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5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6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7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古代诗歌阅读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考情纵览,3词的结构特点,题点1人物形象,题点2事物形象,题点3景物形象,赏析景物形象的方法,题点4意象与意境,分析意象的方法,分析意境的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群六 古代诗歌阅读
    语 文
    内容索引
    启航课 能力是核心,方向是关键
    任务一 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任务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任务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任务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任务五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启航课 能力是核心,方向是关键
    一、学情与考情,从教材到高考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珍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有两个学习任务群涉及古代诗歌的学习,分别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这些诗歌,可以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高考古代诗歌阅读的命题原则是适度关联教材内容,命题的选材与设问从教材合理迁移,考查学生知识积累的广阔度与应用的灵活度。
    考情纵览
    真题热身(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答案 A解析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误,次句的“苦”字表达出人们寻觅春色的执着。“翁前子后孙扶掖”,写人多,大家长幼有序,热热闹闹,没有感到“困难”。
    (2)词人在下片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①“翁前子后孙扶掖”,认为家庭中应存在亲厚和睦、谐乐融洽的伦理关系;②“商行贾坐农耕织”,指出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应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诗歌赏析上片开头以“无边春色”反衬人们热衷于到南山庆祝人日——人们对无边无际的春色视而不见,反而来到南山执着寻觅,所为何事?原来这里节日气氛是如此浓厚:人们趁着人日佳节,吹起箫笛,敲起大鼓,祈求麦子丰收,春蚕健壮。用“箫鼓”“笛”写节日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大,仅此一句就将人日的风俗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情绪描绘出来。下片“翁前子后孙扶掖”描绘出一幅祖孙三代长幼有序、其乐融融的场景,“商行贾坐农耕织”是对人们各司其职、辛苦劳作、追求幸福的场景的描绘,为下面的议论做好了铺垫。最后三句以议论作结,阐述了一个道理:自古以来,人们都是追求幸福与美好的,人们如果都懂得做人的道理,那就“日日是人日”了,也就不会在人日这一天去祈祷了。词作意在勉励人们自强不息,不断追求美好生活。
    二、知识与能力,从积累到运用
    古代诗歌的阅读技巧(一)读懂“诗家语”诗歌的语言,即所谓“诗家语”,具有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和抒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诗词鉴赏中一定要学会“品读”“咀嚼”,从中读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用解读其他文学作品的方法去解读诗歌,就难以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
    1.了解古代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就是指言近旨远,意在言外;深涵多隐,含而不露;用少量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读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诗歌语言的含蓄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重要特点。诗歌语言的含蓄、凝练,往往表现在一个普通的词却包含许多的联想意义、隐含意义,这些意义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才能准确地理解。如“空”字,在不同诗歌中的意义就不相同:
    再如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暗风吹雨入寒窗”和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但寒烟衰草凝绿”两例中的“寒”字虽都有“寒冷”之意,但仅仅如此理解还不完整,“窗”和“烟”怎会“寒冷”呢?这里作者把自己此时的感受移于事物之上,让事物也具有了人的触觉和感受,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感。
    2.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文言与变形的特点中国古代诗歌脱胎于文言文,其语言的文言性不言而喻。文言文的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也同样出现在诗歌中,而且诗歌为了对仗和押韵,必然要在文字上有所变动。中国古代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形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的空间。因此,我们读古代诗歌,首先要结合已有的文言文知识来理解。例如:
    《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之“可怜”,不可解作“怜悯、同情”,而是“可爱”的意思。《迢迢牵牛星》:“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之“章”,不是“文章”,而是指“花纹”。《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之“思”,不是“思念”,而是“深长的情思”。其次,我们要注意诗歌语言的变形,而这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
    ·
    对于古代诗歌诗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说:“诗家例用倒句法,方觉奇峭生动。”在阅读欣赏时只有了解这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了解古代诗歌语言抒情与暗示的特点诗歌语言的意义指向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外在事物。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古今如一,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乡。诗人以幻作真,为的就是突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体会诗人的感情内涵,从诗歌营造的总体意境中把握它要暗示的东西。要避免理解上的实指性,找出它背后的深层意蕴。
    4.把握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综观近五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考查的文本材料大都是唐诗和宋诗。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视唐诗和宋诗,主要基于这两个朝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极其重要的阶段,唐诗空前繁荣,宋诗别开生面,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两相比较,唐诗和宋诗又具有多方面不同的特点。(1)唐诗多具抒情性,宋诗多具哲理性。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的方式出现,以情韵取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2)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3)唐诗语言流丽,多含蓄;宋诗语言趋于通俗化,多直露。唐诗意境鲜明,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宋诗多议论,以文为诗,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4)唐诗靠灵感,是诗人之诗;宋诗靠才学,是学者之诗。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多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才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
    (二)找准“解诗路”1.最直接的三条路径——标题、注释和情语(1)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④“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体裁;⑤“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2)读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如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与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
    (3)抓情语。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的“哀”字。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能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
    2.最稳妥的三条路径——关键字词、景事情和尾句(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思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诗眼,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的“空”是诗眼,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一直到老却报国无门的惆怅。
