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期末试题(解析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年初中一年级下学期综合练习(二)
生物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大猩猩 B. 长臂猿 C. 狒狒 D. 森林古猿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D。
【点睛】掌握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解题的关键。
2. 在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与卵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
A. 睾丸、子宫 B. 睾丸、卵巢 C. 前列腺、子宫 D. 输卵管、子宫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
【详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可见B正确。
故选B。
3. 以下不属于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的是( )
A. 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增强,思维敏捷
B. 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
C. 独立意识增强,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
D. 不接受父母、老师的管束
【答案】A
【解析】
【分析】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当精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
【详解】A.进入青春期,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大脑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学习能力、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应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不属于青春期正常的心理变化,A错误。
B.青春期少年性意识开始萌动,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是正常现象,B正确。
C.青春期少年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老师交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这是青春期的生理现象,C正确。
D.不想接受父母、老师的管束,这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体现,是青春期的心理现象,D正确。
故选A
4. 下面是某医生给中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的建议,其中最科学的一组是( )
A. 钙片十鱼肝油
B. 钙片+维生素C
C. 碘盐+维生素D
D. 鱼肝油+维生素C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例如,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详解】骨质疏松症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钙、磷代谢障碍和骨骼的病理变化所造成的。所以给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补钙必须加服维生素D,鱼肝油中维生素D含量丰富,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
选项
①
②
③
④
某物质
维生素A
含钙的无机盐
维生素C
含铁的无机盐|
缺乏症
牙龈出血
骨质疏松
坏血病
缺铁性贫血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牙龈出血是坏血病的症状,A错误。
B.中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B正确。
C.人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C正确。
D.缺铁易引起缺铁性贫血,D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酶
B. ②是大肠,只具有吸收功能
C. ④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通过导管流入②
D. ⑤是大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肝脏、②大肠、③胃、④胰腺、⑤小肠。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A.①肝脏分泌的消化液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A错误。
B.②是大肠,只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B正确。
C.④是胰腺,分泌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⑤小肠的起始部分),C错误。
D.⑤是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D错误。
故选B。
7. 牛奶和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青少年要多吃,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最终消化的场所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
A. 口腔、葡萄糖 B. 胃、氨基酸
C. 小肠、氨基酸 D. 小肠、甘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的初步消化在口腔,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脂肪在小肠里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最终消化的场所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小肠、氨基酸。葡萄糖是淀粉的最终产物,甘油是脂肪的最终产物。
故选C。
8.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分解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 口腔、胃、小肠 B. 小肠、胃、胃
C. 胃、小肠、口腔 D. 胃、口腔、小肠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化学消化的器官依次是口腔、胃、小肠,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 下列与小肠吸收功能不相适应的是( )
A. 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B. 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 小肠长5~6米,小肠内的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小肠的长度很长,具有皱襞和绒毛,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绒毛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内有胆汁、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对食物的消化,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 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麻辣豆腐。小明认为这一食谱营养不均衡,添加下列哪种食物后这份食谱会变得更为合理?( )
A. 素炒青菜 B. 清蒸鲈鱼 C. 煮鸡蛋 D. 炸河虾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某校餐厅为学生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排骨、麻辣豆腐,其中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红烧排骨和麻辣豆腐主要提供蛋白质类和脂肪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素炒青菜能够提供维生素。清蒸鲈鱼、煮鸡蛋、 炸河虾都提供蛋白质。
故选A。
11. 胶囊药是我们常见的一类药物,药物被包裹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从消化方面来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会慢慢渗出,疗效更好
B. 胃能分解消化淀粉
C. 胃不能分解消化淀粉,吞服的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D. 胆汁不能消化淀粉,减少了对小肠的刺激
【答案】C
【解析】
【分析】药物主要是在小肠内吸收的。在胃中淀粉不被消化。
【详解】胃液内的胃蛋白酶只能把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胶囊的成分是淀粉,胃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的进入小肠,胶囊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 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C. 鼻黏膜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 用鼻呼吸的气体量大一些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详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其中,鼻腔内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肺的不良刺激。用鼻呼吸的气体量大一些,这不是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D。
13.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其实质上产生二氧化碳的结构层次是( )
