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第1页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第2页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南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杨晓慧:在文学作品中,河流经常被比作母亲,作为一种“养育者”的形象被歌颂。您能否谈谈河流与文学的联系?
    熊召政:我大概是2014年应邀访问俄罗斯,在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长江与伏尔加河上的文学波涛》。其中,我讲到了中国的长江和俄罗斯的伏尔加河,都是值得世人景仰的河流,它们的波涛都是母亲河里丰满而甘甜的乳汁,养育出两个国家一代又一代伟大而杰出的作家、诗人、艺术家。我讲了长江流域的屈原、李白、苏东坡这几个代表,以及伏尔加河旁边的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的例子。
    我们都是受河流养育的。从我自身来讲,小时候坐在家乡的小河边,我常常想入非非:从飞鸟虫鱼到日落月起,我想象它们的语言、它们的亲人、它们归家的路。我曾经发表过一首长诗《长江情思》:“长江啊,在你两岸的青枫林里,7繁衍出多少淳朴的子民?……我有幸在你一条支流的边上降临人世,/呱呱坠地,就闻到你波涛远荡的芬芳……”表达了我对长江无比崇敬的情怀。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
    杨晓慧:正如您所说,河流不仅供养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影响人类的精神生活。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的河流,会产生形态各异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等,孕育出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家、作品。即使同饮长江水,不同流域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您能否比较一下长江沿岸的作家在精神气质方面的地域差异?
    熊召政:我们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长江从三江源出发,由西向东流,最后流入太平洋。由于长江流经很多地区,它们的气候、地形物产、风俗各不相同,长江沿岸的地域文化呈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我曾经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演讲《楚人的文化精神》,将长江文化主要分为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上游的人们接近天,文化接近于神秘,接近于天道,最虔诚的宗教信徒都在上游,像西藏、青海、四川的很多地方;中游文化更接近于怎样战胜自然,中游人战天斗地的文武之道很强,有一种非常硬朗强健的风格,不按照游戏规则出牌;下游吴越之地很少有天灾,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财富蓄积得多,生活必然精致,人也会变得优雅。所以我说,巴罚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
    (摘编自熊召政口杨晓慧《文章千秋事江河万古流——关于河流与文明的对话》)
    材料二:
    诗化小说是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与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虽然河流并不是诗化小说的必要元素,诗化小说也并不都是河流文学,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化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均与河流相关,如鲁迅《故乡》《社戏》、废名《桥》、萧红《呼兰河传》、沈从文《边城》《长河》、孙犁《荷花淀》《芦花荡》、汪曾祺《受戒》《大淖记事》等均是如此,这绝非偶然之事。
    河流自然流动的特性常常牵动文学家主体的思绪,有助于激发他们的诗情与哲思,正如达肯所认识到的那样:“河流又常足以引起人们的想象。无论何人,当其耳听奔流的水声,目睹奔流的水色,总觉得悠然神往。河流诱人的魔力,我们是领教过的……”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望河则情、意也会沛然在心胸,这是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对人的主观情绪的影响,因而那些长期临河而居或偶然一睹河流风采的文学家就自有一种诗性升华。
    沈从文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道出了家乡的河水对他的情感个性的影响,正是那一派流动的清波使得他的“情感流动而不凝固”,河的流动性直接影响到了他的情感个性,正是那流动的河水,塑造了他的审美观,才使得他的作品诗化,如水一般明澈、淡然。
    河流作为一种流动的自然景观,进入文学作品,在文学家的审美观照下,非常适宜一种诗意意象的营造,自《诗经》《楚辞》以来,河里的沙洲、河边的少女等河流意象都是中国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中国文学已经赋予了河流意象的诸多诗的内蕴,进入现代,河流意象的诗性并没有减退,河流依然是诗人吟咏的重要对象,河流作为一种诗性话语而存在很多文学文本中,如徐志摩的康河、沈从文的辰河、张炜的芦青河等,甚至像俞平伯、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的秦淮河虽已褪去旧时繁华,充满腐朽没落的气息,但那仍然是一种诗意,一种颓败的诗意。
    (摘编自蒋林欣《河流:独特的现代文学乡土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晓慧在访谈中直接向熊召政提出了具有总纲性质的问题,即如何看待河流与文学的关系。
    B.熊召政引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长江的崇敬之情,进而重点讴歌长江在物质上给予人们的帮助。
    C.蒋林欣列举鲁迅等诗化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意在强调河流对诗化小说存在一定的影响。
