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1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2页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孔子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
    文段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段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文段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哺育
    B.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C.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
    D.理,非吾业也理:道理,事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庭中始为篱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而母立于兹呱呱而泣
    C.实迷途其未远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云无心以出岫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朝着西家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举着壶端着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中的树木,感到非常开心。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到当官的很烦发布那些政令,好像可怜百姓,其实祸害百姓。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惫。
    1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①(2分)先妣抚之甚厚
    ②(2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2分)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6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1】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2】,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3】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4】,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5】。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注:【1】与可:文同,字与可,开创“湖州竹派”。【2】轮扁:善于砍木造车轮的工匠。轮扁对正读圣人之书的齐桓公说,自己斫轮的手艺无法传授给儿子,因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3】缣素:可书画的细绢。【4】彭城:徐州。【5】箨龙:竹笋。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心识其所以然识:知道,懂得
    B.而读书者与之与:给,给予
    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集中,聚集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14.下列语句中的“竹”,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岂独竹乎
    C.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D.此竹数尺耳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从像蝉腹蛇蚹一样长着条条横纹的竹笋,到像拔剑一样高挺的十寻修竹
    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快速地起笔跟从心中所想,运笔一气呵成,去捕捉自己心中所见的成竹
    C.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庖丁,正在屠宰牛,而饲养动物的人却从解牛的过程中悟出了饲养之道
    D.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苏辙从来不画画,所以他仅仅能理解文同寄托在墨竹形象上的思想情感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同苏轼两人书信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同故意告诉士大夫们“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然后调侃苏轼能收到很多可以做袜子的珍贵丝绢。
    B.文同在信尾跟苏轼开玩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打算在珍贵的鹅溪绢上画万尺长的寒竹。
    C.苏轼幽默地回应文同,“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意思是知道你并不想画画,而是想得二百五十匹鹅溪绢。
    D.“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意在讥讽文同穷困潦倒,汉川的竹子虽然贱如蓬草,也不该乱挖竹笋来吃。
    17.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以本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学而时习之”的必要性。(4分)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答谢景山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忧中辱示②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③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欤?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欤?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注释: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②辱示:敬词。 ③佛肸( xī):人名,与孔子同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
    B.顾事有先后耳 顾:只是
    C.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 踬:困顿
    D.而恨其所不至 恨:痛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固守而不移者 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B.困于道者多矣 苟有异于襄之说
    C.襄之为文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
    D.务以文词求于有位 以道所怀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唱于人
    还特地在众人中倡导(这种做法)
    B.狷者难进而易退
    急躁的人难以前进而容易后退
    C.非恤美仕之未得
    不是忧虑好的仕途不能得到
    D.如景山且不能见信
    假如您尚且不能见到我写的信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蔡襄针对好友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希望谢景山仿效前代高位之人的自进方式,不盲目学习孔、孟两位圣人。
    C.谢景山感叹世间少有知己,追求显达,却仕途不顺,尤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
    D.作者针对友人的来信,以坦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主张和处世态度。
    10.文中说“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意思是并不是想要超过你,只不过陈述自己所坚守的(主张),那么作者所坚守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21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此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客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师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瓠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风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个与多省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憧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那士女闻之,英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基。
    (选自《隋书·隐逸传》)
    注释:和士开,人名。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母以孝闻 臣以险衅
    B.士谦闻而出财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
    D.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聚之咸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年丧父,事母极孝,在为母亲服丧期间,消瘦得只剩皮骨,憔悴不堪。
    B.李士谦遵循古人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聚会的亲朋自愧不如。
    C.李士谦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誉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他去世后,人们自发为其举行万人葬礼并立碑。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0.文中的李士谦重义轻利,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述。(6分)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时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述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母损、待秦拔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取材于《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候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 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糜,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糜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周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取材于《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此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取材子《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韩侈、韩公仲。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秦恐公之乘其弊也 弊:疲惫
    B.而德东周 德:恩惠
    C.麋知猎者张罔 罔:同“网”
    D.以宜阳之郭为慕 郭:城墙
    7.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宜阳而有功 而:如果
    B.三鼓之而卒不上 而:却
    C.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而:并且面:然而
    D而不可下 而:然而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粟支数年 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
    B.遽效煮枣 赶紧献出煮枣城
    C殆能自免也 很难靠自己避免(宜阳的沦陷)
    D.我以宜阳饵王 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兵精粮足,且有援军在外,秦军必定无功而返。
    B.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援助。
    C赵累劝说楚国将军景翠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以便从两国获利。
    D.秦军主帅甘茂面对困境,拿出私财增加军队的赏赐,来鼓舞士气。
    10.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6分)

