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1. 如图,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图中的( )
A. 1
B. 2
C. 3
D. 4
2.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 )
A. 运输氧气 B. 运输二氧化碳 C. 吞噬病菌 D. 止血、凝血
3.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位于安徽省毫州城北关隅咸宁街,是亳州的热门景点之一,小刚同学准备去花戏楼旅游,购买旅游食品时,下列哪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
A. 选择在保质期内完好的 B. 选择营养成分种类较多的
C. 多买口味重的辣条 D. 选择具有绿色食品标志的
4. 如图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cd表示的气体分别是( )
A.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B. 氧气、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氧气 D. 氧气、氧气
5. 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以避免损伤耳的( )
A. a
B. b
C. c
D. d
6. 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各种代谢废物需要排出体外。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排汗 B. 呼气 C. 排尿 D. 吐痰
7. 幼年时,人体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可能导致出现( )
A. 呆小症 B. 巨人症 C. 侏儒症 D. 肢端肥大症
8. 为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4月25日上午,利辛县开展了以“保护绿水青山,营造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晴岚溪河道垃圾清理活动,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理念已深入人心,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 节能减排 B. 退耕还林 C. 焚烧秸秆 D. 植树造林
9. 如图所示反射与反射弧的知识图解,正确的选项是( )
A. ①是反射弧,②是反射 B. ②是神经中枢,③是反射
C. ②是反射弧,③是反射 D. ①是反射,②是反射弧
10. 如曲线图表示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趋势,下列各项中,该曲线不能表示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
B. 血液流经小肠时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C. 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
D. 血液流经大脑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0分)
11. 图一表示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二是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 ______ ,该营养物质在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内开始被消化。
(2)小李同学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应多摄入图一中的 ______ 层食物。
(3)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这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 ______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的化学性消化从图二中的 ______ (填序号)开始。
12. 为助力健康安徽、体育强省建设,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委、省老龄办、省体育局、省老年体协联合主办的安徽省第六届老年人运动会于4月至11月举行。共设置门球、广场舞(健身球操、健身秧歌及腰鼓)、健身气功等16个竞赛(展示)大项,94个小项。
(1)毫州锅盔又叫壮馍,是安徽省毫州市一种独特的食品。主要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王大爷在比赛前吃了亳州锅盔,亳州锅盔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最终会在消化系统中的 ______ 内被消化成为 ______ 。
(2)广场舞比赛时,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此反射类型属于 ______ (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3)参赛选手在进行各种动作时,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是 ______ 。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完成需要 ______ 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
13. 2023年4月6日上午,毫州谯城区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开考,拉开了全市体育中考的序幕。如图甲是小亮同学体育测试时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图乙为人体的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中,小亮的肺容量会增加,此时他处于 ______ (填“吸气”或“呼气”)状态,空气中的氧气会通过②过程进入C系统,C系统为 ______ 系统。
(2)C系统中能够运输维持运动员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 ______ 。
(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的 ______ 作用以及④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④时,正常情况下会被全部重新吸收的成分是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14. 近年我国有关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层出不穷。为探究镉的危害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危害吗?
实验过程:
①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②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组别
镉浓度
溶液量
24h死亡数
A
0
10mL
0
B
0.015mol/L
10mL
2
C
0.030mol/L
10mL
3
D
0.045mol/L
10mL
6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为 ______。
(2)镉浓度为0的A组的作用是 ______。
(3)32只小鼠灌胃前后生活环境的需要相同,目的是为了 ______。
(4)每组各用8只而不要用1只老鼠的目的是 ______。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1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不符合题意;
B、2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的通道,也是卵细胞受精的场所,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2输卵管,符合题意;
C、3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D、4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娩出的通道,也是月经流出的通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图中1是卵巢、2是输卵管、3是子宫、4是阴道。
关键是正确记忆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答案】D
【解析】解: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功能是防御疾病;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故选:D。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3.【答案】C
【解析】解:A、购买旅游食品时,选择在保质期内、包装完好的食品,A正确;
B、购买旅游食品时,选择营养成分种类多的食品,满足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B正确;
C、辣条虽然爽口美味,但是添加剂过多,多吃会危害健康,C错误;
D、绿色食品安全、优质、无污染,要选择具有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D正确。
故选:C。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食品原料的成分和质量问题,二是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人为的改变其性质而生产的安全问题。
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肺泡中气体交换的过程: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气体c代表二氧化碳、气体d代表氧气。
故选:C。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图示表示肺泡与外界、肺泡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其中a表示吸气,b表示呼气,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及其原理。
5.【答案】A
【解析】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a鼓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
故选:A。
巨大的声音会对人的鼓膜造成伤害,如果鼓膜两边有较大的压强差,鼓膜会受到严重伤害。图中的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听觉神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
6.【答案】D
