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含解析)
高中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 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测试(含解析),共15页。
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
历史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表为1938—1947年国统区的物价指数变化表。导致表中物价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社会动荡影响商业贸易 B.国民政府发动内战失去民心
C.战乱连绵破坏经济发展 D.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2.下图所示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一种。这套人民币的发行( )
A.符合了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 B.反映了新中国对金融的重视
C.顺应了解放战争的发展 D.折射出抗日根据地经济的繁荣
3.《明史》中记载:明朝初年并没有“银法”(即使用白银作为货币的规定),到明英宗时规定“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这一规定
A.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
C.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D.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4.据学者王彦辉研究,从秦到汉初,中央政府在乡里设置两套平行的管理机构,即乡部和田部,其中田部吏员(负责征收田租)的种类有三种,而且人数很多;西汉中期以后,田部吏员减省过半。这一变化说明西汉中期
A.冗官问题有所缓解 B.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小农经济发展停滞
5.1968年,法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后来演变为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并非是一种真实的货币,它只是用于成员国官方结算的一种单位。这表明
A.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了挑战 B.美元的世界主导地位丧失
C.欧洲联合增强了抗衡美国的实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
6.史学家蒋廷黻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蒋廷黻得出这一认识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在特定历史背景中阐释历史 B.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C.用当代价值观念去评判历史 D.从单一视角观察历史问题
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对此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魏晋时期开始实施该赋税制度 B.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有所加强 D.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
8.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规定: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杂税,但原额不废;……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这一改革推行于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9.1980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4元。同年,全国人大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人为在中国境内住满一年的个人和虽然不在中国境内居住但是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起征点确定为每月或每次800元。该法的实行
A.解决了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异问题
B.明确了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纳税义务
C.反映出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
D.表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10.1969年,美国成立的美国成立的“沃尔克工作组”拟定了关于暂停美元与黄金兑换的草案,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当即表示支持并声称:“迫使其他国家积聚美元并为美国提供融资,推动汇率机制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向全球本位割。”美国这一做法( )
A.意图调整战后确立的货币体系 B.加速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有效应对西欧日本的经济挑战 D.实现了各国货币间的优势互补
11.近代中国海关官员的成分非常复杂,海关所有主管官员和重要职位,大抵由洋员包揽,华员只居低下职位。据1885年《新关题名录》统计,是年海关洋员共达514人,其中英国332人,德国69人,美国43人,法国27人。这反映出近代中国海关
A.由英国人完全控制 B.“国际性”色彩突出
C.华员地位无足轻重 D.海关领导权争夺激烈
12.下表是关于“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出现次数
次/年
康熙朝
120
1.97
雍正朝
46
3.54
乾隆朝
64
1.07
嘉庆朝
10
0.40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赋役制度的改革 C.土地制度的变革 D.人身关系的变化
13.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再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
A.多元化 B.整体化 C.国际化 D.制度化
14.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货币本位的制度构建,正式由银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使中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在法币制度下,政府印钞票时不必顾及白银的储备数量,这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铺平了道路。促使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B.白银国有化并禁止流通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5.货币是特定时期的产物,货币的变化反映着历史的演变。下列货币反映的中国近代社会演变是( )
A.货币发行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由流通铜钱改为使用银元
C.图案由文字到文字头像相结合 D.辛亥革命终结了清朝的统治
16.从1985年到1991年,根据各种情况变化,我国对税率进行了多次小范围的调整,先后调低了83种进口商品的税率,调高了14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新时期我国关税政策调整的突出特点是
A.独立化自主化 B.服务于改革开放
C.规范化法制化 D.服务于经济发展
17.《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后左”。通宝取“流通宝货”之内涵。这一规定( )
A.反映政府对货币作用认知增强 B.开创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体制
C.体现了钱币的重量价值 D.开辟以年号铸造钱币的新纪元
18.中国古代赋税体制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改革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放宽人身依附关系 D.产生新的经济因素
19.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20.从租庸调法可以看出,唐朝课税的对象一是田,二是户,三是身。“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好,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这说明唐朝当时
A.人民负担沉重 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
C.土地兼并严重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趋势
材料
如图是某位老师授课时的板书内容,请依据如图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板书内容的主题并表述成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主题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2.【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材料一 为了纪念工业革命的成就,英格兰银行将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以及帮助他完成商业化的企业家马修·博尔顿的头像,印制在最新版的50英镑面值的纸币上。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1860—1914年,全球贸易的60%以英镑标价和结算。1913年末,在全球的外汇储备中,超过50%是英镑。英镑成为第一个贴着一国标签却又可以在世界上流通的主权货币。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货币》
