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同步教案
语文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1 迷娘(之一)精品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统编版第四单元13 (迷娘(之一)*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13.1 迷娘(之一)精品课后练习题,共2页。
迷娘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把握诗歌意象。(2)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3)分析本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文本所蕴含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对歌德《迷娘曲》的学习,体会迷娘强烈绵长的思乡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课程。同学们喜欢听音乐吗?请同学们听《舒伯特》的《迷娘曲》,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找同学们发言,然后适当点评。孔子曾说,听得一首好音乐,三月不知肉味,我相信同学们在听完这首曲子一定都有自己的感触,请同学们说说,你听完这首曲子,有什么感悟。这首曲子的歌词是歌德创作的,那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歌德,共同赏析舒伯特这首曲子的歌词。2.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一下作者。先提问,后总结。歌德。歌德全名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德国伟大的诗人,伟大的剧作家,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代表作品有《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等。《迷娘曲》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等世界注明作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舒伯特的曲子最为有名。迷娘曲收录在歌德自传体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迷娘是一个马戏团里的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小说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迷娘性格内向、身体瘦弱,有着谜一样的魅力。他出身在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妹妹私通生下来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也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3.老师范读,指导诵读。让学生注意读音和断句,以及情感的流露和感情的变化。第一次诵读的时候,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4.重点阅读,分节赏析,这个是教学的重点环节。因为诗分为3个部分,所以在这一个部分的教学里,所以我采用逐节分析的方法。(1)第一节诗歌的意象有哪些?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意大利典型事物。 (2)怎样理解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3)诗歌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重峦叠嶂。(4)如何理解诗歌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3.1 迷娘(之一)同步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语言表达,小阅读-课外,小阅读-课内,非选择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题组,选择 简答,填空题,现代诗歌阅读,微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中册13.1 迷娘(之一)精品同步练习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