A. 器官 B. 系统 C. 细胞 D. 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方面:肺的通气、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呼吸的意义是有效地提供机体代谢所需的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时释放出来的,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又通过呼吸排出,如图所示:
所以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终来源是组织细胞,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 为缓解考试时紧张的心情,同学们可以进行几次深呼吸来调解情绪。深呼吸时,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减少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详解】A.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A错误。
B.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B正确。
C.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C错误。
D.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水蒸气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B
15. 人体肺泡内的氧气要进入周围毛细血管内进行运输,至少需要经过几层细胞膜( )
A. 三层 B. 四层 C. 五层 D. 两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结构特点: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详解】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壁,如图所示:
当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中要经过两层细胞(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一层红细胞的细胞膜,共五层细胞膜,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6. 五一将近,西藏旅游预计迎来小高潮。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来说,到西藏的最初几天里,血液中数量明显增多的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淋巴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血细胞的功能。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西藏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身体会做相应的调节,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强血液的供氧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的需要。
故选A。
17. 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白细胞 D. 血浆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
2.血液各成分的功能:(1)血浆:90%的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的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①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富含血红蛋白(红色),血红蛋白含铁,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②白细胞:有细胞核,呈圆球状。功能:防御和保护,包围吞噬病菌。③血小板: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详解】A.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它富含血红蛋白(红色),血红蛋白含铁,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有运输氧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包围吞噬病菌,当人体出现急性炎症时,血液里数量明显增多,C正确。
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示意图,①②③分别代表三种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三种细胞构成血液
B. 缺铁可能会影响①的功能
C. ②具有止血和防御的功能
D. ③能够运输养料和废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图片信息可知: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A.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①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A错误。
B.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B正确。
C.②白细胞,个体最大,数量最少,能穿透血管壁,能够吞噬病菌,防御疾病。不具有止血和防御的功能,C错误。
D.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D错误。
故选B。
19. 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关于该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管壁的内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 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
C. 管内血液由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D. 是中医“号脉”所指的“脉”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
【详解】A.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A正确。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B正确。
C.静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C正确。
D.临床上号脉的血管是桡动脉,D错误。
故选D。
20. 毛细血管适于进行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①数量大、分布广 ②管腔大、弹性小 ③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管内血流速度快 ⑤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详解】毛细血管①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③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⑤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下列有关动脉血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心脏里流出的血
B. 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
C. 从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
D. 动脉内流动的血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动脉血、静脉血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高低以及颜色是鲜红还是暗红。
【详解】A.从左心室流入主动脉的血液是动脉血,从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的血液是静脉血,A错误。
B.动脉血是含氧气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B正确。
C.肺循环中由肺静脉流回心脏的血是动脉血,体循环中由从全身流回心脏的是静脉血,C错误。
D.肺动脉中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B。
22. 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需要经过心脏几次?(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详解】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的途径为:先由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由右心室出发经过肺循环到达左心房、左心室,最后由左心室出发,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脑细胞。所以小肠吸收的一个葡萄糖分子,由血液循环运送到脑细胞,需要经过心脏2次,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3. 有人做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只鹰解剖后,用镊子夹住它的血管①,发现镊子以下血管很快就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去掉镊子,血管又恢复正常了。接着,又夹住血管②,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马上瘪了。根据此实验现象,他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血液流动方向是①→毛细血管→②
B. 血管①是静脉
C. 血管②是动脉
