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及反思,共2页。
3 《江南》一.教学目标 运用拼音自主认识“江、鱼、可、采、莲、东、南、西、北”9 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在语境和活动中认识“莲、东、南、西、北”五个生字;认识“ 氵”和“艹”两个偏旁。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借助小斜线读出课文的节奏,在创设的情境中朗读、背诵课文。 认识“竖勾”,写好“可“字。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年级孩子刚刚学完所有拼音之后的第三篇课文也是本册出现的第一首古诗,运用拼音是识好字、读好文的基础,运用拼音识好字,读好字词句仍然是学习的重点,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会比较容易和熟练,但是孩子在借助拼音认读的基础上再脱离拼音回到字形结构和语境中准确认读汉字,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难点;对于读诗,有些孩子在学前阶段就已经读过,读古诗对他们来说可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大部分一年级学生会忽略掉诗中的停顿;在写好字方面,学生会通过观察书本上的笔顺提示能按笔顺书写,但是可能会忽略汉字在田字格的占位以及如何利用“横中线”和“竖中线”写好汉字。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运用拼音自主认识“江、鱼、可、采、莲、东、南、西、北”9 个生字,并在语境中反复认读;在语境和活动中认识“莲、东、南、西、北”五个生字;认识“ 氵”和“艹”两个偏旁。2.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借助小斜线读出课文的节奏,在创设的情境中朗读、背诵课文。难点:借助田字格的“横中线”及“竖中线”写好“可”二字。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认读江南师: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有一条很长很长的江河,它的名字叫长江,它自西向东,流过了很多个地方。那它最终它流进了哪里呢?大海里。这两个字(江、海)有共同的偏旁,是什么?它的名字叫“三点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三点水的字,猜一猜,这三点水的字都和什么有关系呢? 有一位诗人游览了江南后就写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江南的景色,你们想听吗?(二)初读古诗,读正确。1、借助拼音,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三)多种方式,情境识字1、借助图片,认识“莲”的不同部位(1)借助画有并清晰标注出“ 莲花 莲子 莲蓬 莲叶 莲藕”的图片,认识“莲”字。(2)复现识字,齐读词语:莲花 莲子 莲蓬 莲叶(3)结合已学过的“花、草”,认识“艹”,总结 “艹”和什么有关。 写字指导指导书写 “可”字。 观察,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师板书,生书空,分析笔画。 学生描红。字源识字“鱼”(1)出示“鱼”字从图到甲骨文、到汉字的演变(2) 学生说“鱼”字像鱼身体的哪个部位生活识字,借助地名,复现认读“东、南、西、北”(1) 小鱼情境,引入“东、南、西、北”(2) 借助中国地图,认识带有“东南西北”的城市及省份(3) 借助分组,理解字义(对词语进行分组) 东南西北和“方向有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借助身边的地区指示牌,复现识字(四)再读古诗,读出节奏借助小斜线读出节奏(五)感悟诗意,读出意境。1、创设情景,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①老师范读②抽生读③齐读 师:多壮美的江南荷塘啊!看着画面,一起读。2、借助画面,理解“鱼戏莲叶间”3、借助动作,感受诗意 ①做动作读 ②想象画面,分层次读4、熟读成诵,尝试背诵5、古诗表演(六)课后作业:1、背诵《江南》。2、收集有关江南或者描写荷花荷叶的古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江南教案,共10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先行,进入画面,借助拼音,进入诗歌,结合图片,走入江南,生字指导,书写练习,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3 江南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行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