材料二 二战后初期,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美国经济的巨大财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二战后不久,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它有着稳定的固定价值。直到1971年,美国政府一直保证每盎司黄金兑换30美元的币值,以黄金为基准维持着美元价值的稳定。美国的对外援助,在战后初期主要流向欧洲国家,促进了经济增长。
——选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英镑的世界地位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在促进世界“贸易迅速增长”方面所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结合所学简析“美元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产生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题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0世圮黄金货币地位的演变
——摘编自李翀《论黄全货币地位的演变与前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黄金的货币地位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做合理解释。
参考答案:
1.D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1938—1947年国统区的物价指数不断提高,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故D项正确;社会动荡、失去民心、战乱连绵与该时期国统区的物价指数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均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B、C三项。
【点睛】
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套人民币是在1948年年底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解放区扩大并连成一片,为了解决各根据地货币不统一问题而诞生的,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是1949—1952年,排除A项;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新中国未成立,排除B项;折射出抗日根据地经济的繁荣所述时间背景为抗日战争时期,也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据材料“没有银法”到“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可以推断出白银的使用越来越多,这有利于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答案选A项。B项使白银成为唯一的货币,表达过于绝对,排除;C项意味着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导致白银大量外流与材料冲突,排除。
4.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中期后,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导致对田部吏员的需求量减少,引发政治机构变革,B项正确;材料与冗官问题无关,排除A项;西汉时期并未松动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当时小农经济发展并未停滞,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材料说明法国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首次提出创立一种新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说明原先布雷顿森林体系中规定美元为中心体系受到挑战,A正确;美元主导世界货币至今都没有丧失,B错误;材料中只是法国,没有提及欧洲联合,C错误;D中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瓦解是20世纪70年代。
6.A
【详解】治外法权是免除本地法律司法权的情形,通常是外交谈判的结果。“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说明当时的皇帝并不知道“治外法权”的含义,认为就是外国人管理外国人,对国家主权没有什么危害。所以研究历史应该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去阐释历史,故A正确;研究历史不能单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排除B;材料明显是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研究历史,排除C;材料主张多重视角研究历史,排除D。故选A。
【点睛】材料表明当时人们对于《南京条约》感到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到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时期人们国家主权意识淡薄,未认识到关税权和治外法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不重视,只看到眼前“五口通商”较之前广州一口通商带来的麻烦,但随着中国国门的不断打开,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建立、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人们认识到“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对国家主权的破坏远较“五口通商”为甚。
7.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政府按人口分授永业田和口分田,农民以户、丁为单位向政府交纳租庸调,反映了我国隋唐时期均田制基础上的租庸调制,因为可以输庸代役,所以租庸调制有利于保证农民生产时间,B项正确;输庸代役开始于隋代而非魏晋时期,A项错误;输庸代役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项错误;一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税的是两税法而非租庸调制,D项错误。
8.B
【详解】根据材料“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可知,这里描述的是两税法,这一赋税制度改革实行于唐朝,B正确;西汉、宋朝以及明朝都不是两税法开始推行的时间,排除A、C、D。
9.B
【详解】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颁布个税法案,规定外国来华工作人员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明确了他们的纳税义务,B项正确;按劳分配的原则下,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存在差距是正常现象,并没有因为法律颁布而消除,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无法说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普遍拉大,排除C项;个人所得税并不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0.A
【详解】根据“迫使其他国家积聚美元并为美国提供融资,推动汇率机制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美元走向全球本位割。”可得出美元逐步与黄金脱钩,使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瓦解,这反映出美国意图调整战后确立的货币体系,A项正确;美国的做法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美国并不是针对日本,排除C项;“实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海关大权把持在列强手中,华员处于辅佐地位,且在海关洋员中英国人所占比重明显较大,其他各国各有代理人参与,反映出近代中国海关“国际性”色彩突出,B项正确;A项中“完全控制”表述不当,其他列强在海关洋员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排除A项;华员在近代中国海关中承担着大量一线工作,其地位并非无足轻重,排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其他列强同英国争夺海关领导权,D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清朝前期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主要是由于清初实行地丁银和摊丁入亩的赋税政策改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放松,B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增加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清初时期,我国的土地制度始终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排除C项;清初人身依附关系的逐渐松弛是建立在赋税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排除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国际货币体系建立到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再到世贸组织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故D项正确。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不是走向多元化,而是制度化,排除A。二战后的世界经济不是走向整体化,而是制度化,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已经走向国家化,排除C。