D. 血管流动方向是①→②→毛细血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1.动脉血管中的血液由心脏流出,用镊子夹住鹰的血管①,发现镊子以下血管很快就瘪了,而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和心脏本身却越来越胀,去掉镊子,血管又恢复正常了,说明血管①是动脉血管。
2.静脉血管中的血液由静脉流向心脏。夹住血管②,发现镊子与心脏之间的血管马上瘪了,说明②静脉血管。
【详解】AD.人体血液循环的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结合分析可知,血液流动方向是①静脉→毛细血管→②动脉,A正确、D错误。
BC.结合分析可知,血管①是动脉、血管②是静脉,BC错误。
故选A。
24. 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
B. 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
C. 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D. 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为静脉。要判断血液的变化关键是当血液流经b是否发生物质交换,特别是气体交换,从而来判断 a、c内的血液。
【详解】AB.若b表示肺,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A正确;B错误。
C.若b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C错误。
D.若b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A。
25. 我们把心脏称为输送血液的“泵”,是因为它能够提供( )
A. 人体所需的能量 B. 氧气和营养物质
C. 血细胞和水分 D. 血液流动的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心脏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
【详解】A.人体所需的能量是由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提供的,A错误。
B.氧气和营养物质来自血液,B错误。
C.血浆能运输血细胞和水分,C错误。
D.心脏壁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肌肉组织能够收缩和舒张产生动力,因此心脏能够强有力的收缩和舒张,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当心脏收缩时,血液由心脏压入动脉,由动脉流入全身,再由全身流到静脉,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再由静脉流回心脏,D正确。
故选D。
26.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应积极参与无偿献血,为他人的健康和生命奉献爱心。下列有关献血和输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 - 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B.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 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
D. 在紧急情况下,AB型血的人可以大量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内的血量是相对稳定的,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医学研究证明,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详解】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A正确。
B.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C正确。
D.异型血输血时,应该少量缓慢的输血,D错误。
故选D。
27.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600多名扑火队员前往扑救,30名扑救队员遇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假如给大面积烧伤病人输血,医院会选择给他们输入什么样的血液成分?( )
A. 全血 B. 浓缩红细胞悬液 C. 浓缩血小板悬液 D. 血浆
【答案】D
【解析】
【分析】解答时可以从不同患者主要缺少的血液成分方面来切入。
【详解】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血浆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其伤面有大量液体渗出,患者丢失的主要是血浆,如果输全血,可能使体内红细胞浓度过高,增加血液的粘滞性而影响血液循环,所以输入血浆。
故选D。
【点睛】输血时不一定都是输全血,临床上要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成分输血。
28.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肾单位 B. 肾小球 C. 肾小管 D. 肾小囊
【答案】A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详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选A。
29. 如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①]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B. 尿液排出的途径是①-②-③-④
C. [③]膀胱,能够暂时贮存尿液
D. 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②处被重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详解】A.①是肾脏,是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A正确。
B.在泌尿系统中,尿液的排出途径是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体外,B正确。
C.③是膀胱,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C正确。
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在肾小管被重吸收,输尿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尿液,D错误。
故选D。
30. 下列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汗液由皮肤排出 B. 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
C. 排出尿液 D. 呼出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
【详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1. 与健康人的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 )
A. 水和无机盐
B. 葡萄糖和水
C. 尿酸和尿素
D.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详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所以,与健康人的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2. 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所含成分的特点是 ( )
A. 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 B. 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减少
C. 尿素等物质含量明显减少 D. 氧气含量维持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尿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详解】血液经过肾脏的时候,由于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肾单位又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在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人就会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从肾流出的血液,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因此ABD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33. 科学家为了研究尿液形成的过程,从小鼠肾单位的不同部位抽取A、B、C液体进行分析,如表所示为三种液体每100毫升中部分成分的含量。液体B的名称以及抽取部位是( )
成分
液体A
液体B
液体 C
蛋白质
0.0
微量
7.0
葡萄糖
无
0.1克
0.1克
A. 尿液、肾小囊 B. 原尿、肾小囊 C. 血浆、肾小球 D. 尿液、肾小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血浆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因此尿液中无蛋白质,无葡萄糖,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液体A是尿液;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液体C是血浆;原尿中有葡萄糖,无(或微量)蛋白质,液体B是原尿。
故选B。
34. 眼球的结构中,被人们通常称为“白眼球”的是( )
A. 巩膜 B. 虹膜
C. 晶状体 D. 视网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巩膜白色,坚韧,是白眼球,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详解】A.巩膜是白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属于外膜,保护眼球,A正确。
B.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B错误。
C.晶状体无色透明,是最主要的折射作用的结构,凸度的调节,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冲动,是视觉的感受器,D错误。
故选A。
