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
l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一气呵成。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
杜甫
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诗歌中没有涉及到议论的表达方式。故选D。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可谓“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写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这首诗歌语言平白质朴,沉郁顿挫,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D.“沉郁顿挫”错误。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全诗写山水有远有近,抒情有虚有实,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情韵悠扬,风流华美,风格属于清健俊爽,不属于“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一般指杜甫的风格,不是杜牧。故选D。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释】①雉雊:野鸡鸣叫。②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句子。
4.“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诗歌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以下山水田园诗最不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 )
A.顾步三春晚,田园四望通。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卢照邻《春晚山庄率题》)
B.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雨望》)
C.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游丝横惹树,戏蝶乱依丛”,写的是昆虫活动的状态:那浮游的丝缕悬挂在树间,吐丝的蚕儿自由自在地爬行;那飞舞嬉戏的蝴蝶逍遥地停歇在草丛间,无拘无束。一个“惹”字、一个“乱”字,拟人化地表现出那些小动物的活跃、繁忙,而又各得其所的自在场面,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清新雅致,与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不符。故选A。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①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注】①灸:艾制,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②翛然:自由自在、心情畅快的样子。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既照应诗题,也点出了“顾老”是人之常情:人们都顾虑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B.“身瘦”“发稀”“废书”叙述了老年苦况令人怜悯,用形象的语言交代了“顾老”的原因。
C.七八句语言精辟,指出人老也有自豪自傲的长处:阅历丰富,对社会、人心有了更深的了解。
D.整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诗歌内容一反一正,转折自然,很有辩证的观点和说服的力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整首诗的风格沉郁顿挫”错,沉郁顿挫的风格的基调是悲慨。此诗表现的是“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对于老病,白居易在写给刘禹锡的《咏老赠梦得》一诗中,便表现出了对衰老的一种消极悲观情绪,刘禹锡便写了这首答诗。全诗表达了刘禹锡对生死问题的清醒而乐观的认识,说明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唯物的态度积极对待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指桑、榆二星。太阳下到桑榆二星之间,天色便晚了,喻人至晚年。霞,霞光,这里指晚霞。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太阳折射出的晚霞还可以照满天空。
最后两句是全诗点睛之笔,意境优美。诗人面对衰老,不消极,不悲观,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满天的红霞。这两句诗既是诗人的内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对老朋友白居易的宽慰和鼓励。体现了诗人面对衰老、人生的困境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善用动词,如首句“步”字表现出诗人在江边行走时安步当车、优哉游哉的情态。
B.诗人笔下的江边景物如现眼前,野鸭戏水,飞燕拂花 ,全都展现出盎然的生机和野趣。
C.诗人内心惬意自在,同时能感受到诗人对江村生活的喜爱,对村民们勤劳质朴的赞美。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秀丽、生动细腻,全诗读上去使人觉得诗句平易近人又含蓄婉转。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平易近人”错,这首诗自始至终流露着诗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情感,但诗人并没有直说,而是借景物的描绘自然地渗透出来,用笔隐晦,耐人寻味。故选D。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岂上,影斜轮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7.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答案】示例一:甲诗作者是李白。甲诗风格清新飘逸,符合李白诗歌特质。
①初月弯而尖,像云生脚爪、水浸眉弯,想象新颖奇特,比喻不落窠臼。
②“离”“湿”“生”“浸”等用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却将初月跳脱灵动之美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示例二:乙诗作者是杜甫。乙诗风格沉郁顿挫,符合杜甫诗歌特质。