    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抓住了这些字词,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字就是揭示情感的语言,它表明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内心有不尽的伤感;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尽”“孤”“独”“闲”就是揭示情感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
    (2)抓景、事、情,推导诗歌主旨。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诗歌,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学生答题时,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歌的主旨。(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要读懂诗歌,除了把握关键字词,吃透景、事、情之间的关系,还要多留心抒情性、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读诗示范(2021·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注①江州白司马: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佛教讲经的集会。
    思维点拨第一种读法:最直接的路径
    第二种读法:最稳妥的路径
    [真题试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答案 B解析 B项,“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错误。“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倘若二人真的距离不远,则不能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第三句诗的意思是“我曾听说湓江萦绕似衣带”,与“一衣带水”的典故无关。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任务一 把握诗歌的内容与情感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是诗歌鉴赏的前提。理解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即诗中写了什么;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就是把握作者在诗中流露了什么情感,作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有怎样的态度。概括来说,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对诗歌内容的考查,以客观题形式为主;对情感态度的考查,既有客观题形式,也有主观题形式。
    任务分解1 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
    一、古代诗歌的体裁1.古代诗歌的分类我国古代诗歌,从体裁形式上可以分为诗(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和曲三种。(1)诗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2)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2.古代诗歌的结构特点(1)诗歌常见的思路结构
    (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特点——起承转合
    (3)词的结构特点
    二、古代诗歌的题材1.借景抒情诗借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达作者对所写景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登 快 阁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的厌烦之情;与后面登上快阁、倚栏远眺的惬意形成对比。B.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意为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C.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D.尾联既照应了登上快阁所见的澄江实景,又写出了诗人对归隐而去的期望,表达了对人生忘机的超然洒脱。
    答案 C解析 C项,“诗人即使见到美酒,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横’字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错。“青眼”运用阮籍的典故,表示喜爱或尊重;此句表达诗人对酒的喜爱。
    (2)本诗颔联与杜甫《登高》颔联都写登高所见秋景,但着眼点和表达的感情有很大的不同,试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①写江水的着眼点不同,杜诗着眼于江水奔流之态,黄诗写到夜月下的江水,着眼于江水的明净。②思想感情上,杜诗表达了对国运艰难和个人潦倒的悲情,黄诗则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心情。
    2.咏史怀古诗怀古(含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借所吟咏的古人、往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诗歌。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既是赞美历史上的孙权,表达对英雄的敬仰,更为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而深表遗憾。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当年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警告当权者切勿草率出兵。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答案 D解析 D项,“直抒胸臆”错误,此处属于间接抒情,借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
    (2)这首词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试举例分析这样写的目的及效果。参考答案 ①英雄功绩与可悲现实对比。赞孙权力抗曹操,抒发对南宋统治者萎靡不振的不满情绪。②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③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④廉颇被免职尚有赵王派人探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这些对比,使词意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酬赠送别诗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链接高考](2022·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送  别 李 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答案 B解析 “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解析有误。颔联指友人到达南中,一路游赏,切身体验,自然会称赞一路美丽的风景。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寓情于景:通过写秋天萧瑟的芦花,渲染悲凉气氛,强化离别的愁绪。②以景结情:末尾写孤帆远去,江水悠悠,正是诗人绵绵思绪的形象表现。
    4.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温馨家庭的憧憬。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登  高 杜 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B.颔联工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答案 C解析 C项,“缠绵悱恻”分析错误。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歌风格。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诗歌颔联。参考答案 颔联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写法。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景物中,既深沉地抒发了自己漂泊他乡、沉郁悲凉的情怀,又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5.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诗的繁荣时期。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羁鸟”和“池鱼”作对比,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样早有摆脱官场束缚、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羁鸟”“池鱼”的热爱。B.“守拙”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表明了陶渊明对官场的虚伪机巧极其厌恶。C.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D.诗中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淳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答案 A解析 A项分析错,诗人用“羁鸟”“池鱼”来比喻自己,在诗中透露的是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而不是对“羁鸟”和“池鱼”的喜爱。
    (2)《归园田居》(其一)描写的是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但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参考答案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思,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强烈了。从诗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
