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2022年秋学期初中学生阶段性评价
九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用时:与物理同场共150分钟 满分:60分)
请注意:
1.答题前,请考生将本人的姓名、考试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须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Zn−65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第1题~第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扬州市是个好地方”为了让扬州“天更蓝、水更清、城更绿”,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 大力发展公交
B. 露天焚烧秸秆
C. 节约淡水资源
D. 分类回收垃圾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进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
B、露天焚烧秸秆,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同时会产生许多烟尘,不符合环保,故B错误;
C、节约淡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符合环保主题,故C正确;
D、分类回收垃圾能有效减少垃圾污染,还可以回收有用资源,符合环保主题,故D正确;
故选择B
2. 葡萄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营养丰富。下列葡萄加工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清洗
B. 葡萄晾干
C. 葡萄榨汁
D. 葡萄酿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葡萄清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晾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酒,有新物质酒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丝用于制造导线 B. 氮气用作粮食保护气
C. 氢气用于火箭燃料 D. 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铜丝用于制造导线是利用了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氮气用作粮食保护气是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气用于火箭燃料是利用了其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其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化学课上,同学们看老师做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观察到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就提出“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设计实验 C. 进行观察 D. 得出结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铜片能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呢”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
故选:A。
5.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B. 读出液体体积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的1/3,A选项错误;
B、读取体积时,视线应平视液面最凹处,B选项错误;
C、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C选项正确;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悬于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D选项错误;
故选C。
6. 将装有少量酒精的塑料袋排净空气后密封,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塑料袋慢慢膨胀(如图所示),其原因是
A. 分子数量变多了 B.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C. 每个分子体积变大了 D. 生成了新的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温度升高酒精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度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所以体积膨胀,分子数量不变,每个分子的体积不变,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B。
7.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原子的是
A. 2O B. 2O2 C. NO2 D. 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数字在元素符号前表示原子个数,2O表示2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B、数字在分子符号前表示分子个数,2O2表示2个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C、NO2是二氧化氮的化学式,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不符合题意;
D、O2-是氧离子的符号,表示一个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常利用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B. 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
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D. 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故说法正确;
B、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虽然消耗氧气,但又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基本保持不变,不能用蜡烛代替红磷,故说法正确;
C、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大约占21%,氮气占78%,由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C。
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火箭推进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N2O4 C. N2H4 D. NH4Cl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N2O4是由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N2H4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NH4ClO4是由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0. 下列关于分子、原子、元素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 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没有化学变化的限制,原子还能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错误;
B、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错误;
C、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选项错误;
D、元素是指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选项正确;
故选:D。
第11~15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 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大块煤制成蜂窝煤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而灭火
C. 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大块煤制成蜂窝煤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炒菜时油锅着火,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a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因为火柴头燃烧放出的热,容易使火材梗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不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准备完成下列头验,他们的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的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区分蒸馏水和硬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
C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水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
D
鉴别氮气和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已收集满,故A设计不合理;
B、区分蒸馏水和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蒸馏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可以鉴别,故B设计合理;
C、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观察到有水雾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故C设计合理;
D、鉴别氮气和和空气,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故D设计合理;
故选A。
13. 大蒜素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新鲜大蒜头中并没有大蒜素,只含蒜氨酸。蒜氨酸受撞击后,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转化为大酸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蒜素和蒜氨酸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 B. 1个大蒜素分子中含有19个原子
C. 蒜氨酸中含有分子 D. 拍蒜过程中仅发生物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蒜素是由碳元素、氢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蒜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该说法错误;
B. 1个大蒜素分子中含有6+10+2+1=19个原子,故该说法正确;
C.蒜氨酸中含有分子,故该说法错误;
D.拍蒜过程中,蒜氨酸受撞击后,蒜氨酸酶被激活,催化蒜氨酸转化为大酸素,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中不但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了化学变化。故该说法错误。
故选:B。
1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用多种消毒剂。氯气可用于生产含氯消毒剂,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示意图中各物质均为化合物 B.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 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D.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答案】BC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微粒甲由同种原子构成,则为单质,而其他微粒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为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时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和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说法正确;
D、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叫做化合反应,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故说法错误;
故选BC。
15. 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中燃烧”,集气瓶内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B. 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C. 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 D. 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未耗尽
【答案】AD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此选项正确;
B、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此选项不正确;
C、从采集的氧气体积分数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开始采集数据时氧气的体积分数是80%,说明瓶内并不是纯净的氧气,此选项不正确;
D、从采集氧气体积分数的图像中可以看出,待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的氧气体积分数不是0,并未耗尽,此选项正确。
故选AD。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16.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Ⅰ、水组成
(1)图1是电解水实验装置,c、d试管用来收集生成的气体(已知: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a是电源的______极,d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检验,该实验说明水由______组成。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获得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Ⅱ、水的净化
(2)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相当于实验室中的______操作。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______性。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______(填离子符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工厂锅炉长期使用易形成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可用稀盐酸除去,写出稀盐酸除水垢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4)下列所说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自来水 d.冰水混合物
Ⅲ、水的保护
(5)为了防治水体污染,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d.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1) ①. 负##- ②. 带火星的木条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④.