①“古塞”“暮云”“河汉”“关山”,描绘了微弱的月光下荒凉清冷的边塞景象,寓时世感慨,情感沉郁不抒。
②“寒”极写关山清冷、心中凄清,“暗”“团”写月色昏暗,菊花朦胧难辨,以人情写物情,体物入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甲诗作者是李白。
甲诗风格清新飘逸,符合李白诗歌特质。“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意思是: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这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初月弯而尖,像云生脚爪、水浸眉弯,想象新颖奇特,比喻不落窠臼,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泼。“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离”“湿”“生”“浸”等用语信手拈来,语言清新,意境清幽,将初月跳脱灵动之美表现得十分自然真切。
乙诗作者是杜甫。
乙诗风格沉郁顿挫,符合杜甫诗歌特质。“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选用“古塞”“暮云”“河汉”“关山”等独特的边塞景象,描绘了微弱的月光下荒凉清冷的边塞景象。颈联“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河汉虽然还是原来的颜色,但是关山凄寒,“寒”极写关山清冷、心中凄清;“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暗”“团”写月色昏暗,菊花朦胧难辨,以人情写物情,体物入微。本诗的语言风格是沉郁顿挫、内容深远的,不仅只写月亮,还有表达出对江山社稷的关心,这是杜诗的风格。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插田歌(节选)》的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答案】 6.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典雅平整;
②《插田歌》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平易近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这两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颔联的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看来,这首诗歌的语言典雅工整,中间两联使用对仗,颔联使用典故。
再看《插田歌》,这首诗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9.这首诗语言风格鲜明,请概括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并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和表现的思想情感的关系。
【答案】(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
(2)思想感情:在戏谑幽默的语言背后实则表达诗人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在自嘲自戏的文字中也表达了诗人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的忧虑和惭愧,并以此自励自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的语气。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通过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的施惠于当地百姓。表达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本诗写于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经历了靖康之变的陈与义历经漂泊逃难,登上岳阳楼而作。
11.前人评论此诗有“诗圣遗风”,联系所学过的诗歌知识,从写作背景、语言风格、情感等方面分析本诗与杜甫诗歌的相同点。
【答案】①写作背景上,诗人此时经历“靖康之变”,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与经历“安史之乱”的杜甫类似。②语言风格上,本诗风格“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相仿。③情感上,作者对国家破灭的悲痛,对江山沦陷的愁苦,表现出“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相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写作背景: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流离失所,历经漂泊逃难,登上岳阳楼,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该诗。杜甫经历“安史之乱”,诗歌内容大多也是感伤国事。
语言风格:本诗紧紧围绕“悲”字展开。首联第一句从大处着笔,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但第二句却笔锋一转,不再是空阔无边的壮景,而是描绘出一副宁静的画面,举目所见的是苍茫的暮色,帘旌一动不动,夕阳缓缓西沉,残阳如血,铺于水面,湖面一半冷绿一半红,看上去风平浪静,有些惨淡,有些寂寞,有些苍凉。景之凄迷衬托人之悲愁。颔联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颈联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尾联吊古伤今,感怀伤时。整首诗语言“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相仿。
情感上,“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在历靖康之变后饱尝战争之苦:万里逃难,南奔襄汉,颠沛湘湖,流离失所。“万里”、“三年”分别从时空的跨度来叙其遭遇之悲。“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那衰老的枯木、那苍凉的湖面,何尝不像自己呢?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灭的悲痛,对江山沦陷的愁苦,“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相仿。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种柳戏题①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②,惭无惠化传。