    6.托物言志诗托物言志诗是借吟咏自然景物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在诗人笔下,花鸟草虫皆有品,一花一木皆关情。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锦  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诗人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鹃”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C.颈联“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对仗,形成强烈的对比。诗人认为阴阳冷暖、美玉珍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答案 B解析 B项,“表达对春天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错误。诗人笔下美丽而凄凉的杜鹃已升华为诗人悲苦的心灵,借此典故,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对美好时光流逝的伤感。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 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诗人心中之凄婉。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无奈,更加透彻。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爱慕,渲染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伤的情怀。
    7.即事抒怀诗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为“即事抒怀诗”。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客  至 杜 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户外景色着笔,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的清幽浩渺,表现了诗人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B.颔联写庭院之景,引出客至,“不曾”表明无人来访,主人不轻易待客,“今始”更见两人交情之深厚。C.颈联虚写待客场景,主人因“盘飧市远”酒菜欠丰而不免心存歉疚,但宾主宴饮的融洽气氛丝毫未减。D.全诗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了富有情趣的场景,生活气息浓郁。答案 C解析 C项,“颈联虚写待客场景”错误,应为“实写”。
    (2)诗歌题为《客至》,尾联却宕开一笔写与邻翁对饮,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把宴客气氛推向高潮。前两联通过写景来写客至之喜;颈联描写待客之景;尾联写邀邻共饮,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表现主客二人酒兴之浓,气氛之欢。②意境上,余味无穷。诗人邀邻与客对饮,增加了欢快的气氛,以此结束全诗,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诗歌意境更深一层。③感情上,表现主客情谊之深。前三联已见待客之诚,尾联又用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方式表示自己难得的兴奋,使感情再进一层。④结构上,构思奇特绝妙。前借白鸥引客,后让邻翁陪客,构思巧妙奇特,富有生活情趣。(答出3点即可)
    8.边塞征战诗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多豪迈奔放,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燕歌行并序(节选) 高 适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埋下伏笔。B.“扌从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拼杀,突出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D.“战士”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边是拼死苦战,一边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答案 C解析 C项,理解有误,错在“正有利于与胡骑拼杀,突出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事实上“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突出的是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着写敌军如暴风骤雨般袭来。即利于敌方,而不是利于己方。
    (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对将士奋勇戍边的期待,前八句写边疆战事紧急,将士们应奋勇报国。②慨叹征战之苦,“山川”“大漠”句的萧瑟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③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甚至牺牲,“身当恩遇常轻敌”,表明主旨,揭示战斗失利的主要原因。④对将军士兵不公待遇的愤懑,“战士”句,一边是拼死苦战,一边仍恣意逸乐,反映将士间苦乐不均的现实。
    9.爱情闺怨诗爱情闺怨诗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皇宫中与世隔绝的女性的精神痛苦;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家乡亲人的思念或独居闺中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等情感。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鹊 桥 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纤云弄巧”,既写出了初秋夜空轻盈多姿的美丽,又将纤云与织女之巧联系了起来,形象地烘托了织女的美丽和聪慧。B.“银汉迢迢暗度”中的“迢迢”二字,既从空间上写出了牛郎和织女相距遥远,又从时间上说明牛郎和织女因久久不能相见导致相思之情绵长与渴望相见之心迫切。C.“金风玉露”一方面点明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节令、环境,另一方面又写出了景物的优美和相逢的可贵,烘托出了他们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操。D.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歌颂了坚贞诚挚的爱情,表达了“欢娱苦短”之痛以及对朝夕相伴的向往。
    答案 D解析 D项,“表达了‘欢娱苦短’之痛以及对朝夕相伴的向往”说法有误。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表现出作者的爱情观: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彼此能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2)这首词运用了大量的表达技巧,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①拟人,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在牛郎织女相会佳期,彩云都来为他们“弄巧”,流星也来为他们“传恨”,为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相会渲染气氛。②对比,如“一相逢”与“无数”,“久长”与“朝朝暮暮”,表现了牛郎织女忠贞不渝的爱情。③比喻,如“柔情似水”,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相会时温柔缠绵的情意;“佳期如梦”,极言相会时间之短。
    10.干谒投赠诗干谒投赠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科举登第、入仕、入幕等写一些诗歌,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十分含蓄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望 海 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运用铺张的手法,把杭州这个都会的繁荣面貌,钱塘江的壮阔景象,湖山的秀丽风光,都描绘得非常出色,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B.“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乃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C.“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这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同时也反映了达官贵人、地主豪商比豪华,赌阔气,穷奢极欲的生活。D.柳永这首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相去不远。答案 D解析 D项,“柳永这首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错误。这首词写景壮伟,声调激越,应该属于豪放派作品。
    (2)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参考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①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②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③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④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⑤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11.劳动民生诗中华民族历来勤劳善良,忠厚坚忍,有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古代诗词之中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劳动赞歌。生活于乱世的诗人、词人,常常悲叹黎元,关心民间疾苦,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篇。
    [链接教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插 秧 歌 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诗句暗示分工精细明确。B.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兜鍪”和“甲”借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战斗。C.颈联写劳作的忘我程度,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抢插的紧张程度不言而喻。D.尾联写田夫对送饭人的回答:抢插还未结束,稻苗还未栽稳,照管好家中饲养的鹅与鸭。这体现了农夫的吃苦耐劳。