    D.河里的沙洲等河流意象很早就在中国的诗歌作品中出现,其被中国文学赋予了诸多诗的内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与材料二所用的文本形式虽然不同,但是都围绕着河流与文学的关系阐述。
    B.熊召政认为,虽然长江流经巴蜀、荆楚与吴越,但是这三个区域的文化精神并不相同。
    C.蒋林欣认为,河流这一灵动的自然景观会对长期临河而居的作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D.两则材料的语言表达得像诗歌一样优美,结构也相同,都用了并列式结构,更显严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沈从文将人物置于自己二十岁前一直生活过的沅水上,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
    B.老子在涡河边长大,使他善以水为喻,《道德经》中“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出了人生哲理。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营造了安静和谐的生活。
    D.关汉卿有感于当时社会黑暗,创作杂剧《窦娥冤》。
    4.(4分)作家徐则臣说“河流是往世界流动的,它流到哪里对世界的想象就会走到哪里”,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流动的河流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5.(6分)北临长江、内有著名秦淮河的南京被誉为“世界文学之都”。请你结合材料一,谈谈南京被誉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II(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
    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唢呐,吹出的像放屁,唾沫星子都喷出来,风一吹又落在自己脸上。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锨、铲锨、板镢、犁铧、齿耙、镰刀、砍刀……齐齐挂满了铺门两边的木架,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镢。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铺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
    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了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越来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钳子从炉火里夹出一疙瘩铁了,在砧子上用小锤子敲,让儿子抡起大锤子砸,敲两下,砸一下,他觉得节奏有致,叮叮咣咣着是戏台上一出戏。但后来,砸着砸着,大锤子就乱了,他呵斥:咋啦?儿子说:我瞀乱。这些年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就骂生处的水,熟处的鬼,别上了那些人的当。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么消极怠工,嘴里嘟嘟囔囔,像个走扇子门。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锨、锄、镢头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铧、钢钎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大锤子小锤子的敲打声,响一会儿就消停了,就是还响,也节奏大乱。而西头弹棉花店里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他问儿子:咱村你那些同学去了城里?儿子说:就是,他说:都不种地啦?儿子说:种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诫儿子:这不会长久的,是农民么能不种地?种地能不用农具?咱多打些铁货放着。
    父子俩是打造了一批铁货,却一直堆放在柴棚里。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没卖出,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
    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张铁匠问:做铁叉干啥?儿子说:在河滩淤泥里叉鳖呀。现在一只鳖在城里卖五十元,在镇街饭馆里也卖十几元。游客要是亲自去河滩体验叉鳖,叉上叉不上,按时间收费,一小时四十元。张铁匠说:还有这事?他就打造起了铁叉。打铁叉是小活,用不着儿子抡大锤子,他一个人能干,干着腰也不疼了。他打造了四十个铁叉,儿子和他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不久,儿子又定新货了:你打钉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诉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长廊,全用木头,钉子的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叮叮当,叮叮当,白天打,夜里还点了灯打。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耷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人。儿子介绍是他的合伙人,张铁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匠说他生他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要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咹?咹?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合伙人却嘿嘿地笑,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下子火了,扑过来要打人。儿子忙喊:爹,爹!张铁匠并没有去打合伙人,一脚却把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嗞嗞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