【注】①此诗是诗人出任柳州刺史时所作。②思人树:出自《史记·燕召公世家》,古代燕召公有惠化(德政与教化)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种的甘棠树,还作了诗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
12.结合诗歌谈谈你对本诗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答案】 (1)语言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开头有意运用“绕口”句式,连用四个“柳”字,以姓柳的柳州刺史在柳江边种柳树的绝妙巧合,来自嘲自勉,诙谐而开朗。(2)思想感情:表达自己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诗人想象柳树长大后的样子,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尾联用“思人树”的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两句十个字,连用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然而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妙不可言。也可以说这两句展现出柳姓人种柳树的一种巧妙的形式,柳宗元通过对自己姓氏与所种柳树同字的巧合,展现出“绕口”的特点,呈现出的是自我嘲讽的态度,语言别致诙谐,充满轻松的语气。
思想感情方面,颈联“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中,诗人想象硕大的树冠应当能遮蔽住骄阳覆盖着大地,高耸的树干一定能长大成材高入云天,坚信自己今天种树能使百姓得利,能惠及后人;
尾联“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中,作者用燕召公“思人树”树这一典故,表达后人怀念时,自己只感到惭愧没有什么良好政绩可以流传,这是作者的自谦之语。
通过以上两联可以看出,作者在柳州刺史的任上,大量栽种柳树,想更多的施惠于当地百姓。表达了作者为官一方,造福一方,留惠于民的强烈愿望与做官准则。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还陕述怀
李世民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
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
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
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
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13.后人评价此诗“风格遒健”,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意境阔大:诗中描写千军万马迅如闪电,漫山遍野,旌旗蔽空,军威雄壮。②情感激昂:诗人浴血奋战,抒发济世救民、一统天下的政治抱负。③用语豪壮:“万骑”“神兵”“麾”“纵”等词语,勇武有力,音节铿锵。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风格的能力。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平关东胜利回师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分三层。
首联一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诗人刚刚经历了南征北战,结束了群雄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如今凯旋班师,面对着刚刚得到统一的大好河山,想起此前战争的艰辛,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不禁手抚腰间的长剑慨然长叹。
中间三联为第二层,分别描述行军、驻营、出击三个场面。“星旂纷电举,日羽肃天行”一联写行军场面,把一支军风严明、行动迅速、声势威严的正义之师的雄姿展现在读者眼前;“遍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一联写驻扎场面,千军万马,漫山遍野;“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一联则写战斗场面,“登山”“背水”写地形复杂;“麾武节”“纵神兵”谓指挥灵活。中间短短三联六句,再现一次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从列队行军到扎营驻兵、再到临阵战斗,描写战争场面,充满浩然正气,意境阔大。
其中“万骑”写人马众多,“神兵”“麾”“纵”等词语,形容战斗指挥灵活,用语豪壮,勇武有力,音节铿锵。
末联为第三层,以抒发豪情壮志作结:“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与首联遥相呼应,语义刚毅果绝,有斩钉截铁、淋漓尽致之妙。
全诗气魄宏伟,格调慷慨,充满着一股积极进取、自信豪迈的壮大气势。这样风格遒健的诗篇与浮靡的六朝遗风大异其趣。
14.阅读下面黄庭坚的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题竹石牧牛①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②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题李亮功③戴嵩牛图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后期党争之时。②伯时:指李公麟。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③李公寅,字亮功,藏有戴嵩牛图。
14.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与《题李亮功戴嵩牛图》均为题画诗,它们在语言风格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答案】①通俗明快:第一首诗中的“阿童三尺棰”“石吾甚爱之”,第二首诗中的“戴老作瘦牛”“乞我一牧童”等语句都不加装饰,直白如话。
②极富谐趣:第一首中的“勿遣牛砺角”、“牛斗残我竹”,以轻松玩笑的语气抒情达意;第二首中的“乞我一牧童”等内容则以牛的口吻来索要,极富谐趣。
③含蓄隽永。第一首诗以牛的争斗为戒,实则表达的是对党争的批判;而第二首诗则是借牛之口表达自己仕途奔波,身心疲惫,想要退居林下的愿望。两首诗都构思曲折,寄意深远。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两诗语言都直白通俗,浅显易懂。《题竹石牧牛》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体句式,如“石吾甚爱之”“牛砺角犹可”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诗歌语言不加藻饰,简洁明快。而《题李亮功戴嵩牛图》也有同样的风格,如“戴老作瘦牛,平田千顷荒”,描写老牛瘦弱,拖着疲惫的身躯,在荒漠的田野里耕作,语句平实浅白。