    答案 B解析 “以‘兜鍪’和‘甲’借代”错误。本句手法应是比喻,不是借代。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暗示抢插稻苗简直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2)这首《插秧歌》似是脱口而出,却又不失耐人寻味的新鲜之意和活泼之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用语活泼有趣:全诗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和口语化语言,给紧张的插秧场面以灵动的点染,极富生活的情趣,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②设喻别出心裁:将“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铠甲,用语新鲜活泼,暗示了冒雨插秧恰如一场战斗。③构思新颖精巧:模拟问答,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将劳动场景表现得逼真而又自然。
    12.题画写意诗题画诗,是指画家或鉴赏者根据绘画的内容有感而作之诗。题画诗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链接高考](2019·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答案 C解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颔联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参考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13.哲理思辨诗哲理思辨诗是表现作者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词。大多哲理诗,作者将抽象的哲学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其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
    [链接高考](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读  史 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①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②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答案 B解析 “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分析不正确。首联第二句的意思是他们的事迹最后会由谁来记载呢?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参考答案 第一问: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第二问: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14.其他类诗词我国诗歌的题材十分丰富,除上述类型外,还有谈禅说理诗、闲适隐逸诗、悼亡游仙诗、政治讽喻诗等。这几类在试题中并不常见,在此就不再一一赘述。
    任务分解2 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题点1 理解诗歌内容诗歌的内容是诗歌情感的载体,内容既包括诗歌每一联、每一句写了什么,还包括整体上叙述的事情、描绘的意境、说明的事理、表现的生活乃至刻画的形象。诗歌的内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理解诗歌内容的三个方面1.借助标题与注释标题一般提示诗的内容情感和诗的类别;注释往往提示诗歌的背景、所用的典故、关键词句的意义。读懂标题并看清注释,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一把钥匙,不可疏忽。2.借助词语与意象抓关键字词是理解诗歌的主要方法,如情感词和描写生活、说明事理的词语,这是组成内容的材料。另外,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的意义是固定的,这些意象有着丰富特殊的文化内涵,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事物了,而是某种生活内容或情感的象征,古人常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思想感情。
    3.借助选项的解读诗歌阅读的选择题,是解读诗歌内容的一把钥匙,虽然其中有一项是不正确的,但其他三项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整体把握诗歌“写了什么”的问题上,一般没有错误。
    [典题精析][例1](2021·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示 儿 子 陆 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最亲切处今相付,熟读周公七月诗[注]。注七月诗:指《诗经·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考查对“道在六经宁有尽”和“熟读周公七月诗”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字面的意思可逐句疏通,但在情理上是矛盾的,所以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看清其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六经”中的圣贤之道博大精深,一生难以穷尽;“周公七月诗”是怜悯百姓耕种之苦的,你一定要熟读深思,切身体会。据此拟写答案即可。参考答案 ①蕴含于“六经”中的圣人之道博大精深,普通人用尽一生钻研也无法穷尽;②道不远人,《诗经》中就有像《七月》这样重视农事的诗篇,熟读可以悟出立身根本,从而做到脚踏实地。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田明府归终南别业 韩 翃故园此日多心赏,窗下泉流竹外云。近馆应逢沈道士①,比邻自识卞田君②。离宫树影登山见,上苑钟声过雪闻。相劝早移丹凤阙,不须常恋白鸥群。注①沈道士:沈羲。葛洪《神仙传》载,沈羲学道于蜀中,能消灾治病,救济百姓。②卞田君:指南朝齐卞彬。卞彬好饮酒,著帛冠,什物多诡异。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赞美之余不忘劝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首联借田明府归隐之地的优美环境赞美田明府闲适淡泊;②颔联借田明府交往之人赞美田明府才华超群、洒脱不羁,有救世济民之志;③尾联劝说田明府早日移居京城,报效朝廷,不要留恋归隐之乐,勉励其积极入世。
    题点2 分析诗歌情感一、古代诗人的一般经历与情感类型我国古代士子的人生经历有着许多带有共性的地方,把握其作品产生的人生阶段,能帮助我们解读诗歌情感。他们一般是早年读书,胸怀天下,四方结友,充满壮志豪情。然后参加科举考试,或金榜题名、春风得意,或失意落第、叹忧写愁。接下来是宦游四方,羁旅行役,或想家思人,或念君忧国,或为官一方,或醉卧沙场。得意者谈建功立业,失意者言贬谪之愁。最后是离别官场,或颐养天年,或归隐山林,其人生境况、生活感慨,自然成为诗歌的主题。因此,他们能写进作品中的情感,往往不外乎如下:
    二、分析思想情感三法1.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了方向。2.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感情色彩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3.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典题精析][例2](2020·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④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⑤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向明确,要求“概括”思想感情。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1.看提示,定基调。标题表明友人抱病不能外出,曾写了一首诗寄给作者,本诗是作者依韵奉和之作。从注释①可知两人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注释②可知作者的职业,从注释⑤可知作者对友人的宽慰。因此,这是一首写给病中好友皮日休以表达关切之情的应和诗。
    2.抓意象,挖内涵。诗中的“春城”“百亩蕙”“三秀芝”“江花”这些意象,情感基调鲜明。可见这首诗的情感是乐观的,对友人充满期待之情。3.品词句,悟感情。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尾联“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的美好生活作了展望。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对点训练(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沈康知常州 王安石作客兰陵①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治理者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
    题点3 评价观点态度所谓“评价观点态度”,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另外,有时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态度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作者或者用某一诗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或者借景抒情来表达,或者托物言志来表达,或者融志于事来表达。
    评价观点态度“两注意”1.观点要明确,理解要深刻分析评价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2.评价要准确,分析要具体评价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要注意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的认知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还要注意分寸,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典题精析][例3](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②,出山犹带骨毛清③。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要求分析作者对诗中人物处理“仕”与“隐”关系的看法,考查的是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评价。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满江红·于湖怀古①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②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③、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④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巴滇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中的“销锋镝”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锋镝”,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题点4 选择题的设题角度与解答技巧选择题的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设题点有两方面: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关键词句、内容和情感主旨的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对诗中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从近年高考的命题点看,其考查重心放在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上,尤其是对诗中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
