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9单元第50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第19单元第50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丝绸之路,小亚细亚,印度洋,国际分工,中山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1.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2.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3.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2.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角度: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古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史料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交流、交往,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
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的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文化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解读】史料反映了古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答案】特征: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交往长久不衰;互动贯穿于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始终。意义: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其他国家与地区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
角度: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史料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芝加哥和敖得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逐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园和香
料园;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沿岸各国是我们的菜园主。我们的棉田,长期以来都是分布在美国南方,而现在差不多扩展到地球上各个热带地区去了。——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解读】史料反映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思考】史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试简析这一现象的形成。
【答案】现象: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和商品冲破与世隔绝和闭关自守的各国的大门。于是,亚非拉国家和民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的生产与贸易日益具有国际性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2022•广东韶关模拟)丝绸的出口是汉朝贸易体系的一部分,除中国外还有五方参加,它们是罗马、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非洲,中亚人充当了中国货物的运输人或向导,中国从中亚取得马匹和璞玉,最后,丝绸运到罗马。材料主要说明( )A.沿线众多国家共建了丝绸之路B.贸易是开辟丝路的主要目的C.中国与罗马有直接的贸易交往D.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中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罗马直接或间接进行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该材料主要说明了沿线众多国家共建了丝绸之路,故A项正确;汉武帝最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排除B项;汉朝时中国与罗马并未建立起直接的贸易交往,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2.(2022•吉林长春模拟)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和农耕地区的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进行交换,故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皮毛路”“茶马路”相互辉映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D.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与中原的茶叶、丝绸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故B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排除A项;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排除D项。
3.(2022•北京模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A项。
4.(2022•福建泉州模拟)18世纪初,英国生产的部分瓷器结合中国瓷釉洁白纯净、色泽艳丽的特质,融合西方的审美准则,开创了新的技术和纹饰风格。西方的创新引起中国的关注,康熙帝曾指派两名意大利传教士指导中国工匠学习珐琅技法。这体现了( )A.政府政策影响制瓷水平B.商业贸易推动文化交流C.西学东渐引发思想解放D.西方与中国审美观一致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英国学习中国的瓷器制作工艺,中国也借鉴和学习西方的珐琅技法,这一现象说明随着中西方商业贸易的发展,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也得到了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述及英国或中国政府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中英两国在制瓷技术上的交流不能说西方与中国审美观一致,排除D项。
5.(2019•海南卷)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故选A项。
(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509—510)
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转运贸易已具有相当突出的发展。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与古代西亚的同类产品如出一辙。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丝国)。由此可知,当时( )A.转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B.中西贸易已经开始C.古代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解析】根据材料“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与古代西亚的同类产品如出一辙。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丝国)”可知,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中西贸易,故B项正确;仅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转运贸易占据主导地位的结论,故A项错误;古代丝绸之路在汉代开通,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充分说明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D项错误。
2.埃及开罗附近的遗址发现了数以万计唐至宋初的瓷片;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发现了大批唐代陶瓷器;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也发现了唐代瓷片。以上信息表明唐代( )A.瓷器是海外贸易的最主要商品B.丝绸之路等商路辐射范围较广C.私人海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D.中国已经成为东亚文化圈中心【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丝绸之路等商路可以到达印度、西亚、非洲等地,辐射范围较广,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3.(2022•海南海口模拟)10世纪时,阿拉伯人麦哈黑尔东游写的《游记》中说到中国都城名为“新达比尔”(Sindabil),亨利•玉尔认为“此名似阿拉伯人讹传之印度城名”,实际应指成都,《马可•波罗行纪》作“新的府”(Sindifu)。而最初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正是成都生产的。这可以用来佐证( )A.当时西南丝路的存在B.中阿之间缺乏直接联系C.中印丝绸贸易规模大D.中国与南亚贸易的频繁【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经印度传播到阿拉伯人手中的丝绸是成都生产的,说明西南丝路的存在,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佐证中阿之间是否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得出丝绸贸易的规模,排除C项;材料不能得出中国与南亚贸易是否频繁,排除D项。
4.明朝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载:“文郎马神(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初盛食以蕉叶为盘,及通中国,乃渐用磁(瓷)器。”非洲发现了大量明朝的陶瓷,如蒙巴萨发现的茶具。材料说明明朝的对外贸易( )A.废止了明朝初期实行的海禁政策B.影响到亚非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C.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奠定了中国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的人最初用蕉叶作为食盘,与中国有了交流之后逐渐改用瓷器,非洲蒙巴萨发现了明朝的陶瓷茶具,说明明朝的对外贸易影响到亚非一些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故B项正确;明朝的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材料无法说明该政策被废止,排除A项;明朝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5.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解析】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和垄断组织均属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经济组织,它们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项正确;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早期殖民扩张阶段的产物,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垄断组织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故A、B两项错误;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和垄断组织均与国家干预经济不相关,故D项错误。
6.(2022•山西吕梁模拟)18世纪,欧洲开始烧制瓷器,其图案最初是以华瓷为范本,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案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据此可知( )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近代工业发展B.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西方用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瓷器受中国瓷器风格影响,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案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说明西方用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瓷器生产不属于近代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排除C项。
7.(2022•广东清远模拟)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的贵族与中产阶级纷纷仿效路易十四,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英国的王公大臣和上层社会的贵族等也莫不如此。这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 )A.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C.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D.成为欧洲反封建的武器【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中华文化传到西方,西方国家兴起了一股“中国热”,材料中,法国和英国的贵族阶层“将自己的房屋院落改造成中国式的,并高价购买中国瓷器来装饰自己的屋子”,反映了当时中华文化受到欧洲社会上层推崇,故选C项。
8.下图所示为清朝时的更钟,它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清朝的时钟领先世界B.体现了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C.时钟更有利于控制农时D.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一脉传承【解析】材料“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9.(2022•广东江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下表是几种日常饮料的概况。
——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答案】[示例一]观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西亚、北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农耕技术、铁器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迁徙、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啤酒是来自西亚和北非的农耕文明制造的,它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经济繁荣,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
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他们在贸易的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烈酒和咖啡是阿拉伯人发明或传播的,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都有重要影响,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0讲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3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物质和技术交流,四大发明,汗血马,思想文化交流,基督教,为主的原因,这一记载反映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教学演示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空坐标,单元概览·明要求,目标展示•定方向,基础必备•探新知,丝绸之路,大月氏,海路联系,漠北草原,关中平原,东南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