【解析】解: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故选:D。
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掌握排泄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呆小症是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
B、巨人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
C、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引起的,C符合题意;
D、肢端肥大症是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人时期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
明确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BD、“节能减排”、“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能够减少污染和浪费,改善生态环境。ABD不符合题意。
C、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所导致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重叠发生,形成所谓的“复合效应”,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因此,人类对资源的利用要科学合理、权衡利弊,既要考虑短期效益,更要考虑长远影响。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9.【答案】B
【解析】解: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图中表示出了反射的过程是: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②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生相应的活动。所以①指的是反射弧、②指的是神经中枢、③指的是反射活动。
故选:B。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
10.【答案】C
【解析】解:A、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向肺毛细血管中扩散,因而流出的血液氧气含量会增多,A不符合题意;
B、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消化道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会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葡萄糖等养料的含量增加,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在肾脏小肠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的含量会明显降低,C符合题意;
D、血液流经大脑后,大脑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都会相应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增加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某一器官的毛细血管时,与该器官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血液从该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据图可以看出:图中的成分流经某器官时,含量增加了。据图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流经各种器官时成分的变化以及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11.【答案】淀粉 ② D 蛋白质 ⑤
【解析】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图一中的最底层(E层)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淀粉,该营养物质在图二中的②口腔内开始消化。
(2)平衡膳食宝塔的D层果蔬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病。小李同学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一中的D层果蔬类食物。
(3)平衡膳食宝塔的B层奶制品类和C层动物食品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饮用牛奶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生长和发育,这主要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主要存在于图一中的B层奶制品类和C层动物食品类。该物质的化学性消化从图二中的⑤胃开始。
故答案为:(1)淀粉;②;
(2)D;
(3)蛋白质;⑤。
(1)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脂肪先被胆汁乳化成脂肪微粒,最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图一中的A油脂类、B奶制品类、C动物类食物、D果蔬类、E谷类;图二中的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2.【答案】小肠 葡萄糖 复杂 小脑 神经
【解析】解:(1)毫州锅盔又叫壮馍,主要是由面粉制作而成。王大爷在比赛前吃了亳州锅盔,亳州锅盔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淀粉最先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最终会在消化系统中的小肠内被消化成为葡萄糖。
(2)复杂(条件)反射是高级的反射活动,是在简单(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听到音乐后舞者立即起舞,此反射应属于复杂(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的参与完成的。
(3)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参赛选手在进行各种动作时,维持动作协调和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小脑。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主要包括骨骼肌、骨和关节,这三部分相互配合,并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
故答案为:(1)小肠;葡萄糖
(2)复杂
(3)小脑;神经
(1)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简单(非条件)反射和复杂(条件)反射,简单(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熟知食物的消化、反射的类型及神经系统的调节等知识。
13.【答案】吸气 循环 血浆 过滤(滤过) 葡萄糖
【解析】解:(1)过程①中,小亮的肺容量会增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此时他处于吸气状态,此时肺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因此,氧气会通过②气体扩散作用进入C循环系统。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因此,C循环系统中能够运输维持运动员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的是血浆。
(3)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过滤的是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肾小管重吸收的是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故答案为:(1)吸气;循环;
(2)血浆;
(3)过滤(滤过);葡萄糖。
图中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③吸收、④肾小管、⑤肾小球、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
掌握血液的成分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镉浓度 对照 控制单一变量 避免偶然性 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解析】解:(1)实验中“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因此4组唯一不同的量是生理盐水的镉含量,其他条件相同。所以,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镉浓度。
(2)对照实验由实验组和对照组组成,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在该实验中,A组未处理变量称为对照组,其它各组都对变量进行处理,是实验组,故该同学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
(3)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生理盐水中的镉含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32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须相同。
(4)一只小鼠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小鼠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该实验设计分4组进行,每组样品都选用8只小鼠而不是一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5)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增加。据此推测,镉含量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故答案为:(1)镉浓度。
(2)对照。
(3)控制单一变量。
(4)避免偶然性。
(5)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实验必须符合对照的原则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题关键是掌握对照实验的设置原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宿州市泗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黄山市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识图作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