35. 鹰的眼球结构与人眼相似。鹰作为“天空之王”,可以从几千米的高空以极快的速度俯冲而下精准地抓捕猎物。该过程中,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
A. 晶状体 B. 瞳孔 C. 视网膜 D. 视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详解】眼球的结构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其中巩膜属于外膜,对眼的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睫状体属于中膜,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眼睛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视网膜属于内膜,接受物像刺激后能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脉络膜属于中膜,具有遮光的作用。晶状体和玻璃体对外界物体反射的交线有折射作用。因此,鹰始终能看清猎物,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A正确。
故选A。
36. 下图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眼球结构和功能如图:
【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
,近视眼的矫正图: 。
故选A。
37. 眼、耳是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器官。下列关于保护眼、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注意读写姿势,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可预防近视
B. 可以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
C. 遇到巨大声响时,应立即张口或闭口堵住双耳,以保护鼓膜
D. 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能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要是: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②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③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是:①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②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③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④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⑤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同时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耳朵的卫生和保健,如尽量不用耳机,如果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不宜过大,防止对鼓膜造成危害。
【详解】A.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手机等电子产品,会让睫状肌处于过于紧张的状态,导致晶状体曲度过大,容易引发近视,A正确。
B.在摇晃的车船上阅读书籍,会加重眼的负担,容易导致近视眼,B错误。
C.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口同时堵住双耳,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这样可以保护鼓膜,C正确。
D.由于咽鼓管连通鼻咽部和耳内的鼓室,当鼻咽部有炎症时,炎症便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D正确。
故选B。
38. 旅客坐车时闭上眼睛也能判断出汽车速度的变化和上下坡行驶,接受这种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
A. 耳蜗和听小骨 B. 前庭和半规管 C. 鼓膜和半规管 D. 前庭和听小骨
【答案】B
【解析】
【分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考点: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此题是基础题,难度一般,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耳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详解】A.据分析可知,听小骨属于中耳结构,A错误。
B.据分析可知,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B正确。
C.鼓膜属于中耳结构部分,C错误。
D.听小骨属于中耳结构部分,D错误。
故选B。
39. 在人体运动过程中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调节,其中最高级神经中枢是( )
A. 大脑皮层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A正确。
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C错误。
D.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灰质是神经元胞体聚集部位,有反射功能,白质由神经纤维构成,有传导功能,D错误。
故选A。
40. 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由下列哪些结构构成( )
A. 脑、脊髓 B. 脑神经、脊神经 C. 脑、脑神经 D. 脊髓、脊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详解】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其中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经。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在大脑皮层上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区,如运动中枢、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能够调节人体的多种生命活动;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在脑干上有调节人体生活的神经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分别调节人体的心跳、血压、呼吸等基本的生命活动;脊髓具有传导功能和反射功能,在脊髓内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低级神经中枢,脊髓通过发出的脊神经来支配人体的生命活动,从而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故选A。
41. 一位运动员在跳马比赛中,不幸摔伤腰部,腰部脊髓因此受到严重的伤害。尽管及时进行了治疗,并且该运动员的下肢没有任何损伤,但是,该运动员还是形成了截瘫: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该运动员受损的部位可能是( )
A. 脊髓 B. 脑干 C. 小脑 D. 大脑
【答案】A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详解】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脊髓等)进行不断调整。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当该运动员腰部脊髓受到了严重损害,使得患处以下的躯体失去了与大脑皮层之间的联系,大脑皮层不能对脊髓低级神经中枢进行调控,从而导致下肢丧失运动功能,大小便失禁。所以,该运动员受损的部位可能是脊髓。
故选A。
42. 下列活动中,属于反射的是( )
A. 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 B. 手偶然遇到火,会突然缩回
C. 向日葵的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 D. 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答案】B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详解】A.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草履虫逃避食盐的刺激属于应激性,不属于反射,A错误。
B.手偶然遇到火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B正确。
CD.向日葵和含羞草是植物,花盘总朝向太阳转动和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都属于应激性,CD错误。
故选B。
43.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先感觉到烫然后迅速松手
B. 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D. 人体生命活动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密不可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
【详解】A.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特定的神经中枢,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上臂上相应肌肉的收缩迅速松手,然后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A错误。
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与大脑的语言中枢有关、走路不稳的现象与小脑的协调运动有关,B正确。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C正确。
D.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协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44. 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复杂反射的是( )