(2) ①. 过滤 ②. 吸附
(3) ①. ②. 煮沸 ③. ##
(4)bd (5)cd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c试管为向下排空气法,d试管为向上排空气法,根据水电解实验,“正氧负氢”,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c试管收集的是氢气,连接电源负极;
d试管收集的气体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来检验;
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水在太阳能和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获得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相当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体现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小问3详解】
硬水是指含钙镁化合物较多的,则硬水中含有较多的、;
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在生活上将硬水软化通常是煮沸;
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文字表达式为;
【小问4详解】
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c、自来水中含有水和消毒剂,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bd
【小问5详解】
a、工业废水达标处理后排放,该选项做法合理;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该选项做法合理;
c、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污染水,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d、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该选项做法不合理;
故选cd。
17. 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同学们根据已学内容整理了有关的知识网络图,如图1所示,其中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③用于实验室检验。“→”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固态的用途有______(写一点即可)。
(2)反应①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生成的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
(3)反应②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______能。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2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反应③的实验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5)图3中,观察到充满空气的气球浮起,说明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因此实验室里常用______法收集。
【答案】(1)人工降雨或做制冷剂等(答案合理即可)
(2) ①.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
(3)化学 (4)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 或
(5) ①. 密度比空气大 ②. 向上排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或人工降雨;
【小问2详解】
反应①中将二氧化碳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可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生成的物质A为碳酸,化学式为H2CO3;
【小问3详解】
反应②是自然界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和光照的作用下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过程中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小问4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2装置,图2装置中,当打开止水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止水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故其主要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反应③用于实验室检验 CO2 ,故③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或;
【小问5详解】
图3中,观察到充满空气气球浮起,说明 CO2 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
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CO2 。
18. 化学实验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双减”背景下,同学们更加喜爱实验探究。
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燃烧条件的探究。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若采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该化学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收集装置选用E,当导管口______时开始收集;实验后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______。
(3)采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化学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______不变。将制取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观察到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由甲、乙烧杯中的现象对比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Ⅱ、氨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微粒运动速率的探究。
(4)已知氨气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用加热硫酸铵与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提出问题】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常用于探究微粒的运动性。那么,微粒运动速率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呢?
【查阅资料】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
【进行实验】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见图甲。
(5)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______性。
(6)由图甲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 ①. (或) ②.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③. 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 ①. B ②. (或) ③. 化学性质 ④. 乙 ⑤. (或) ⑥.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C (5)挥发
(6)大(或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若收集装置选用E,即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
实验后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小问3详解】
采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将制取的氧气通入装置F中,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符号表达式为:;
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4详解】
实验用加热硫酸铵与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C,故填:AC;
【小问5详解】
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小问6详解】
浓氨水和浓盐酸均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当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相遇时,产生大量白烟,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说明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快,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5+1=36.5,故相同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气体,其微粒运动速率越快。
19. 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如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锌原子的质量为 b.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 d.锌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儿童缺少锌元素,严重时易患______(填“侏儒症”或“佝偻病”)。
(3)氧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5)每炉甘石洗剂含碳酸锌,其中锌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6)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a (2)侏儒症
(3)价
(4)b (5)解:锌元素的质量
答:锌元素的质量是。
(6)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a、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数字是其相对原子质量,锌原子的质量为65.38,其单位为“1”,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是原子序数,锌的原子序数为30,不符合题意;
c、由锌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知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不符合题意;
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4,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2详解】
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易患侏儒症;
【小问3详解】
氧化锌中O元素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整体为0,故其中锌元素化合价为+2价;
【小问4详解】
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都含有锌元素,故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锌元素,故选b;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小问6详解】
碳酸锌中锌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锌中锌元素质量分数为,氧化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氧化锌的抑菌效果更好。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
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选择题组,多选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