    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前蹴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拿了挂在墙上的唢呐,这是儿子的唢呐他不会吹,开口唱起小时候学会的山谣,唱得不沾弦。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小说开篇对铁匠铺、弹棉花店、石坡村的描写富有诗意,两个“一直”,表现了铁匠铺、弹棉花店乃至石坡村最初的兴旺景象。
    B.“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了二十年铁了”,文学性的表达,为后文表现张铁匠对铁匠工作的坚守和执着作了铺垫。
    C.“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和张铁匠“都不种地啦”的疑问,交代了时代环境,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矛盾。
    D.小说集中安排张铁匠和儿子两个人物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匠心独运,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创新与愚昧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7.关于文中张铁匠雨中崩溃哭鼻子流眼泪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是因为受了下雨的刺激,因为下雨的阴暗氛围影响了他的心境,下雨正与他当时的心境相应。
    B.张铁匠“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大铁匠,打钉子丢了先人的脸。
    C.“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合伙人的话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因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们的金钱观念的变化。
    D.“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嗞嗞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中的“嗞嗞”“呜呜”两个叠词使描写变得形象可感。
    8.(4分)张铁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9.(6分)小说表现铁匠铺命运的同时还设计了弹棉花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选文,完成10—14题。
    (一)
    子问居长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余时过之,泛舟吴淞江,游白莲寺,憩安隐堂,想天随先生之高风,相与慨然太息。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坚已不能尽知之矣。独子问以余言为然。间岁不见,见必问《史记》,语不及他也。会其堂毁,新作精舍,名曰花史馆。盖植四时花木于庭,而庋《史记》于室,日讽诵其中,谓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
    夫四时之花木,在于天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人于天地间,独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静而处其外视天地间万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自黄帝迄于太初,上下二千余年,吾静而观之,岂不犹四时之花也哉!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已。百年之内,视二千余年,不啻一瞬。而以其身为己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观世如《史》、观《史》如花也哉!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史矣。遂书之以为记。
    (选自《花史馆记》,[明]归有光)
    (二)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上下。设不幸而处其穷,则所以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者,亦必有其道。何至如闾巷小夫,一不快志,悲怨憔悴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
    (节选自《陶庵记》,[明]归有光)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静[A]而[B]处[C]其[D]外[E]视[F]天[G]地[H]间[I]万[J]事[K]如[L]庭[M]中[N]之[O]花[P]开[Q]谢[R]于[S]吾[T]前[U]而[V]已[W]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弟,古代亦称呼妹妹为“弟”,女弟此处指妹妹,与《苏武传》中“独有女弟二人”中的“女弟”含义相同。
    B.相与,意为相互交往,“相与慨然太息”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相与”含义相同。
    C.记,文体的一种,它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D.闾,既指闾巷的大门,古代也指古代居民组织单位,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是人居住的地方,泛指乡里民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中,子问每次出行都要携带《史记》,并认为从班固之后就没有完全理解此书的人了,作者十分认同他这一观点。
    B.文本一中,子问的书室被毁,新修精舍,题名花史馆,其命名原因是庭院中种上了四季花木,又收藏《史记》于此。
    C.文本二中,作者将君子与闾巷小夫的处世态度进行对比,最后发出古人难于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的感叹。