两诗都语言都有谐趣。《题竹石牧牛》“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四句是说,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以轻松玩笑的语气抒情达意。而《题李亮功戴嵩牛图》最后写老牛“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请求主人给我一个牧童让我在林间听听悠扬的牧笛声,好好地休息休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借着牛的第一人称的口吻,说出一番话来,表述自己的心愿。
两诗都是深寄,因而语言含蓄隽永。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而第二首诗写作时黄庭坚已是六十岁的老人,他历经政治风浪,仕途坎坷,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不愿继续为官,不愿再卷入政治旋涡中,很想退居林下,过过清闲生活,颐养天年。当他看到戴嵩的瘦牛图时,形与神会,画像与自己的心意恰相契合,因而挥毫写下这首题画诗。两首诗都构思曲折,寄意深远。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插田歌①(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②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③如《竹枝》。
【注释】①插田:插秧。②田滕( chéng):田埂。③嘤咛:细声细气,形容相和的声音。
15.与《归园田居》其一相比,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田野风光,语言通俗浅显,质朴无华,清新自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八句是写归隐之后的生活,好像诗人带着我们在他的田园里参观一番,他指东道西地向我们一一介绍: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
《插田歌》以俚歌的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的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的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的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的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的听觉写出农民劳动的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6.这首词与教材中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在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语言风格上有很大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景物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摘取日常生活场景,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表里俱澄澈”的景象,意境恢宏;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语言华丽、典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景物的描写角度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选取平常的景物“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描写晚秋光景,景象清幽;
《念奴娇·过洞庭》描摹洞庭月色“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意境恢宏。
从情感的表达来看: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摘取日常生活场景“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写出了邻翁请客的浓浓情意,表现邻里之间和睦融洽的温情,富有生活气息;
《念奴娇·过洞庭》,“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等,表现了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从语言风格来看,《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中“邻翁开社瓮”“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等句,语言平实、朴素。
《念奴娇·过洞庭》中“玉鉴琼田”“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尽挹西江,细斟北斗”等语言华丽、典雅。
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①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①管领:主管之意
17.古人说,“真字是词骨”,请分析本词的语言风格。
【答案】 ①语言质朴自然,明白晓畅。如“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等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个性化的语言倾吐,使本词具有一种真实美、自然美。②词人自抒情怀,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真实事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不服老的自在洒脱胸襟情怀的真实流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能力。
作答本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类型,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清新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其次需回到文章中去,结合具体语言进行分析概括。
本词语言朴质自然,明白晓畅。“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语意显露,造句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又不落前人窠臼。这种个性化语言的倾吐,既是时光与生命相撞击产生的火花,又凝聚着词人“坐中”瞬间的真实感受,因而富有自然的风韵。