    文言文阅读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5分)
    文段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段二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文段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喂养,哺育
    B.悟已往之不谏谏:劝止,挽回
    C.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深知
    D.理,非吾业也理:道理,事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庭中始为篱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而母立于兹呱呱而泣
    C.实迷途其未远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D.云无心以出岫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东家的狗朝着西家叫,客人穿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
    B.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我举着壶端着杯自斟自饮,观赏着院中的树木,感到非常开心。
    C.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看到当官的很烦发布那些政令,好像可怜百姓,其实祸害百姓。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又怎能使我们人口增多、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困苦而且疲惫。
    11.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共6分)
    ①(2分)先妣抚之甚厚
    ②(2分)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2分)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一)(共15分)
    8.(3分)D(理:统治、治理)
    9.(3分)C(A项,为,前者为动词,修筑;后者为介词,对、向。B项,而,前者为代词,你的;后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C项,其,均为语气副词,或许、大概。D项,以,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关系,相当于“地”,后者为介词,将、把)
    10.(3分)C(看到那些当官的喜好频发政令,好像特别怜爱百姓,到头来因此祸害了百姓。)
    11.(共6分)答案示例:
    ①(2分)我母亲生前待她很好
    ②(2分)既然自己让精神被形体役使
    ③(2分)养育好你们的小孩,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6分)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1】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2】,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3】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4】,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5】。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节选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注:【1】与可:文同,字与可,开创“湖州竹派”。【2】轮扁:善于砍木造车轮的工匠。轮扁对正读圣人之书的齐桓公说,自己斫轮的手艺无法传授给儿子,因为“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3】缣素:可书画的细绢。【4】彭城:徐州。【5】箨龙:竹笋。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心识其所以然识:知道,懂得
    B.而读书者与之与:给,给予
    C.袜材当萃于子矣萃:集中,聚集
    D.苏子辩矣辩:能说会道
    14.下列语句中的“竹”,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必先得成竹于胸中B.岂独竹乎
    C.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D.此竹数尺耳
    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从像蝉腹蛇蚹一样长着条条横纹的竹笋,到像拔剑一样高挺的十寻修竹
    B.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快速地起笔跟从心中所想,运笔一气呵成,去捕捉自己心中所见的成竹
    C.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庖丁,正在屠宰牛,而饲养动物的人却从解牛的过程中悟出了饲养之道
    D.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
    苏辙从来不画画,所以他仅仅能理解文同寄托在墨竹形象上的思想情感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同苏轼两人书信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同故意告诉士大夫们“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然后调侃苏轼能收到很多可以做袜子的珍贵丝绢。
    B.文同在信尾跟苏轼开玩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打算在珍贵的鹅溪绢上画万尺长的寒竹。
    C.苏轼幽默地回应文同,“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意思是知道你并不想画画,而是想得二百五十匹鹅溪绢。
    D.“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意在讥讽文同穷困潦倒,汉川的竹子虽然贱如蓬草,也不该乱挖竹笋来吃。
    17.孔子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以本文第一段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学而时习之”的必要性。(4分)
    13.(3分)B 14.(3分)B 15.(3分)C 16.(3分)D
    17.(共4分)答案要点:
    ①孔子强调:学习知识和本领并经常实习(温习、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
    ②例如苏轼虽然向文同学习了画竹的方法,却无法马上做到兔起鹘落、心手相应。
    (或:例如苏轼认为常有心里明白而操作不熟练的情况,这是由于平时以为学明白就行了,而疏于练习,结果事到临头又不会做了。)
    ③这说明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学”与“时习之”缺一不可。
    【评分说明】共三个要点:解释句意,1分;结合文段内容,2分;分析“必要性”,1分。意思接近即可。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18分)
    答谢景山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忧中辱示②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有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苟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③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欤?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欤?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注释: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②辱示:敬词。 ③佛肸( xī):人名,与孔子同时。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 病:批评
    B.顾事有先后耳 顾:只是
    C.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 踬:困顿
    D.而恨其所不至 恨:痛恨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固守而不移者 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B.困于道者多矣 苟有异于襄之说
    C.襄之为文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
    D.务以文词求于有位 以道所怀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唱于人
    还特地在众人中倡导(这种做法)
    B.狷者难进而易退
    急躁的人难以前进而容易后退
    C.非恤美仕之未得
    不是忧虑好的仕途不能得到
    D.如景山且不能见信
    假如您尚且不能见到我写的信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中蔡襄针对好友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提出自己的质疑。
    B.作者希望谢景山仿效前代高位之人的自进方式,不盲目学习孔、孟两位圣人。
    C.谢景山感叹世间少有知己,追求显达,却仕途不顺,尤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
    D.作者针对友人的来信,以坦诚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为文主张和处世态度。
    10.文中说“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意思是并不是想要超过你,只不过陈述自己所坚守的(主张),那么作者所坚守的主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述。(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6.(3分)D (遗憾)
    7.(3分)C (均为助词,取独。 A动词,好像/连词,假如;B介词,被/介词,和;D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
    8.(3分)D (假如您尚且不能相信我)
    9.(3分)B (“希望仿效前代”与原文不符;“不攀附孔、孟圣人”于文无据)
    10.(6分)答案要点:
    ①主张“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载体。(或“道先于文”)
    ②主张以“道”作为进退的准则。
    ③主张顺其自然,等待机会。
    ④主张甄别他人对自己的评论。
    ⑤主张要相信自己,不轻易动摇。
    ⑥主张无论处境如何,都竭尽全力做学问。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给满分。意思对即可。

