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 姓名: 班级: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西宁新华联学校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分值: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材料一:
1917 年,蔡元培先生刊行了《石头记索隐》一书,引起和胡适之先生的论战。胡先生写的《红楼梦考 证》,的确和清儒治经方法非常相似。而且经论战以后,引起全世界学人的重视。因此不断地搜求新资料, 发掘新问题,造成了红学辉煌的时代。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红学,应该从蔡、胡两先生开始。蔡、胡论战时, 蔡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校长,胡先生是北京大学的教授,都是受国际学术界重视的人物。因此,这次论战特别 轰动。论战的结果,胡先生的主张,可以说得到了压倒性的胜利。简单说来,蔡先生认为《红楼梦》作者持 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书中人物,多影射汉族仕清名士。胡先生则考得曹雪芹 的家世,发现脂评《红楼梦》抄本,故断定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是高鹗所伪造。胡先生认为 这是历史考证方法的成功,因此博得一般学者的信从。鲁氏的《小说史略》, 以及日本、欧美甚至整个世界 谈《红楼梦》的人士,全都采用了胡先生的学说。
(摘编自潘重规《红学六十年》)
材料二:
《红楼梦》风行后,产生了两大影响。一是续书之多,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空前的。续书不下四五十种, 但大多思想艺术拙劣,不堪一读。
另一巨大影响是《红楼梦》风行后,评论之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曾出现多种带评夹批的本 子,其中发现较迟却很有名的是"脂砚斋"评本。脂评并无特别高明的见解,且有些批语不免流于陈腐,但从 某些批语的口气看来,因批者似与作者关系甚密,提供了一些与素材、佚稿、创作过程等有关的迹象,故对 《红楼梦》研究不无参考价值。
还出现了一些研究专著及散见于各种诗文笔记中的评语,当时有人戏称为"红学" 。在那些庞杂的评论 中,表现着形形色色的思想观点,其中也可看到一些可取的见解,有的见解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不失为卓识。 可惜那些评语大都支离琐碎,不成体系,且多旧时文人谐谑游戏的笔墨。
发展到民初,《红楼梦》评论出现了颇有影响的两派,一是"索隐说"(通称" 旧红学") ,以蔡元培为代
表。此说早已有之,其特点是通过猜谜拆字等法,把书中人物附会成当时历史上真人的影射。蔡氏不同于旧 索隐的是:他指出《红楼梦》"持民族主义甚挚" ,书中本事在" 吊明之亡,揭清之失" 。此说法实属牵强比
附,但由于种种原因曾流行一时。
牵强附会的"索隐说" ,终于被" 自传说"(通称"新红学" )打破,这一说的代表人物为胡适。" 自传说"其实 也不是胡适首创,早在清代已露端倪,但胡适根据历史记载和新发现的材料,通过实证主义的方法,考证出 "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 。但由于胡适沉迷于"考据癖" ,把他所谓的" 自叙传"说成是"《红楼梦》为记叙曹 家事实之书" ,这样就违背了文学创作的常识。
应当说," 自传说"在打破不科学的"索隐说"方面是有其不可抹杀的作用的,但它本身所存在的缺点也长 期流弊学术界。如这一说的继承者,为求考证之"新" , 曾编成"世系表"或"年表"之类,把书中贾府说成是曹 家按年按月的"精剪细裁的生活实录" ,这就成了胡适的"俘虏" 了。对考证不可一概反对,需要反对的是那种 以推测猜想代替证据的考证,或堆砌故实的烦琐考证。
《红楼梦》的续书之多和评论之盛,正说明这部小说具有不同一般的深远影响。此外,有关《红楼梦》 的外文论著也有十多种,它的世界意义已经日益被人认识,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
历史和社会。
(摘编自蒋和森《红楼梦论稿》)
材料三:
《红楼梦》广泛流传以后,获得了众多读者的衷心爱好,视为奇珍;但也引起一些顽固的封建主义者的 反对,甚至加以烧毁和严禁。还有一些人则喜欢穿凿附会地对这部书进行所谓"索隐" 。"索隐"派以为这部小 说的人和事都有所影射,企图去把那些真人真事都找出来。于是有些人说它写的是清朝皇帝福临和董小宛的 故事,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福临和董小宛;等等。这一类荒唐无稽之谈说明了这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学。"五 四运动" 以后,胡适批评了那些"索隐"派,那是对的。然而,中国资产阶级学术界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们的思 想贫乏和思想错误,都无法了解这部小说的价值和意义。胡适和他的信从者说《红楼梦》就是曹雪芹的" 自 叙传",说贾政就是曹頫,贾宝玉就是曹雪芹,里面写的都是真事,那就连作者开卷第一回明明说过的"真事" 已经" 隐去" ,这不过是"用假语村言"敷演出的故事,亦即虚构的故事,都直接违反了。
(摘编自何其芳《论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红学"是从蔡、胡论战开始的,有" 旧红学""新红学"之说, 自此红学研究进入了辉煌时代。 B.蔡元培发展并创新了"索隐说" ,虽曾风行一时,但终因其牵强附会,多被后世研究者否定。
C. 虽然" 自传说"不是胡适首创,但他运用了实证主义的方法,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多被当时的研究者引用。
D .《红楼梦》续书之多、传播之广、评论之盛,从"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的诗句中也可见一 斑。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索隐说"或" 自传说"范畴的一项是(3 分) ( )
A.乾隆皇帝读过《红楼梦》后说:"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贾宝玉即纳兰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 B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贾宝玉反对男尊女卑,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金陵四大家族中的贾府,即曹雪芹诞生地南京市的江宁织造府。 D .《红楼梦》暗含反满之意。书中女子多指汉人,男人多指满人,作者的褒贬态度尽显其中。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因为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所以脂评本在后世备受推崇,对理解《红楼梦》文本很有参考价值。
