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1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2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3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4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5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6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7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第8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第2课时 课件,共3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前导入山行[唐]( )远上寒山( ),白云生处( )。( )枫林晚,霜叶红于( )。杜牧石径斜有人家停车坐爱二月花赠刘景文宋·苏轼读好古诗,读出停顿。初读感知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再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秋天的景物。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借助圈画出的词语,理解诗意。荷尽已无擎雨盖,荷花凋谢,荷叶枯败。与“荷尽”意思相同。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品读鉴赏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凋谢。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菊花凋谢,但那菊枝不怕风霜,依然傲霜斗寒。一年好景君须记,对对方的尊称,指刘景文。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要记住。最是橙黄橘绿时。橙子黄了,橘子绿了。那就是橙子变黄,橘子变绿的时候。再读古诗,说说诗人抓住了哪些秋季的特点来写?橙黄橘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景萧瑟的特点。“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形象。赏读古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揭示了诗人赠诗的目的。“君”指的是刘景文,“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示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表现了诗人对好友的亲切勉励。主旨提炼 《赠刘景文》描绘了“荷尽”“菊残”的秋景,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气概,并借菊枝勉励好友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板书设计坚强荷凋叶枯,菊残枝傲赠刘景文乐观向上一年好景,皆在秋日生机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读好古诗,读出停顿。初读感知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再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借助注释及圈出的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萧萧梧叶送寒声,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梧桐树叶。萧萧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品读鉴赏江上秋风动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江上的秋风使得客居他乡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知有儿童挑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蟋蟀,也叫蛐蛐。料想应该是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夜深篱落一灯明。篱笆。(因为)夜深了,远处篱笆下还亮着灯火。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这两句诗描述了深秋落叶纷飞、秋风萧瑟的情景,衬托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凄凉心情。“萧萧”衬托出秋夜的寂静,与“寒声”和“江上秋风”一道,烘托出了深秋寒凉的气氛,更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客”指诗人自己。赏读古诗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诗写诗人看到篱笆下还亮着灯火,由此想到孩子们拨弄蟋蟀的情景,勾起了对家乡的回忆,衬托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儿童挑促织”的欢乐场景与前两句的萧瑟秋景形成对比,凸显了诗人凄凉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主旨提炼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小孩拨弄蟋蟀等场景,抒发了作者客居在外,思念家乡的感情。板书设计 秋风梧叶送寒声夜书所见思亲怀乡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朗读指导: 《山行》:熟读诗歌,圈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然后根据景物顺序来背诵。也可结合教材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来背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课后习题答案 《赠刘景文》:借助“荷尽、擎雨盖、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几个词语,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背诵。 《夜书所见》:结合译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这样能背得更快、更准确。 默写时要注意错别字:“生处”不是“深处”;“坐”不是“座”。课外拓展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课堂练习····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2.品读诗句,完成练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通过( )和( )两处景物描绘出了深秋时节的萧瑟景象。( )和( )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特征。荷尽菊残已无犹有3.说一说下面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通过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来勉励好友珍惜时光,乐观向上。搜集并背诵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课后作业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