    一、选项设误的五个角度1.词句理解设误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诗句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对此,我们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如2020年全国Ⅰ卷对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的鉴赏,选项中“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说法错误。题目中“见寄”的意思是“寄给我”,这说明皮日休与作者有诗文往来,并非“与外界不通音讯”。
    2.内容情境设误命题人故意将诗歌创设的意境随意引申,如对人物形象、思想品格任意拔高,我们有时因专注于生动的表述而忽略对这些错误点的排查。如2021年全国甲卷,针对“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两句,选项中“住在山中的僧人虽然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羡慕”有误。其实,诗歌并不是说僧人不能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而是作者自己身不如飞鸟自在。
    3.炼字炼句设误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主要考查品析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赏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或者是诗歌的语言显示出的格调特色。如2021年全国乙卷,针对“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两句,选项考查对“听”字的理解,认为是听觉描写。其实,词中“听”是任凭的意思,没有听觉描写。
    4.情感基调设误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命题人有时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些分析评价中设置干扰信息。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根据“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两句,选项中“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明显曲解了诗人的观点态度。诗人是鼓励儿子认真读书耕种,不是“不必读书求仕”。
    5.技巧手法设误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如2021年新高考Ⅰ卷对“湓浦曾闻似衣带”一句中“衣带”的理解,误认为是“一衣带水”的典故,表达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其实这句诗是写湓江水萦绕之美。
    二、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对艺术手法的“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以今律古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根据“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典题精析][例4](2020·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赵伯鱼(节选) 韩 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思维点拨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见选项)第二步和第三步,找全原诗对应点,落实命题设误点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朝退书怀 韩 偓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注]多漏月光。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注芟:割除,除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表现诗人闲适、自在。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的文章。答案 B解析 “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应是窗前翠竹因割除得多而稀疏,月光漏了下来。
    任务二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或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或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或“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就是形象。因此,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要注意三个考查角度,即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作者)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其他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三角度”
    [典题精析][例1](2017·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问“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一是指明了考查的对象是诗人形象的性格特征,二是限定了赏析的范围。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仲蒙夜坐文 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参考答案 ①倦于尘劳,而能淡泊超然。诗人劳于俗务,觉得身心疲惫;冬夜闲居,感到悠然自得。②性格豪迈,而能安贫乐道。诗人饮茶失眠,遣酒争豪,洒脱不羁;坐拥敝袍,不废诗书,情趣高雅。③乐于独处,而能珍视友情。诗人独自夜读,享受宁静之乐;酬和友人,寄托思念之情。
    题点2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一般指咏物诗和杂诗中的物象,如咏物诗中的松、竹、梅、兰、菊、柳、蝉、山泉、瀑布等。这些形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品格节操和思想感情。古代诗人常用“托物言志”,使“物”往往具有诗人的“志”,是诗人情感与志向的依托之物。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是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
    鉴赏事物形象“三步骤”
    [典题精析][例2](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苦  笋 陆 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与事物形象比较。解答此题,需体察诗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此题只要求比较相似点,抓住对事物内涵的挖掘作答。参考答案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望江南(其四) 王 琪 江南竹,清润绝纤埃。深径欲留双凤宿,后庭偏映小桃开。风月影徘徊。  寒玉瘦,霜霰信相催。粉泪空流妆点在[注],羊车曾傍翠枝来。龙笛莫轻裁。注舜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二妃思帝不已,泪下沾竹,竹悉成斑,是谓斑竹。请结合“寒玉瘦,霜霰信相催”,分析江南竹的形象。
    参考答案 ①外观:青翠、细而高。②寒玉,喻其美丽高洁;瘦,形容其坚强不屈;霜欺霰凌,写其处境之恶劣。③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突出了江南竹高洁傲岸、凛然不屈的形象。
    题点3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画面。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或特点分析题,二是写景作用题。
    景物形象特点常用词语活泼、热烈、喧闹、高亢、繁丽、富庶、恬静、幽静、清幽、静谧、明净、宁谧、渺茫、寥落、萧条、冷寂、孤寂、寂寥、辽阔、宏阔、壮丽、高远、深远、雄浑、朦胧、缠绵、清丽、淳朴、和谐……
    赏析景物形象的方法
    (1)如果是概括,则抓住主要意象,写清景物特征,再现诗歌展现的画面。可用“诗歌描绘了一幅……(特征)的画面”。(2)如果是分析,则先指出景物或意境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阐释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典题精析][例3](2019·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只望至公[注]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同时给出“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问这样写的作用。其实题目已经暗示此处不是直接抒情,而是借“景象”抒情,这是考查“情感表达”上的作用;在结构上,要结合“颈联”的特殊性分析。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此题要求分析“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要分开回答。参考答案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赴职西川过便桥书怀寄同年 吴融[注]平门桥下水东驰,万里从军一望时。乡思旋生芳草见,客愁何限夕阳知。秦陵无树烟犹锁,汉苑空墙浪欲吹。不是伤春爱回首,杏坛恩重马迟迟。注吴融:字子华,晚唐诗人。颈联如何借“秦陵”“汉苑”表达深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融情于景,通过描写烟雾笼罩下孤寂的秦陵和波浪拍打中荒废的汉苑,抒发对前朝灭亡的悲叹,表现了诗人的沧桑之感和对晚唐社会衰亡的忧虑。
    题点4 意象与意境
    意象是分析、研究诗歌专用的名词。“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事物;二是一组意象构成一幅图景,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如杜甫的《登高》,就是运用了一组秋天特有的意象,组成了一幅空旷萧条的秋景图。
