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幼小衔接实践活动反思
展开
大班幼小衔接实践活动反思仁寿县北街幼儿园 冯静 内容提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体、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大班生活即将结束,我将从四个方面对幼小衔接工作做一个总结:一、培养习惯;二、培养独立自主;三、储备经验;四、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正文:幼儿园是“小小的世界”,孩子们则是“大大的我”,在这个小小的世界里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性格、行为习惯以及情商和智商,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一员,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经历也是他们成长中展现自我的一段重要人生“旅程”。大班则是跨入小学的桥梁,随着这段旅程的结束,孩子们将踏入小学生活进入另一段旅程,对于现在这段旅程中的幼小衔接活动做一个总结: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体、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2]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累有益于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学习经验而实现的。[1]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下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和习惯都存在差异,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走进小学,我们的重点就是规范学习习惯来加强孩子的倾听、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一是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前提,对于发展幼儿的语言、思维十分有益。通过主题活动“故事大王”让孩子从日常游戏活动中接受并模仿。在绘本教学时老师组织好教学活动,注意语言的精炼,引导孩子跟读并能复述一句话,告诉孩子们先听后答,让孩子们愿意倾听并能理解别人的讲话。二是养成大胆、自信的表达能力。自信大方的表达的自己的想法是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所以在幼儿教育要让孩子从“怕说”到“敢说”,特别是对于平时内向的孩子和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们更加耐心的帮他梳理语言顺序,让他们慢慢跟着老师说,再过渡到自己大胆说。班级设立了图书角和表演区,利用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和对阅读的兴趣;利用表演区中的头偶、手偶等道具让孩子们大胆表演,通过对故事的表演来加强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每周举行"故事会",对日常绘本教学和家里家长阅读的书籍中让孩子挑选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述,鼓励孩子们分享。三是抛砖引玉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日常生活中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就会抛出稍微难一点的问题让他们能独立的去思考后有自己的想法来告知老师,锻炼他们的发散型思维能力。老师们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性,充分尊重幼儿,相机指导幼儿。二、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幼年的孩子在家里习惯依赖家人的照顾,在幼儿园有老师的精心照顾,进入小学后不再像幼儿园一样由老师带着去上厕所、洗手、睡觉等,他们需要生活自理,合理的支配下课时间。因此在大班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就很重要,并且还要增强孩子们的独立意识。虽然孩子经过小中大班的共同生活,独立自主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些小朋友做事情拖拖拉拉等小毛病。于是我们在班级主题墙做了每日签到表,按时到校后自己填上上学时间,不迟到和无故缺席,在一周的总结会上进行表扬。下午起床后抓紧时间大小便和洗手等准备活动,然后在吃点心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午点,最后再进行游戏活动,用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孩子们。其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让能力更强的孩子多帮助其他能力较弱的孩子。在“走近文林一小”的活动中,幼儿逐步知学习了整理书包,整理衣物和放好自己的文具用品,孩子们感受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十分期待自己的小学之旅。 三、培养学习能力,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1]小学则是正规的课业学习,语文、数学成为孩子们的主要科目。大班最后一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每天早上孩子入园后会就让孩子自由阅读,以便让孩子适应小学晨读的学习方式;接着再进行识字教学,以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积累常用的汉字,如:主题活动墙及时更换孩子的认识的汉字,让幼儿认识同伴的名字,每周评比“识字王”活动,国学活动中对古诗的学习和歌表演等形式来了解中国文化,活动区标题的识别等。让孩子学习汉字的方式比较有趣而没有压力,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就熟记经常看到的汉字,能较好地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起来。纲要指出“幼儿能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形状和数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概念。”[1]小学数学一年级不仅仍要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学习,还要开始进行思维能力和多个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幼儿园最后一学期的数学教学我做了调整,在部分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重点训练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充分利用排序的游戏活动,准备了多种材料按照不同的规律做引导,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思考、操作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等。孩子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游戏活动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的锻炼,让他们逐渐从简单的看图示运算慢慢过渡到自己动脑的抽象运算。在区角活动中准备了科学探索区,为孩子们充分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同时也通过家园共育的方式让父母在家中通过多种游戏方式进行排序、打扑克牌等方式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四、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保育和教育的目标指出:“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2] 幼儿园会通过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对于乐于分享、礼貌的孩子,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还会很快的结识到新朋友。对于较内向和不善表达的孩子,我会多鼓励他们跟着性格开朗的孩子一起玩,会和家长沟通。进入小学是更加独立自主的,应该多带孩子出去交往,较好的交往能力在小学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在班级中,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值日生的任务在总结会上交代清楚、明确分工,由值日生安排小组同学的具体事宜,老师及时了解到小组的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能力较强的孩子还担任小组长、小老师等。每周进行值日生评比,在月评中选出最佳值日生、最佳小组长、最佳小老师等,告诉他们以后进入小学可以担任班干部,帮助老师管理班集体、同学遇到困难时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让孩子们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不需要老师的提醒也能自觉完成各种任务。我会跟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在班级群里告知家长我布置的小任务,提醒家长在幼儿回家后先让孩子口头转达再完成任务,如果不能转达的由家长进行反复锻炼,通过不断的锻炼孩子转达老师布置任务的能力来适应进入小学后能清楚表达老师传达的信息并完成好任务。我祝愿孩子们在进入小学后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健健康康、活泼开朗、诚实守信。参考书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幼儿园工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