14.C
【详解】根据材料“正式由银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使中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可分析出中国货币与主要国家货币本位制度衔接,增加了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C项正确;当时没有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由银本位转向金本位,国有化并禁止流通说法错误,排除B项;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宣统是清王朝末代皇帝,由“宣统元宝”到“中华民国” “开国纪念币”可知,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因此答案为D。
16.D
【详解】材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关税政策进行多次调整,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扩大,我国根据各种现实情况的需要调整关税政策,突出体现了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服务于经济发展的特点,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关税政策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没有体现独立化自主化、规范化法制化等特点,排除AC两项;材料强调的是关税政策服务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同样是服务于经济发展,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通宝取“流通宝货”之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的认知,开元通宝是唐高祖时期铸造,年号“武德”,A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使用铜币秦半两钱,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钱币的重量价值,排除C项;“开元通宝”并未与唐高祖“武德”的年号紧密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指的是两税法。“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的发展反映的是清代逐步废除人头税。 这些都减轻了人身依附关系,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税制改革,并不一定能保证生产时间,排除A;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项是指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主旨无直接关系,排除D。
19.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家庭为单位是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可推断出,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故选B;以村社为单位变为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说明宗法血缘关系在弱化,故排除A;专制皇权制度在秦朝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材料没体现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故排除D。
20.D
【详解】据题意可知,租庸调法以人口为课税的依据,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说明唐朝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租庸调制的特点,不能体现人民负担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排除AC项;唐朝当时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这不利于社会群体间流动性的增强,排除B项。故选D项。
21.主题: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征税时间分夏秋两次征收,征税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资产为主过渡,清代的摊丁入亩更是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把人头税和徭役以及其它杂征统一以银两的形式进行征收,反映了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税种也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信息都和古代赋役制度的变化有关,如从人丁到土地、财产反映了唐代两税法的特点,而且两税法的征税时间分春秋两次征收,也体现了从不定时到定时的特点;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反映了明代一条鞭法的特点。所以结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以唐朝两税法为标志,征税时间分夏秋两次征收,征税由不定时到基本定时;两税法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土地、资产为主过渡,清代的摊丁入亩更是把丁银分摊到田赋中,彻底废除了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把人头税和徭役以及其它杂征统一以银两的形式进行征收,反映了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转变,税种也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22.(1)形成原因: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角色: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成为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影响: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或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详解】(1)形成原因:根据材料“正是他们合作下的蒸汽动力,推动着英镑走向世界”可知工业革命带来的英国综合国力的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正是因为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才有可能让英镑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之后,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角色: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世界经济从战争破坏中恢复”可知为国际贸易和贷款机构提供资金;根据材料“它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可知成为欧洲和亚洲各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影响:根据材料“在奠定全球经济生产和贸易迅速增长的基础方面,美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可知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根据所学知识可从美国扩张和世贸体系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适应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促进了世界贸易体系。
23.示例:
论题:黄金的货币地位演变
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英国率先确立了金本位制,随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建立金本位制,这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使各国纷纷废除金本位制,黄金退出国际货币流通领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长,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恢复,以便利对外的经济扩张,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保留了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而20世纪70年代,受到滞胀危机的影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黄金最终失去了国际货币的地位。
结论:黄金的国际货币地位受到国际格局和世界形势的影响,处在不断的变动中。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对“黄金的货币地位演变”进行阶段划分。综合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影响黄金货币地位演变的主要是英美两国,而影响变化的因素则和工业革命、经济危机以及英美两国国家实力的变化有关。因此可以按照工业革命到1929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经济大危机到二战结束、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至今的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展开论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