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全一册课后训练+过关检测(打包28套)
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3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7页。
第1章过关检测(A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血管内的红细胞
B.乳腺导管内的液体
C.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
D.胰腺分泌的消化酶
答案C
2.某同学在参加植树活动时,手掌被磨出水疱,若水疱自行消失,则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
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
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答案D
解析水疱中的液体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组织液可渗透到毛细淋巴管内形成淋巴液,也可被重新吸收回血浆。因此若水疱自行消失,则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会大量渗出细胞外液,为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通常需要给患者输入( )
A.红细胞悬浮液
B.血浆
C.血液
D.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会大量渗出细胞外液,通常需要给患者输入血浆以增加细胞外液的量,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4.下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毛细血管壁,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淋巴液
B.当⑤的渗透压升高时,可引起组织液增多
C.②是人体内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D.正常情况下,③处的 CO2浓度最高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⑤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项错误。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组织液将减少,B项错误。细胞质是人体内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项错误。CO2由细胞产生,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液、血浆,因此③(细胞内液)处的CO2浓度最高,D项正确。
5.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统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 )
A.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答案A
6.下列有关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
D.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和渗透
答案D
解析根据3种细胞外液的关系可知,淋巴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渗透是单向的,即只能由组织液到淋巴液。
7.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内环境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D.细胞不仅仅依赖于内环境,还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答案C
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不是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
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指细胞内液
B.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C.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D.无机盐含量的多少是决定血浆渗透压的唯一因素
答案B
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A项错误。心肌细胞内不断产生CO2,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C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有关,D项错误。
9.烧伤、过敏等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会增加,此时不可能发生 ( )
A.血浆蛋白渗出毛细血管
B.细胞间隙液体减少
C.血浆渗透压下降
D.淋巴液增多
答案B
解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引起组织液即细胞间隙液体增多,形成组织水肿,组织液增多也可能导致淋巴液增多。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其重要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导致血浆pH显著降低
B.血浆中可以合成多种蛋白质以维持其渗透压相对稳定
C.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时机体即达到稳态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导致细胞代谢活动紊乱
答案D
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调节pH的缓冲物质,因此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降低,A项错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核糖体,血浆中的多种蛋白质可以维持其渗透压相对稳定,B项错误。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处于动态平衡中,C项错误。
1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血糖、氧气的含量相等
B.内环境的稳态处于正常情况时人就不会患病
C.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内环境,因此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D.内环境中可以检测到氨基酸、尿素、血清球蛋白等物质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项错误。内环境的稳态处于正常情况时人也可能会患病,如遗传病,B项错误。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项错误。
12.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中Na+的增加量远大于细胞外液中Na+的增加量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正常机体可以通过调节维持稳态,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将一部分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B项错误。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因此静脉滴注的生理盐水中的Na+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C、D两项错误。
13.下图是某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液中的物质只能来源于A液
B.B液中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进入A液
C.A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
D.红细胞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的蛋白质含量不同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液。血浆中的物质可以来源于组织液,也可以来源于血细胞和淋巴液,A项错误。血浆中的物质只有部分能进入组织液中,B项错误。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因此其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C项错误。红细胞所处内环境是血浆,而组织细胞所处内环境是组织液,其中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D项正确。
14.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B.白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C.白蛋白减少,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
D.白蛋白增多,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答案B
解析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会相对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项错误。白蛋白不运输氧气,C项错误。白蛋白不会随泌尿系统排出,D项错误。
15.肝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衰竭患者失去肝的正常调节功能时,极易出现水潴留(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滞留)、酸碱失衡、营养代谢失调等内环境紊乱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