B.胡适在论战中,之所以能够力压蔡元培,是因为他运用了科学的考证方法,后人一直在采信他的考证成 果。
C.俞平伯评价胡适的" 自传说" :"何以异于影射?何以异于猜笨谜?"可见他对蔡、胡两人的观点都不赞成。
D.《红楼梦》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其影响早已不限于国内,不了解《红楼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此前我国气象局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最新的数据显示, 自工业化社会以来,1850 年至 202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2 摄氏度,同时 2011 年至 2020 年这 10 年也是自工业化社会以来最热的 10 年。这些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平均浓度连年创造新高,并且在逐年增长。
而在我国极端高温以及强降雨情况是呈上升趋势的,就是台风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登陆我国的平均 强度都在增强。气象学家根据一系列的数据确定了 1991 年至 2020 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为 6.8 ,这比 1961 年至 1990 年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 4.3 增长了 58% ,这也意味着未来我们面对的气候变化下的极端天气 情况会越来越多。但值得庆幸的一点是,我国整体的植被覆盖率连年稳定增加,整体呈现变绿的趋势,相信 以后会越来越好,所以我们对气候变化也不必过分担忧。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 … … … … 线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 外 … … … … ○
(摘编自《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增长 58% ,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或成常态》)
材料二:
9 月 3 日,国家气候中心公布 2021 年夏季(主汛期,6 月至 8 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主要多雨区在北 方,降水极端性显著,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偏少,区域性、阶段性的旱涝灾害明显。
(摘编自《今夏我国旱涝并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中国气象报》)
材料三:
一直以来,高温热浪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中国气象局规定,连续 3 天 以上日最高温度超过 35℃的天气过程称为热浪。而世界气象组织则将该温度设定为 32℃。
说起高温热浪,不要以为它只是让你热到"变形" ,高温热浪其实是一个"沉默的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数据显示,高温热浪引发伤亡人数的增速,远高于其他所有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和风暴 等。高温热浪不仅能导致伤亡事件,还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可以影响电力供应和道 路畅通等,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高温热浪还可能引发复合型极端气象事件,对能源、交通、建筑、农 业、旅游等方面造成影响。
对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专家们有许多看法,认为原因之一是天气系统触发。如果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 制某一地区,就会造成该地区干旱。除副热带高压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 也会催生高温热浪。
(摘编自《高温热浪的危害不只是让你热到"变形" 》,《科技日报》)
材料四:
解读近年来我国城市发生的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张建云认为,极端 天气事件与天气气候条件状态或变化密切相关。
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太平洋和印度洋有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输送至我国,欧亚大陆又提供源源不 断的冷空气,冷暖空气在我国上空交汇,则形成降雨,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 容易受到洪水威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亦呈现增多、增强态势。气候变化是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趋 强的重要因素。
截至 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 63.89% ,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张建云认为,快速城镇化是城市极 端暴雨产生的重要推手,同时,城市下垫面的变化,尤其是不透水面积大幅增加以及地下工程的无序开发 等,易于雨水积聚和洪涝形成,这些都是产生城市洪涝的原因。
(摘编自《如何科学应对城市暴雨极端天气事件?》,《中国气象报》)
4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1850 年至 2020 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 1.2 摄氏度,这与温室气体平均浓度增长不无关系。 B.我国极端高温以及强降雨情况呈现出上升趋势,台风登陆我国的平均强度也都是在增强的。