    北京市平谷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21分)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此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客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师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瓠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风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个与多省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憧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已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那士女闻之,英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基。
    (选自《隋书·隐逸传》)
    注释:和士开,人名。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事母以孝闻 臣以险衅
    B.士谦闻而出财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州 司临门,急于星火
    D.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聚之咸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士谦幼年丧父,事母极孝,在为母亲服丧期间,消瘦得只剩皮骨,憔悴不堪。
    B.李士谦遵循古人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聚会的亲朋自愧不如。
    C.李士谦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誉看得很淡,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D.李士谦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很高,他去世后,人们自发为其举行万人葬礼并立碑。
    9.翻译文中画线语句。(6分)
    (1)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10.文中的李士谦重义轻利,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述。(6分)
    6.(3分)A。[B项中的“致谢”,今义为“表达感谢”,文中义为“表达歉意”。C项中的“贫乏”,今义为“贫瘠的、匮乏的”,形容词;文中义为“贫困的人”,名词。D项中的“终于”,今义为“到底”,副词:文中义为“死在……”,“终”“于”是两个词。]
    7.(3分)D.[“之”为助词,提宾标志;代词,它们,指兵器。A项中“以”,因为;B项“而”均为表顺承的连词,“就”;C项“于”为连词,“比”。]
    8.(3分)B(每到社祭日,李氏家族一定举行大宴,竭尽欢乐。曾经有一次在士谦住所聚会,面前满是丰盛的食物,士谦却先为堂房亲属摆出了黄米)
    9.(6分)
    (1)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将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
    (2)赵郡的农民感激他,抚摩自己的子孙说:“这是李参军留下来的恩惠啊。”
    [评分标准:本题6分。第(1)小题3分,“讽”“擢”两个要点各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第(2)小题3分,“德之”"遗惠"两个要点各1分;全句翻译通顺,1分。]
    10.(6分)
    ①为无力办丧事的人家提供钱财。
    ②出钱为因分财不均的兄弟平息矛盾。
    ③替他人精心喂养闯进田里的牛。
    ④不追究偷割庄稼者。
    ⑤放走偷盗粮食者。
    ⑥饥年欠收时,借贷给同乡人粮食,烧毁借据,不求偿还。
    ⑦春耕时,拿出粮种,无偿分给贫困人家。
    (每点1分,满6分即可)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二、本大题共6小题,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时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述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母损、待秦拔之,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取材于《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候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 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糜,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已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糜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周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取材于《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此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取材子《战国策·秦策二》)
    [注]公仲:韩国相国,又称韩侈、韩公仲。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4秦恐公之乘其弊也 弊:疲惫
    B.而德东周 德:恩惠
    C.麋知猎者张罔 罔:同“网”
    D.以宜阳之郭为慕 郭:城墙
    7.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宜阳而有功 而:如果
    B.三鼓之而卒不上 而:却
    C.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而:并且面:然而
    D而不可下 而:然而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粟支数年 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
    B.遽效煮枣 赶紧献出煮枣城
    C殆能自免也 很难靠自己避免(宜阳的沦陷)
    D.我以宜阳饵王 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兵精粮足,且有援军在外,秦军必定无功而返。
    B.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援助。
    C赵累劝说楚国将军景翠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以便从两国获利。
    D.秦军主帅甘茂面对困境,拿出私财增加军队的赏赐,来鼓舞士气。
    10.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秦国最终攻下宜阳的原因。(6分)

    6.B解析:德,感激。
    7.D解析:而,如果。
    8.C解析:殆能自免也-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
    9.C解析: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
    10.(6分)参考答案
    ①秦国君臣同心,赏罚分明,求胜意志强。2分
    ②韩国相国韩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2分
    ③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观望态度。2分(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文言文译丈:
    材料一
    秦国攻打韩四的宜阳城,周根王对大臣赵累说:“您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般王说:“宣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推食足以支用
    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围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倾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接救宜阳,秦圆一定不会有收获,”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圆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就不能在秦国站住脚。秦王(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攻不下宣阳,秦王会感到耻舞,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瓶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草说:‘你的舟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围,即使打了胜仗,官舞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进开秦兵援助宜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心你趁他藏意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掌出宝物财略你,公仲认为你是为了他韩围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进给你。’”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罩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景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草从秦国得到了杰承城,从柿国得到了宝物,因而感激东周。
    材料二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衿说:“我听说韩国国相韩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够进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相公韩侈的智慧,在宜阳陷入了图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廉鹿更狡猾的。麋鹿知道猎人张开大阻,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诸候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中宝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領。陈抄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材料三
    计茂攻打宜阳,描罢了三通鼓,士兵却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秦国的右将有一个军尉对他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图却能当上丞相的原因,是我用改下室阳来引开秦王高共。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朴衍阻挠(毁败)我,并且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四的力量来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的日于了!请让我明天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就把宜阳城撞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



    相关试卷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基础运用:

    这是一份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汇编:语言基础运用,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