B.肝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C.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增加、下肢浮肿、体重增加
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
答案C
解析肝衰竭患者表现为尿量减少、严重腹水等。
16.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原训练时,运动员体内的红细胞数目增多
B.中暑时,人体体温有所升高
C.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酶活性降低
D.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人体内的血浆pH不会明显变化
答案C
解析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不会下降,故酶活性不会降低,C项错误。
17.水肿是由组织液过多而引起的全身或局部肿胀的症状。下列现象不会导致水肿的是( )
A.人体感染丝虫后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堵塞
B.缺铁性贫血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C.急性肾炎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
D.炎症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增加
答案B
解析人体感染丝虫后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堵塞,造成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受阻,引起组织水肿,A项不符合题意。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不会造成组织水肿,B项符合题意。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C项不符合题意。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项不符合题意。
18.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家兔的血浆中是否含有缓冲物质,进行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步骤
甲组
乙组
步骤1
每组取2支试管,编号1、2
步骤2
2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5 mL)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2支试管分别滴加等量(1 mL)的缓冲液、家兔血浆
步骤3
滴加等量(1 mL)的Na2CO3溶液
滴加等量(1 mL)的乳酸
步骤4
测量pH并记录
结果
甲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不大,乙组的1号和2号pH差异也不大;甲组和乙组的1号pH差异较大,甲组和乙组的2号pH差异也较大
A.该实验表明家兔血浆对酸和碱的缓冲效果均较强
B.该实验严格遵循对照原则,但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
C.该实验在添加酸或碱之前应测量家兔血浆和缓冲液的pH
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添加的Na2CO3溶液和乳酸
答案B
解析该实验中除了自变量不同外,甲组和乙组加入的缓冲液的量、血浆的量也不同,因此没有严格遵循等量原则,也没有严格遵循对照原则,B项错误。
19.下图表示细胞和人体生存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人体有多个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C.内环境稳态即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D.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
答案D
解析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D项错误。
20.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免疫系统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0分)
21.(8分)下图是内环境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人们把这个液体环境叫作 ,其中的②是 。
(2)如果图中的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当人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填“升高”或“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填“H2CO3”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3)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 的含量有关,若其含量减少,则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1)内环境 组织液 (2)降低 NaHCO3
(3)蛋白质
22.(10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Ⅴ的名称为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
(2)结构Ⅰ代表的是 系统,Ⅲ代表的是 系统,物质③是指 。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直接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
(4)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 。
答案(1)皮肤 Na+和Cl- (2)循环 呼吸 CO2 (3)丙 (4)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23.(10分)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是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人相比,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将略为 ,这是因为 。
(2)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如果给某病人静脉滴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100 mL,预计此病人的内环境渗透压将 。
(3)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原因是 。
(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的必要条件。
答案(1)降低 氧气不足时,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2)理化性质 升高 (3)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 (4)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24.(12分)下表是健康人组(A组)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组(B组)相关生化指标长期检测所得数据的统计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血浆渗透压/(mmol·L-1)
尿渗透压/(mmol·L-1)
A组
300.2
710.3
B组
320.2
430.9
(1)A组血糖浓度在就餐后1 h内会持续升高,主要原因是 。
(2)B组血浆渗透压比A组高,这与血浆中 含量较高密切相关。
(3)B组尿渗透压比A组低,主要原因是 。
(4)细胞代谢需要依靠 提供能量,只有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这一反应提供充足的 。
(5)目前普遍认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 。
答案(1)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和吸收,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2)葡萄糖 (3)B组患者肾病变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4)氧化分解葡萄糖 反应物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5.(10分)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pH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空腹要求至少禁食8 h,其原因是 。
(2)参与维持pH的HC/H2CO3的形成机制是 。
这主要与体内的 系统的活动有关。
(3)为了研究血浆能否维持pH稳定,某同学将血浆等量分装到甲、乙2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测定pH并记录,再向试管甲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5%的HCl,试管乙中滴1滴质量分数为1%的NaOH,振荡1 min,再分别测定pH并记录。
①试评价并完善此方案: 。
②有同学猜想血浆通过缓冲作用来维持pH的相对稳定,他需要的实验证据是:
。
答案(1)进食易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发生变化,无法判断其是否正常
(2)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CO2+H2OH2CO3H++HC。HC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参与维持pH 呼吸
(3)①缺少对照,应再增设一个以蒸馏水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 ②增设一个以缓冲液为实验对象的对照组,处理方法同甲、乙两组,结果是加入HCl、NaOH前后的pH也基本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