A. 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 B. 吃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C. 抓到滚烫的馒头立即松手 D. 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
【详解】瞳孔受到强光照射变小、 吃酸梅引起唾液分泌、 抓到滚烫的馒头立即松手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控制的行为,属于简单反射;听到上课铃声进教室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由到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D。
45. 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长期缺乏会患一些病症。“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 )
A. 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
B. 夜盲症、坏血病
C. 神经炎、佝偻病
D. 呆小症、肢端肥大症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A.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量降低,引起缺铁性贫血;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缺碘会引起甲状腺代偿性肿大。“补铁”和“加碘”分别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地方性甲状腺肿大,A正确。
B.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坏血病是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B错误。
C.神经炎是缺乏维生素B1造成的,佝偻病是缺钙造成的,C错误。
D.呆小症是幼年缺乏甲状腺激素造成的,肢端肥大症是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46. 青春期的我们阳光、有活力,身体也出现了不少变化。如男生身高突增,长胡须等。与此有关的激素有( )
A. 雄性激素 B. 甲状腺素 C. 肾上腺素 D. 生长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详解】A.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固醇类物质),具有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的作用,如男生身高突增,长胡须等,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B错误。
C.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C错误。
D.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蛋白质类物质),作用于全身细胞,具有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47.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作出明确要求。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某腺体能分泌较多促进人体生长的激素。这个腺体是( )
A. 性腺 B. 甲状腺 C. 垂体 D. 胸腺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体内激素分泌异常,人会患相应疾病。
【详解】A.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又称性激素,它会促进男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新城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B不符合题意。
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幼年时,如果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这种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矮小,但智力是正常的,所以研究表明,少年儿童晚上早睡有助于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人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垂体能分泌较多促进人体生长的某种激素。这种激素是生长激素,故C符合题意。
D.胸腺激素简称为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促细胞分裂的多肽类激素。临床上常用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具有增强免疫细胞功能和调节免疫,促进免疫均衡,调理体内内分泌,增加免疫力等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8. 下列反射中,属于人所特有的是( )
A. 下雨时跑到屋檐下躲雨 B. 吃到柠檬时分泌唾液
C. 阅读诗词感动落泪 D. 看到红灯时止步不前
【答案】C
【解析】
【分析】(1)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如简单反射和具体条件刺激的复杂反射,如常打针的小孩看到穿白衣服的护士就会哭,狗看见拿木棍的人会逃跑,表明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条件引起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
(2)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因此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的条件反射。
【详解】ABD.下雨时跑到屋檐下躲雨、吃到柠檬时分泌唾液、看到红灯时止步不前,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BD不正确。
C.阅读诗词感动落泪是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参与,是人类特有的,C正确。
故选C。
49. 对生物有极大危害,使土壤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被称为“空中死神”的污染是( )
A. 温室效应 B. 噪声污染 C. 暴雨 D. 酸雨
【答案】D
【解析】
【分析】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会腐蚀建筑、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详解】ABC.燃烧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噪声污染和暴雨不会使土壤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变化,ABC错误。
D.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还可以腐蚀建筑物及其他物品。酸雨危害水生生物,它使许多河、湖水质酸化,导致许多对酸敏感的水生生物种群灭绝,湖泊失去生态机能,最后变成死湖。酸雨还杀死水中的浮游生物,破坏水生生态系统此外,酸化的水源威胁人们的健康,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燃烧化石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D正确。
故选D。
50. 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
A. 生活中绿色出行 B. 将塑料焚烧处理
C. 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D. 将垃圾分类回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使用清洁能源替代燃煤;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
【详解】A.绿色出行,提倡自行车作交通工具,利于改善生态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将塑料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
C.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利于改善生态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51. 馒头、米饭,在口腔中充分咀嚼后变甜,是由于淀粉变为___________的结果。
【答案】麦芽糖
【解析】
【分析】馒头和米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
【详解】在人体的消化道中能够消化淀粉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唾液腺位于人体的消化道外,与口腔相连,其分泌的唾液经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因此在口腔内充分咀嚼馒头和米饭会感觉甜。
52. 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胃(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等,其中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故题干说法错误。
53. 吃饭时说笑会导致___________来不及盖住喉口,造成食物误入气管。
【答案】会厌软骨
【解析】
【详解】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如果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以免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54. 人的血液由____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答案】血浆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的主要功能是运输、防御和保护。红细胞数目最多,双面凹的圆饼状,成熟后无细胞核,主要功能是运送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能吞食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
