园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