C. 1991 年至 2020 年的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平均值与之前相比有大幅增长,极端天气情况也越来越多。 D. 虽然气候变化可能成为常态,但因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连年增加,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其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高温热浪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定义。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对高温热浪温度的 设定不同。
B.世界卫生组织(WHO )数据显示,高温热浪引发伤亡的人数,远高于其他所有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 洪涝和风暴等。
C.高温热浪是最危险的自然灾害之一,对能源、交通、建筑、农业、旅游等方面均会造成影响,我们应该警 惕其危害。
D.截至 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高达 63.89% ,城镇化率过高,是城市极端暴雨产生的主要推手。
6.我国天气气候呈现出哪些特征?我国极端天气产生的原因又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答: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文本一:
表 弟
戴 涛
表弟是 18 岁那年来上海的,他老家在江西山里的一个小镇上。表弟在我上班的单位里找到了我。我打
量着眼前这位从未见过面的表弟,方脸,厚唇,黑黑的皮肤,非常容易让人想到山。表弟对我说:"哥,我
没考上学校,家乡又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就想来上海发展发展。"瞧着表弟对上海一脸的期待与兴奋,我原
想对表弟说的话终于一句也没说。
我将表弟带回家,在我的书房里给他安置了一张床。第二天上班,我特意关照表弟,你先在家歇着,工
作我们可以慢慢找。可当我下班回来时,表弟却不在家。这下夫人急了,朝我直嚷:"把他弄丢了,你怎么
向他家里交代啊?"正急得没有方向时,表弟回来了,手里捧了一沓广告纸。"哥,我找到工作了!"
"工作?什么工作?"我不信表弟这么快就找到了工作。
"真的,哥。今天上午我在家闷得慌,就一个人跑出去了。我见许多人朝地底下走,我也跟着下去了,
我坐上了一列在地底下开的火车。坐到那头,我钻出地面时,有人上来送我一张纸,我问啥纸,他说是房子
装潢的广告。他一说话,我就听出来了,他也是江西老表。这下我们就聊上了,后来他给了我这些广告纸,
叫我在地铁这头出口发给人家,发完了,就能领钱。"
我想说这算是什么工作,但我没有,我看见表弟是那样兴高采烈,而且我也无法为表弟找到更好的工
作。
从此,表弟每天早出晚归,专心致志做着这份散发广告的工作。大约过了一个月,表弟这天回来非常得
意地告诉我:"哥,今天我见到老板了,老板要送我去念书。"我问是哪个老板,念什么书。表弟说:" 当然是
装潢公司的老板,他说我工作得最好,不像别的人。把广告纸偷偷撕了扔了也去领钱,所以老板要送我去念
书,念装潢设计的书。" 听了表弟的话,我想表弟这回真的要在上海发展了。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表弟白天发广告,晚上去念书,每天念完书回来,还要在书房里用功,我感觉表弟
这书念得很苦。两年后,表弟如愿以偿拿到了毕业证书,装潢公司的老板就让表弟做了设计人员。没过多
久,表弟抱回家来一台电脑,我问哪儿来的?表弟说用老板发的工资奖金买的。我说:"用来上网聊天玩游
戏?"表弟说:" No ,在家干活儿用,还可以了解国外最新的设计动态。"
到了年底,表弟拿出一万块钱来对我说:"哥,这钱就算是这两年吃住在这里的一点补偿吧。"我坚决不
要,表弟急得快要哭了,“哥,钱你不要,那你一定要答应我两件事,第一件事,我不能再影响你们了,我
要搬出去住;第二件事,我要为你们的房子重新装潢一下。 ”
这两件事最终我都答应了。当我看到经过重新装潢的房子变得如此漂亮时尚,我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
动。三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我跟前时,我怎么会想到表弟的今天呢。
装潢好我的房子后,表弟就搬出去了,他一个人在外面租了房子。因为忙,他也很少到我家里来了,可
我知道他的设计越做越好,甚至有人说他想自己开公司做老板。
转眼春节又要到了,这是表弟来上海的第七个春节。他来我家说:"哥,我要回家了。"我问过了年什么
时候回来,表弟说:"不来了。"我感到非常意外, 问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没发生什么事,就是不想来了。"
表弟的表情还是非常平和,我说:"你总得告诉我一个理由嘛。"表弟说:"我还是喜欢小镇。"
表弟走了,可我还时常在想,表弟究竟喜欢小镇什么呢?我还做过一个梦,梦中一个 18 岁的山村孩子
来到我家,他对我说:"大伯,我没考上学校,家乡又找不到工作,我想来上海发展发展。"
我想了想,这孩子应该是表弟的儿子。
(有删改)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学校: 姓名: 班级: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文本二:
一般来说,单纯二字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或者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境来表述时,会呈现出不同的含 义。说一个人很单纯是分很多种情况的,具体的情况要做具体的分析。没有什么心机城府是一张白纸般的单 纯,摆脱喧嚣、洗尽铅华是一种有境界的单纯,其实生活的道理或哲理有时候也是很简单的,关键在于你用 什么样的眼光看待生活。
我们平时看到的或经历的人和事,大都可以用平面的或顺向的思维去对待。然而写小说,却应该更多去 寻找生活中的那些并不常见的"特殊性"。
(摘编自杨晓敏《读戴涛<表弟>》)
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表弟一开始向"我"描述地铁是“在地底下开的火车 ”,这符合表弟出生于小镇的人物背景,凸显了小说的 真实性。
B.表弟用工资奖金买了一台电脑,"我" 以为他用来娱乐,这反映出"我"对表弟的刻板印象,表达了我对表弟 的不屑。
C.小说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首尾都提及没考上大学来大城市发展的情形,其中开头是现实,结尾是梦境, 形成了照应。