    一、古代诗歌常见的意境
    二、分析意象的方法
    三、分析意境的步骤
    [典题精析][例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 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译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本题明确要求“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意境要从“景”与“情”两方面入手解答。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含蕴丰富的意象,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长安城图[注] 陆 游许国虽坚鬓已斑,山南经岁望南山。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日暮风烟传陇上,秋高刁斗落云间。三秦父老应惆怅,不见王师出散关。注本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秋,陆游在蜀州,时年五十岁。这首诗的颈联在意境营造上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颈联选择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风物,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秋天日暮时分,风烟弥漫陇上,刁斗声响彻云霄的景象,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抒发了豪迈苍凉的情感。
    任务三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的语言特色。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炼字之妙,赏析诗眼、词眼,赏析炼句之美,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题点1 品味炼字之妙
    清代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赏析诗词中作者锤炼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叠音词等。
    一、古诗中常炼字类型
    二、古诗中常“炼”字在诗句中的位置
    三、炼字题“三关注”
    四、炼字题“四步骤”
    [典题精析][例1](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纪 村 事 韦 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饷田:到田间送饭。“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3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说有人觉得“一声”更佳,可见是对诗句中数量词的鉴赏。这类题,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答案示例 (1)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凸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2)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凸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 白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月光明素盘”中的“明”字,有人认为极具匠心,请你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明是照明之意,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就像一盘珍珠那样耀眼。采用了白描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荀媪真诚、质朴、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题点2 赏析诗眼、词眼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如在关键处炼得好字,会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诗眼、词眼,可以指诗歌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诗歌主旨的精彩词语。
    一、寻找诗眼“五角度”
    二、赏析诗眼“三步骤”
    [典题精析][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使青夷军入居庸(其一)[注] 高 适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注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年春,高适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具体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直接问“诗眼是什么”“围绕诗眼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分析。可见首先是寻找诗眼,然后是分析诗眼的作用。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难”。①孤独之难(或“孤独”)。诗人往返边塞,匹马独行了很长时间,前路漫漫,孤单寂寞。②行路之难(或“旅途艰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喜  雨 杜 甫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入空才漠漠,洒迥已纷纷。巢燕高飞尽,林花润色分。晚来声不绝,应得夜深闻。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 本诗的诗眼是“喜”字。其理由如下:①久旱逢甘霖。经历长时间的旱情,诗人为心如汤煮的农夫感到无比高兴。②燕飞林花红。沐浴着这场迟来的春雨,燕子兴奋地飞出去啄泥筑巢,林中的花显得更加鲜润迷人,诗人的喜悦又进一层。③晚来声不绝。这场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直到夜幕降临还听得到雨声,诗人喜不自胜,遂赋诗一首。
    题点3 赏析炼句之美
    古代诗歌的语句具有表达凝练、内蕴丰富的特点,往往一句诗就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高超的技巧。因而,鉴赏诗歌的语言,常常是赏析诗人炼句之妙。所考语句往往是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和在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句子。
    一、赏析炼句“五角度”
    二、炼句题答题“四步骤”第一步,结合全诗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的具体内容。第二步,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第三步,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第四步,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典题精析][例3](2018·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野  歌 李 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问“最后两句”的含意,可见是从意义角度分析表达之妙。只需要从“含意+情感”的角度分析。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岳州①(节选) 陈与义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②。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注①这首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诗人离开岳州前往邵阳之时。从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占京师,诗人便开始了五年多的流亡生活。②《远游赋》:屈原被流放江南时所作。请赏析“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两句诗的意蕴。参考答案 这两句诗意为:“我”有着《短歌行》中曹操一样的寂寞,也能感受《远游赋》中屈原内心的悲凉。运用典故,分别借用曹操和屈原的诗作,抒发了作者人生抱负无法实现的愤懑孤寂和漂泊无依的苦痛感伤。
    题点4 赏析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作者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作者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往往也表现出不同风格。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一、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
    二、语言风格的判断角度
    说明语言风格的判断角度,也是赏析的角度。对风格特征的赏析,如果题目没有指明角度,赏析时不必面面俱到,围绕表现最鲜明的一点分析即可。
    [典题精析][例4](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特色,须先判断风格特点,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  风 李 白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①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②。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③,欣然愿相从。注①华不注:山名,在山东省济南市。②赤松:仙人名。③倒景:在日月之上向下看。
    这首诗被人们归类为“游仙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①“了知是赤松”运用神仙典故,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②骑白鹿,驾青龙,俯瞰日月,诗人想象奇特。③“含笑凌倒景”,飞升快乐,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想法。
    任务四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用的特殊手法。它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巧妙的艺术构思。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题点1 修辞手法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双关、借代、设问、反问、反复、顶真、互文等,高考一般要求辨析手法并分析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一、古代诗歌常用修辞手法例析