    D.作者在两个文本中都提到年少时自己对《史记》的喜爱,文本二中说道,读《史记》使他情感激动,无法抑制。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讽诵其中,谓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
    (2)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14.(3分)有人认为:“此文之作,不在于对《史记》的推崇,而在于他观世如《史》、观《史》如花的独特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巴丘书事
    【宋】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①,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②须鲁肃③,腐儒空白九分头。
    【注】①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②巴丘处在东吴上游。③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荐鲁肃以自代。
    15.下列选项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三分书”而不用《三国志》,暗示当时河山分裂,中原沦陷的局面,引出下句避乱巴丘的现实。
    B.颔联写的景色苍凉激越,意境雄浑阔大。这两句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用的艺术手法不尽相同。
    C.最后一联用“九分头”去呼应首句的“三分书”,写自己避难飘泊中,仍念念不忘国事,焦急得头发都全白了。
    D.陈与义这首诗含蓄蕴藉,感时伤事,把个人遭遇和国家命运融合在一起,和忧国忧民的杜甫诗的风格相近。
    16.(6分)《唐宋诗举要》中赞赏本诗的颈联“吐”字,说“言水落而洲出也,吐字下得奇警”。“奇警”是指文字或言论含义新颖、深切,请结合诗句鉴赏“吐”字的“奇警”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认识到自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错误已不可挽救、未来的事情尚可补救的句子是:“ , 。”
    (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 ”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可与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媲美。
    (3)诗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唐诗中就经常出现乐器的名称,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红楼梦》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经各种表演艺术反复改编,可说是二百年来文化发展史的一大奇观。其中,1958年由徐进改编,徐玉兰、王文娟演出的越剧《红楼梦》,已成为改编中的经典。该剧本虽然也题名《红楼梦》,但对小说的内容作了  ①  的删削,几乎删除了除宝、黛、钗爱情婚姻纠葛以外的所有内容,使保留下的线索十分清晰,矛盾也相对集中,这正符合李渔对戏曲结构要求“减头绪”的古训。围绕着这条基本线索,让核心人物直接进入正题,并聚拢起矛盾冲突,成为剧本展开的重要法则。例如开场戏“黛玉进府”,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有丫鬟奔走相告“林姑娘来了”,看似突兀,其实通过接下来宝玉见黛玉后,唱出  ②  的一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从而使主要人物上场的突兀,与宝玉心理感受上的又惊又喜,巧妙衔接起来。在减少头绪以聚焦矛盾的同时,剧本也对情节发展次序作了大调整。一个重要改变是宝玉挨打情节被调整到黛玉吟唱葬花词之前。
    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既是剧本厚实地提供了基础,也是和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分不开的。当年,徐玉兰、王文娟合作完成的越剧《红楼梦》,为演出树立了一个很高的标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里,他们通过  ③  ,带出了一代又一代卓越的学生,让经典演出形成了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谱系。
    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19.(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3分)从谐音入手理解《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书中众多人、事、物、地等名称常运用谐音,渗透着曹雪芹的良苦用心。如第一回中“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寓意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字狱”盛行的时代,对现实不满的真实情况不能直说,不能不隐晦地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请从《红楼梦》原著中再找出两个运用谐音的名称,分别写出它们的谐音和寓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相关数据显示,九零后、零零后群体中,“断亲”成为一种常态。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年轻人变了, ① 。社会的变化使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和认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过往几千年的农耕时代,亲缘社交特点突出。即使是近现代,这种原始的亲缘生存体系依然留有痕迹,尤其是在乡村,一个村庄一个姓或者只有少数几个姓的情况,依然普遍。