D.小说使用第一人称,从“我 ”的视角展开叙述,"我"代表城里人的看法,从"我" 的角度更能体现表弟的单 纯。
8.小说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表弟“有境界的单纯 ”?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6 分)
答:
9. 文本二中说“然而写小说,却应该更多去寻找生活中的那些并不常见的特殊性 ”,请结合文本一,分析 小说的“常见 ”和“特殊性 ”体现在哪里?(6 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3 题。
张孟谈既固赵宗,广封疆,发五霸,乃称简子之迹以告襄子曰:"昔者,简主君国之御有之曰:"五霸之 所以致天下者约,令主势能制臣,无令臣能制主。故贵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 自将军以上,不为近大夫。 今臣之名显而身尊,权重而众服,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襄子悢然曰:"何哉?吾闻辅主者名显,功 大者身尊,任国者权重,信忠在已而众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国家,安社稷乎!子何为然?"张孟谈对曰:" 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臣之所谓,持国之道也。臣观成事, 闻往古, 天下之美同, 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 之有也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君若弗图,则臣力不足。"怆然有决色。襄子去之。卧三日,使人谓襄子 曰:"晋阳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左右对曰:"死戮。"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 忠君其行之君曰:"子从事。"乃许之。张孟谈便厚以便名,纳地释事以去权尊,而耕于负亲之丘。故曰,贤 人之行,明主之政也。
耕三年,韩、魏、齐、楚负亲以谋赵,襄子往见张孟谈而告之,曰:"昔者知氏之地,赵氏分则多十
城,复来,而今诸侯孰谋我,为之奈何?"张孟谈曰:"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 臣试 计之 。 "君曰:"诺。"张孟谈乃行,其妻之楚,长子之韩,次子之魏,少子之齐。四国疑而谋败。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注】[张孟谈]战国初年晋国人,赵襄子赵无恤的家臣。 曾促使韩、赵、魏三家分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B.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C.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D.张孟谈曰/左司马见使/于国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 臣愿捐功名,去权势以离众"与"捐余袂兮江中"(《湘夫人》 )两句中的"捐"字含义相同。 B ."后事之师"与"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 )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
C ."怆然有决色"与"河东凶亦然"(《寡人之于国也》 )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
D ."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与"决负约不偿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张孟谈认为自己名声显赫、身份尊贵,权力重大,众人服从,违反了使君主的权势能控制臣子、不使臣子 的权势制衡君主的原则。
B.赵襄子对张孟谈请求离开的行为充满愤恨,因为他认为张孟谈不愿像先圣一样通过忠诚讲求信用来安定国 家。
C.面对赵襄子身边人关于死亡的提醒,张孟谈毫不妥协,最终打动赵襄子,离开时他抛弃尊贵的权位,交纳 封地,放弃政事。
D.张孟谈面对四国诸侯谋赵的危难,选择临危受命,他向赵襄子提出要求,在得到赵襄子的同意后,派遣妻 子和三个儿子前往四国,最终使诸侯相疑而事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观成事,闻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权均之能美,未之有也。(5 分)
译文:
(2)君其负剑而御臣以之国,舍臣于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 15 题。
重别梦得[注]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注】柳宗元和刘禹锡(字梦得)在、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贞元二十一年(805)因为参 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同时被贬。唐宪宗元和九年(814) ,两人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 又分别被任为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相互赠诗惜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一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诗人与刘禹锡进士及第以来共同经历的宦海沉浮、人世沧桑。
B.第二句着一"忽"字,点出今朝临岐执手时对光阴飞逝、转瞬离别,从此又将天各一方的惊心。
C.第三句以"若许"做假设,看似表达对归田隐居的渴望,实则自嘲眼前连归田也不可得的处境。
D.第四句承接前一句,以邻居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的情景,表达了对刘禹锡的安慰、劝勉和祝福。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 … … … … 线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 … … … … 外 … … … … ○