    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三注意”1.准确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种类和特点,了解其表达效果。这是鉴赏修辞手法的前提。2.准确捕捉诗中的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较隐蔽,要善于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并准确判定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作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些诗句使用了不止一种修辞手法,要尽量回答全面。
    [典题精析][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①(节选) 黄庭坚儿无饱饭尚勤书,妇无衤复裈且著襦。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②。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③?注①王宣义:苏轼的叔丈人王淮奇,曾任宣义郎,故称。②追呼:指吏胥到门号叫催租,逼服徭役。③黄垆:犹黄泉。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结尾两句。(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了鉴赏的角度是“修辞”,并且给出了鉴赏的范围。可先明确具体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运用借代和反问的修辞手法,“万钉围腰”代指高官,“富贵安能润黄垆”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的态度。②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看破功名富贵的洒脱,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王宣义悠游自在的归隐生活的赞许。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 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首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只能留下浅浅的痕迹。②首联和尾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本诗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即诗人对人生的理解。
    题点2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其中在诗歌创作中用到的主要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尤其是描写和抒情,用得最为普遍。一、古代诗歌常用表达方式1.记叙
    2.描写手法(1)侧面描写
    (2)正面描写
    3.抒情手法
    4.议论多出现在诗歌的结尾或以议论为主的哲理诗中,有表达诗人观点态度的作用。
    二、手法题解答“三步骤”第一步,明确技巧。(若题干中已明确所赏析的技巧,此步可省略)参见上面的列举分类。第二步,阐释运用。结合诗句具体阐释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明效果。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典题精析][例2]描写、叙述(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意难忘·山家 [清]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瘿尊[注]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注瘿尊,即瘿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了鉴赏写景、叙事的艺术,属于对表达方式的鉴赏,结合指定的范围,分析具体使用情况和表达效果,要注意全面、准确。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1)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富,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2)叙事艺术:①对比衬托。如“衰翁”与“健饭”。②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③以农家话语写自适情态。如“汲水自浇瓜”。
    [例3]抒情(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  兴 陆 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要求“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由“表达效果”可知,应与表达技巧的运用相关,据此可知应从赏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入手。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对点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扇上画牡丹 罗 隐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为了表现画者的技艺精妙,本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描写牡丹叶“参差长”、花“次第开”的动态生长情境,侧面表现画者的技艺精妙。②扇子闲挂时招引蝴蝶,表现扇中牡丹画得栩栩如生;频频摇动不怕落一身的灰尘,表现诗人对扇子的喜爱,这都从侧面烘托画者的技艺精妙。③扇中的牡丹就像生长在天上的花一样,表达对所画牡丹的赞美之情,侧面烘托画者的技艺精妙。
    2.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 城 子 元好问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①。三十六峰②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一掬钓鱼坛③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注①“西北神州”二句:金朝曾占有南宋西北疆域,当时又被元人所占,词人与金朝有志之士痛心国土沦丧,欲救国而不能,只得聚会新亭,一洒忧国之泪。②三十六峰:指嵩山三十六峰。③钓鱼坛:相传是东汉高士严子陵隐居垂钓之地。
    全词两处写景,即上片“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与下片“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参考答案 上片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剑气直冲星斗的宝剑,渲染出豪壮的意境。体现词人渴望大展拳脚、收复失地的凌云壮志。下片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描写钓鱼坛上风雨如磐,天地迷冥,营造出悲戚迷茫的氛围。强调词人壮志难酬、年华空老,不得已而隐逸的忧愤和感伤。
    题点3 表现手法
    诗中的表现手法往往不止一种,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一、古代诗歌常用表现手法
    二、鉴赏表现手法“三注意”1.注意题目问题指向。表现手法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等同表达技巧;狭义的表现手法常常指衬托、对比、象征、渲染、想象等。2.恰当运用鉴赏术语。鉴赏术语包括各种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名称,还包括其表达效果和作用的一些固定说法,鉴赏时说规范的“内行话”,就会事半功倍。3.关注表达效果。辨明了诗歌中所用的表现手法,就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揭示诗歌表达的情感。
    [典题精析][例4](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了这首诗在勾勒精卫形象时采用的是“对比手法”,答题时要围绕对比手法的使用分析。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①视听结合。霏霏雪花时散时凝,散落在山中的竹树上,时不时发出沙沙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雪落春山的场景。②虚实结合。最后两句由实入虚,希望春雪与春雨一齐发力,让万物早日复苏。③融情于景。通过对春山雪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山中雪景的喜爱之情。
    题点4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在行文安排与结构处理上都是很讲究的。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行文上的由“景”到“情”、由“景”到“理”、由“事”到“理”,都显示出诗歌在行文结构上的艺术。它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承载着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常见的结构技巧有开篇的技巧、结尾的技巧、照应、铺垫、抑扬等。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表现手法相同。
    古代诗歌常见的结构技巧
    鉴赏结构技巧的方法与鉴赏表现手法一致。首先,明技巧。恰当地使用术语,指明诗歌在艺术构思方面的技巧。其次,析运用。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分析,这一艺术构思是怎样体现的。最后,说效果。分析这种结构艺术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
    [典题精析][例5](2016·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 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干中说“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表明结构技巧是铺垫手法。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菩 萨 蛮温庭筠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①金翡翠②,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注①画罗:指饰有图案的罗帐。②金翡翠:指用金线绣成的金色翡翠鸟。这首词写景层次分明,叙梦脉络清晰。请分别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本诗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尾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任务五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教考衔接成为命题的发展方向,而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则是教考衔接的一个切口,这种形式更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比较鉴赏有多种形式,有客观题的比较,即在选项中适当融入教材内容;有主观题的比较,主观题的比较又分为与课内诗歌比较、与课外诗歌比较两种形式。