    当下,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人们不再仅仅依靠土地养家糊口,村子里的青壮年经常在外打工或做生意,很多人干脆在外地安家落户,这就不可避免地打破了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传统亲缘社交体系。取而代之的,是以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为主体的新社交体系。常言道:“ ② 。”青年人会在这个新圈子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寻求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扶,而不再像过去那样依靠同族之间的扶持互助,维护家族稳定繁荣的必要性也不像过去那样迫切。
    可见,“断亲”是新的社会形态的塑造,它的另一头是更多的“连接”。这种趋势具有一种不可抗拒性。有学者认为:今天,亲疏关系 ③ ,而是要看人品、三观是否相合;血缘关系不再是一种束缚,而成了一种选择——从这个角度讲,“断亲”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有人善意提醒,“断”只是一种治疗方法,如果自己的亲缘关系很健康,就没必要去“治”。
    21.(4分)请结合文本,概括传统亲缘社交体系的三个特征。
    22.(6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在创造时就代表了一定的含义,或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比如“静”字藏着一个“争”,可以理解为越争时心越要静;“稳”字藏着一个“急”,可以理解为越急时手越要稳;等等。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
    2
    3
    6
    7
    10
    11
    12
    15
    B
    D
    A
    D
    A
    EKP
    B
    A
    C

    1.B.“重点讴歌长江在物质上给予人们的帮助”错误,不符合文意。结合“表达了我对长江无比崇敬的情怀。母亲河养育我们,不仅仅是养育我们的身体,养育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养育我们的精神,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政治家、艺术家、作家”可知,只是表达对长江的崇敬之情,没有重点讴歌长江在物质上给予人们的帮助。
    2.D.“都用了并列式结构,更显严谨”错误。第一则形式上并列,内容上递进,第二则是总分式。
    3.A.沅水使《边城》有如水的清新俊逸风格,体现了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B 项不是文学作品,是哲学作品; CD 两项都没有讲河流对文学的养育作用。
    4.①流动的河流促发作家在作品中流露不同的诗情与哲思。
    ②流动的河流利于作家创造适宜的意象。
    ③流动的河流使作品整体更有水一般的诗化特征。
    5.①长江与秦淮河为南京的作家群体提供物质生活的保障;
    ②长江与秦淮河影响南京作家群体的精神生活;
    ③长江与秦淮河塑造了南京作家群体的精神气质,使其有别于其他作家群体。


    6.D.“凸显了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创新与愚昧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错。小说写面对传统的生存方式遭受冲击,张铁匠选择了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现代生存方式的拒绝。小说主要反思以张铁匠的铁匠手艺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文明被现代文明冲击的问题。
    7.A.“是因为受了下雨的刺激,因为下雨的阴暗氛围影响了他的心境”错。原文“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耷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咹?咹?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据此看出,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大铁匠却干这些零碎的小活儿而伤感。
    8.①勤劳能干、技艺高超。铁匠铺货品多,种类丰富,说明张铁匠是一个勤劳能干、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②自信自强。张铁匠明知来人是羊角村的,还故意去问,是想通过对方的回答,将两村铁匠铺进行比较,为自己的技艺高超而自信、自豪。③传统保守而又执着。为自己作为大铁匠干零碎活而伤感,为儿子不能继承传统手艺而伤心,可看出他传统保守而又执着,对打铁这一传统技艺的发展状况感到无奈。
    9.①从情节结构看,弹棉花店里嗡嗡作响,与铁匠铺的叮叮咣咣敲打相呼应,共同营造了整个后晌石坡村的热闹气氛,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②从塑造人物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张铁匠认为弹棉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打铁就是技术活;写对弹棉花的声音的感受,反映了张铁匠焦虑的心理,以此丰富了张铁匠的形象。
    ③从表现主题看,弹棉花的声音越来越小,铁匠铺也没落了,小说以此反映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手艺没落、乡村没落的现实,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


    10.句意:冷静地处于事情之外,看天地间万事万物,就像这庭中之花,开开败败于我们面前罢了。
    “静而处其外”作状语,故E处需加句读;
    “视天地间万事”为动宾结构,可独立成句,故K处需加句读;
    “如庭中之花”介宾短语作状语,故P处需加句读。
    11.A.“女弟”,均指妹妹。句意:是我的妹夫;/家中只有两个妹妹。
    B.“含义相同”错。“相与”,与之相比;/相处、想交往。句意:与之相比不自觉地自我叹息;/人与人想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C.正确。D.正确。
    12.A.“子问……并认为从班固之后就没有完全理解此书的人了,作者十分认同他这一观点”错。应是“我”认为从班固之后就没有完全理解此书的人了,子问认为“我”说的话有理。
    13.(1)每天在书房里诵读诗篇,认为人生像这样就足够了,在这世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可追求了。
    (2)看郭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并且高大茂盛,结果实早且多。