15.苏东坡赞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意思是说柳诗于简约古朴之中抒发细微浓厚的感情,在 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寄托幽深的意趣追求。请以这首诗为例简要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讲“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荀子则在《劝学》提到“ , ”。
(2)杜甫在《登高》中用“ ”一句写出了常年漂泊异乡的悲苦,又用“ ”一句展现了自 己备尝艰辛的人生。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 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
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 (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 19 题。
在"万物皆可直播" 的当下,书也不例外。走进图书直播间,就像走进了"有声"大卖场。从体验上看,相 比实体书店安静的氛围,直播间更像热闹的集市。前者是慢慢翻开书页浏览,后者则是信息流快速驶过;前 者以慢为美,后者唯快不破。一静一动、一慢一快,虽然最终指向同样的消费行为,体验却 。截 至 2022 年 12 月,我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到 28.5 个小时,平均每天超过 4 小时。在这样的背景下,
在直播间买零食、买美妆、买衣服甚至是买汽车,都愈发 ,买书又何尝不可?从传播介质来看,书 籍是文字的载体, 自印刷术发明以来,纸质书一直都是人类传播知识的主要形式。完整的目录、严谨的注
释、更新的版本,使纸质书成为深阅读的代名词。移动互联网普及后,流量入口争夺 ,注意力成为稀 缺资源, 地读完一本书变得不那么容易。一些实体书店通过探索诸如"超级书店+综合业态"等新模 式吸引人气。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冷门图书在直播间卖成爆款,给了我们新的启示:不是人们不再需要纸质 书,而是人与书的连接方式需要发生变化。
直播平台作为新的信息连接方式,为实体书店重塑经营模式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围绕用户需求出 发 , 图书出版业全链条与直播正在形成更广泛的连接 。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 分)
答: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答:
19.下列句子中的冒号与文中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
A.九斤老太自从庆祝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 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B.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消息:受来自中西伯利亚较强冷空气的影响,未来几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先 后将有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
C.正方:对方请不要搞错我的意思。我说的是不适合旅游业,并不是说不适合发展旅游业。
D.质量好的文化产品应该符合以下标准:先进的政治性、思想性;较高的知识性、学术性、艺术性;较高的
文字质量和印刷装帧质量;鲜明的特色和风格。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 (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炎热的夏天里,啤酒、烧烤、小龙虾、西瓜是许多人的幸福开关。人们在开心享受这些夏天标配饮食
时,千万别忽视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 ①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
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也就是大家所说的" 吃出来的病" 。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学性
的、生物性的, ②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杆菌及诺如病毒等都是常
见的病原菌, ③ 。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食品以植物类食品为主,其次为动物类食品。植物类食品
主要是毒蘑菇、粮食和蔬菜;动物类食品主要是肉制品和水产品。有的人在饭馆、餐厅用餐后,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很可能就是食源性疾病。如果发现自己出现食源性疾病的症状时,必须立即停
用可疑食品,并前往医院就诊。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
字。(6 分)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和文中“开关 ”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生不如意,十固常八九。 ”如何面对人生困境?古往今来的人做出了不同的抉择。
(三国)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唐朝)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宋朝)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德国)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
院士钟南山: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来谁上来?
当今有些年轻人:杜绝“ 内卷 ”,选择“躺平 ”。
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3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文阅读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青海省西宁市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