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优秀同步练习题
展开《桂枝香·金陵怀古》教案
一、导入:
北宋时期,一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登上金陵的高处,面对大好河山,写下了一篇著名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这位词人就是王安石。
《古今词话》说:“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意思是说:有三十多首写金陵怀古的“桂枝香”词,但王安石的这一首是最好的。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一下。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金陵:
金陵: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在秦淮河畔建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之中,先后有春秋时期的吴国、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十三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所以南京被称为十三朝都会,那么悠久的历史留给这座城市的别名就特别多,比如说:金陵、秣陵、越城、建康、应天等等。历史的沧桑,使得南京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
三、播放朗读音频,或者让同学们朗读课文;
四、对课文内容进行翻译,并与同学们一起对课文的深层含义进行分析: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展现在作者眼前的虽然是一副秋景,却丝毫不见萧瑟悲凉之感,眼前所见,高远明丽
,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
提问:“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答:用典:化用谢眺《晚登三山环望京邑》中的”澄江静如练“之句。
比喻: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簇耸立前方。
动静结合:运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的方法;词人先写远景,巧妙利用了由远观而造成的错觉,在动与不动之间,给人以新奇、真切感,且又气势宏大,和下片的追古遥相呼应,给人以强烈的时空感。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的下片,王安石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个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来追忆六朝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以致最后的陈后主,敌军已兵临城下,他还拥着一群嫔妃在寻欢作乐,这里的“门外楼头”,化用了杜牧的《台城曲》,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门外楼头”四个字,“门外”言大军压境,“楼头”说荒淫无耻,就极其精炼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六朝的覆灭。最后六朝君主就想走马灯似的,一个接着一个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那么对此呢,王安石发出了深深地感叹。千百年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叹,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那么在最后呢,王安石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提问:从“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一句思考:后人是否吸取前车之鉴?
答:没有;本句强调“至今”“时时”两词,这是对当今朝廷向六朝统治者那样奢靡、荒淫生活的呐喊,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结:上阙: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色彩绚丽,气势恢宏
下阙: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借六朝的衰亡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五、艺术特色的鉴赏:
①、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此词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
②、其次,立意新颖,高瞻远瞩,表现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见。《桂枝香》下片所发的议论,绝不是慨叹个人的悲欢离合、闲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关注和焦急心情。
③、章法上讲究起承转合,层次井然,极类散文的写法。
④、用典贴切自然。在词的上半片,就有两句诗分别化用了两位诗人的诗句:
“千里澄江似练”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星河鹭起”化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意;
虽是化用了别的诗人的诗句,但是王安石运用了及其巧妙的手法,使其融入词中,并不显得突兀。
那么在下半片,词人更是连用两处典故,指出六朝亡国的教训,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六、怀古题材的梳理:
从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写作结构这几个方面来对“怀古题材”诗词的特征进行归纳。
七、拓展延伸:
前面我们已经对王安石的“金陵怀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已经了解了他在金陵所见到的景,所抒发的情。我们在前面提到,金陵作为十三朝都会,成为历代文人抒发感慨,怀古思念最多的地方。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在金陵登高远眺,写下了不少的“金陵怀古”的诗词,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了解一下,其他人眼里的金陵是什么样子的,对此他们又会抒发出怎样不同的情感呢?(在此选取了三首不同的“金陵诗”,与同学们一起探寻怀古诗都能从哪些方面来分析其主题)
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别致自然的遣词造句。由于诗以寓目山河为线索,于是追求情随景生,意象谐成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凤凰”的高飞与“凤凰台”的“空”,洁净、疏朗,与诗人潇洒的气质和略带感伤的情怀相一致,且意到笔到,词义契合,起到了内外呼应的作用。另外,整首“登临”的内在精神,与“埋幽径”“成古丘”的冷落清凉,与“三山”“二水”的自然境界,与忧谗畏讥的“浮云”惆怅和不见“长安”无奈凄凉,都被恰切的语词链条紧紧地钩连在一起,从而当得起“古今题咏,惟谪仙为绝唱”的赞誉。
抒发了自己忧国伤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人生失意之感。是怀古诗中的抒怀诗。
石头城
唐代·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面,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刘禹锡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台城
唐代·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身处唐末,此时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韦庄客游江南,写下此作。借六朝相继覆灭之史来对如今唐王朝也已繁华不再的现实情况进行感伤。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优秀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优秀精练,文件包含《桂枝香·金陵怀古》分层作业解析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桂枝香·金陵怀古》分层作业原卷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桂枝香·金陵怀古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桂枝香·金陵怀古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桂枝香·金陵怀古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桂枝香·金陵怀古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语言表达,情景默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