【详解】人的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点睛】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主要功能。
55. ___________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答案】血红蛋白
【解析】
【详解】红细胞呈红色,这是因为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备了运输氧的功能。
56. ____________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人产生尿液是连续的,但排尿是间歇,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答案】 ①. 肾脏 ②. 膀胱
【解析】
【详解】每个肾脏大约有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在泌尿系统中,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人的肾脏形成尿液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膀胱具有暂时贮存尿液的功能。
57.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叫做_____。
【答案】排泄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人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据此解答。
【详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细胞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这些新陈代谢的废物必须排出体外,否则会影响人体的健康。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全部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一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由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由泌尿系统排出。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排泄的概念。
58.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是______;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______。
【答案】 ①. 神经元##神经细胞 ②. 反射弧
【解析】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三、资料分析题
59. 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亿。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即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超出正常值,血液中过多的葡萄糖在流经肾脏后部分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糖尿。糖尿病患者除了可以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外,还可以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可通过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控制病情的发展。
(1)胰岛素是由人体内分泌腺中________分泌的激素,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不能口服只能肌肉注射,如果口服会在消化系统的________中被初步消化,而不能发挥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血糖的作用。
(2)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体内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3)正常情况下,在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原尿中的葡萄糖会在________处被重新吸收而送回到血液中,不会出现在尿液中。
【答案】(1) ①. 胰岛 ②. 胃 ③. 降低
(2)右心房 (3)肾小管
【解析】
【分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糖尿病。
2.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
【小问1详解】
胰岛素是由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胰岛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原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宜口服而只能肌肉注射,是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如果口服,会在消化系统的胃中被初步消化,而不能发挥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小问2详解】
人体内有两大循环途径,分别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肌肉注射的胰岛素进入血液后,首先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小问3详解】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四、识图分析题
60. 如图是人体心脏剖面示意图,其中①~⑤表示血管,A~D表示心脏腔,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心脏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填字母);C与D之间具有瓣膜,它具有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明找到一颗羊心,向主动脉灌水,则水从________流出。(填标号)
(3)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填名称)。
(4)血管④内流动的是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答案】(1) ①. D ②. 防止血液倒流
(2)② (3)右心室
(4)动脉血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A右心房、B右心室、C左心房、D左心室、①上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⑤下腔静脉。
【小问1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小问2详解】
向一颗羊心主动脉灌水,由于主动脉基部有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脏,则水仍从②主动脉流出。
【小问3详解】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小问4详解】
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所以血管④肺静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61. 如图是人体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________;[③]________。
(2)过滤到[②]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________ 。
(3)图中流出的液体[④]________。
(4)与血液相比,④中尿素的含量明显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答案】(1) ①. 肾小球 ②. 肾小管
(2)原尿 (3)尿液
(4)增加
【解析】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集合管。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
【小问2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①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小问3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流出的是④尿液。
【小问4详解】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④集合管内的液体就是尿液。所以④尿液中尿素的明显增加。
62. 如图为眼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睛”是指图中的[③]________,它能够调节[②]________的大小。
(2)当光进入眼球时,对光有折射作用的结构有⑤和________(填标号)。
(3)正常情况下,形成的物像落在[⑧]________上,形成的物像信息由⑦传递给大脑皮层的________,形成视觉。
【答案】(1) ①. 虹膜 ②. 瞳孔
(2)① (3) ①. 视网膜 ②. 视觉中枢
【解析】
【分析】图中:①晶状体,②瞳孔,③虹膜,④角膜,⑤玻璃体,⑥巩膜,⑦视神经,⑧视网膜。
【小问1详解】
③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因此被称为黑眼珠;虹膜内含有平滑肌,调节2瞳孔的大小。
【小问2详解】
当光线进入眼球时,①晶状体透明,有弹性,对光线有折射作用;⑤玻璃体是透明的胶状物质,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小问3详解】
正常情况下,在⑧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7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3. 小明在数学课堂上需要使用圆规画图,手伸到书包不小心被圆规针尖刺到,下意识地将手缩回,刺痛后看到手指尖渗出了少许血液。请结合如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所代表结构的名称:[①]________,[③]________。