其次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张元干晚年遭逢厄运,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但是壮志依存。诗人投闲的二十余年,并未忘掉中原遗恨,但又是抱着“心存自在天,脚踏安乐地”的旷达情怀。词中所写“坐中偶书”的感受,似是信手拈来,实是胸襟情怀的真实流露。值得提出的是“醉后少年狂”一句,是借用苏轼《江城子》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趣。而“管领风光处”则是化用白居易《早春晚归》“金谷风光依旧在,无人管领石家春”的诗意。此处与“插花还起舞”相连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旷达乐观的风貌。这首词中性灵的流露,具有一种真实、自然之美。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重九遇雨①
康与之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②前泥拍肚,龙山会③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④寻觞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
【注】①据说这首词是南宋词人康与之“重九遇雨,奉敕口占”而成。②戏马台:项羽曾经的掠马台,宋武帝刘裕曾于重阳到此,置酒赋诗,后遂成为重九登高的胜地,见于《水经注·泗水》。③龙山会:桓温于重九日游龙山,宾客云集,互相调弄,以为韵事,见于《世说新语·识鉴》。④孟嘉:陪同桓温登龙山,帽子被风吹落,孙盛作诗嘲笑他,孟嘉提笔作文回敬,文采甚美,四座叹服。
18.这首词语言风格有怎样的特色?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雅俗融于一体。“戏马台”“龙山会”两个富有韵致的典故,配之以“泥拍肚”“水平脐”俗语,将雅俗融于一体,极尽夸张调侃。
②诙谐幽默。词人借用“落帽孟嘉”“休官陶令”的典故,涂抹出重阳遇雨时的狼狈相,进行调侃和嘲弄,诙谐幽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在本首词中,作者在描写雨势之大时,写到“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脐。直浸到东篱”,此处“戏马台”“龙山会”“东篱”都是典故,这些典故与项羽、刘裕、桓温、陶潜等历史名人有关,在诗词中运用如此多的典故,本是这首词“雅”的表现,但作者将其配之以“泥拍肚”“水平脐”等俗语,则是调侃语气的表现,表现了其“俗”的一面,所以本词将雅俗融于一体。
其次,作者在词中还尽显诙谐幽默的风格。在词的上阕中,作者借典故写雨势之大,已表现出其调侃幽默的一面,下阕中在描写人们在雨中的狼狈相时则更进一步,如“落帽孟嘉寻觞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孟嘉”“陶令”都是古代的名人,但此处作者将雨中的众人比喻为“孟嘉”“陶令”,再联系“落帽”“休官”的描述,非常形象的表现了众人在雨中的狼狈形象,语言中充满调侃和嘲弄,诙谐幽默。
1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①
苏轼
山西战马饥无肉,夜嚼长稽如嚼竹。
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
岂如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
莫救优孟②卜葬地,厚衣薪槱入铜历③。
【注】①李伯时,名公麟,宋朝著名画家、诗人,是苏轼的好友。此诗为苏轼刚结束贬谪黄州的生活回京担任翰林学士时所写。好头赤是马名。②优孟,战国楚国人,有辩才,长讽谏。楚庄王要求以大夫之礼安葬爱马,他却讽劝楚庄王将爱马葬在人腹肠之中,“以垄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于人之腹肠”(《史记·滑稽列传》)。③厚衣,用大火烧。槱(yǒu),烤。历,即鬲,古代食器。
19.请从“戏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特点。
【答案】 ①幽默风趣。诗歌用调侃的笔调写御马的命运,御马生前待遇优厚、荣耀威武,死后却难逃被人吃掉的结局,寓庄于谐,语言幽默风趣。
②含蓄隽永。将弦外之音寄托在戏言之中,以马喻人,寄寓了无限的人生感慨;结尾用优孟的典故来写御马的结局,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③豪迈奔放。“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等诗句用夸张的修辞、玩笑的口吻写出战马面对艰辛劳苦的乐观与旷达,语言豪迈奔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戏书”的意思是玩笑之作,既然是开玩笑,语言便免不了诙谐幽默,如诗歌中运用优孟的典故,说御马纵然有着“立仗归来卧斜日”的悠闲生活,然而最终却免不了葬身人腹的命运,充满调侃之意,显得格外风趣幽默。
虽说幽默,但也并非完全的游戏之作,苏轼在诗歌中把战马与御马的命运进行比较,战马以粗粝果腹而瘦骨嶙峋,生活条件艰苦,却自信昂扬;御马“立仗归来卧斜日”,待遇优厚而生活悠闲自得,可以视作是以马喻人,写出在外征战沙场的将士与朝中碌碌无为的士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在此情形下,再以优孟的典故来点出御马的结局,不由人深思回味,有所惕然。
诗人虽然写的是李伯时画的御马,其实诗人的思想感情显然更倾向于不曾在画中出现的“战马”,描写战马时说“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谷”,写出战马奔腾如飞、征战沙场而豪迈自信的昂扬态度,与其面对的艰辛劳苦对比,更体现出乐观旷达态度,显得豪迈奔放。
2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湖晤袁子才[注]喜赠 赵翼
不曾识面早相知,良会真诚意外奇。
才可必传能有几,老犹得见未嫌迟。
苏堤二月如春水,杜牧三生鬓有丝。
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
[注]袁子才:袁枚,字子才。
20.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整首诗通篇没有僻字涩句,明白晓畅,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如“苏堤”两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②语言诙谐幽默,如“老犹得见未嫌迟”等句中显然有一种风趣的精神,或表现旷达的胸襟,或抒写真率的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本诗明白清通,通篇追求一种朴实平易的美感。这一首诗通篇没有僻字涩句,也不用浓艳的词藻、艰深的典故,冲口而出,却不乏佳句。“才可”二句意在称扬袁枚的才华出众,同时也带出白首相逢的情景,“苏堤”二句于通篇议论之中插入形象的描绘,令景物与人融合无间,都于平淡中含有深味,令人难忘。“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将西湖与袁枚联系在一起,语言浅切,却别开生面。