    14.①“观史如花”,看史有如观花,花开花谢有其自身规律,应该静而观之。
    ②“观世如史”,看待世事如同看史,两千年历史于百年人生不过只在一瞬之间,要静处其外,心平气和地去看待。
    ③“观史如花,观世如史”表达出作者遵循自然规律,置身天地间万事之外,体现他淡泊豁达的心境。

    参考译文:
    (一)
    住在长洲县甫里一地的子问先生,是我的妹夫。我偶尔到他那里去,在吴淤江上泛舟,游览白莲寺,在安隐堂休憩,想象天随先生的高风亮节,与之相比不自觉地自我叹息。而且子问每次出行都要抉带《史记》,我小的时候也是爱读此书,并认为从班固之后就没有完全理解此书的人了。惟独子问认为我说的话有理,隔年不见,一旦相见都要问《史记》,不谈论其他的事。不巧他的书室被毁,便新修了一座房子,题名为花史馆。这是因为在庭院中种上了四季花木,而又收藏《史记》于书房中,每天在书房里诵读诗篇,认为人生像这样就足够了,在这世上也没有什么其他可追求了。
    四季花草树木的成长,在于天地运转,新陈代谢,其中的积累难道有什么怪异的吗?人生在这世上,惟独担心的是自己不能常常立于事情之外,而且不知尽头。冷静地处于事情之外,看天地间万事万物,就像这庭中之花,开开败败于我们面前罢了。自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上下两千多年,我静静地观察研究,难道不像四季之花吗?而我和子问所共有的,最多也就一百年。以百年之期和两千多年相比,就像一瞬间内,把身外之物占为己有,来来往往地不知止境,观察世事如看《史记》一般,看《史记》犹如看花!我和子问提及这件事,抑或也可以进入史书里吧,于是记载下来成为此记。
    (选自《花史馆记》,[明]归有光)
    (二)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阅读司马迁的《史记》,看见文章的内容情感愤激、充满了愤恨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情感十分激烈,抑制不住。我认为君子处在这个世上,权衡事物的标准、尺度,始终在于自己的个人,决不应该因为一时的遭遇,或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改变。假设不幸处于困窘的处境,那么利用这种处境使自己的心态平和,性情得到愉悦的人,一定有他自己的方法。哪里会像那些道德修养不高的普通人,一旦外界的环境不符合他的心意,悲伤哀怨憔悴的神情就会表现在眉目之间呢?孔子多次赞美颜渊,责备子路的恼怒,古人难于做到(平其心志、怡其性情),这种情况已经很久了。
    (节选自《陶庵记》,[明]归有光)

    15.C.“仍念念不忘国事,焦急得头发都全白了”错,诗句用的“空白九分头”,意为“大部分头发白了”。
    16.①“吐”字化静为动,新奇特别。诗人眼前是洞庭湖中的沙洲因水少而露出来的静景,作者用“吐”写出了江湖主动吐出了沙洲的动态。
    ②“吐”字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出了生命,生动形象。江海是自然之物,作者赋予它们生命力,能吞吐沙洲。(此条答“比拟”也可。)
    ③“吐”字包含了作者的奇特丰富的想象:丰水期江湖吞进了沙洲,枯水期江湖吐出了沙洲。(此条答“虚写”也可)
    ③此句运用虚写的方式,“吐”字用得生动险劲,用一“吐”字包含了作者的奇特丰富的想象:枯水期江湖能吐出沙洲,同样丰水期江湖也能吞进沙洲。想象之奇令人赞叹。
    17.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8.①大刀阔斧②脍炙人口③言传身教
    19.越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剧本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几代越剧演员的不懈努力。
    20.①“贾政”谐音“假正”,寓意可以从他的治家无能和教育宝玉等来分析。
    ②“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作用(寓意)是反映四姑娘及大观园中众多姑娘命运多舛等。
    21.示例:①以土地为基础,人口流动性差;②以血缘为纽带,形成较为稳定的亲缘关系网络;③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同族人扶持互助,共同维护家族的稳定繁荣。
    22.①不如说是社会变了 ②远亲不如近邻 ③不再由血缘决定(不是看血缘)

    23.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总述汉字蕴含着一个道理、一种文化甚至是我们骨子里的一种精神。然后列举了汉字中的独特现象,如“静”字中藏着一个“争”,“稳”字中藏着一个“急”,字中的一部分与整体汉字含义呈现对立状态。这种字的内在含义和形式的对应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个人修养和人生智慧的体现。材料由此启示我们,要善于汲取汉字中的智慧,指导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通过传承和发扬汉字中的智慧,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汉字中蕴含的智慧,传承汉字文化的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对待汉字等传统文化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汉字中蕴含的智慧启迪”时,可以从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稳”中藏着“急”,“忙”中藏着“亡”等汉字事例,论证我们要从汉字中汲取人生智慧,行稳致远。还可以引用《国家宝藏》中“很多人说,我们华夏民族没有信仰。可其实我们的信仰,就是自己的文字和历史”的句子,论证汉字中的智慧与力量。
    立意:
    1.感悟汉字力量,领悟人生真谛。
    2.汲取汉字智慧,行稳人生之路。
    3.于汉字中寻找人生之道。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重庆市巴南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重庆市巴南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巴南区重庆市实验中学校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六年级两年的时光,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诊断检测(一)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