(2)小明手被针尖刺会发生缩手反射,参与此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顺序是________(用图中的标号和箭头表示)。
(3)当手受到针刺激后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的感觉是在________(填“大脑皮层”或“脊髓”)中形成的,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这种反射的类型属于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
【答案】(1) ①. 感受器 ②. 神经中枢
(2)①→②→③→④→⑤
(3) ①. 大脑皮层 ②. 复杂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小问1详解】
图中②上有神经节,因此②是传入神经,能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感觉神经末梢分布的①如皮肤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能传导的兴奋就是神经冲动;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是传出神经,能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⑤效应器能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
【小问2详解】
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
【小问3详解】
当手受到针的刺激后,感觉到疼,疼痛感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以后见到针就会有意识的躲避,是在第一次被针扎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复杂反射。
五、实验探究题
64. 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某兴趣小组同学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请分析并回答:
(1)某同学提出了实验的初步设想,经过讨论和交流,小组最终确定了如下实验方案:取新鲜且大小相同的馒头三小块和3支相同的试管,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处理后,同时放入37℃的温水中10分钟。
①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淀粉的分解消化作用。
②取出3支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理想的实验现象是1号试管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2)把试管放入37℃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
(3)选用1号和3号试管作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在口腔中部分淀粉变成了________。
【答案】(1) ①. 唾液 ②. 不变蓝
(2)模拟人体口腔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3) ①.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②. 麦芽糖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小问1详解】
①1号试管馒头屑加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2号试管馒头屑加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两个试管中除了有无唾液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1号试管和2号试管可以形成一组以唾液为变量对照实验,因此选用1号和2号试管作对照实验时,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1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馒头块、不搅拌,唾液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混合,唾液不能把淀粉全部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
【小问2详解】
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会使酶丧失活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把试管放入37℃的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保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小问3详解】
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1和3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因为1号试管是馒头碎屑、搅拌,3号试管是馒头块,不搅拌,并且这两支试管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变量是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65. 如图表示模拟胸廓变化与呼吸运动关系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③模拟的是人体的________。
(2)吸气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④会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使得胸腔容积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肺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3)该实验装置的结果说明________(填“吸气导致胸廓扩大”或“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答案】(1)肺 (2) ①. 下降 ②. 变大
(3)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解析】
【分析】图中①代表气管,②代表胸廓,③代表肺,④代表膈肌;A呼气,B吸气。
【小问1详解】
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其中③代表肺。
【小问2详解】
用手向下拉④膈肌,演示了人体的吸气状态。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
【小问3详解】
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舒缩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胸廓缩小导致呼气。
66. 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图A中,用湿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目的是:________,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
(2)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__(填“低”或“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3)图B中①②③表示血管。根据红细胞单行通过的特点,可以判断[②]________。
【答案】(1)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低 (3)毛细血管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由图可知,①小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小静脉。
【小问1详解】
为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观察前,需用湿润的棉花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分包裹起来,并露出尾部。
【小问2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小问3详解】
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可见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67. 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②在A缸、B缸中各加入500毫升池塘水,分别饲养10只蝌蚪。③A缸隔天加入甲状腺激素制剂5毫克,持续5次,B缸不加甲状腺激素,其他培养条件相同。④两只缸都每两天换一部分池塘水,每天喂几粒饭或少许熟蛋黄粉和少许切碎的菜叶。实验结果如下表:
要素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 (厘米)
A缸
4
7:
26
0.7
B缸
5
9
37
1.3
根据实验步骤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
(2)A、B两缸中数量不能少于10只,是为了减少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
【答案】(1)甲状腺激素
(2)偶然性 (3)促进
【解析】
【分析】(1)探究实验的原则:变量的唯一性和设置对照实验。
(2)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小问1详解】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该实验是要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甲状腺激素。
【小问2详解】
因为小蝌蚪会存在个别现象,为避免偶然性的发生,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所以A、B两缸中蝌蚪数量不能少于10只。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资料分析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