语言诙谐幽默,“老犹得见未嫌迟”,我有幸晚年见到你也不算晚了,句中自有一种风趣的精神;“一个西湖一才子,此来端不枉游资”,一赏西湖一见你,不枉费我这里游玩啊将西湖与袁枚联系在一起,非常浅切,却别开生面,“不枉游资”,体现了袁、赵二人之间的友谊是真诚的,表现了轻快戏谑的笔调和旷达的胸襟。
21.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
千秋岁
[宋]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千秋岁·次韵少游
[宋]苏轼
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声摇苍佩,色重黄金带。一万里,斜阳正与长安对。
道远谁云会,罪大天能盖。君命重,臣节在。新恩犹可觊,旧学终难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
[注]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后起用新党,包括苏轼、秦观在内的一大批“旧党”纷纷被贬,这两首词分别作于苏轼被贬琼州,秦观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
21.从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比较两首词的不同。
【答案】
① 抒情手法,秦词抒情委婉含蓄。上片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寓情于景,漂泊之苦,离别之愁寄寓在悠悠碧云、沉沉暮色中。下片借春逝抒贬谪之痛、失意之悲。苏词抒情偏向直白。上片“未老身先退”“丹衷碎”和下片“罪大天能盖”,直接抒发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下片借助典故,表达出看清现实后的超脱达观的态度。
② 语言风格:秦词清丽俊逸(清丽婉约、婉约含蓄);苏词平易畅达(真率旷达、直白豪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能力。
抒情手法:
秦词:上片着重写今日生活情景。首写眼前景致,借景抒情,“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二句,点明地点、时令,轻轻着笔,朴实自然。紧接着“花影乱,莺声碎”二句,细写春景特色,以“乱”字状花之纷繁,“碎”字表莺声盈耳,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之情。“飘零”以下四句,忽而由喜转悲,由春景春情转写远谪索居,形体瘦损,不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二句,借碧云暮色写人情艳情,孤情凄情,蕴藉含蓄,耐人寻味。下片结尾“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再由眼前想到今后。“飞红万点”是春归的自然写照,“愁如海”却新奇绝妙。这两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对前途的无望。借春逝抒贬谪之痛、失意之悲。
苏词:上阕“未老身先退”句首先表明了对贬谪的不满。时苏轼年六十三遭贬到海南岛,故言岛边天外。未老身先退是朝廷决定,非自己情愿,怎不叫人伤心落泪。“珠泪尽,丹衷碎”写出苏轼遭贬的愤懑。“斜阳”句是说自己虽已暮年,远在万里天涯,但还怀念着京都。苏轼一片忠心未改。词上阕直抒胸臆,抒写怀君思朝之真情:泪洒心碎,一步一回首。下阕苏轼表示难迎合朝廷,迫不得已,只好学孔子“乘桴浮于海”。下阕反映出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他是有罪之臣,难忘“君命”“新恩”,另方面“君命”有悖“旧学”,对自己的前途已不抱希望。“乘槎且恁浮于海”,语出《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我政治主张行不通, 我就乘着木排过海到海外去, 跟随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词人暗中写自己,也写秦观。
语言风格:
秦词借景抒情,语言婉约含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等句体现了清丽婉约的特点;苏词则直抒胸臆,如“未老身先退。珠泪溅,丹衷碎”等句,体现出直率的特点,“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体现出旷达的特点。
2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浑将军出塞(节选)
高适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旗夕刁斗。
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
22.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
【答案】同:豪迈奔放(或雄壮豪放,或粗犷雄浑)。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色彩瑰丽,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送浑将军出塞》语言浑朴自然,现实主义色彩浓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首先分析两首诗歌语言的相同点。这两首诗歌都是边塞诗,写景阔大,情感豪迈,比如本诗,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其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比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所以相同点是豪迈雄壮。
然后分析不同点。如本诗,诗中写敌人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语言自然,呈现出的是现实主义色彩。再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使用比喻、夸张等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的是浪漫主义色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小说专题《契诃夫小说》检测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之《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检测卷(含解析),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检测卷(含解析),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