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同步教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优秀当堂检测题,共5页。
6.3 防灾减灾【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常见灾害的成因,说出主要的防灾减灾手段。2.掌握防灾减灾的具体措施。 3.掌握灾害中自救、互救的内容和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1.重点:防灾减灾的具体内容和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2.难点: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图片(教师讲解)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后,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灾害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今天的课程:减灾防灾。新课讲授:【防灾减灾手段】 灾害监测阅读教材P110~P111页,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什么?(2)防灾减灾工作包括哪些方面?(学生活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为了有效减少、减轻自然灾害,我国确立了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们采取了多方面的防灾减灾手段,大家阅读教材灾害监测专题,回答下面的问题:灾情监测系统有那些组成呢?(学生活动)说出主要的灾情监测系统。(教师讲解)要对灾情进行监测,必须建立灾情监测系统。灾情监测系统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结合多媒体图片展示,介绍灾害监测系统的组成部分,使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过渡)建立了完备完善的灾情监测系统,那灾情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哪些方面进行监测呢?(学生回答)灾情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案例:地震预警系统。(多媒体展示) 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附近的宜宾市民提前10秒、成都市民的手机、电视等终端提前61秒收到了预警信息。提问:为什么可以提前对地震预警?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发出警报。(过渡)灾害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灾害,但更有效的减轻灾害还依赖于对自然灾害的有效防御。2.灾害防御(教师提问)哪些手段可以用来对灾害进行防御呢?学生回答: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包括修建水库、修建堤坝、建防护林等;非工程措施包括实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多媒体展示,教师总结归纳)教师对灾害防御的各种措施进行详细的解释讲解。(过渡)发生自燃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燃灾害的应急预案,及时开展灾害救援和救助。3.灾害救援与救助(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说明如何开展灾害救援与救助。(教师总结)(多媒体展示)灾害发生时, 首先启动应急预案, 然后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同时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等。(多媒体展示案例)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救援。(教师讲解)地震发生后,如何及时的开展救援与救助,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过渡)在展开灾害救援与救助的同时,还要尽快进行灾后恢复与重建。4.灾后恢复(多媒体展示)汶川地震受灾的图片与灾后重建后的图片。提问:灾后恢复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总结)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①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②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③帮助重建增强防灾能力;学生阅读教材P112,活动探究,教师讲解。(学生活动)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地震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地震发生后,地震专业救援队是地震救援的主要力量。世界上多个国家,如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等,成立了地震专业救援队。 表6.2 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救援行动(2001-2017年) 时 间救援事项时间救援事项2003年2月新疆伽师地震救援2010年1月海地地震救援2003年5月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救援2003年12月新疆昭苏地震救援2011年2月新西兰地震救援2003年12月伊朗巴姆地震救援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啸救援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救援2013年4月四川芦山地震救援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地震救援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救援2006年5月印度尼西亚日惹地震救援2015年4月尼泊尔地震救援2008年5月四川汶川地震救援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地震救援(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2)计算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过渡)发生自然灾害后,除了政府组织的救援外,自救与互救也是防灾减灾的必要内容。【自救与互救】(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学生阅读教材)提问:自救与互救包括哪些方面?1.灾前准备关注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在诸多的灾害中,洪涝、台风等是可以较准确预报的,所以,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做好灾前预防工作。一方面,对可以较准确预测的灾害,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对于突发的较难准确预测的灾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活动:制作应急包和应急卡片。例如:地震震前准备应急救援包(图6.18),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图6.18 应急救援包 2.灾中救助提问:当你遇到自然灾害时,会怎么做?(多媒体配合)不同灾害,应对的方法、措施不一样。一般来讲,按预先设计好的逃生路线进行撤离。例如:洪涝: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如不能逃脱或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过渡)灾害过后,需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3.灾后自我保护学生阅读教材,讨论灾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水,入住前要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活动: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图6.19 应急避难场所指示牌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有效的利用应急避难场所能增强自救与互救。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讲述防灾减灾,主要包括防灾减灾手段以及自救与互救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大家对防灾减灾工作有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了解,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防灾减灾的学习,在对防灾减灾知识系统掌握的基础上,增强学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如遇到各种自然灾害,能有效的加以应对。本节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强,应通过更多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课堂检测,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课时训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