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含答案) 试卷 3 次下载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0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2 祝福(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4 促织变形记(节选)(含答案)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1 谏逐客书精品课堂检测
展开(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谏逐客书/与妻书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从:“纵”,特指合纵
C.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 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 嬴政。
C.“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 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 了平民的代称。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使之肖我 肖:像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4.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5.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6.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7.下列对《谏逐客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8.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二.默写(共2小题)
9.将下面句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谏逐客书》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文章用“ , , ?”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2)《谏逐客书》用“ , , , ”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十分有说服力。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林觉民《与妻书》中用比喻手法揭露中国当时黑暗统治的句子是“ , ”。
(2)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告知自己的妻子定会为牺牲自我,谋福天下为乐的两句是“ , ”。
(3)《与妻书》中表现作者死而无憾,革命后继有人的句子是“ , ”。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马夬马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黔首”成了平民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是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基础篇)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一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1 谏逐客书/与妻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从:“纵”,特指合纵
C.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解答】A.宝:形容词,宝贵的。译文: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复习文言实词应注意:
1.文言实词由于时间流逝,与现代汉语用法、词义往往有较大差异。古今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是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之一,复习时应把这些作为重点,通过比较、归纳,真正掌握这些内容。
2.复习文言实词,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应词不离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它们在句中的具体意义。学习古汉语语法知识,是为了帮助理解词义,不要孤立、抽象地理解语法知识。
3.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一定要以熟悉课本为前提。课本的注释要认真看,课后的练习要认真做。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积累词语,并能举一反三,灵活理解,从而提高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的能力。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 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王,指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 嬴政。
C.“丹青”,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 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后也可指代史册、史籍。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成 了平民的代称。
【解答】B.“三王”指夏商周的第一位君主,大禹、商汤王、周武王。
故选:B。
【点评】多读、多看、多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完成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禁止
C.使之肖我 肖:像
D.汝幸而偶我 偶:婚配,嫁给
【解答】A.正确。
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中的“禁”,应译为“一定不能经受失去我的悲痛”,句意为:一定不能经受失去我的悲痛。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4.关于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解答】“由此观之”后断句,“之”是动词“观”的宾语,且“客”是下句的主语,排除AB两项。“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后断句,“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结构一致,属于对称结构,排除C项。译文: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故选:D。
【点评】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可根据文言虚词及名词作主语或宾语的情况断句。
5.对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②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③吾与并肩携手
④必以告妾
⑤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③④/②/⑤
【解答】①②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就是我敢于按照本性走向死亡(赴死)不能顾及你的原因了/“为”表判断,句意:小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
③④省略句,应为“吾与(之)并肩携手”,句意:我和你肩并肩手拉手/应为“必以(之)告妾”,句意:一定要告诉我。
⑤反问句,句意:称心快意地过日子,有几家能够这样呢?
故选:B。
【点评】谓语放在主语前的现象叫作“谓语前置”或“主谓倒装”,宾语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前面的现象叫作“宾语前置”,定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即状语放在中心语后的现象叫作“介词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6.下列句子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
A.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B.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解答】A.主谓倒装句,谓语“称心快意”放在主语“几家能彀”的前面,译文:几家能够称心如意。
B.省略句,(我)不能竟书而欲搁笔,译文:(我)不能写完想要停笔。
C.定语后置句,定语“如我辈”作定语修饰名词中心语“钟情者”,译文:像我们这样感情浓挚的人,能忍看这种惨状吗。
D.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于)今日之中国”作状语后置修饰动词“生”,译文:有怎么不幸在今天的中国出生。
故选:B。
【点评】分析句式应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
7.下列对《谏逐客书》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部分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解答】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理解有误,原文“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是比喻的形式,为说理服务。
故选:C。
【点评】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8.下列书信用语,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A.“世兄”可以用来称呼晚辈。
B.给师长写信,信首提称语要用“砚右”。
C.书信结尾的问候语,“敬请金安”多用于商界。
D.给师长写信,为了表示敬意,结尾署名时要称“愚生”。
【解答】A.正确;
B.给师长书信的提称语可用“函丈”“坛席”“讲座”“尊前”等,“砚右”则用于同学时的提称语;
C.“敬请金安”用于父母或祖父母。对商界则用“敬请筹安”;
D.给师长写信,结尾署名时要称“学生”或“受业”。“愚”字在应用文中,多是长辈对晚辈的自谦辞。
故选:A。
【点评】文化常识需要积累内容: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二.默写(共2小题)
9.将下面句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谏逐客书》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可取的态度,文章用“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 , 退弹筝而取《昭》《虞》 , 若是者何也 ?”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任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取用异国的贤能之人。
(2)《谏逐客书》用“ 西取由余于戎 , 东得百里奚于宛 , 迎蹇叔于宋 ,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十分有说服力。
【解答】故答案为:
(1)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者何也(重点字:瓮、缶、筝、虞)
(2)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 迎蹇叔于宋 来丕豹、公孙支于晋(重点字:戎、宛、蹇)
【点评】《谏逐客书》重点句:
(1)《谏逐客书》一文开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2)《谏逐客书》一文指出驱逐客卿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而且有亡国的危险,把逐客的危害引申到极点的句子是“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3)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写秦昭王加强和巩固了王室的权力,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的句子是:“强公室,杜私门”。
(4)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5)《谏逐客书》中用“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四句话列举秦穆公求贤若渴的事实。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林觉民《与妻书》中用比喻手法揭露中国当时黑暗统治的句子是“ 然遍地腥云 , 满街狼犬 ”。
(2)林觉民在《与妻书》中告知自己的妻子定会为牺牲自我,谋福天下为乐的两句是“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
(3)《与妻书》中表现作者死而无憾,革命后继有人的句子是“ 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 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
【解答】故答案为:
(1)然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重点字:腥)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重点字:牺)
(3)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则吾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重点字:教)
【点评】《与妻书》中的名句辑录:
(1)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2)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
(4)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5)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三.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马夬马是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黔首”成了平民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是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③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解答】(1)“由此观之”中“观”为动词,其宾语为“之”,若把“客”归于本句,语义不通,“客”应作下句的主语,故“客”之前应该断开,排除AB。“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句式结构一致,属于对称结构,应在“疏”前断开,排除C。故选D。译文: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2)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错,本文中六国不包括郑国和卫国,本文中的六国是指韩、魏、燕、赵、齐、楚六国。
(3)C.“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错,原文为“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这里采用比喻的修辞,为文章说理服务。
(4)①所以,……的原因;关,函谷关;备,防备;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②若,如果;亡,灭亡;有益于君,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君有益,对您有好处;敢,冒昧;以烦执事,省略句,以之烦执事,拿这件事来劳烦您。译文: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③是以,因此;让,拒绝;择,通“释”,舍弃;却,摒弃;明,使动用法,使……圣明。译文:因此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君王不摒弃千万平民百姓的力量,所以能使他的德行圣明。
答案:
(1)D
(2)B
(3)C
(4)①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③因此泰山不拒绝每块泥土,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高大;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那样的深广。君王不摒弃千万平民百姓的力量,所以能使他的德行圣明。
参考译文: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侍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闲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可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点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精品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精品课时练习,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翻译文中的句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五单元11(谏逐客书 *与妻书)11.1 谏逐客书同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谏逐客书,指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类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