    一、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一般从“求同”“求异”或“求同和异”三个角度来设计题目,但实际考查的仍然是诗歌的内容、形象、语言、思想感情、表现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只是考生的阅读对象增加了,答题的程序和方式不同了。
    1.明确比较鉴赏的类型
    2.把握比较鉴赏的答题要领(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者、作品的相关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等)来发现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客观题相比主观题较为简单,只要会做主观题,客观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典题精析][例1](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 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两首诗都是送别之作,问题是“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题干目的不是要求回答如何抒发离愁,而是如何“排遣”(化解、消除)离愁。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细读两首诗,找到排遣离愁的句子,然后比较分析: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排遣离愁;②本诗中的“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则是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边  词张敬忠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度破讷沙二首(其一)李 益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两诗相比,有人觉得《边词》“更为怨苦”,也有人认为不然。请阐述你的观点。参考答案 《度破讷沙二首》(其一)更为怨苦。①李诗说终年不见草生,虽然第三句退了一步,说或许有春来到,但第四句又更进一层,说即使有春来到也无从知晓,所以,全诗只见“苦”和“怨”。②而《边词》中的春色只是较迟,垂杨也只是在“二月”“未挂丝”而已,到如今更是冰河解冻,春日来临,再联想到长安已经花落,虽然气候不齐,但毕竟春满大地,相较李诗,语意是平和的。
    二、比较鉴赏要注意“四角度”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的设题角度和单纯一首诗鉴赏的设题角度基本相同,都遵循“整体把握,寻同求异,辨同析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础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答题时应该把握对比鉴赏的方法:寻找“求同”和“求异”两类关键词,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角度一:形象角度——意境、意象的对比这个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描写对象的比较。一般来说,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对比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浪 淘 沙 邓 剡①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①邓剡:南宋词人。南宋灭亡,邓剡被俘北上。本词为北上途经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南渡士人经常相邀到此。赏析本词和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两首词中“桐”和“雨”意象的异同。(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本题要求比较两首词“意象”的异同,属于对诗歌形象的鉴赏。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1)相同点:两首词的“桐”和“雨”都寄托了作者的悲秋之感和凄苦哀愁。(2)不同点:①李清照借“桐”和“雨”更多地抒发了自身的凄清孤独之苦;②而邓剡则表现了寂寞飘零的无奈,抒发了亡国之痛,境界更深远。
    角度二:语言角度——炼字、炼句的对比语言对比鉴赏题主要分微观语言对比题和整体风格对比题两类。其中“字词句”型的微观语言对比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进行对比。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对比也屡有考查。整体风格对比题主要是对诗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进行考查。
    [例3](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要求比较诗歌的语言风格,侧重于风格的“不同”。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角度三:技巧角度——手法技巧对比在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中,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居多,有的没有点明表现手法,需要考生辨别相关手法;有的点明了表现手法,但要求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例4](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江送别 [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首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此题审题一定要注意比较点是“两首诗的后两句”的“写法”,关键是后一首“翻新脱妙”在何处。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
    角度四:思想情感角度——内容感情的对比本角度往往考查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要想读懂诗词,理解内容、把握情感是前提。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池口风雨留三日① 黄庭坚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注①此诗是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赴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路过池口(今安徽贵池)所作。②属玉:水鸟名,似鸭而大,毛作紫绀色,长颈赤目。③舂锄:白鹭,因它啄食的姿态有如农夫舂锄而有此名称。
    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二者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6分)
    思维点拨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题目指明“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比较分析”,需回顾王羲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中隐含的情感,再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尾联中隐含的情感。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第三步,据要求,拟答案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生短暂的痛惜之情。黄庭坚诗的尾联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
    对点训练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2)题。画 眉 鸟 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 眉 禽 文 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答案 A解析 A项,“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错误。文诗并不是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而是从人的角度来写。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是写人,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 江 仙①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②,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③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①本词当为宋室南迁,作者在靖康之乱后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节感怀而作。②午日:端午节。③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下片“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同:都关注时局、心系朝廷、热爱国家。(2)异:陈词有对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辛词表示自己并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痛恨。

    相关课件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任务五概述文意,考情纵览,题点1通假字,通假字的类型,字形辨析法,题点2一词多义,名词职责,动词任用,动词任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课件部编版:

    这是一份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五文言文阅读课件部编版,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任务五概述文意,考情纵览,题点1通假字,通假字的类型,字形辨析法,题点2一词多义,名词职责,动词任用,动词任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整体阅读指导课件,共6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