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地貌的观察
教科书
书 名:地理必须第一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6月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能够描述地貌观察的顺序,能够选择适合的地貌观察点并确定地貌观察顺序。
【综合思维】能够描述分析不同地貌景观的特点及成因。
【地理实践力】观察、识别、描述不同地貌特征,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人地协调观】分析地貌和人类活动的联系,合理利用地貌,促进经济发展。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地貌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坡度、坡向对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视频展示:成昆铁路航拍视频
情境创设:
说到中国的铁路史,成昆铁路必然是浓墨重彩的。它被誉为我国最难建设的铁路之一,与阿波罗登月、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称为20世纪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这条铁路北起成都,南至昆明,是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1958年,当中国选定这条资源丰富,民族众多的铁路线时,外国专家甚至断言,不可能!中国人绝对不可能在“火车禁区”完成修建。这为什么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呢?
观看视频,思考情境问题。
成昆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受到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复杂地形的影响,在艰苦卓绝、因势利导中完成了修建。
情
境
导
入
视频展示:成昆铁路沿线卫星遥感地图视频
从视频里可以看到,成昆铁路经过了四川盆地、横断山区、云贵高原,三大地形区碰撞,让这个地区的地形异常复杂。山高谷深、悬崖断壁、灾害频发,铁路设计难度之大、工程之艰巨、施工之复杂,前所未有。我们难以想象,中国的铁道兵们是怀着如何艰苦卓绝的精神边勘探边修建,边牺牲边上前,又是怀着怎样的智慧在震撼世界中实现了修建。
我们选取成昆线上的六渡河展线一段,开启一场地貌观察之旅,去体悟前辈们的勇气和智慧。
观看视频,从大尺度范围了解成昆铁路沿线的复杂地貌。
以此为情境,创设成昆铁路地貌观察旅行,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完成学习。
观
察
计
划
真实地貌是复杂的,在观察地貌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首先要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最后描述陡崖、河岸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思考观察地貌的顺序。
提供地貌观察的顺序,为接下来的观察学习提供方法。
观
察
日
记
一
观察等高线图:
阅读六渡河展线等高线地形图,识别该区域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因为该区域地形绝对高度大于500米,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度大,地势起伏大。所以该区域地形主要为山地。
知识巩固——高度:
地貌观察时,高度是一项重要内容。高度分为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高度,如甲的绝对高度为1500米,乙的绝对高度为500米。相对高度是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之差,如甲乙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
绝对高度是划分地貌类型的重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比如绝对高度500米以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但山地的相对高度大,起伏大;高原中部相对高度小,较平坦,边缘则相对高度大。所以两者结合能够帮助我们判断一般的宏观地形。
阅读等高线地图,观察并判断中尺度的地貌类型。
学习地貌观察的内容“高度”。
通过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学习中尺度的地貌类型。
学习“高度”这一观察内容,以及判断地形类型的方法。
观
察
日
记
二
视频展示:
结合小村站拍摄到的地貌视频,说一说你看到的地形部位。
地形部位:山脊、山谷、山峰、台地,陡崖。
台地台面平缓,陡崖陡峭。地形的陡缓程度和什么相关呢?
知识巩固——坡度:
地貌观察时,我们还要观测坡度。坡度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地貌的陡峻程度往往是相对高度和坡度结合的产物。
“等高面变量器”小实验:
这个变量器,可以通过滑动中间的水平面改变相对高度。通过变动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改变坡度。
演示结果显示: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反之就比较平缓。
知识巩固——坡向:
坡,还有坡向,比如阳坡和阴坡,阳坡光照充足,阴坡光照较弱;再比如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水汽受到地形抬升,在某一高度降下地形雨,水分较多,背风坡则水分较少。不同的坡向影响水热条件,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结合视频,再次巩固观察地貌的方法。观察并判断小尺度的地形部位。
学习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度”。
通过小实验视频或自行制作变量器,观察相对高度和坡度结合对地形陡缓的影响。了解相对高度改变,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变化。
学习地貌观察的内容“坡向”。
通过视频,再次巩固观察地貌的方法。学习判断小尺度的地形部位。
学习“坡度”这一观察内容。
通过小实验,“眼见为实”,观察得出相对高度和坡度结合对地形陡峭程度的影响,提升地理实践力。
学习“坡向”这一观察内容
观
察
日
记
三
地貌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观察等高线图:
材料一:农业生产坡度小于15°。铁路线最大坡度不超过2.5-3%。
材料二:展线是指在铁路修建时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最终到达终点的铁路建设技术。
材料三:小村站与羊臼河站水平距离1千米。
问题:
1、判断AB两地是否适合修建梯田,说明原因。
A更适合,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2、小村站和羊臼河站之间修建铁路采用展线的主要原因。
数据分析,小村站绝对高度1300米,羊臼河站绝对高度1200米,两站相对高度为100米。由于两站的水平距离为1000米,所以两站坡度为10%,大大超过了“铁路线最大坡度不超过2.5-3%”的要求。如果还是按照两点之间最近距离修建,火车爬坡困难,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这段铁路通过8字形展线,盘山而过,逐渐降低坡度,既克服了地貌对铁路的阻碍,又增加了行驶安全性,提高了速度。
装备复查:
行前准备的旅途装备复查:厚羽绒服、披肩、登山鞋、凉鞋、防晒霜、雨具。哪些适合这次旅行,哪些不适合?
根据宁波与小村站的相对高度差,计算出小村站10月5日气温约20℃,因此带厚羽绒服没有必要,带上披肩防寒即可。当地以山地为主,穿登山鞋比凉鞋更舒适。地势高,太阳辐射强,防晒霜也是必备品。山地多迎风坡,多地形雨,带上雨具可以防止天气突变。
学习地貌高度、坡度、坡向对生活的影响。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等高线地形图的观察,结合材料,理解地貌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说明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前后联系,通过展线的理解,明白地貌对交通的影响,同时体会中国铁路建设者的智慧。
山地的高度、坡度会影响该地气候条件。通过对旅行装备筛选,进一步巩固对地貌的了解。
小
结
升
华
今天我们的成昆铁路地貌观察之旅,想必大家收获很多。我们知道了地貌观察的顺序,需要找到一个合适观察点,从宏观-微观,面-点的观察。我们也学习到高度、坡度、坡向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当然地貌观察不应只停留在“观看”上,还应思考地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成昆铁路先辈们正是通过对大西南地区的地貌观察,因势利导,才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征服了这片“火车禁区”。两千里风雨兼程,五十载历久弥新。成昆铁路不仅是一条艰辛英雄路,更是一条智慧希望路!它的建成,改变了西南地区沿线2000万人的命运,谱写了新中国铁路史上的壮丽诗篇,也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进行课后知识总结。
进行知识总结,并升华情感。通过成昆铁路地貌观察的旅行,既能学习地貌观察的方法和内容,又可以在了解该地区地貌复杂中体会中国铁路建设的智慧和勇气。
板书: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教师总结,知识拓展,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目标,教学设计,地貌的观察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地貌观察的顺序,地貌观察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